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7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及其类似物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盼盼 张杰 +3 位作者 张艳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6,共12页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主要针对雄虫,雌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其嗅觉感知能力尚不明确,成为限制以ME为基础的雌性引诱剂全面优化的瓶颈。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嗅觉感知能力,探索ME在橘小实蝇雌虫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优化应用ME的雌虫防控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明确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和感知能力,选择生理状态活跃的12日龄雌雄成虫作为试虫,首先利用嗅觉陷阱实验与四臂嗅觉仪实验测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剂量为1000和100μg的ME以及具有类似诱雄功能的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2-allyl-4,5-dimethoxy phenol,DMP)的趋向行为,对剂量为1000μg ME和DMP的取食行为;其次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实验测定剂量为0.1,1,10和100μg的ME和DMP引起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EAG反应;最后利用单感器技术(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SSR)记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对ME和DMP的SSR反应。【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未对ME和DMP表现出明显的趋向行为或取食倾向,而雄成虫表现强烈的行为反应。然而,EAG实验则显示,橘小实蝇雌成虫与雄成虫类似,对ME和DMP均产生了显著的嗅觉响应;进一步的SSR实验发现,橘小实蝇雌成虫具有与雄成虫类似的嗅觉感器,负责ME和DMP的感知。【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具备与雄成虫类似的ME嗅觉感知机制,但ME对雌成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于对雄成虫的诱集功能,ME对雌成虫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生物学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橘小实蝇对ME的感知与行为反应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同时为改良雌虫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态行为 甲基丁香酚 2-烯丙基-4 5-甲氧基苯酚 行为反应 电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尿及灰尘中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醌
2
作者 卢祝靓子 邓芬芳 +2 位作者 白志军 彭荣飞 谭磊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5-1033,共9页
为有效监测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醌(6PPD-Q)在人群中内外暴露水平,建立了人体尿液及灰尘中6PPD-Q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通过系统优化前处理过程及色谱、质谱分析条件,确定了尿液及灰尘样品... 为有效监测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醌(6PPD-Q)在人群中内外暴露水平,建立了人体尿液及灰尘中6PPD-Q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通过系统优化前处理过程及色谱、质谱分析条件,确定了尿液及灰尘样品中6PPD-Q的最佳检测条件。具体方法如下:尿液样本中加入0.1 ng内标13C6-6PPD-Q平衡30 min后,加入谷胱甘肽和NaCl,经乙酸乙酯超声萃取两次;灰尘样本中加入1.0 ng内标13C6-6PPD-Q,经正己烷超声萃取两次。所得萃取溶剂合并,浓缩至近干,复溶后用于进样分析。采用含0.01%甲酸的10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Phenomenex Kinetex F5(100 mm×3 mm,2.6μm)作为色谱分析柱,在正离子电喷雾(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内标法定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6PPD-Q在0.01~4.00μg/L(尿液)和0.01~20.0μg/L(灰尘)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6 ng/L(尿液)和0.018 ng/g(灰尘)。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6PPD-Q的加标回收率为90.3%~94.1%,日内精密度为0.9%~5.9%,日间精密度为1.1%~6.3%。基质效应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同位素标记内标校正法可有效减少尿液及灰尘基质中6PPD-Q定量分析时的基质干扰。将该方法应用于120份人群尿液样本的分析,尿液样本中6PPD-Q的检出率为74.2%,检出范围为<LOD~13 ng/L,平均值为2 ng/L,中位值为1 ng/L。31份室内灰尘样本中6PPD-Q均有检出,检出范围为1.8~24.9 ng/g,平均含量为5.23 ng/g,中位含量为3.05 ng/g。本方法准确、可靠,且灵敏度高,适用于人体尿液及灰尘中6PPD-Q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N-(1 3-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 尿液 灰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1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GC-MS法检测
3
作者 梁未未 刘悦 +4 位作者 林贤文 朱焕慧 孙立敏 陈晓晖 王松才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470,共7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疏水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PDMS-Sponge-DLLME),并实现了对尿液中12种常见苯二氮卓类(BZDs)安眠药的快速高效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直接进样完成检验鉴定。通过方糖提供的骨架实现疏... 设计了一种基于疏水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PDMS-Sponge-DLLME),并实现了对尿液中12种常见苯二氮卓类(BZDs)安眠药的快速高效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直接进样完成检验鉴定。通过方糖提供的骨架实现疏水多孔有机PDMS海绵材料的制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合医用注射器、磁搅拌子及橡胶堵头完成该萃取装置的组装,利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在最优条件下,尿液中12种常见安眠药在0.1~1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25~0.200μg/mL,定量下限为0.050~0.400μg/mL,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4.4%~112%,相对标准偏差为0.80%~9.4%。该新型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对尿液中安眠药的高效提取、富集,借助GC-MS即可实现快速检验,具有绿色、高效、简便、廉价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海绵 分散液液微萃取 氮卓类药物 尿液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甲基-3-氯丙醇皂化反应及副反应机理研究
4
作者 鹿永华 秦利涛 +2 位作者 寇祖星 周波 岳金彩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6-290,共5页
2,2-二甲基-3-氯丙醇(简称LBC)是1,2-转位重排法生产布洛芬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采用卤代醇皂化水解路线将LBC转化成新戊二醇,能够提高布洛芬生产工艺的原子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但目前LBC皂化反应收率较低。对LBC皂化反应开展研究,通... 2,2-二甲基-3-氯丙醇(简称LBC)是1,2-转位重排法生产布洛芬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采用卤代醇皂化水解路线将LBC转化成新戊二醇,能够提高布洛芬生产工艺的原子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但目前LBC皂化反应收率较低。对LBC皂化反应开展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相转移催化剂(PTC)浓度、反应初始压力、温度、碱浓度、原料配比(氢氧化钠与LBC摩尔比)对目标产物2,2-二甲基-1,3-环氧丙烷(简称HBM)收率的影响规律,在优化条件下HBM收率达到94.47%。首次使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副反应产物进行研究,发现有甲醇、甲酸钠和异丁烯等副产物生成。根据副产物推断副反应路径如下:LBC首先生成一氯甲醇与异丁烯,然后一氯甲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醛和氯化钠,甲醛在碱性条件下继续发生Cannizzaro反应最终生成甲醇和甲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2 2-甲基-3-氯丙醇 皂化反应 副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海海水二甲基硫化物的分布、光化学氧化和海-气通量研究
5
作者 李尧 杨桂朋 于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0,共11页
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和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在全球硫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2022年冬季南海海域DMS和DMSP的浓度分布特征,测定了表层海水DMS光化学氧化速率,估算... 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和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在全球硫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2022年冬季南海海域DMS和DMSP的浓度分布特征,测定了表层海水DMS光化学氧化速率,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溶解态DMSP(DMSPd)和颗粒态DMSP(DMSPp)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43~9.69、0.96~8.47和0.04~69.39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3.61±2.65)、(3.47±2.58)和(22.48±23.06)nmol·L^(-1)。DMS整体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菲律宾群岛附近,最低值出现在海南岛附近海域。DMSPp和DMSPd浓度均在海南岛附近出现最大值,其中DMSPp浓度与Chl 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DMSPp浓度主要受浮游植物控制。DMS光化学氧化速率变化范围为5.06~17.51 nmol·L^(-1)·d^(-1),平均值为(10.26±3.96)nmol·L^(-1)·d^(-1),UVA、UVB和可见光对DMS光化学氧化的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5.5%、41.2%和13.3%,UV波段光是冬季南海DMS光化学氧化的主要动力。南海海域DMS海-气通量的变化范围为0.77~30.51μmol·m^(-2)·d^(-1),平均值为(11.54±9.48)μmol·m^(-2)·d^(-1),高DMS海-气通量说明南海对全球硫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光化学氧化 DMS海-气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介导VDR-NLRP6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改善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6
作者 罗欣 马玉东 +1 位作者 吕明锦 于慧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0-696,共7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VD3)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改善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CLP组)、VD3组、VD3+敲减对照(VD3+sh-NC)组和VD3+敲减NLRP6(VD3+sh-NLRP6)组,每组10只。通过...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VD3)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改善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CLP组)、VD3组、VD3+敲减对照(VD3+sh-NC)组和VD3+敲减NLRP6(VD3+sh-NLRP6)组,每组10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刺(CLP)建立脓毒症AKI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肌酐(sCr)、肾损伤分子1(KIM-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和NLRP6蛋白表达。结果给予VD3可减轻CLP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降低小鼠血清中sCr、KIM-1、IL-17水平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中IL-10水平,上调小鼠肾组织中VDR和NLRP6蛋白表达;敲减NLRP6逆转了VD3对CLP小鼠Th17/Treg细胞失衡的改善作用及其肾保护作用。结论VD3在脓毒症诱导的AKI中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激活VDR,进而上调NLRP6表达,最终改善Th17/Treg细胞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羟维生素D3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Th17/Treg细胞平衡 维生素D受体 NLR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硼酸镍室温催化5-羟甲基糠醛选择性加氢制备2,5-二羟甲基四氢呋喃
7
作者 高胜寒 张蕊 +1 位作者 彭林才 刘淮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70-2376,共7页
本文使用NaBH_(4)还原金属镍盐制备了非晶硼酸镍(NiBO_(x))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温和条件下5-羟甲基糠醛选择性加氢制备2,5-二羟甲基四氢呋喃。利用BET、XRD、TEM、XPS和H_(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电子结构和氢气活化能进行了表... 本文使用NaBH_(4)还原金属镍盐制备了非晶硼酸镍(NiBO_(x))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温和条件下5-羟甲基糠醛选择性加氢制备2,5-二羟甲基四氢呋喃。利用BET、XRD、TEM、XPS和H_(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电子结构和氢气活化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iBO_(x)具有非晶态结构和Ni-B电子相互作用,在最优反应条件下(30℃、催化剂用量0.04 g、l MPa H_(2),1 h),HMF转化率为100%且产率为BHMTHF 88.5%。此外,催化剂循环稳定性测试表明NiBO_(x)具有较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糠醛 2 5-甲基四氢呋喃 选择性加氢 金属硼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8
作者 曾阳玲 王运踊 +6 位作者 关海梅 王恬雯 谢宝华 李国宝 张日云 王挺帅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3-990,共8页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作为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限速酶,其控制特性明确,已被证实为多种肝脏疾病调控的重要靶点。本文将简要回顾胆固醇代谢的过程、HMGCR的降解与调控机制,以及抑制剂的应用,同时探讨HMGCR在多种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旨在为科研和临床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3-羟基-3-甲基酰辅酶A还原酶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星彤 杨金彪 +5 位作者 周云越 杨帅虎 杨蕊红 方诗剑 马玉雪 牛雯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797,共7页
胆固醇是人体重要的脂质,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是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因此HMGCR是调节胆固醇稳态的关键因素,HM... 胆固醇是人体重要的脂质,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是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因此HMGCR是调节胆固醇稳态的关键因素,HMGCR在体内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从HMGCR的转录表达、降解、活性方面总结了该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3-甲基酰辅酶A还原酶 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D5153的重要砌块(R)-1,3-二甲基哌嗪-2-酮的合成研究
10
作者 汤世鑫 王泓印 +1 位作者 任永远 蔡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10-2816,共7页
(R)-1,3-二甲基哌嗪-2-酮是AZD5153的重要分子砌块。本文设计并优化了该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以2-(甲氨基)乙醇和碳酸二叔丁酯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氧化、亲核加成、氢化还原和分子内酰胺化等步骤得到目标化合物。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1)H... (R)-1,3-二甲基哌嗪-2-酮是AZD5153的重要分子砌块。本文设计并优化了该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以2-(甲氨基)乙醇和碳酸二叔丁酯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氧化、亲核加成、氢化还原和分子内酰胺化等步骤得到目标化合物。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反应总收率为75.4%。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环境污染小,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 3-甲基哌嗪-2- AZD5153 合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曲柳挥发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对长白落叶松针叶抗虫次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11
作者 叶懿 张春文 +9 位作者 孟昭军 翟信 宗晓东 陶萌萌 吴成丹 檀明明 李欣素 李颜颜 丁妍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为探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挥发物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针叶抗虫次生物质影响的潜在机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行间混交的长白落叶松幼树与水曲柳幼树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挥... 为探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挥发物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针叶抗虫次生物质影响的潜在机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行间混交的长白落叶松幼树与水曲柳幼树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挥发物的组分,使用水曲柳挥发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对长白落叶松进行熏蒸处理,检测长白落叶松针叶的总酚、类黄酮与单宁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水曲柳幼树与长白落叶松幼树挥发物组成成分相差较大,长白落叶松挥发物种类多,以单萜类物质为主,其主要挥发物有α-蒎烯、β-蒎烯与3-蒈烯;而水曲柳挥发物种类仅有5种,其主要挥发物为DMNT。DMNT熏蒸处理能够短时间内(4~6 d)显著提高长白落叶松针叶的类黄酮与单宁质量分数,但对总酚质量分数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通过释放DMNT影响混交林内长白落叶松针叶内类黄酮与单宁质量分数,进而提升长白落叶松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E)-4 8-甲基-1 3 7-壬三烯 次生代谢物质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稳定高电压钴酸锂
12
作者 廖兴群 杨睿 +4 位作者 于立娟 胡大林 肖峰 胡菁 卢周广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1339,共9页
针对高电压下钴酸锂(LCO)中晶体结构的快速破坏和界面副反应的加剧导致高压LCO性能快速衰减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一种可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的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DCPY)来克服这一挑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 针对高电压下钴酸锂(LCO)中晶体结构的快速破坏和界面副反应的加剧导致高压LCO性能快速衰减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一种可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的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DCPY)来克服这一挑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测试手段,对比分析引入和未引入DCPY添加剂电池电极界面、电解液物性和电化学性能,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DCPY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DCPY作为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能够同时在正、负极表面构建一层高度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有效遏制电极/电解液界面副反应及过渡金属的溶解和沉积。此外,DCPY的吡啶基官能团能够与电解液中的五氟化磷(PF_(5))作用,显著降低了氢氟酸(HF)对正负极界面的腐蚀,从而有效改善商用钴酸锂软包电池的高电压稳定性。得益于上述优势,在基础电解液(Base)中添加0.5%DCPY后,商用软包全电池(Base+DCPY)的循环性能达到最优,在25℃下循环8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从80%提高到90%;45℃下循环600次,容量保持率由80%提升到85%。与此同时,DCPY的存在还能明显改善电池高温下的产气现象。此外,当工作电压提升至4.55 V时,LCO//Gr(石墨)软包全电池依然展现出良好的高温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为高能量密度的高压储能电池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 高电压 电解液添加剂 2 6-吡啶甲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甲基萘的分离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逸群 王超 卢春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65,共6页
分离2,6-DMN常用的方法有蒸馏、萃取、吸附和结晶等。催化裂化柴油、煤焦油和石油裂解重芳烃等原料成分复杂,分离提取2,6-DMN面临挑战;二甲基萘共有10种异构体,沸点接近难以通过精馏分离,还需打破DMN异构体之间的共熔结晶问题,能耗大,... 分离2,6-DMN常用的方法有蒸馏、萃取、吸附和结晶等。催化裂化柴油、煤焦油和石油裂解重芳烃等原料成分复杂,分离提取2,6-DMN面临挑战;二甲基萘共有10种异构体,沸点接近难以通过精馏分离,还需打破DMN异构体之间的共熔结晶问题,能耗大,生产成本难以控制。目前2,6-DMN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装置与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突破对2,6-DMN的分离技术壁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甲基 分离技术 吸附 蒸馏 萃取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分子筛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诗哲 李明丰 +3 位作者 张乐 杨平 李大东 毛以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以多级孔Y分子筛为酸性组分,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了含分子筛的CoMoP/Al2O3加氢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高分辨透射电镜、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物化性质分析,并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以多级孔Y分子筛为酸性组分,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了含分子筛的CoMoP/Al2O3加氢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高分辨透射电镜、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物化性质分析,并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高压微反装置上考察多级孔分子筛的加入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级孔Y分子筛较高的介孔比表面积和介孔孔体积有利于提高分子筛B酸中心的可接近性;与参比剂CoMoP/Al2O3-Y相比,B酸酸量较高的多级孔Y分子筛催化剂的酸催化反应活性明显增强,总加氢脱硫反应活性提高;随着分子筛强B酸酸量的增加,含Y分子筛催化剂的甲基转移反应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分子筛 CoMoP催化剂 4 6-甲基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中间体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白冰 何静 +4 位作者 杨静 赵明林 王清福 陈芝飞 王秋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6-333,共8页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有抗氧化、抗菌、心脏保护等作用。当前,随着对食品安全、风味和活性功能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学者对DDMP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该文基于近年来相关文献,对DDMP的存在、形成及降解、生物活性及感官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旨在为DDMP在食品、医药、香料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羟基-6-甲基-4(H)吡喃-4- 热加工食品 抗氧化 降解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x-SBA-15催化氧化脱除汽油中噻吩及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邯郸 黎先财 +1 位作者 郭辉瑞 杨沂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60,62,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的WOx-SBA-15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汽油的氧化脱硫过程中,考查了WOx-SBA-15中不同的Si与W物质的量比对氧化脱硫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氧化脱硫体系中温度、反应时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的WOx-SBA-15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汽油的氧化脱硫过程中,考查了WOx-SBA-15中不同的Si与W物质的量比对氧化脱硫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氧化脱硫体系中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剂油体积比等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Si与W物质的量比为SW20时催化效果最好,在该反应体系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60 mg,氧化反应时间为30 min,氧化温度为60℃,O/S的摩尔比为30,剂油比为1.25,萃取4次后模拟油的硫质量分数可从1 210.83μg/g降低到2.78μg/g,脱硫率可达9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脱硫 4 6-甲基苯并噻吩 介孔SBA-15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TiO_2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与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锐贤 王继元 +2 位作者 堵文斌 林陵 曾崇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8,共5页
采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以二苯并噻吩(DBT)与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正辛烷溶液作为模型溶液,在不同的反应温度、氢压、氢油体积比、液时空速(LHSV)、模型化合物初始质量分数的条件下,考察了DBT和4,6-DMDBT在Ni-Mo/TiO2催化... 采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以二苯并噻吩(DBT)与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正辛烷溶液作为模型溶液,在不同的反应温度、氢压、氢油体积比、液时空速(LHSV)、模型化合物初始质量分数的条件下,考察了DBT和4,6-DMDBT在Ni-Mo/TiO2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HDS)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以及增大氢油体积比均有利于DBT和4,6-DMDBT加氢脱硫反应的进行;氢分压对DBT和4,6-DMDBT转化率的提升也有很大影响,对4,6-DMDBT转化率的提升效果较大,但当氢分压较大时,增大氢分压对两者转化率的影响均较小。在反应温度350℃、氢压7 MPa、液时空速6 h-1、氢油体积比450、DBT和4,6-DMDBT初始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0.2%的条件下,DBT的转化率可达98.80%,4,6-DMDBT的转化率可达9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吩 4 6-甲基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Ni-Mo/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萘烷基化合成2 ,6-二甲基萘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亚兴 吴玉超 +3 位作者 张昊天 苏凯宁 杨卫胜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050,共10页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合成PEN的前驱体2,6-二甲基萘(2,6-DMN)生产成本高昂制约了PEN的应用发展,所以开发成本低廉的2,6-DMN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6-DMN各种合...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合成PEN的前驱体2,6-二甲基萘(2,6-DMN)生产成本高昂制约了PEN的应用发展,所以开发成本低廉的2,6-DMN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6-DMN各种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发现具有合成路线短和生产成本低的甲基萘烷基化是合成2,6-DMN的理想路线。重点综述了甲基萘烷基化合成2,6-DMN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子筛催化甲基萘烷基化反应机理和特点。由于烷基化反应属于Br nsted酸催化的过渡态择形反应,同时受甲基萘和2,6-DMN等产物的扩散控制,所以采用较多弱酸位点且孔径为0.6 nm的分子筛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总结了调控分子筛酸性和孔道结构的方法,为设计合成甲基萘烷基化高性能分子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甲基 甲基 烷基化 分子筛 择形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极对化工废水中2,6-二甲基吡啶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佳成 王琴 +1 位作者 秦文彬 张宇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4,共5页
利用Al_(2)O_(3)颗粒负载金属制得Fe-Al_(2)O_(3)、Cu-Al_(2)O_(3)、Fe/Cu-Al_(2)O_(3)、La/Fe/Cu-Al_(2)O_(3)粒子电极,通过构建的三维电极电化学体系处理2,6-二甲基吡啶(LUT)废水。考察了反应条件和粒子电极负载不同金属及负载金属质... 利用Al_(2)O_(3)颗粒负载金属制得Fe-Al_(2)O_(3)、Cu-Al_(2)O_(3)、Fe/Cu-Al_(2)O_(3)、La/Fe/Cu-Al_(2)O_(3)粒子电极,通过构建的三维电极电化学体系处理2,6-二甲基吡啶(LUT)废水。考察了反应条件和粒子电极负载不同金属及负载金属质量比对LUT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LUT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密度为24 mA/cm^(2)、粒子电极质量为11 g、电解质质量为1.3 g、pH=7;各因素对去除LUT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电解质投加质量>电流密度>粒子电极投加质量>pH。上述条件下Fe-Al_(2)O_(3)和Cu-Al_(2)O_(3)作粒子电极时的LUT去除率分别为96.0%和97.0%;m(Fe)∶m(Cu)=1∶4制成Fe/Cu-Al_(2)O_(3)电极时LUT去除率可达98.5%;m(La)∶m(Fe/Cu)(1∶4)=1∶10制成La/Fe/Cu-Al_(2)O_(3)电极时LUT去除率可达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粒子电极 电化学 三维电极 2 6-甲基吡啶 废水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并噻吩和4-甲基二苯并噻吩在Mo和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永强 赵瑞玉 +2 位作者 商红岩 赵会吉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21,共8页
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和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在Mo/γ-Al_2O3和CoMo/γ-Al_2O_3上加氢脱硫反应的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并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DBT在Mo/γ-Al_2O_3上的加氢脱... 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和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在Mo/γ-Al_2O3和CoMo/γ-Al_2O_3上加氢脱硫反应的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并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DBT在Mo/γ-Al_2O_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和加氢路径进行,两种途径的作用相近;在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进行。4-MDBT在Mo/γ-Al_2O_3和CoMo/γ-Al_2O_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加氢路径进行。Co的加入有助于提高Mo/γ-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尤其是直接氢解脱硫活性。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的相对作用显著大于DBT加氢脱硫反应的加氢路径,间接证明4-MDBT的加氢脱硫过程存在对“端连吸附”的空间位阻。4-MDBT分子中甲基的供电子作用有利于促进苯环的加氢反应,从而有助于缩小与DBT分子间加氢脱硫活性的差别。在DBT和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反应压力和温度对加氢路径的影响大于对氢解路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吩 4-甲基苯并噻吩 氧化铝 Mo/γ-Al2O3 CoMo/γ-Al2O3 催化剂 加氢脱硫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