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45岁肥胖门诊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参考方程研究
1
作者 张家鸣 王欣宇 +1 位作者 王道荣 孙晓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34,345,共6页
背景 目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已经被广泛用于评估肥胖人群的运动能力,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国外已有研究提出了其他人群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但中国17~45岁且BMI≥30 kg/m^(2)肥胖受试者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研究较少。目的 ... 背景 目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已经被广泛用于评估肥胖人群的运动能力,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国外已有研究提出了其他人群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但中国17~45岁且BMI≥30 kg/m^(2)肥胖受试者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研究较少。目的 为17~45岁门诊肥胖受试者制订6MWT距离参考方程,并评估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美国胸科学会指南,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部就诊的143名年龄17~45岁且BMI≥30 kg/m^(2)的成年人(71名男性和72名女性),进行人体测量和6MWT。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模型建立6MWT距离参考方程,将新建立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与现有的预测方程进行比较。结果 143名受试者的平均6MWT距离为(506.1±49.8)m,其中男性平均6MWT距离为(515.7±50.1)m,大于女性的平均6MWT距离(496.6±47.9)m(P<0.05)。在年龄段17~23岁、24~30岁、31~37岁以及38~45岁中,男性与女性6MWT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试者的体质量、BMI、最大心率(HR_(max))、心率差(ΔHR)、腰围、舒张压差(ΔDBP)、Borg量表评分差(ΔBorg)与6MWT距离相关(P<0.05),女性受试者的体质量、BMI、腰围与6MWT距离相关(P<0.05)。以步进的方法将潜在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最终建立6MWT距离参考公式:男性y=494.463+1.414×ΔHR-3.903×BMI+0.874×HR_(max),R^(2)=0.429,女性y=670.448+0.299×ΔHR-4.342×BMI-0.195×HR_(max),R^(2)=0.312。结论 17~45岁门诊肥胖受试者中,男性的平均6MWT距离长于女性,且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差异。男性的体质量、BMI、HR_(max)、ΔHR、腰围、ΔDBP、ΔBorg与6MWT距离相关,女性的体质量、BMI、腰围、ΔSBP与6MWT距离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男性和女性分别建立了预测6MWT距离的参考方程,这些公式可能为评估个体的体能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步行试验 距离方程 17~45岁 6分钟步行试验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R危机管理理论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崔爽 王羽晨 张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评价4R危机管理理论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20例2022年1月—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内科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就诊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患者,按时间... 目的:评价4R危机管理理论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20例2022年1月—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内科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就诊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患者,按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流程,干预组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更新的6分钟步行试验管理流程。针对6分钟步行试验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后及测试后3分钟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期间低氧饱和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行6分钟步行试验患者经4R危机管理理论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低氧饱和度发生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案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6分钟步行试验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理论 结缔组织病 肺动脉高压 6分钟步行试验 管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不同时间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5
3
作者 蹇祥玉 叶秀莲 +3 位作者 路海云 郑韵仪 罗莹怡 吴丹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提前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9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出院前1d行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于PCI术后第4天行6MWT.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提前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9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出院前1d行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于PCI术后第4天行6MWT.比较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将6分钟步行试验提前至术后第4天进行安全可行,可以评价Ⅰ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和运动能力,使患者出院前能更好得掌握自我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6分钟步行试验 次极量运动试验 心脏功能 心脏康复 运动耐力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脑瘫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丰 王磊 +2 位作者 曹振宇 王尊 晁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究在成人脑瘫患者中不同生理因素及粗大运动功能对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测定身高(height)、体重(weight)、静息状态下的心率(RHR)和血压(BP),并使用粗大运动功能... 目的:探究在成人脑瘫患者中不同生理因素及粗大运动功能对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测定身高(height)、体重(weight)、静息状态下的心率(RHR)和血压(BP),并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评定患者粗大运动功能总分(GMFM总),以及D和E功能区的分数(分别记为GMFM-D、GMFM-E),然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患者步行试验过程中的摄氧量(VO2总)、心率(HR步)以及6MWD,并计算出步行5m的速度(speed 5m)、每公斤体重摄氧量(VO2/kg)和步行每米摄氧量(VO2/m)。结果:成人脑瘫患者6MWD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RHR(r=-0.531,P<0.05),VO2/m(r=-0.542,P<0.05),VO2/kg(r=0.682,P<0.001)、GMFM总(r=0.614,P<0.01)、GMFM-D(r=0.538,P<0.05)、GMFM-E(r=0.679,P<0.001)和speed 5m(r=0.680,P<0.001),其中GMFM-E(r=0.679,P<0.001)、VO2/kg(r=0.682,P<0.001)和speed 5m(r=0.680,P<0.001)对6MWD具有显著影响,而height(r=0.01,P=0.81)、6MWT的HR(r=0.04,P=0.68)及BP(r=0.16,P=0.50)与6MWD结果无显著关联。结论:步行相关的粗大运动功能以及步行过程中有氧代谢水平是影响成人脑瘫患6MWD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6分钟步行试验 步行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分钟步行试验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彭雯 张秀娥 成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48)。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两月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B超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训练组2月后与... 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48)。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两月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B超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训练组2月后与入院时相比HR、RPP、6分钟步行距离、EF值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入院时与治疗2月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适度的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试验 康复 应用 运动训练 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分钟步行试验--一种值得在社区推广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黄若文 任延平 李怀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917-918,共2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6min步行试验(6-MWT)与脑钠肽前体(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及150例按照NYHA分级心功能在Ⅱ~Ⅳ级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测定其血pro—BNP的同时行6-MWT,... 目的探讨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6min步行试验(6-MWT)与脑钠肽前体(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及150例按照NYHA分级心功能在Ⅱ~Ⅳ级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测定其血pro—BNP的同时行6-MWT,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与对照组pro—BN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pro—BNP水平与6-MWD呈负相关(r=-0.774,P〈0.01)。结论6-MWT简便易行,与pro—BNP相关性好,是一种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广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试验 社区卫生服务 老年人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昭昭 沈小清 周舸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将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病情稳定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实施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32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试验前...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将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病情稳定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实施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32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试验前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心理状况,做好健康教育及急救准备,试验前练习1次试验流程等.比较两组试验的完成情况、试验结果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符合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试验结果与NYHA心功能评级的符合率更高,达90.3%.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下,6分钟步行试验更能有效地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6分钟步行试验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心电参数对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雪梅 田宏 +5 位作者 陶灵 叶明 陈张根 贾兵 黄国英 桂永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中远期随访6min步行试验(6MWT)前后心电参数的变化。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经心脏外科手术纠治的年龄≥3岁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CHD患儿为CHD组;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CHD组和...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中远期随访6min步行试验(6MWT)前后心电参数的变化。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经心脏外科手术纠治的年龄≥3岁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CHD患儿为CHD组;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CHD组和对照组同时分为3~5岁、~8岁、~12岁和~15岁亚组。CHD组根据CHD类型分为复杂CHD亚组和简单CHD亚组。比较各组6MWT前后P波离散度(Pwd)、QRS时限和QT离散度(QTd)变化。结果 CHD组89例,男51例,女38例,行外科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0±2.3)岁(36d至11.0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6±3.2)(0.5~14.2)年。3~5岁、~8岁、~12岁和~15岁亚组分别为39、27、11和12例。复杂和简单CHD亚组分别为29和60例。对照组133名(男75名,女58名),3~5岁、~8岁、~12岁和~15岁亚组分别为26、39、39和29名。①CHD组和对照组各年龄亚组6MWT后Pwd、QRS时限和QTd均较6MWT前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CHD组3~5岁和~12岁亚组6MWT前QT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3~5岁亚组:(0.025±0.018)vs(0.012±0.011)s,P=0.004;~12岁亚组:(0.029±0.014)vs(0.019±0.012)s,P=0.019。CHD组各年龄亚组6MWT后Q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CHD组~8岁和~15岁亚组6MWT前后QRS时限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分别为0.000和0.007);各年龄亚组6MWT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复杂CHD亚组6MWT前后QRS时限均较简单CHD亚组延长,6MWT前:(0.102±0.025)vs(0.080±0.021)s,P=0.000;6MWT后:(0.103±0.026)vs(0.080±0.021)s,P=0.000,两亚组6MWT前后Pwd和QT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术后中远期随访患儿心脏电活动仍不稳定,但其6MWT前后心电参数Pwd、QRS时限及QTd的变化趋势与健康儿童相一致,提示亚极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试验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心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继红 赵红花 石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核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慢性心衰且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的患者120例,采用序贯入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核酪注射液注射(核酪注射液组)6... 目的:观察核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慢性心衰且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的患者120例,采用序贯入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核酪注射液注射(核酪注射液组)60例,两组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者、扩张型心肌病者均为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观察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同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延长;治疗后核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延长,6个月比3个月、12个月比6个月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同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增加值均增多;治疗后核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增加值均增多,6个月比3个月、12个月比6个月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增加值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酪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酪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5
10
作者 卜晓佳 梁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估,除要考虑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外,一般还应有运动耐量的指标。作为评估运动耐量的金标准,心肺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exercisetesting,CPET)因设备复... 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估,除要考虑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外,一般还应有运动耐量的指标。作为评估运动耐量的金标准,心肺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exercisetesting,CPET)因设备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及要求患者达到最大运动量.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心力衰竭 居家步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工尘肺患者双肺大容量灌洗前后肺功能与6分钟步行试验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楠 刘建坤 +2 位作者 王洪武 何晓蕴 李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双肺大容量灌洗治疗对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入选29例已明确诊断为煤工尘肺的患者,行双肺大容量灌洗,并于灌洗前、灌洗后2周分别询问其症状,行6分钟步行试验及肺功能检查。结果:29例煤工尘肺患者在... 目的:研究双肺大容量灌洗治疗对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入选29例已明确诊断为煤工尘肺的患者,行双肺大容量灌洗,并于灌洗前、灌洗后2周分别询问其症状,行6分钟步行试验及肺功能检查。结果:29例煤工尘肺患者在行双肺大容量灌洗后,与灌洗前相比胸闷、呼吸困难明显改善(P<0.05),但是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行双肺大容量灌洗前肺功能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有17人。和灌洗前相比,这组患者最大通气量(MVV)和6分钟步行试验明显改善,分别为(96.8±14.1)%vs(91.2±15.2)%,(448.8±60.7)mvs(422.6±46.2)m,而肺总量(TLC)较灌洗前降低(119.4±15.0%vs115.8±14.7%,P<0.05)。结论:双肺大容量灌洗治疗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工尘肺 双肺大容量灌洗 肺功能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试验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协兴 洪华山 +4 位作者 陈良龙 郑关毅 王一波 江琼 董现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6min步行试验 (6MWT)的距离和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的观察 ,探讨 6MWT和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 5 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衰组 )的 6MWT距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6min步行试验 (6MWT)的距离和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的观察 ,探讨 6MWT和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 5 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衰组 )的 6MWT距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 32浓度。并以 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 :心衰组的 6MWT距离 380 .3± 12 1.7m明显低于对照组 5 46 .8± 12 8.5m (P <0 .0 1)。心衰组BNP水平 75 8.3± 2 89.5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10 9.3± 37.6ng·L-1(P <0 .0 1)。NYHA心功能Ⅱ级的 6MWT距离 4 2 5 .0± 10 5 .8m明显低于Ⅲ级335 .6± 12 6 .1m (P <0 .0 1)。NYHAⅡ级的BNP水平 6 38.5± 2 2 4 .5ng·L-1明显高于Ⅲ级 878.0±334.0ng·L-1(P <0 .0 1)。 6MWT距离 <30 0、30 0~374 .9、375~ 4 49.9和 <4 5 0m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 988.9± 2 0 2 .6、76 8.6± 2 17.4、6 5 7.5± 185 .0和5 0 6 .9± 198.4ng·L-1(P <0 .0 1) ;6MWT的距离与BNP水平呈负相关 (r =- 0 .75 2 ,P <0 .0 1)。结论 :6MWT和BNP水平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试验 利钠肽 诊断 心脏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分钟步行试验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心功能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宏 朱雪梅 +3 位作者 叶明 贾兵 陈张根 黄国英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6min步行试验(6MWT)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患儿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心脏外科手术纠治的年龄≥3岁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CHD患儿为CHD组;选取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CHD组和对照组分为3~5岁、~8... 目的探讨6min步行试验(6MWT)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患儿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心脏外科手术纠治的年龄≥3岁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CHD患儿为CHD组;选取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CHD组和对照组分为3~5岁、~8岁、~12岁和~15岁亚组。CHD组分为复杂CHD亚组和简单CHD亚组。对所有儿童行6MWT,观察6MWT步行距离(6MWD)及做功(体重与6MWD乘积),以及6MWT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指标变化;同时进行平板运动试验(TET),分析6MWD、6MWT做功与TET代谢当量(MET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89例,对照组13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6MWT,其中CHD组64例和对照组133例同时完成了TET。①CHD组和对照组各年龄亚组6MWT后RR、HR及SBP均较6MWT前增加(均P<0.05),而CHD组和对照组各年龄亚组6MWT前后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同一年龄亚组中6MWT后RR、HR、SBP和DBP在C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CHD组3~5岁和~8岁亚组6MW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5岁亚组:(383.7±52.8)vs(404.4±59.0)m,P=0.044;~8岁亚组:(442.2±58.8)vs(497.2±72.0)m,P=0.002。③CHD组~8岁亚组6MWT做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0631.1±3345.9)vs(14902.5±7801.2),P=0.010。④CHD组3~5岁、~8岁和~12岁亚组METs显著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3、0.027和0.045)。⑤复杂CHD亚组和简单CHD亚组6MWT后RR、HR及SBP均较6MWT前增加(均P<0.05),两亚组6MWT前后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杂CHD亚组6MWD显著短于简单CHD亚组,(405.3±61.3)vs(465.1±109.4)m,P=0.008;两亚组ME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CHD组和对照组6MWD与METs(r分别为0.486和0.543,均P<0.01)、6MWT做功与METs(r分别为0.601和0.404,均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6MWT能够反映CHD术后患儿日常活动能力,是较TET更经济、方便和实用的评估心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 儿童 心功能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分钟步行试验评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崔冬清 王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68-1770,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功能分级、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影响6 min步行试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7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4例,进行6 min步行试验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94例COP... 目的探讨肺功能分级、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影响6 min步行试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7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4例,进行6 min步行试验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94例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EV1/FVC、PEF、IC实测值与6 min步行距离均成正相关(P<0.05);根据肺功能、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对94例患者进行分组,中重度肺功能(Ⅱ、Ⅲ级)、低龄患者以及不同性别组、不同体质指数组大部分肺功能指标与6min步行距离之间有相关性(P<0.05);极重度肺功能(Ⅳ级)、高龄患者的大部分肺功能指标与6 min步行距离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6 min步行试验适用于评估中重度肺功能、年龄<65岁的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能否用于评估极重度肺功能、高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6分钟步行试验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马纯洁 洪怡 +2 位作者 施晨 张雯 刘向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在社区招募冠心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太极拳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连续12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杨氏24式太极拳运动,对...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在社区招募冠心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太极拳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连续12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杨氏24式太极拳运动,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干预前后两组6MWD、QT离散度(QTd)以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心电图疗效、心功能分级疗效、生活质量量表(SF-3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2周后,太极拳组6MWD(510.40±78.52 m)相比对照组(373.09±104.91 m)显著提高(P=0.001)。太极拳组6MWD干预前(393.67±98.42 m)与干预后(510.40±78.52 m)差值为116.73 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干预后,太极拳组QTd(50.53±12.27 ms)和QTcd(53.47±13.67 ms)相比对照组(68.47±19.29 ms和72.40±20.13 ms)显著下降(P=0.005;P=0.005)。太极拳组干预后的QTd(P=0.004)和QTcd(P=0.006)相比干预前显著下降。太极拳组心电图疗效(P=0.049)和心功能分级疗效(P=0.041)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太极拳组SF-36量表除了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其他各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组除了生理机能,其他各个维度的评分相比于干预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12周的杨氏24式太极拳运动改善了社区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增加了6分钟步行距离,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社区康复 冠心病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试验评价阿托伐他汀钙改善心功能衰竭转归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乔延国 黄志刚 梁立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以6min步行试验评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患者运动耐量及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方法:随机入选116例扩张性心肌病伴CHF患者,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组5... 目的:以6min步行试验评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患者运动耐量及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方法:随机入选116例扩张性心肌病伴CHF患者,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组59例,另57例为对照组。Bittner方案行6min步行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BNP。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6个月后,患者症状、运动耐量明显改善,同时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CHF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能缓解心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而且显著改善心脏内分泌功能,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可能有助于心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6分钟步行试验 阿托伐他汀钙 心脏利钠肽: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分钟坐立试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春耕 徐光青 +2 位作者 兰月 何小飞 张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1-666,共6页
目的:评价5分钟坐立试验(5MSST)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及5MSST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其他心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组与30例慢性心衰组受试者的5MSST、6MWT进行分析研究;并比较这两种测试对受试者心率、收... 目的:评价5分钟坐立试验(5MSST)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及5MSST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其他心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组与30例慢性心衰组受试者的5MSST、6MWT进行分析研究;并比较这两种测试对受试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Borg指数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慢性心衰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5min坐立次数和6min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MSST和6MWT测试对慢性心衰患者的Borg指数均有明显影响(P<0.01);而慢性心衰患者只有6MWT测试后心率、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出现明显变化(P<0.05)。慢性心衰组和健康对照组5MSST与6MWT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P<0.01),0.51(P<0.01),具有显著差异。慢性心衰组患者5MSST与年龄和EF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P<0.01),-0.65(P<0.01);6MWT与年龄和EF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P<0.01),-0.77(P<0.01);健康对照组5MSST和6MWT与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P<0.01),-0.57(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MSST与6MWT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对受试者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心肺活动指数影响较小,可以便捷、准确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便易行的心肺功能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分钟坐立试验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预康复对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18
作者 耿灿茹 茅矛 +4 位作者 陈亮 朱全 吴卫兵 闻伟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4-1037,104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康复对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40例60岁以上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从入院至术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术前教育,训练组在常规术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预康复。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及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预康复对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40例60岁以上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从入院至术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术前教育,训练组在常规术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预康复。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及术前进行肺功能评估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以评定训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肺功能及6MWT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系统的呼吸和有氧训练,训练组术前FEV1、FVC、PEF及6MWT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6MWT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训练组肺功能变化值(术前-入院)dFEV1、dFVC和d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d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术后1月内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术前系统预康复可提高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预康复的60岁以上肺癌患者术前运动耐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预康复 肺功能 运动耐力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及心肺适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树罡 朱二秋 +2 位作者 龚雪 笪儒娴 马婷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9-706,共8页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IM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市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患者中纳入5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IMT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IM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市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患者中纳入5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IM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予12周健康指导和常规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含:物理治疗及有氧训练),IMT组在此基础上予以IMT。分别于12周干预前后,采用Powerbreathe K5呼吸训练测试系统获取两组患者最大口腔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和吸气肌肌力指数;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获得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和干预前后6MWD差值(6MWDd-value),并在6MWT期间使用Cosmed K4b2无线遥测气体分析仪动态采集患者呼吸气体参数,获得峰值摄氧量(VO_(2peak))和峰值通气量(VE_(peak)),观察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评估和对比患者吸气肌功能和心肺适能的变化,并评估6MWD分别与VO_(2peak)和VE_(peak)的相关性。结果:12周干预后,两组患者MIP和吸气肌肌力指数、6MWD、VO_(2peak)、VE_(peak)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IMT组MIP、吸气肌肌力指数、6MWDd、VO_(2peak)、VE_(pea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6MWD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6MWD与VO_(2peak)(r=0.298,P<0.05)和VE_(peak)(r=0.813,P<0.01)呈显著正相关;6MWDd-value与6MWD、VO_(2peak)和VE_(peak)相关均不显著(P>0.05);6MWD和IMT可正向预测VO_(2peak)(6MWD:B=0.023,P<0.01;IMT:B=0.341,P<0.01)和VE_(peak)(6MWD:B=0.503,P<0.01;IMT:B=7.486,P<0.01)。结论:(1)IMT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和心肺适能,建议可与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应用;(2)6分钟步行试验可能适用于间接评估脑卒中患者摄氧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心肺适能 吸气肌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早期运动性低氧的血氧波动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前 陈豪 +1 位作者 焦静文 董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3-790,共8页
目的:分析预出院、生活基本自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发生早期运动性低氧的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2)波动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蚌埠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 目的:分析预出院、生活基本自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发生早期运动性低氧的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2)波动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蚌埠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预出院、生活基本自理的慢阻肺患者142例,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诱导低氧发生与否以及发生时间早晚,分为无运动性低氧(non-exercise induced desaturation,NEID)组、早期运动性低氧(early desaturation,ED)组、非早期运动性低氧(non-early desaturation,NED)组。比较三组间一般资料、肺功能及SpO2波动等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生ED的SpO2波动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NEID组相比,E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更低,NED组并发肺气肿比例更高(均P<0.05)。ED组运动期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pO_(2mean))、最低血氧饱和度(SpO_(2min))、静息血氧饱和度(SpO2rest)与SpO_(2min)的差值(ΔSpO_(2))低于其他两组(均P<0.001)。广义估计方程显示SpO2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D组运动各个时间点SpO2均低于另两组(均P<0.001)。以是否发生ED分为发生ED组及未发生ED组,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ΔSpO_(2)[OR=1.169;95%CI(1.011~1.352);P<0.05]是发生ED的危险因素,SpO_(2mean)[OR=0.776;95%CI(0.637~0.947);P<0.05]是保护因素。ROC曲线中ΔSpO_(2)预测患者发生E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9,灵敏度0.714,特异性0.785。结论:预出院发生ED的生活基本自理的慢阻肺患者运动期间低氧程度更明显,血氧波动更大。ΔSpO2是ED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对发生ED具有预测价值,对临床个体化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运动性低氧 6分钟步行试验 早期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