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对甘蓝型春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效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杰 王颢 +2 位作者 胡冠芳 李玉奇 余海涛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51-53,共3页
在兰州市榆中县良种繁殖场进行了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防除甘蓝型春油菜田一年生阔叶杂草试验。结果表明,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720.00 g/hm2(有效成分量205.92 g/hm2)对水675 L,在春油菜4~5... 在兰州市榆中县良种繁殖场进行了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不同剂量防除甘蓝型春油菜田一年生阔叶杂草试验。结果表明,28.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720.00 g/hm2(有效成分量205.92 g/hm2)对水675 L,在春油菜4~5叶期、一年生阔叶杂草3~5叶期喷施的防效最好,药后30 d对一年生阔叶杂草总株防效达96.43%;药后45 d的总株防效达93.24%,总鲜重防效达96.57%,而且对油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28 6%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 一年生阔叶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消解动态
2
作者 牛树君 王玉灵 +3 位作者 赵峰 余海涛 张新瑞 胡冠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除草剂混用组合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能兼防天然草原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等多种毒草,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对确保家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 除草剂混用组合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能兼防天然草原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等多种毒草,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对确保家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肃南县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的残留消解动态,旨在确定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并评价其在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期长短,为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9、26.7 d和8.6 d,在牧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2、1.8 d和12.0 d,2,4-滴二甲胺盐在土壤和牧草中均属于易降解除草剂,二氯吡啶酸在土壤和牧草中残留期相对较长,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相对长,而在牧草中则属于易降解除草剂。参照3种除草剂在牧草中的残留量和相应除草剂在矮生浆果、蔬菜、小麦、大麦、燕麦和油菜籽中的国内外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评价,在天然草原喷施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防除草原毒草,施药后30~45 d二氯吡啶酸在牧草中的残留量为4.1~2.3 mg/kg,氨氯吡啶酸在0.5 mg/kg以下,2,4-滴二甲胺盐在0.56 mg/kg以下,此期放牧,对牛、羊等家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吡啶 吡啶 2 4-滴二甲胺盐 消解动态 土壤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氨氯吡啶酸对盛花期薇甘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3
作者 刘春燕 杨振意 +5 位作者 韦美满 李亭潞 晏建红 曾浩威 许少嫦 薛春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为研究化学防治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种子萌发力的影响,文章分别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1000、1∶1500和1∶2000浓度防治盛花期薇甘菊,对其种子的百粒重、大小、萌发率等进行比较,分析了24%氨氯吡啶酸水剂对盛花期薇甘菊有性生殖... 为研究化学防治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种子萌发力的影响,文章分别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1000、1∶1500和1∶2000浓度防治盛花期薇甘菊,对其种子的百粒重、大小、萌发率等进行比较,分析了24%氨氯吡啶酸水剂对盛花期薇甘菊有性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种子的百粒重、长度、冠毛长度、萌发率、萌发指数显著降低(P<0.05),萌发天数无显著变化;各处理间相比,1∶2000处理薇甘菊种子的百粒重、长度、萌发率显著较低(P<0.05),1∶1000和1∶1500处理薇甘菊的种子顶端直径和冠毛长度差异显著(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在盛花期,喷施24%氨氯吡啶酸防治不能有效阻止薇甘菊有性繁殖传播,会使薇甘菊产生更轻、更小的种子,反而有利于其种子的远距离传播。建议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期进行防治,尽量避免在薇甘菊开花期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24%吡啶 种子 有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滴酸·二氯吡和24%氨氯吡啶酸防治薇甘菊成效
4
作者 黄传勇 古育成 +1 位作者 林健斌 黄万和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146-151,共6页
为了抑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生长蔓延,该研究连续2年(2021—2022年)采用人工清除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市三乡镇实施薇甘菊防治。化学防治使用24%滴酸·二氯吡或24%氨氯吡啶酸药剂,每年在花期前对薇甘菊进行喷药,连... 为了抑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生长蔓延,该研究连续2年(2021—2022年)采用人工清除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市三乡镇实施薇甘菊防治。化学防治使用24%滴酸·二氯吡或24%氨氯吡啶酸药剂,每年在花期前对薇甘菊进行喷药,连续治理3个月,期间至少喷药3次,不适合喷药的地点则使用人工清除。防治工作结束后,调查其残存率和复发度。结果表明,在74.35 hm^(2)和34.60 hm^(2)的防治任务作业区域中,薇甘菊残存率均控制在0.3%及以下,复发度控制在0.2%及以下,两次薇甘菊防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4%氨氯吡啶酸防治薇甘菊的效果与24%滴酸·二氯吡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24%吡啶 24%·二氯 残存率 复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油菜田杂草的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文达 刘晓洪 +2 位作者 颜冬冬 李林 余锦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为明确新型吡啶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复配制剂对油菜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指导新型除草剂在油菜田的合理使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油菜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后对田... 为明确新型吡啶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复配制剂对油菜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指导新型除草剂在油菜田的合理使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油菜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光照和杂草氮、磷、钾及水分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油菜田杂草效果显著,对菵草、大巢菜、看麦娘、牛繁缕等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良好防效,总草鲜重防效可达88. 7%~98. 0%,显著优于两种对照药剂。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有效地改善了田间光照和水肥条件。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油菜产量达到2 626. 26~2 836. 26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 2%~27. 9%,增收2 173. 5~3 307. 5元/hm^2。研究结果表明,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油菜田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推荐剂量为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225~3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田 吡啶·二氯吡啶酸·烯草酮 杂草防效 光照 养分 油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烯草酮·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直播油菜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铭 罗鹏 +5 位作者 余江 梅露明 何烈干 邹芬 晏才刚 马辉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51-56,共6页
于2020—2021年开展田间试验,探究了20%烯草酮·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直播油菜田中稻槎菜、苣荬菜和看麦娘3种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施用20%烯草酮·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可分散油... 于2020—2021年开展田间试验,探究了20%烯草酮·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直播油菜田中稻槎菜、苣荬菜和看麦娘3种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施用20%烯草酮·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可分散油悬浮剂能有效去除3种杂草,有效成分施用量为180~300 g/hm^(2),施药后25 d,总草的株防效为88.06%~95.37%;施药后85 d,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5.44%~92.33%、85.52%~93.05%,均显著优于其他3种对照药剂,且不产生药害;施药后的油菜产量均值为3.95~4.12 kg,增产率为84.58%~92.52%,明显高于其他3种药剂处理和空白对照,且略高于人工除草处理。综上,对杂草的防治效果会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最佳施药期为油菜田杂草3~5叶期,建议生产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施用量为225~30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烯草酮·二氯吡啶酸·吡啶可分散油悬浮剂 油菜田 杂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吡啶酸对紫茎泽兰有性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小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95-99,共5页
为了对紫茎泽兰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进行紫茎泽兰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24%氨氯吡啶酸水剂试验,研究其对紫茎泽兰开花结实及土壤中农药残留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前期和花芽分化期喷施低剂量(3.2~25g/hm^2)的24%... 为了对紫茎泽兰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进行紫茎泽兰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24%氨氯吡啶酸水剂试验,研究其对紫茎泽兰开花结实及土壤中农药残留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前期和花芽分化期喷施低剂量(3.2~25g/hm^2)的24%氨氯吡啶酸可延迟花期,降低种子量,但植株仍能进行有性繁殖,虽顶芽花序败育,但侧芽少量花序仍能开花结果;高剂量处理(50~100g/hm^2)能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生殖器官发育,均不能开花结实;花器官发育期喷施氨氯吡啶酸对紫茎泽兰有性繁殖控制效果较好,浓度25g/hm^2以上处理均不能结种;低剂量12.5g/hm^2处理单株种子量显著减少。结论:防治紫茎泽兰的有性繁殖最佳时期为花器官发育期,施药剂量高于25g/hm^2植株均不能产生种子,且喷施较高浓度的氨氯吡啶酸不仅可除治当季紫茎泽兰,还能抑制其来年植株生长,对土壤种子库更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24%吡啶水剂 抑制 繁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安楷 林雨婷 陈国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30,共7页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属合成激素类,目前登记使用的有效成分包括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氯氨吡啶酸,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2005年上市,主要用于阔叶杂草和灌木的茎叶处理防控,其中氯氨吡啶酸具有土壤封闭活性。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属合成激素类,目前登记使用的有效成分包括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氯氨吡啶酸,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2005年上市,主要用于阔叶杂草和灌木的茎叶处理防控,其中氯氨吡啶酸具有土壤封闭活性。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仍未明确,有可能来自生长素结合蛋白家族。全世界报道的抗吡啶甲酸类除草剂杂草共涉及7种8个生物型。目前,我国登记的除草剂品种中共有13个复配剂含氨氯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1个含氨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国外登记的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复配剂主要为与其他激素型除草剂、ALS(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ACCase(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该类除草剂仍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主要应用场景下常见杂草对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的敏感性仍需系统研究,该类除草剂主要靶标杂草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也亟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二氯吡啶 吡啶 除草剂抗性 除草剂复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销登记
9
《农药登记公告》 2019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吡啶 二氯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