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羟乙基淀粉术中输注对肺科手术后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伟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15-1516,共2页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中输注对肺手术后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H组按15mL/(kg·h)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200/0.5,6%,费森尤斯公司生产),...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中输注对肺手术后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H组按15mL/(kg·h)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200/0.5,6%,费森尤斯公司生产),L组按20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两组输液时间均为35min。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形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态积分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与L组比较,H组手术后的形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较优。H组术后微循环改善更为显著。结论:手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有利于改善肺手术后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乙淀粉 输注 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乳酸林格氏液 肺科 手术前后 肺手术后 形态积分 甲襞微循环 微循环改善 费森尤斯 输液时间 变化情况 显著性 患者 组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中心静脉压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峥嵘 魏兵华 +2 位作者 李长科 刘易林 谭江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为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胸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LCVP联合AHHD组(LA组)...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为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胸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LCVP联合AHHD组(LA组),每组均为25例,术前均置入右颈内静脉导管和右股动脉热稀释导管,并连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且术中均在PiCCO和CVP监测下进行液体管理,其中C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案,晶∕胶比约为2∶1,目标CVP 6~12cmH_2O,Hct25%以上;LA组麻醉后先行LCVP,采取控制晶体输入量并持续泵注硝酸甘油,目标CVP 2~5cmH_2O,随后再用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D,目标Hct 25%~3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5 min(T0)、开胸前单肺通气5 min(T1)、开胸后单肺通气5 min(T2)、肺叶切除后5 min(T3)、关胸后5 min(T4)等时间点快速注射热指示剂(0~4℃冰生理盐水5 mL)入颈内静脉导管,观察其热稀释曲线,监测并记录SpO_2、CVP、MAP、HR、Hct、BIS、PetCO_2、CO、SVRI、EVLWI、术中出血量、尿量和手术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SpO_2、MAP、HR、BIS、PetCO_2基本稳定,HCT在肺叶切除后、关胸后均明显减低(t=2.192,P=0.031 5),SVRI在单肺通气后明显减低(t=2.653,P=0.037 6),开胸后明显增加(t=2.146,P=0.005 3),在肺叶切除后均有所减少,关胸后明显减少(t=2.346,P=0.016 2);CO在开胸后明显减少(t=1.872,P=0.013 7),在关胸后有所增加;EVLWI在开胸后明显增加(t=1.537,P=0.008 2),但均未达到肺水肿提示标准(EVLWI正常值为3.0~7.0 mL/kg,2倍以上则提示有肺水肿),在肺叶切除后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在各时间点LA组EVLWI明显低于C组(t=3.435,P=0.003 4);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肺水肿、肺不张、低氧血症等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中心静脉压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胸科手术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可有效减少患者血管外肺水,且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静脉压 6%羟乙淀粉130/0.4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胸科手术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琥珀酰明胶、6%羟乙基淀粉和12%缩合葡萄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罗富荣 钟广玲 +2 位作者 陈志维 区锦燕 刘怀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35-537,共3页
目的 研究 4 %琥珀酰明胶 (佳乐施 ,GF)、6 %羟乙基淀粉 (贺斯 ,HES)和 12 %缩合葡萄糖 (益极疏 ,PG)三种胶体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健康人静脉血 (n =10 ) ,分为对照组 (NS组 )、GF组、HES组和PG组。以全血值为基础值 ,... 目的 研究 4 %琥珀酰明胶 (佳乐施 ,GF)、6 %羟乙基淀粉 (贺斯 ,HES)和 12 %缩合葡萄糖 (益极疏 ,PG)三种胶体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健康人静脉血 (n =10 ) ,分为对照组 (NS组 )、GF组、HES组和PG组。以全血值为基础值 ,每组分为 8:2和 6 :4两个稀释度。以二磷酸腺苷 (ADP)为诱导剂 ,观察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gTmax)和聚集坡度 (Slope)的变化 (涡流密度测量法 )。结果 排除稀释因素影响 ,各胶体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PG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是HES ,GF作用最小。结论 胶体液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其抑制凝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应根据病人凝血功能状态合理选择不同的胶体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琥珀酰明胶 6%羟乙淀粉 12%缩合葡萄糖 血小板聚集 止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梁禹 张彦 +1 位作者 张秀山 刘海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简称HES,下同)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完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HES组(Ⅰ组)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简称HES,下同)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完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HES组(Ⅰ组)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Ⅱ组)。分别于术前输注HES20ml/kg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ml/kg。于治疗前(T1)、容量负荷后(T2)、麻醉诱导后(T3)、硬脑膜切开时(T4)、手术结束时(T5)五个时点记录颅内压(ICP)、脑氧分压(PbrO2);测量术前及术后24h血S100β蛋白含量,记录术中液体总出入量和不良反应,并于术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lasgowoutcome score,GOS)判定疗效。结果ICP除T5时Ⅰ组低于Ⅱ组,而同时PbrO2Ⅰ组则高于Ⅱ组(P<0.01)外,其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参数由术前正常转为异常者Ⅰ组有2例,Ⅱ组有4例;术中皮肤红斑Ⅱ组有3例。两组术后24h血液S100β蛋白含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其中Ⅰ组血液S100β蛋白含量上升差值较Ⅱ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前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较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能更好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氧供,预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乙淀粉130/0.4 高渗氯化钠羟乙淀粉40注射液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远洪 梁金花 +1 位作者 闫斌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和Barthel指数变化评价...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和Barthel指数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5±4vs17±4;6±4vs10±3,P均<0.05),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上升(60±14vs52±14;78±10vs71±10,P均<0.05)。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羟乙淀粉 脑分水岭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雪 赵砚丽 +3 位作者 金海龙 程会平 杨宾侠 王保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53-555,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HES、RL60min。应用食道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 输液前及输液后1h采血测定: 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实验(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结果 静脉输入大剂量HES后, 循环、纤溶功能基本稳定, HES组Hb、HCT、PLT、PAG (1)、APTT与输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Hb、HCT、PLT、APTT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较大剂量应用6% HAES-steril对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影响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 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羟乙淀粉 纤溶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 血红蛋白(Hb) 食道超声心动图 血小板聚集实验 内源性凝血因子 择期手术病人 外周血管阻力 凝血酶原时间 APTT 血细胞比容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胡乃琴 纪维 陆康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羟乙淀粉130 老年患者 肾功能 股骨头置换 输注 血浆代用品 血流动力学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苏鹏 何晓峰 姚颖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8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治疗组静脉滴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治疗组静脉滴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监测AHH前(t1),AHH完成时(t2),AHH后2 h(t3)4、h(t4)和24 h(t5)心率(heart rate,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arterial blood oxygen,Sa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及血尿素氮(blood urea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s C,Cystatin-C)水平。结果 2组患者各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CVP在t2t、3和t4时点均较t1和t5明显升高,治疗组CVP t2t、3和t4时点较对照组高。2组Cr、BUN和UA各时间点组间和组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Cys-C在t5时间点均较t1t、2t、3和t4时间点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行术前AHH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乙淀粉130/0.4 血液稀释 高容量 急性 肾功能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130/0.4对不同血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建林 阳子华 覃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不同血型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血型分为O型组(O组)、A型组(A组)、B型组(B组)、AB型组(AB组)。全麻诱导后快速输注6%羟...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不同血型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血型分为O型组(O组)、A型组(A组)、B型组(B组)、AB型组(AB组)。全麻诱导后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20 ml/kg。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尿量;分别于AHH前(T0)、AHH后20 min(T1)、40min(T2)、80 min(T3)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Wille-brand因子(v WF)、Ⅷ因子活动度(FⅧ:C)、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的测定。结果四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T1、T2时O组APTT均长于A、B、AB组(P<0.05)。T1~T3时四组v WF、FⅧ:C、FIB、GpⅡb/Ⅲa均明显低于T0时(P<0.01);T1、T2时O组患者v WF、FⅧ:C和GpⅡb/Ⅲa活性显著低于A、B、AB组(P<0.01)。四组患者TGE的凝血时间(K)和反应时间(R)均有轻微延长,T1~T3时O组а角小于A、B、AB组,但四组а角都在正常范围。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O型血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大于其他血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乙淀粉130/0.4 血液稀释 ABO血型系统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与羟乙基淀粉用于术中急性失血小容量复苏的比较
10
作者 唐江华 林世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47-2348,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中急性失血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7.5%的盐水与6%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后恢复血容量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术中出现急性大量失血的病人60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病人大量失血后迅速在5min内输注7.5%的盐水4ml/kg,B组30例,病... 目的观察手术中急性失血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7.5%的盐水与6%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后恢复血容量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术中出现急性大量失血的病人60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病人大量失血后迅速在5min内输注7.5%的盐水4ml/kg,B组30例,病人大量失血后迅速在5min内输注6%的羟乙基淀粉4ml/kg。观察并记录麻醉后(t0)、出血后(t1)、输液后5min(t2)、15min(t3)、30min(t4)、术毕(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值。检测记录麻醉后(t0)、出血后(t1)、15min(t3)、术毕(t5)的血红蛋白含量(Hb)、血球压积(Hct)、Na+和K+浓度。结果比基础值相比较,两组病人失血后HR、STVR显著增加,MAP、CO明显降低(P<0.05),输注7.5%的盐水后MAP、CO显著增加,HR、STVR明显降低(P<0.05),达到与基础值相当,并维持这一水平至研究结束。同一时间点两组各监测值相近(P>0.05)。与出血前相比,两组病人外周血HB、HCT在注射液体后15min、术毕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注射7.5%的盐水15min后血浆Na+浓度增加(P<0.05),术毕时下降与基础值接近(P>0.05)。胶体注射后各监测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剂量注射7.5%盐和6%的胶体均是及时有效恢复血容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溶液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6%羟乙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对ICU失血性休克患者细菌移位的影响
11
作者 张赤 王焱林 +1 位作者 罗华 张生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大量应用羟乙基淀粉充分复苏对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的5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大量快速充分复苏;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或不用6%羟乙基淀粉130/0.4,加平衡盐溶液、0.9...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大量应用羟乙基淀粉充分复苏对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的5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大量快速充分复苏;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或不用6%羟乙基淀粉130/0.4,加平衡盐溶液、0.9%氯化钠溶液等治疗。两组复苏达标时间均不超过6 h。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复苏6,12,24,48,72 h采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浆内毒素(LPS)浓度检测,患者入ICU室和复苏1,3,7 d行血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细菌移位情况。结果两组同时间段细菌移位发生率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两组外周血细菌培养总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大量应用羟乙基淀粉有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能更好地减少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休克 失血性 细菌移位 重症监护病房 6%羟乙淀粉130/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容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连波 林佳才 +2 位作者 田沈 文佳媚 刘千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21-332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扩容治疗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2012年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2...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扩容治疗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2012年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2例,两组在采取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连续3 d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而治疗组连续3 d给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对录入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ISS)进行机制分型,并于入院、出院及出院后90 d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型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短期、长期神经功能改善及90 d 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特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机制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以及90 d 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能显著改善短期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容 分子羟乙淀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斯对脊柱手术血液流变特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晓丽 葛衡江 刘怀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27-1127,共1页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胶体型血浆代用品 贺斯 血液流变学 分子羟乙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英 郑利民 +1 位作者 魏薇 王天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采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HES)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观察其在全髋置换术中节约用血的效力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围术期出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补液量,分别测定稀释前、稀释后... 目的:采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HES)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观察其在全髋置换术中节约用血的效力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围术期出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补液量,分别测定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Hb和红细胞压积(Hct)及稀释前、稀释后、术毕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HHD组稀释后Hb、Hct显著降低,但均在安全范围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Hct、Hb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HHD组稀释后PT、APTT均明显延长,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AHHD组11例患者均完全避免了输注异体血,对照组11例中有10例输血,平均输血量40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术期以6%HES行AHHD可显著减少全髋置换术病人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PT、APTT)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6%羟乙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用于脊柱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真 崔建修 +1 位作者 周国斌 赵国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61-156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技术(AHHD)用于脊柱手术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25)和AHHD组(Ⅱ组n=25)。Ⅰ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Ⅱ组输入乳酸林格液的同时在术前输入6%羟... 目的:探讨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技术(AHHD)用于脊柱手术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25)和AHHD组(Ⅱ组n=25)。Ⅰ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Ⅱ组输入乳酸林格液的同时在术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15mL/kg)。术中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术后第1天和第7天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及血红蛋白(Hb)。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结果:Ⅰ组输异体血量平均为(712±163)mL,Ⅱ组为(325±106)m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稀释后Hb、Hct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两组同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PT显著延长(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APTT在稀释前后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HD用于脊柱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临床观察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技术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血红蛋白(Hb)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6%羟乙淀粉 脉搏血氧饱和度 乳酸林格液 P〉0.05 AHHD 平均动脉压 心静脉压 血细胞比容 稀释前 稀释后 显著性 手术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容性血液稀释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气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振花 李苏女 +1 位作者 李文媚 尹群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容性血液稀释在老年人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前30min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输入6%羟乙基淀粉溶液15ml/(kg.h),1h后改为乳酸林格氏... 目的探讨超容性血液稀释在老年人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前30min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输入6%羟乙基淀粉溶液15ml/(kg.h),1h后改为乳酸林格氏液5~8ml/(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8ml/(kg.h)至手术结束。结果对照组硬膜外注药20min后MAP、CVP开始降低,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动脉血气值在不同观察点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溶液术前超容性血液稀释用于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硬膜外阻滞麻醉所致的低血压,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乙淀粉 硬膜外阻滞麻醉 老年人 超容性血液稀释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夏磊铭 姚尚龙 袁世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93-694,共2页
关键词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分子羟乙淀粉 血浆代用品 胶体溶液 右旋糖酐 明胶溶液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肺科手术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云光 刘绍林 何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539-54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技术应用于老年肺科手术患者对减少库存血液制品使用量的意义及其对术中凝血功能和术后恢复有无不良影响。方法 :(1) 5 7例择期肺科手术病人 ,年龄 60~ 73岁 ,出血量 460~ 13 0 0mL ,随机分为试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技术应用于老年肺科手术患者对减少库存血液制品使用量的意义及其对术中凝血功能和术后恢复有无不良影响。方法 :(1) 5 7例择期肺科手术病人 ,年龄 60~ 73岁 ,出血量 460~ 13 0 0mL ,随机分为试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R组 )。H组用 6%羟乙基淀粉 (HES)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Hb <10 0g/L ,Hct <3 0 %时补充浓缩红细胞 ,R组输入等量的红细胞。 (2 )两组输入前和输入后 1h分别采集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 (Plt) ,凝血酶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 (FIB) ;(3 )观察两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 ,胸腔引流总量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H组输注 6%羟乙基淀粉溶液 (83 3± 3 60 )mL ,失血量 (80 0± 2 0 0 )mL ,H组 (3 0 0± 10 0 )mL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H组仅PT延长 ,但与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科手术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6%羟乙淀粉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体预输注对TUEVP患者循环及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艳玲 邓小文 +1 位作者 麻海春 王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复方乳酸钠、6%羟乙基淀粉130/0.4、4%琥珀酰明胶预输注对维持短时间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中循环及电解质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UEVP(65min以内)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于麻醉前30min内预输注复方乳酸钠(L组... 目的比较复方乳酸钠、6%羟乙基淀粉130/0.4、4%琥珀酰明胶预输注对维持短时间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中循环及电解质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UEVP(65min以内)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于麻醉前30min内预输注复方乳酸钠(L组)、6%羟乙基淀粉130/0.4(H组)和4%琥珀酰明胶(S组)10ml/kg,术中三组均以生理盐水维持循环稳定。于麻醉前(T0)、膀胱灌洗液用量6000ml(T1)、12000ml(T2)、出室前(T3)记录MAP、HR、Na+、K+、血糖等变化。结果 L组总输液量(包括预输注液体量)多于H组和S组(P<0.05)。T2、T3时L组MAP明显降低(P<0.05),且T3时明显低于H组和S组(P<0.05)。L组Na+浓度随灌洗液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复方乳酸钠麻醉前预输注用于短时程TUEVP手术与6%羟乙基淀粉130/0.4或4%琥珀酰明胶比较,手术的中后期MAP和血Na+浓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输注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复方乳酸钠 6%羟乙淀粉 4%琥珀酰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