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2-甲氧基-5-甲酰基苄基)亚胺基二乙酸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魏俊发 陈默 +1 位作者 牛小玲 何地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8-82,共5页
以 4 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 ,在无水氯化锌催化下 ,用浓盐酸和 4 0 %甲醛溶液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取代氯苄 ,再以新制的无水碳酸钾为质子吸收剂、干燥的乙腈为溶剂 ,与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进行N 烷基化反应 .然后用Ba(OH)2 水悬浮液进... 以 4 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 ,在无水氯化锌催化下 ,用浓盐酸和 4 0 %甲醛溶液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取代氯苄 ,再以新制的无水碳酸钾为质子吸收剂、干燥的乙腈为溶剂 ,与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进行N 烷基化反应 .然后用Ba(OH)2 水悬浮液进行水解得到N ( 2 甲氧基 5 甲酰基苄基 )亚胺基二乙酸的钡盐沉淀 ,最后用稀硫酸处理得到N ( 2 甲氧基 5 甲酰基苄基 )亚胺基二乙酸 .该方法产率高、工艺简单 .通过1H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N-(2-甲氧基-5-甲酰基苄基)乙酸 甲基化反应 水争 结构表征 N-烷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
2
作者 吕兆萍 郭华 +1 位作者 李国华 杨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研究了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方法.该法先在室温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与氢氧化钾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然后在70°C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作为亲核试剂,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发生缩合反应,... 研究了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方法.该法先在室温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与氢氧化钾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然后在70°C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作为亲核试剂,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发生缩合反应,制备了N-(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缩合产物再经过硝化,合成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其熔点为143.1~143.8°C,收率为90.5%.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气谱-质谱(GC-MS)解析以确定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合成产物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了具有较高含量和较高收率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5-硝基-6--3-吡啶甲基)邻苯甲酰 N-(6--3-吡啶甲基)邻苯甲酰 缩合反应 硝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的新型合成方法及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泽英 肖小明 +1 位作者 朱艳华 张金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8,共4页
首次在微波辐射下,以乙二醇为溶剂,6 mol.L-1的盐酸为催化剂,用亚氨基二乙酸和邻苯二胺缩合生成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反应时间仅17 min,收率为75%.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反应速度是传统方法的85倍,收率是传统方法的2倍,溶剂用量减少... 首次在微波辐射下,以乙二醇为溶剂,6 mol.L-1的盐酸为催化剂,用亚氨基二乙酸和邻苯二胺缩合生成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反应时间仅17 min,收率为75%.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反应速度是传统方法的85倍,收率是传统方法的2倍,溶剂用量减少到传统的1/4.并摸索出此化合物在微波辐射下合成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氨基乙酸 邻苯 (2-苯并咪唑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立芬 徐德志 +1 位作者 陈欢林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3-1921,共9页
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首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 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首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基膜上残留的ICIC及未反应完的酰氯基团(—COCl)进行二次界面聚合,再经热处理、水漂洗制得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MMPD-ICIC-DMMPD)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膜活性分离层的化学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成膜的表面形态,同时测试了膜的耐氯性能,并与单次聚合聚酰胺-脲(MMPD-ICIC)膜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在功能化基膜MMPD-ICIC上引入一超薄ICIC-DMMPD层,使得所成二次聚合膜MMPD-ICIC-DMMPD的活性分离层相对稍厚,表面更光滑,且亲水性和耐氯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 N N′-甲基间苯 聚酰-- 次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立芬 茅佩卿 +2 位作者 徐德志 张林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3-837,共5页
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将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得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膜活性层... 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将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得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考察了膜的耐氧化性能,并探讨了膜活性层化学结构与膜抗氧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甲基间苯 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 聚酰-氨酯 化学结构 耐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6
作者 付迎波 胡一晗 黄学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7期40-41,共2页
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和碳化双(环己基亚胺)(DCC)催化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种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和谷氨酸二甲酯的缩合物,并采用波谱学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词 1 2--(2-氨基苯氧基)-乙烷-N N N′ N′-乙酸(BAPTA) 衍生物 酰化 碳化双(环己基)(DCC) 4-甲基氨基吡啶(D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氨基-5-溴喹喔啉的溴化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利涛 陈奇文 +2 位作者 吴长江 常东亮 哈成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5-579,共5页
该文提出以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作为溴化剂合成6-氨基-5-溴喹喔啉的方法。分别以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N-溴代丁二酰亚胺和液溴作为溴化剂,考察了温度、溶剂和反应时间对溴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1,3-二溴-5,5-二... 该文提出以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作为溴化剂合成6-氨基-5-溴喹喔啉的方法。分别以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N-溴代丁二酰亚胺和液溴作为溴化剂,考察了温度、溶剂和反应时间对溴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n(6-氨基喹喔啉)=1.0∶2.0,反应温度20℃,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反应时间2 h。在该反应条件下,5-溴-6-氨基喹喔啉的溴化收率达97.6%。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精简,无溴化杂质生成,并以高收率达到医用原料的要求。现已完成10 kg级扩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氨基喹喔啉 1 3--5 5-甲基海因 N-溴代丁 酒石酸溴莫尼定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NMDA受体对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韩曼 孙娜 +1 位作者 刘晓华 杜剑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2-835,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对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探讨脊髓水平的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对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探讨脊髓水平的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BK组(n=8)、BK+NMDA组(n=6)、BK+MK801组(n=6)及BK+MK801+NMDA组(n=6),观察大鼠心包内注射BK诱发的CMR及鞘内注射药物后CMR的变化,CMR以背斜方肌肌电(EMG)反应为观测指标。结果:心包内间隔40min重复4次注射BK诱发的CMR无明显改变(P>0.05);鞘内注射NMDA后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增加到(149.86±8.54)%,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MK801后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减少到(96.22±2.31)%,但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联合注射MK801和NMDA,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增加到(103.09±4.13)%,但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内注射BK诱发的CMR具有可靠的重复性,脊髓水平的NMDA受体参与了CMR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5-甲基--丙环庚烯-马来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特地唑胺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朱益忠 张喜全 +1 位作者 刘飞 顾红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0-1245,共6页
以(5R)-3-(4-溴-3-氟苯基)-5-羟甲基噁唑烷-2-酮为起始原料,在[Pd Cl2(dppf)]·CH2Cl2催化下与联硼酸频那醇酯反应得到硼化物,继而与5-溴-2-(2-甲基-2H-四唑-5-基)吡啶进行Suzuki反应得到特地唑胺,收率82.9%。分别考察了催化体系对... 以(5R)-3-(4-溴-3-氟苯基)-5-羟甲基噁唑烷-2-酮为起始原料,在[Pd Cl2(dppf)]·CH2Cl2催化下与联硼酸频那醇酯反应得到硼化物,继而与5-溴-2-(2-甲基-2H-四唑-5-基)吡啶进行Suzuki反应得到特地唑胺,收率82.9%。分别考察了催化体系对硼化反应和Suzuki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特地唑胺与二苄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反应得到二苄基保护的磷酸特地唑胺,随后经Pd/C脱苄得到磷酸特地唑胺,总收率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R)-(溴氟苯基)羟甲基噁唑烷酮硼化物 -(甲基-2H-四唑基)吡啶 苄基N N-异丙基磷酰 磷酸特地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促排药(7603)致突变作用研究
10
作者 沈彬源 罗梅初 +3 位作者 陈桂宝 阮天明 冯嘉林 曹群立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共5页
本文报道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羧胺醛(7603,化学名为5-甲基亚胺二乙酸香草醛)致突作用的研究。经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法)、对仓鼠卵母细胞(CHO)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表明,未见致突变作用。
关键词 5-甲基亚胺二乙酸香草醛 致突变作用 AMES 试验 染色体畸变 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E标记法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慧 廖吕燕 +6 位作者 刘珍妮 严萍 朱正 吴春琳 李健 黄一帆 吴异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体外标记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检测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MDRV感染雏番鸭回肠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结果最终确定CFSE体外标记番鸭淋巴细胞的条件为以PBS为孵育液,终浓度10μmol·L^-1,37℃30 min;试验结果表明番鸭外周血内的CFSE+淋巴细胞率基本稳定在2%~5%,CFSE^+淋巴细胞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脾、空肠、回肠、盲肠、十二指肠、法氏囊和胸腺;此外,感染MDRV后1~10 d MDRV组中CFSE+淋巴细胞率极显著(P<0.01)高于MOCK组,该结果与α4+淋巴细胞率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内淋巴细胞示踪,初步应用结果提示MDRV感染促进番鸭淋巴细胞向回肠归巢,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的肠道组织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羧基乙酸荧光素琥珀酰 番鸭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芹菜素衍生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艳荣 卢敏萍 +3 位作者 何蔚 吴啸宇 谢宪 林翠梧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673,共7页
以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4',5,7-三羟基黄酮)为原料,利用Mannich和磺化反应先后合成了两种芹菜素衍生物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4',5,7-三羟基黄酮(Ⅰ)、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4',5,7-三羟基黄酮-3'-磺酸(Ⅱ),并... 以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4',5,7-三羟基黄酮)为原料,利用Mannich和磺化反应先后合成了两种芹菜素衍生物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4',5,7-三羟基黄酮(Ⅰ)、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4',5,7-三羟基黄酮-3'-磺酸(Ⅱ),并对其结构进行ESI-MS、1HNMR、13CNMR表征。利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结合内滤光校正、分子对接研究了298、303、308 K时两种衍生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光谱法结果表明,衍生物Ⅰ、Ⅱ通过与HSA形成复合物而对HSA有荧光猝灭作用,猝灭原因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且衍生物与HSA的结合位点在HSA的亚结构域ⅡA附近,Ⅱ比Ⅰ更容易被转移和运输。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结合点数为1,且ΔH和ΔS均大于0,表明疏水作用为主要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两种衍生物与HSA均是通过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结合于HSA的疏水空腔内,其中疏水作用为主要作用力,这与热力学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N N-乙基)一甲基-4’ 5 7-三羟基黄酮 8-(N N-乙基)一甲基-4’ 5 7-三羟基黄酮-3’- 磺酸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分子对接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