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实验性牙移动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1 位作者 孙新华 刘金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大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方法建立实验性牙移动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外周血EPCs并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化学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终浓度分别为5、10、1...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大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方法建立实验性牙移动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外周血EPCs并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化学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的BrdU标记EPCs,并于标记后12、24、48、72、96h检测各组BrdU的标记率,筛选BrdU的最佳标记计量和时间。结果所培养细胞CD34、CD133呈阳性表达,且DiI-ac-LDL、FITC-UEA-1呈双荧光阳性;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标记细胞72h后标记率达(66.8±2.9)%,与5μ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5μmol/L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BrdU对细胞均无毒性影响。结论成功分离、培养了实验性牙移动大鼠外周血EPCs;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标记EPCs72h后可获得较高标记率。本实验可为研究EPCs的趋化、分化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血管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对K56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凤 刘彬 +4 位作者 王伴青 方木水 胡玮 孙续禄 朱清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ginsenoside,Rg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白血病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Rg3组,Rg3组包括10、20、40、80、100μg/mL组,培养24、48、72h,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本文结果未列)。...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ginsenoside,Rg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白血病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Rg3组,Rg3组包括10、20、40、80、100μg/mL组,培养24、48、72h,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本文结果未列)。再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80μg/mLRg3组),培养24、48、72h,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24h、48h、72h时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BrdU标记测定显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白血病K562细胞呈阳性反应,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对照组24h(28.4±3.0)、48h(31.4±3.3)、72h(38.1±4.0),Rg3组24h(22.7±2.5)、48h(17.3±2.9)、72h(19.1±1.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48hRg3组细胞周期的G2期增高了3.84倍。结论:人参皂甙Rg3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g3将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使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K562细胞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异常的研究
3
作者 李洪鹏 白旭东 +1 位作者 川野仁 佟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及Fluoro Jade B(FJB)染色观察。结果显示:HE染色观察到E14大鼠受X线照射后背侧端脑有大量细胞脱落入侧脑室并在2d后被完全清除,而腹侧的皮质-纹状体区在照射后2d形成空洞并于4d后修复。BrdU标识显示腹侧端脑的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移动类似于正常对照组,2d后阳性细胞分布在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的空洞周围,4d后移动到腹侧皮质板。Fluoro Jade B染色显示照射后1d在皮质-纹状体区有大量阳性细胞,2d后显著减少。本实验结果提示:E14大鼠受X线照射引起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在移动过程中死亡并导致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空洞,从而引起内囊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照射 外侧节隆起 皮质-纹状体区 5--2-脱氧尿嘧啶 FLUORO JADE 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gin基因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范晓棠 蔡文琴 +2 位作者 徐海伟 杨忠 张金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 探讨noggin基因对成年海马BrdU标记细胞的调控。方法 原位杂交与RT PCR检测noggin基因在海马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BrdU标记细胞数 ,反义技术阻断内源性noggin基因表达。结果 侧脑室注射反义寡核苷酸后 ,成年大鼠海马内nogginmRN... 目的 探讨noggin基因对成年海马BrdU标记细胞的调控。方法 原位杂交与RT PCR检测noggin基因在海马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BrdU标记细胞数 ,反义技术阻断内源性noggin基因表达。结果 侧脑室注射反义寡核苷酸后 ,成年大鼠海马内nogginmRNA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 ,而BMP4mRNA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 ,同时大鼠海马齿回及齿回颗粒下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正义寡核苷酸无此效应。结论 内源性noggin可促进成年内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GIN 海马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骨形成蛋白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增生与凋亡及长期学习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发林 王彩红 +2 位作者 张彦华 郭佳佳 程慧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C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增生与凋亡及长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CC组,每组16只;HIBD组及CC组经左颈总动脉结扎并缺氧制作HIBD模型,CC组在H...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C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增生与凋亡及长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CC组,每组16只;HIBD组及CC组经左颈总动脉结扎并缺氧制作HIBD模型,CC组在HI前、HI后0 min、24 h、48 h、72 h给予CC 20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在同一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同时从生后10日龄起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新生细胞,剂量50 mg/kg,每12 h 1次,共5次。12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和海马CA1区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活化Caspase-3)的表达情况,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其余各组大鼠28日龄时行Y迷宫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结果三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均可见Brd U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8,P<0.01);HIBD组、CC组Brd U阳性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大鼠海马CA1区均可见活化Caspase-3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77,P<0.01);CC组活化Caspase-3阳性细胞较HIBD组显著减少,但仍多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大鼠海马CA1区中均可见TUNEL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92,P<0.01),以HIBD组最多,假手术组最少,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迷宫实验结果,各组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总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5,P<0.01),以HIBD组所需训练次数最多。24 h后正确反应率在三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4.99,P<0.01),以HIBD组大鼠正确反应率最低。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以改善HIBD大鼠长期学习记忆力,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减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大鼠 cleaved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魏丽夏 曹云涛 +1 位作者 刘华庆 邓卫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作HIBD模型,设置假手术组、HIBD对照组、NGF治疗组,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新生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作HIBD模型,设置假手术组、HIBD对照组、NGF治疗组,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新生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术后4、7、14、21d)海马齿状回(DG)巢蛋白(nestin)表达、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各时点HIBD对照组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加(P均<0.05);各时点NGF治疗组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和HIBD对照组增加(P均<0.01)。结论早期给予外源性NGF治疗可促使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nestin、BrdU的表达增加,NGF治疗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增殖再生,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巢蛋白 5-溴脱氧尿嘧啶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长期植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存活及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万虹 李德志 +2 位作者 杨飞 历俊华 王身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645-646,i0001,共3页
目的观察施万细胞长期移植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是否存活。方法取大鼠施万细胞体外培养,一部分经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另一部分经Hoechst33342标记后置于PLGA支架内再移植至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 目的观察施万细胞长期移植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是否存活。方法取大鼠施万细胞体外培养,一部分经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另一部分经Hoechst33342标记后置于PLGA支架内再移植至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处,分别于移植后的8个月和11个月处死动物,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施万细胞移植入脑内8个月后仍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褐色椭圆形,并向大脑皮层迁移;移植于脊髓11个月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许多Hoechst33342阳性细胞,发蓝色荧光,形态不规则,在PLGA支架内及其头、尾端脊髓实质内都可见到。结论施万细胞移植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可长期存活,并向远端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5-溴脱氧尿嘧啶 Hoechst 3334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对环孢素A急性肾损伤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庆友 贾晓明 +7 位作者 丁英钧 王筝 王香婷 穆胜宇 史亚男 王红 下泽达雄 藤田敏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06-909,共4页
目的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保护环孢素A肾病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经口灌服环孢素A(100 mg.kg-1.d-1),诱导小鼠急性肾脏损伤,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1.d-1治疗,d 5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40mg.kg-1.d-1)经微型渗透泵皮下注... 目的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保护环孢素A肾病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经口灌服环孢素A(100 mg.kg-1.d-1),诱导小鼠急性肾脏损伤,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1.d-1治疗,d 5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40mg.kg-1.d-1)经微型渗透泵皮下注入,10 d后摘取肾脏,HE、PAS检测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标记再生细胞。结果肾脏病理显示环孢素A组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小球包氏囊增厚、间质纤维成分沉积,凋亡细胞增多,免疫组化显示再生细胞数量减少,依普利酮治疗组上皮细胞坏死减轻,间质纤维沉积减少,再生细胞明显增多。结论依普利酮可以通过对醛固酮受体的阻断减轻环孢素A诱导的急性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普利酮 环孢素A肾毒性 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细胞坏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黎 祝华 +3 位作者 张荣 王莉佳 邹琳 符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7-1621,共5页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方法及其对细胞存活、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 UC-MSCs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胞表面标...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方法及其对细胞存活、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 UC-MSCs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多向分化潜能鉴定,取第5代细胞以终浓度分别为10、15、20、25μmol/L Brd U进行标记,采用空白Brd U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及96 h后,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标记率。结果: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都在96%以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组间比较P=0.89,各时间点比较P=0.61,时间与不同浓度的交互作用P=0.89)。MTT结果显示Brd U对细胞增殖无抑制(P>0.05)。不同浓度标记组间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率的差异(增殖率F=12.02,P<0.001,凋亡率F=6.14,P=0.009)。结论:Brd U标记h UC-MSCs是安全可靠的,Brd U标记h UC-MSCs的最佳剂量和时间为20μmol/L、72 h,适于h UC-MSCs在临床前实验研究的体内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定植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念 俞悦 +3 位作者 李军 章莉莉 刘源 韩亚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4-688,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传代扩增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用D-氨基半乳糖(1.5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试验...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传代扩增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用D-氨基半乳糖(1.5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试验分三组(A、B、C组),经阴囊上静脉向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C组)的大鼠移植标记BrdU的BMSCs 1~1.5×106,同时向肝损伤组(B组)的大鼠移植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观察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BrdU+细胞数量及分布。结果:移植2周A组、B组动物存活率、肝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组(C组)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细胞分布,A组与C组相比,A组BrdU+细胞数较多,分布更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受损的肝脏及正常肝脏定植,定植的数量可能和肝脏是否受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 急性肝损伤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中华蜜蜂蕈形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兆英 奚耕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7-663,共7页
蕈形体是昆虫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整合中心。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蕈形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蕈形体是昆虫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整合中心。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蕈形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的蕈形体起源自幼虫早期脑背侧的几个大型的成神经细胞,它们通过不对称的细胞分裂产生成神经细胞,随后这些细胞经过多次对称分裂形成中增殖细胞群和侧增殖细胞群,最终生成了所有的Kenyon细胞。蕈形体的蕈体柄出现在3龄幼虫;蕈体冠体积的迅速增加发生在蛹期。蕈形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主要集中在蛹发育期的3-6d内,细胞凋亡的开始和细胞增殖的终止在时间和空间上非常一致。本研究为蜜蜂学习记忆等行为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蕈形体 胚后发育 增殖 凋亡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丰强 王爱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5-1325,共1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疗效,并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提取鼠骨髓液,经离心后贴壁法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疗效,并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提取鼠骨髓液,经离心后贴壁法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传代后,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备用。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成4组。③细胞移植:在梗死区边缘4个不同部位注射植入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④药物喂养:采用灌胃的方法,喂养阿托伐他汀5 mg/(kg.d)。⑤术后4周,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①细胞培养:刚提取的干细胞呈圆形,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明显,培养液中含有杂质,换液传代后,细胞形态一致,呈梭形。②细胞表面抗原鉴定: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31、CD45表达阴性;而CD44、CD54表达阳性。③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舒张末压明显降低,联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④大鼠心脏组织学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可见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阳性细胞,且联合组的细胞数量更多。⑤血管密度: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血管密度高于其它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有协同提高疗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阿托伐他汀 大鼠 移植治疗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细胞培养 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次、性别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艳平 邵宝平 +2 位作者 董辉 刘知东 赵倩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7-11,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胎次、性别是否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产生影响。方法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第1~3胎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腔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胎次、性别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的神经发生的差异。结果 (1... 目的探讨胎次、性别是否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产生影响。方法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第1~3胎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腔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胎次、性别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的神经发生的差异。结果 (1)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的学习记忆能力(LMA)均显著地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为LMA2>LMA1>LMA3,且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LMA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2)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海马DG新生神经细胞的数量(N)均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分别为NF2>NF3>NF1和NM2>NM1>NM3,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N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次、性别对实验动物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在使用实验动物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尽量使用胎次、性别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次 性别 神经再生 学习记忆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U和E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2 位作者 孙新华 孙宏晨 乔春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体外扩增。AdCMV-EGFP分为100、200、400及800 particles/cell四组进行转染;BrdU以终浓度5、10、15μmol/L进行标记。分别于实验第1、3、5、7 d检测两种方法对MSCs的标记率。通过MTT检测两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AdCMV-EGFP以100 par-ticles/cell转染未引起MSCs凋亡,转染3d时效率最高(44.4±3.5%);BrdU以10μmol/L、标记3 d的标记率为(75.1±3.1)%。两种方法均不影响细胞增殖。结论:AdCMV-EGFP和BrdU均可高效标记MSCs,根据研究需要不同均可作为高效的MSCs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U示踪的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虹 朱勤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1-1103,1109,共4页
目的观察BrdU示踪标记的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同种异体角膜内皮细胞后角膜内表面免疫组化染色,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增生至第2代后置于含BrdU(10μg&#... 目的观察BrdU示踪标记的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同种异体角膜内皮细胞后角膜内表面免疫组化染色,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增生至第2代后置于含BrdU(10μg·mL-1)的1640培养液中传代72h,通过离心沉淀法移植到撕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角膜内表面,术后取角膜行HE染色及抗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角膜后表面的细胞分布及有无后弹力膜样组织,并观察角膜后表面细胞能否被抗BrdU染色着染。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角膜内表面可见细胞层生长,细胞后方未见后弹力膜样物质,抗Brd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示该细胞为培养的BrdU示踪的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角膜组织HE染色显示,角膜内表面光滑,未见细胞样结构,BrdU染色呈阴性,未见棕黄色着色的细胞样组织。结论 BrdU可成功示踪标记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在撕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表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角膜移植 恒河猴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眉和白腰文鸟端脑新生神经细胞的起源和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学博 黄鑫欣 +3 位作者 孙颖郁 熊朝阳 曾少举 左明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5d),在端脑室带区...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5d),在端脑室带区外侧壁(L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在纹状体腹侧的室带区(VZ)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2)注射BrdU长时程组(存活15~30d),在画眉高级发声中枢(HVe)、HVc壳、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内有一些新生标记细胞,在端脑靠近I。VZ的区域有较多的标记细胞,但在白腰文鸟的HVc、HVc壳、RA内未见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1)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端脑VZ;2)画眉每天都有一些新生神经前体细胞迁移到HVc和RA内,而白腰文鸟成年后HVc和RA很少有新生神经细胞代替旧的神经元,这与白腰文鸟成年后不需要学习新语句的行为是一致的.推测在画眉HVc和RA内能不断地产生新生标记细胞,这可能与它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鸣啭语句有关,而且这些新生的细胞在雄、雌画眉中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眉 白腰文鸟 5--2-脱氧尿嘧啶 新生神经前体细胞 端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下异位细胞团形成和胼胝体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洪鹏 吕良英 +2 位作者 川野仁 吕永利 佟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为探讨胚胎期大鼠受X线照射后皮质下异位细胞团形成与胼胝体缺失的相关性,本研究将妊娠14d(E14)大鼠经X线全身照射(剂量为1.0Gy),在照射前2h及照射后2d(E16)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及E16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 为探讨胚胎期大鼠受X线照射后皮质下异位细胞团形成与胼胝体缺失的相关性,本研究将妊娠14d(E14)大鼠经X线全身照射(剂量为1.0Gy),在照射前2h及照射后2d(E16)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及E16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P3)胚脑用于Nissl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显示:(1)胚胎期经X线照射的新生大鼠可见新皮质变薄,胼胝体缺失,以及皮质板下的异位细胞团形成;(2)在X线照射前2h注射BrdU:大鼠经照射后6h(E14~6h),侧脑室内可见大量BrdU阳性细胞;在E16和E18时,BrdU阳性细胞表达于皮质边缘带及下板层,但数目远少于未接受X线照射的对照组;(3)X线照射后2d即E16时注入BrdU:大鼠在E20和P1时,BrdU阳性细胞与对照组同样分别表达于皮质板的上层及下层,但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可见大脑皮质第II、III层细胞大部分缺损以及由BrdU弱阳性细胞聚集在皮质板最下层形成的异位细胞团。本实验结果证明:X线照射可损伤多数正处于分裂期的神经上皮细胞,且后续发生的部分神经细胞不能正常移动到他们的目的地(皮质板第II、III层)而聚集在皮质板下成为异位细胞团。由于胼胝体主要由大脑皮质第II、III层细胞的轴突构成,我们推测异位细胞团的形成可导致胼胝体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照射 5--2-脱氧尿嘧啶 异位神经细胞团 皮质板 胼胝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皓云 管英俊 +1 位作者 杜红梅 袁丽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研究应用BrdU注射技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正常大鼠发育中脊髓内BrdU、PCNA、nestin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胚胎12.5d(E12.5)时,BrdU阳性细胞分布于神经管全层,阳性标记率最高。随胚龄增加,大鼠脊髓内BrdU阳性细胞标记率降低... 本研究应用BrdU注射技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正常大鼠发育中脊髓内BrdU、PCNA、nestin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胚胎12.5d(E12.5)时,BrdU阳性细胞分布于神经管全层,阳性标记率最高。随胚龄增加,大鼠脊髓内BrdU阳性细胞标记率降低。PCNA阳性细胞分布和变化规律与BrdU阳性细胞一致。正常成体动物脊髓内较难检测到增殖细胞。胚胎发育早期脊髓脑室带、套层、缘层均可检测到nestin阳性细胞。随大鼠脊髓发育成熟,nestin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布有时空规律性。随大鼠脊髓发育的逐渐成熟,增殖细胞减少,干细胞标记逐渐消失,因此在E12左右分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脊髓 5--2-脱氧尿嘧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Wistar大鼠海马GFAP和BrdU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旭芹 曹云涛 段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对新生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海马DG区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IBD模型组、EPO实验组,另设假...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对新生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海马DG区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IBD模型组、EPO实验组,另设假手术组24只;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O2加92%N2低氧混合气体2h制作HIB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三组新生鼠制模术后14d、21d、28d海马CA1区GFAP表达、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术后14d、21d,三组新生Wistar大鼠海马CA1区GFAP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EPO实验组最多,HIBD模型组其次,假手术组最少;术后28d,三组间GFAP表达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术后14d、21d、28d)之间比较,CA1区GFAP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术后14d表达最多,21d表达次之,28d表达最少。结论早期给予外源性EPO治疗可促进新生鼠HIBD后海马CA1区GFAP表达增多,DG区BrdU阳性细胞增加,表明EPO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增殖、再生;EPO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