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梁春丽 沈国鹏 +1 位作者 王舒雨 杜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9-582,共4页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5-FU-SLN)腹腔内化疗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组(Blank-SLN组)、5-FU溶液组及5-FU-SLN组,每组20只,连续7d腹...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5-FU-SLN)腹腔内化疗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组(Blank-SLN组)、5-FU溶液组及5-FU-SLN组,每组20只,连续7d腹腔给药,隔天测量体质量和腹围。给药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各组半数小鼠,测量腹水量,台盼蓝染色计算瘤细胞总数和瘤细胞存活率,肝脏做常规切片进行病理检查。剩余小鼠统计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给药结束,各组小鼠体质量(F=8.222,P<0.001)、腹围(F=9.208,P<0.001)、腹水量(F=18.018,P<0.001)、瘤细胞数(F=18.822,P<0.001)、瘤细胞存活率(F=231.490,P<0.001)及生存时间(F=60.119,P<0.001)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FU溶液组相比,5-FU-SLN组小鼠体质量有所增加、腹围减小、腹水量减少、瘤细胞总数减少、细胞存活率降低、平均生存时间延长(P均<0.05)。肝脏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5-FU-SLN组小鼠肝脏趋于正常,肿瘤细胞较少在腹腔内转移,而其他3组小鼠的肝脏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肝脏中有肿瘤细胞转移。结论:5-FU-SLN腹腔化疗延长了荷瘤小鼠生存期,对腹腔内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持久,可有效抑制腹腔内肿瘤细胞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 S180腹水瘤 腹腔化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磁性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国鹏 梁春丽 +1 位作者 葛庆平 杜斌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提高5-氟尿嘧啶(5-FU)制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氢化大豆卵磷脂、泊洛沙姆为乳化剂,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为磁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5-氟尿嘧啶磁性固体脂质纳米粒(5-FU-MSLN).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 为提高5-氟尿嘧啶(5-FU)制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氢化大豆卵磷脂、泊洛沙姆为乳化剂,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为磁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5-氟尿嘧啶磁性固体脂质纳米粒(5-FU-MSLN).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所制备的5-FU-MSLN包封率为58.35%.用透射电镜观察,磁性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在倒置的显微镜下观察,磁性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磁响应性良好,实验结果表明,5-FU-MSLN是有希望的静脉给药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磁性固体纳米 工艺优化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国广 周本谦 +1 位作者 李学明 韦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内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5-FU-PLGA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并对5-FU-PL-GA纳米粒的粒径及其分...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内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5-FU-PLGA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并对5-FU-PL-GA纳米粒的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内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得的5-FU-PLGA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85.4 nm,载药量为10.6%,包封率为52.7%,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5.851 6t1/2+8.735(r=0.9923)。5-FU水溶液组在体内半衰期(t1/2)仅为0.36 h,tmax为0.26 h,AUC为18.15μg.h/mL,而同剂量的5-FU-PLGA纳米粒在体内t1/2为2.35 h,tmax为1.13 h,AUC为41.09μg.h/mL。结论:制得的5-FU-PLGA纳米粒可改变5-FU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延长5-FU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 高压均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艳 蒋学华 +1 位作者 杨安东 王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1-983,共3页
目的:优选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样量为指标,考察各影响因素如姜黄素用量,硬脂酸和卵磷脂的用量及吐温-80用量对包封率和载样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 目的:优选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样量为指标,考察各影响因素如姜黄素用量,硬脂酸和卵磷脂的用量及吐温-80用量对包封率和载样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姜黄素30 mg,硬脂酸60 mg,卵磷脂117 mg,吐温-80(1.0%)10 mL,所得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达95.98%,载样量为15.87%,平均粒径为58.0 nm。结论:用均匀设计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制得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有较高的载样率和包封率,说明该工艺适合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固体纳米 薄膜-超声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被引量:7
5
作者 盛欢欢 邹小广 +4 位作者 杨涛 李岩 程雪梅 王峥涛 王长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TLA-SLN)的处方。方法以穿心莲中4种内酯类成分包封率的满意度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冷却高压均质法制备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药脂比、磷脂脂质比、Tween-80在水中质量分数对评价指标的... 目的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TLA-SLN)的处方。方法以穿心莲中4种内酯类成分包封率的满意度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冷却高压均质法制备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药脂比、磷脂脂质比、Tween-80在水中质量分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并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优选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从相关系数及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冷却压均质工艺能有效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优化的最佳处方为药脂比为10%、磷脂脂质比1.25、Tween-80在水中的质量分数为4%,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偏差小于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有效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总内酯 固体纳米 冷却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zeta电位影响因素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芝 郑甲信 +3 位作者 王海玲 徐炳欣 毛世瑞 毕殿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稀释介质及处方组成对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制剂zeta电位测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稀释条件。方法:将β-榄香烯SLN制剂用不同介质稀释,用Nicomp-380/ZLS动电电位粒径测定仪测定其zeta电位,并将筛选出的稀释条件用于不同... 目的:探讨稀释介质及处方组成对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制剂zeta电位测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稀释条件。方法:将β-榄香烯SLN制剂用不同介质稀释,用Nicomp-380/ZLS动电电位粒径测定仪测定其zeta电位,并将筛选出的稀释条件用于不同处方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测量。结果:在考查范围内,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稀释介质中泊洛沙姆188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重蒸馏水为稀释介质时,其绝对值随稀释度的增加而升高。β-榄香烯SLN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处方中泊洛沙姆188的增加而降低,当处方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增加时其zeta电位绝对值升高。结论:稀释介质对于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测定有较大影响,β-榄香烯SLN制剂用重蒸馏水稀释8倍后,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固体纳米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及TGF-β_(1)/Smad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盟 毕倩宇 +1 位作者 李慧 吕传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419-2422,共4页
目的:观察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Rhy-SLN)对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及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ASMC体外分离培养,用Rhy-SLN干预ASMC,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ASMC的PCNA的表达;Western B... 目的:观察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Rhy-SLN)对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及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ASMC体外分离培养,用Rhy-SLN干预ASMC,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ASMC的PC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ASMC中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4、Smad7蛋白表达。结果:Rhy-SL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PCNA的表达1.80±0.12比1.50±0.15(P<0.05),显著下调Smad2蛋白1.09±0.20、p-Smad2蛋白1.97±0.70、p-Smad3蛋白4.47±0.35、p-Smad4蛋白1.42±0.20相对表达(P<0.05),显著上调Smad7蛋白0.65±0.15相对表达(P<0.05),效果与通路阻滞剂SB431542组相似。结论:Rhy-SLN可以抑制小鼠ASMC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诱导的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固体纳米 哮喘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挥发法和薄膜-超声法制备阿魏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工艺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高艺敏 张震 +4 位作者 陈佩敏 陈钦 周允莹 汪勇 张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2,共6页
阿魏酸在食品医药行业应用广泛,但是容易受温度、p 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s)能有效地保护生物活性物质不被降解。采用薄膜-超声法和乳化挥发法制备阿魏酸固体脂质纳米粒(ferulic acid loaded... 阿魏酸在食品医药行业应用广泛,但是容易受温度、p 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s)能有效地保护生物活性物质不被降解。采用薄膜-超声法和乳化挥发法制备阿魏酸固体脂质纳米粒(ferulic acid loaded SLNs,FA-SLNs),通过单因素实验进行制备工艺的选择,分别得到薄膜-超声法和乳化挥发法制备FA-SLNs的适宜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FA-SLNs,阿魏酸添加量10%(质量分数),卵磷脂添加量90%(质量分数),超声时间5 min,可得平均粒径44. 33 nm,电位-12. 35 m V的FA-SLNs,包封率为62. 97%;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FA-SLNs,阿魏酸添加量4%(质量分数),卵磷脂的添加量16%(质量分数),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添加量80%(质量分数),聚醚F-68质量浓度10 g/L,可得平均粒径141. 37nm,电位-10. 25 m V的FA-SLNs,包封率为69. 54%。薄膜-超声法制得FA-SLNs的粒径较小,乳化挥发法制得的FA-SLNs包封率较高,2种方式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样品在4℃下能够稳定储存21 d,未见明显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超声法 乳化挥发法 阿魏酸固体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娟 尚曙玉 +2 位作者 贾安 郭锐税 冯永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81-2286,共6页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考察其形态、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木犀草素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0....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考察其形态、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木犀草素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0.5%CMC-Na混悬液(10 mg/kg),于0.15、0.5、0.75、1、1.5、2、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呈类球形或球形,平均包封率为85.24%,载药量为5.24%,粒径为176.35 nm,Zeta电位为-33.8 mV,24 h累积溶出度为71.5%,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792)。与原料药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28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促进木犀草素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固体纳米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娟 钟莹 +1 位作者 尚曙玉 贾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1-846,共6页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2、4、8、12、24 h采血,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8.6 nm,Zeta电位为-15.6 mV,包封率为84.07%,载药量为2.62%,48 h内累积溶出度为76.18%,白藜芦醇含量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3.00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提高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促进该成分体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复合物 固体纳米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静 唐星 巴德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 :开发降香挥发油的新型给药系统 ,提高药物利用率。方法 :用熔融 超声法制备了降香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用HPLC法测定了纳米混悬液的含药量和包封率。结果 :降香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子 ,体积平均粒径为 4 ... 目的 :开发降香挥发油的新型给药系统 ,提高药物利用率。方法 :用熔融 超声法制备了降香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用HPLC法测定了纳米混悬液的含药量和包封率。结果 :降香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子 ,体积平均粒径为 4 0 .0nm ,含药量为 72 .11% ,包封率为 91.2 7%。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降香挥发油的新型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挥发油 固体纳米 熔融-超声法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的制备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娇婷 王妙飞 +1 位作者 黄浩 罗国安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952-954,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响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熔融-匀化法制备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正交设计法筛选较理想的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结果 所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为圆形或卵圆形,粒子分散状态良... 目的 研究影响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熔融-匀化法制备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正交设计法筛选较理想的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结果 所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为圆形或卵圆形,粒子分散状态良好,无粘连,粒径分布范围100~200 nm,包封率59.78%。结论 熔融-匀化法可用于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固体纳米 熔融-匀化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小飞 邢传峰 果秋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57-1862,共6页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2.7)%,粒径为(189.6±23.4)nm,Zeta电位为-31.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为55%。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川陈皮素水难溶性,有望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固体纳米 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克玲 郑瑞芳 姜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49-1953,共5页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质、大豆卵磷脂、吐温-80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154.74 ...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质、大豆卵磷脂、吐温-80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154.74 mg,大豆卵磷脂用量75.18 mg,吐温-80用量6.25%,所得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06.70±0.28)nm,PDI 0.192±0.48,Zeta电位(-18.90±0.57)m V,包封率(90.20±0.95)%。在4℃下保存60 d、常温下保存30 d时,纳米粒粒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体外稳定性良好的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 固体纳米 制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宏伟 付金芳 范明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4-569,共6页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进一步制成冻干粉,再以HPMC 15KM为缓释材料制备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HPMC 15KM用量、PEG400与PEG4000比例、PEG用量...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进一步制成冻干粉,再以HPMC 15KM为缓释材料制备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HPMC 15KM用量、PEG400与PEG4000比例、PEG用量、硬脂酸镁用量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再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最优处方为HPMC K15 M用量50 mg,PEG 400与PEG 4000比例2∶1,PEG用量30 mg,硬脂酸镁用量0.5%,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3.19%。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r=0.994 1),释药机制为骨架溶蚀与扩散并存。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明显体外缓释特征的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固体纳米 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制备 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W9Ti3/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合成与表征
16
作者 范薇 张磊 +1 位作者 杨勇 谢德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938-1940,共3页
采用乳化和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基于SiW9Ti3的硬脂酸纳米粒,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透射电镜和粒径分布仪确定了SiW9Ti3/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在200-300nm之间.结果表明硬脂酸包封后的SiW9Ti3依然保持母... 采用乳化和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基于SiW9Ti3的硬脂酸纳米粒,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透射电镜和粒径分布仪确定了SiW9Ti3/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在200-300nm之间.结果表明硬脂酸包封后的SiW9Ti3依然保持母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纳米 乳化-溶剂挥发法 包封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金枝 孙文霞 +2 位作者 王姣姣 崔锋 郝海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药动学行为。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纳米粒混悬液。HPLC法测定血浆中白杨素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药动学行为。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纳米粒混悬液。HPLC法测定血浆中白杨素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07.15±30.59)nm,PDI为0.224±0.067,Zeta电位为(-34.8±5.9)m V,36 h内累积释放度达84.36%。其Cmax、AUC0~t分别为(9.04±1.52)μg/m L、(33.67±3.47)μg·h/m L,明显高于原料药(P<0.01)。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促进白杨素的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并具有显著缓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固体纳米 制备 药动学 乳化超声-低温固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毛毛 罗花彩 +3 位作者 沙玫 徐伟 林珠灿 郭素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投药量0.48%,药脂比1∶5,乳化剂用量6.6%,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均匀稳定,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148.2±7.1)nm、(87.27±0.96)%、(12.43±0.49)%,而且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98.81%,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R^2=0.999 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总黄酮 固体纳米 处方 体外释药行为 熔融-超声法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杰 张荣华 +4 位作者 杨丽 周甜甜 邵长丽 蔡宇 蔡天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7-889,共3页
目的制备补骨脂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SO-SLN)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检测波长245 nm,体积流量1.0 m L/min,进样量20μL。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 目的制备补骨脂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SO-SLN)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检测波长245 nm,体积流量1.0 m L/min,进样量20μL。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PSO-SLN,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粒径、Zeta电位进行考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超滤法测定包封率。结果补骨脂素在0.5-16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98.87%。所制备的PSO-SLN结构圆整,平均粒径(108.7±0.47)nm,Zeta电位(-18.8±0.27)mv。超滤管平均回收率为102.5%,平均包封率为(82.6±0.1)%。结论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可用于对PSO-SLN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 固体纳米 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 包封率 超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那替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远果 沈瑶 张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41-1548,共8页
目的制备泊那替尼固体脂质纳米粒(P-SLN)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P-SLN,结合高剪切对制备方法进行优化,以粒径分布、多聚分散指数(PDI)和包封率(EE,%)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处方,并对新剂型... 目的制备泊那替尼固体脂质纳米粒(P-SLN)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P-SLN,结合高剪切对制备方法进行优化,以粒径分布、多聚分散指数(PDI)和包封率(EE,%)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处方,并对新剂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P-SLN在透射电镜下呈圆整、均匀球状微粒,形貌规则完整,粒径(155.1±4.32)nm,PDI为(0.152±0.009),Zeta电位为(-22.0±1.72)mV,包封率(67.7±1.84)%(n=3),5%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冻干前后变化最小,热差分析仪分析新物相已形成,体外缓释效果显著,释药体征拟合Weibull方程。结论优化的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的P-SLN形态规则完整,粒径大小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体外缓释效果明显,该法适于P-SLN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那替尼 固体纳米 高温乳化-低温固化 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