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7-三羟基-9-(3,5-二氯)水杨基荧光酮与锰(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容山 罗光富 +2 位作者 潘家荣 曾德锋 黄应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存在下,2,3,7-三羟基-9-(3,5-二氯)水杨基荧光酮(DCSAF)与Mn2+的显色反应和光谱性能。结果表明,在pH=9.07的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中,Mn2+与DCSAF形成摩尔比为1∶2的三元配合物。该...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存在下,2,3,7-三羟基-9-(3,5-二氯)水杨基荧光酮(DCSAF)与Mn2+的显色反应和光谱性能。结果表明,在pH=9.07的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中,Mn2+与DCSAF形成摩尔比为1∶2的三元配合物。该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5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92×105L.mol-1.cm-1,Mn2+含量在0~0.70μg/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的分析方法用于钢样中微量Mn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7-三羟-9-(3 5-二氯)水杨荧光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铵-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钼 被引量:34
2
作者 吴艳平 孙志武 梁舒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8-260,共3页
在含有一定浓度硫酸铵的条件下,乙醇水溶液能形成盐水与乙醇液-液两相,研究了Mo(Ⅵ)与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形成的配合物在乙醇盐水萃取体系液-液两相中的分配行为。试验表明,在pH1~6范围内,硫酸铵浓度为350g·L^-... 在含有一定浓度硫酸铵的条件下,乙醇水溶液能形成盐水与乙醇液-液两相,研究了Mo(Ⅵ)与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形成的配合物在乙醇盐水萃取体系液-液两相中的分配行为。试验表明,在pH1~6范围内,硫酸铵浓度为350g·L^-1,试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比7,1×10^-4m01.L^-1DBSAF溶液加入量为2mL及试液总体积为10mL的条件下,Mo(Ⅵ)均保持很高的萃取率,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实现了Mo(Ⅵ)与常见过渡元素离子Co(Ⅱ)、Zn(Ⅱ)、Ni(Ⅱ)、Cu(Ⅱ)、Mn(Ⅱ)、Fe(Ⅲ)、W(Ⅵ)的定量分离,试验了钼(Ⅵ)与上述各共存离子的分离,钼(Ⅵ)的萃取率均大于97%,而其他共存离子的萃取率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分离 Mo(Ⅵ) 3 5-二溴水杨荧光 硫酸铵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CTMAB-Tween80多元配合物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军 吕文英 +1 位作者 李全民 杨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5-998,共4页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和吐温 80 (Tween80 )存在下 ,研究了 3,5 二溴水杨基荧光酮 (DBSAF)与钨 (Ⅵ )显色反应的光度特性。在 0 6 0mol·L-1HCl介质中 ,钨 (Ⅵ )与DBSAF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 ,采用...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和吐温 80 (Tween80 )存在下 ,研究了 3,5 二溴水杨基荧光酮 (DBSAF)与钨 (Ⅵ )显色反应的光度特性。在 0 6 0mol·L-1HCl介质中 ,钨 (Ⅵ )与DBSAF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 ,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使增溶增敏作用更为显著 ,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2 6 4× 10 5L·mol-1·cm-1,λmax =5 2 7nm。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换法测得钨 (Ⅵ )与DBSAF所形成的络合物化学计量比为 1∶2。钨 (Ⅵ )含量在 0~ 4 0 0 μg·L-1范围服从比尔定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配合物 3 5二溴水杨荧光 吐温-80 混合表面活性剂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付佩玉 王正祥 +1 位作者 曹伟 王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在008~010mol/L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_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_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 在008~010mol/L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_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_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_AES法相符,RSD(n=5)在1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水杨 荧光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介质中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铜(Ⅱ) 被引量:8
5
作者 付佩玉 曹伟 +1 位作者 王正祥 钟红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12-514,共3页
研究了阳离子微乳液CTMAB/n C5H11OH/n C7H16/H2 O介质中Cu(Ⅱ )与 5′ NS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阳离子微乳液对Cu(Ⅱ )与 5′ NS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在pH 6.5的KH2 PO4 Na2 HPO4 缓冲体系中 ,Cu(Ⅱ )与 5′ NSF形成 1∶2的... 研究了阳离子微乳液CTMAB/n C5H11OH/n C7H16/H2 O介质中Cu(Ⅱ )与 5′ NS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阳离子微乳液对Cu(Ⅱ )与 5′ NS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在pH 6.5的KH2 PO4 Na2 HPO4 缓冲体系中 ,Cu(Ⅱ )与 5′ NSF形成 1∶2的紫红色配合物 ,λmax为 5 60nm ,ε560 =1.38× 10 5L·mol- 1·cm- 1,Cu(Ⅱ )在 0~ 6.5 μg/ 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粮食、茶叶、水和饮料中微量铜的测定 ,回收率在 97.5 %~ 10 3.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微乳液 5'-水杨荧光 测定 微量分析 粮食 茶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立芳 曹伟 +2 位作者 傅艳静 张思宝 秦承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1-752,755,共3页
研究了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测定钼的方法。在磷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钼(Ⅵ)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形成稳定的桔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8 nm,表观摩尔吸光率ε528=1.22×10~5L·mol^(-1)·cm^(-1)... 研究了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测定钼的方法。在磷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钼(Ⅵ)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形成稳定的桔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8 nm,表观摩尔吸光率ε528=1.22×10~5L·mol^(-1)·cm^(-1),钼的质量浓度在0.30 mg·L^(-1)以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不含钨、钛或其含量极低的碳钢及低合金钢中微量钼的测定,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5-水杨荧光 碳钢 低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柠檬酸光度法测定锌 被引量:3
7
作者 汤家华 王玉文 +3 位作者 张家庭 朱本月 胡谢君 陈高昂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307-2309,共3页
研究了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柠檬酸与锌形成配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建立了光度法测定锌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9.5 Na2 B4 O7-NaOH的缓冲溶液中,锌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CTMAB... 研究了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柠檬酸与锌形成配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建立了光度法测定锌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9.5 Na2 B4 O7-NaOH的缓冲溶液中,锌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CTMAB-柠檬酸能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波长在570 nm,锌的含量在0~0.5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5 L/(mol·cm)。此方法用于葡萄糖酸锌片样品中锌的测定,回收率为101%~104%,RSD为1.5%~3.4%(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水杨荧光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分离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EDTA-CTMA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钍 被引量:5
8
作者 赛音 张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3-845,共3页
在EDTA和CTMAB存在下 ,在pH 8 8~ 10 2NH4 Cl NH3 ·H2 O缓冲体系中 ,钍 (Ⅳ )与 3,5 二溴水杨基荧光酮 (3,5 DBSF)形成红紫色多元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 5 7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 2 19× 10 5L·mol-1·... 在EDTA和CTMAB存在下 ,在pH 8 8~ 10 2NH4 Cl NH3 ·H2 O缓冲体系中 ,钍 (Ⅳ )与 3,5 二溴水杨基荧光酮 (3,5 DBSF)形成红紫色多元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 5 7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 2 19× 10 5L·mol-1·cm-1,钍含量在 0~ 7μg·(2 5mL) -1范围内 ,符合比耳定律。经离子交换分离除去干扰离子 ,用本法测定了稀土精矿和寻乌矿中的微量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精矿 3 5-二溴水杨荧光 离子交换分离 微量分析 EDTA CTMAB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寻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及其与钒(Ⅴ)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郝登越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1-424,共4页
合成了显色剂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APASF),研究了APASF与钒(V)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6.8的乙酸一乙酸铵缓冲介质中,钒(V)与该显色剂形成稳定的1:3酒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8... 合成了显色剂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APASF),研究了APASF与钒(V)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6.8的乙酸一乙酸铵缓冲介质中,钒(V)与该显色剂形成稳定的1:3酒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8×10^4L·mol·cm-2钒(V)质量浓度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荧光 钒(Ⅴ)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铌(Ⅴ)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研究了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与铌(Ⅴ)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铌(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8的HAc-NH4 Ac缓冲体系中,Nb(Ⅴ)与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形成橘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60 nm... 研究了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与铌(Ⅴ)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铌(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8的HAc-NH4 Ac缓冲体系中,Nb(Ⅴ)与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形成橘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60 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2.03×10^4 L · mol-1· cm-1;Nb(Ⅴ)质量浓度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荧光 铌(Ⅴ)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镓-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CTMAB-Tween 80多元配合物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军 李全民 +3 位作者 张传建 杨瑞娜 刘国光 杨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8,共4页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和吐温-80(Tween80)存在下,研究了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与镓(Ⅲ)显色反应的光度特征.在0.48mol/LHCl介质中,镓(Ⅲ)与DBSAF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使增溶增敏...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和吐温-80(Tween80)存在下,研究了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与镓(Ⅲ)显色反应的光度特征.在0.48mol/LHCl介质中,镓(Ⅲ)与DBSAF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使增溶增敏作用更为显著,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8×105L·mol-1·cm-1,λmax=561nm.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换法测定镓(Ⅲ)与DBSAF所形成的络合物化学计量比为1∶4.镓(Ⅲ)含量在0~400μ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拟定分析方法可直接用于矿石样品中微量镓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溴水杨荧光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钼(Ⅵ)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慧军 高继红 杨天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26-1329,共4页
合成了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并制备了与钼(Ⅵ)所形成的结合比为[n5′-NSF∶n钼(Ⅵ)]1比1的配合物作为新型的光度探针。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NSF-钼(Ⅵ)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3.6盐酸-乙酸钠... 合成了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并制备了与钼(Ⅵ)所形成的结合比为[n5′-NSF∶n钼(Ⅵ)]1比1的配合物作为新型的光度探针。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NSF-钼(Ⅵ)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3.6盐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5′-NSF-钼(Ⅵ)配合物的吸收峰位于532 nm波长处,且其吸光度因加入适量的OP而得到增加。但因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吸收强度降低。且其吸光度的降低值ΔA与蛋白质浓度,以BSA和HSA为例,分别在1.0~35.0,1.0~40.0 mg.L-1之间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依次为1.02×106,1.03×106L.mol-1.cm-1。该方法用于尿液、奶粉和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在92.8%~9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水杨荧光 钼(Ⅵ) 蛋白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增敏3,5-二溴水杨基苯基荧光酮与锆(IV)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82-285,共4页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和Tween80存在下 ,研究了 3,5 二溴水杨基苯基荧光酮 (DBH PF)与锆 (IV)的显色反应光度特性 ,并讨论了胶束增敏机理 .在 0 .32mol/LHCl介质中 ,DBHPF与锆 (IV)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3...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和Tween80存在下 ,研究了 3,5 二溴水杨基苯基荧光酮 (DBH PF)与锆 (IV)的显色反应光度特性 ,并讨论了胶束增敏机理 .在 0 .32mol/LHCl介质中 ,DBHPF与锆 (IV)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32nm处 ,混合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增敏作用 ,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4 6× 10 5L·mol- 1·cm- 1.锆 (IV)含量在 0~ 0 .32 μg/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 .拟定分析方法用于低合金钢中微量锆的测定 ,结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溴水杨荧光 显色反应 溴化十六烷三甲胺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基荧光酮-表面活性剂-羟丙基-β-环糊精体系荧光反应机理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新宇 叶虹婷 +1 位作者 齐悦 李淼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1-1283,1290,共4页
对表面活性剂(SF)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共存时水杨基荧光酮(SAF)荧光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F的加入使SAF溶液的荧光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非离子型SF(如Triton X-100及OP)的增敏作用明显高于离子型SF,推断其原因... 对表面活性剂(SF)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共存时水杨基荧光酮(SAF)荧光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F的加入使SAF溶液的荧光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非离子型SF(如Triton X-100及OP)的增敏作用明显高于离子型SF,推断其原因为SF分子中的醚氧基与SAF分子中的羟基间形成氢键所致。而当SF与HP-β-CD共存时,SAF的荧光增强更明显,而且也是以非离子型SF与HP-β-CD共存时增敏更高。其原因除了上述氢键的形成之外,SAF的苯基由于邻位羟基使其亲水性增强可被HP-β-CD的空腔所包络,而SF的烷基链进入空腔受到限制,刚性增强,导致荧光量子产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荧光 表面活性剂 羟丙-Β-环糊精 荧光反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苯基荧光酮-Triton X-100荧光熄灭法测定中草药、茶叶中的微量Fe 被引量:7
15
作者 代钢 敖登高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48-850,共3页
研究了 2 ,4 二氯苯基荧光酮 (DCIPF)与Fe(Ⅲ )体系的荧光特性及反应条件。试验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共存离子的影响。拟定了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Fe的方法。该方法在pH 5 2~ 5 9NaAc HAc缓冲介质中 ,Fe(Ⅲ )与DCIPF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 ... 研究了 2 ,4 二氯苯基荧光酮 (DCIPF)与Fe(Ⅲ )体系的荧光特性及反应条件。试验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共存离子的影响。拟定了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Fe的方法。该方法在pH 5 2~ 5 9NaAc HAc缓冲介质中 ,Fe(Ⅲ )与DCIPF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 ,使DCIPF溶液的荧光明显熄灭 ,其激发波长λex =2 82nm ,发射波长λem =5 6 0nm ,Fe的浓度在 4~ 2 4ng·mL- 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关系数为 0 9996。对于 16ng·mL- 1 的Fe测定 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4 0 %。本方法用于直接测量中草药、茶叶标样中微量铁 ,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茶叶 微量分析 含量测定 2 4-二氯荧光 荧光猝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敏2,4-二氯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煤中的微量锗 被引量:4
16
作者 赛音 李胜 韩福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04-1406,共3页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锗与2,4二氯苯基荧光酮(2,4DClPF)的显色条件,在18~25mol·L-1硫酸介质中,锗与2,4DClPF、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形成有色三元胶束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锗与2,4二氯苯基荧光酮(2,4DClPF)的显色条件,在18~25mol·L-1硫酸介质中,锗与2,4DClPF、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形成有色三元胶束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38×105L·mol-1·cm-1。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5μg·25mL-1,回收率为103%~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1%~17%。所拟方法用于煤样中微量锗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荧光 胶束 增敏 相对标准偏差 CTMAB 十六烷三甲溴化铵 微量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煤样 硫酸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三羟基-9-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影 沈亮亮 +1 位作者 李艳杰 覃事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5-727,共3页
以酒石酸作为辅助络合剂,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及pH 5.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显色剂2,3,7-三羟基-9-水杨基荧光酮与铌(Ⅴ)形成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0nm处,据此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铌钽矿浸出液中铌含量... 以酒石酸作为辅助络合剂,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及pH 5.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显色剂2,3,7-三羟基-9-水杨基荧光酮与铌(Ⅴ)形成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0nm处,据此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铌钽矿浸出液中铌含量的方法。铌(Ⅴ)的质量浓度在4~24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44×106L·mol-1.cm-1。方法用于铌钽矿样品中痕量铌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7-三羟-9-水杨荧光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基于铜(Ⅱ)水杨基荧光酮-乳化剂OP-β-环糊精荧光熄灭反应体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世界 李英杰 殷广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4-325,329,共3页
在pH 6.4的磷酸盐介质中,有铜(Ⅱ)存在时,由反应体系水杨基荧光酮(SAF),β-环糊精(-βCD)及乳化剂OP所产生的荧光,由于铜(Ⅱ)与SAF反应生成了配合物而产生猝灭现象,而且荧光强度的减弱程度与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24 mg.L-1以内呈线性关... 在pH 6.4的磷酸盐介质中,有铜(Ⅱ)存在时,由反应体系水杨基荧光酮(SAF),β-环糊精(-βCD)及乳化剂OP所产生的荧光,由于铜(Ⅱ)与SAF反应生成了配合物而产生猝灭现象,而且荧光强度的减弱程度与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24 mg.L-1以内呈线性关系。荧光检测系在激发波长(eλx)365 nm和发射波长(eλm)523 nm条件下进行。基于上述事实,提出了测定痕量铜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应用此方法测定自来水中痕量铜时,测得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平均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猝灭 铜(Ⅱ) 水杨荧光 乳化剂OP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钯-钴镀液中钴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美娥 肖耀坤 +1 位作者 何莉萍 陈宗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在pH 8.7的硼酸-氯化钾-碳酸钠弱碱性缓冲介质中,且在CTMAB的存在下,钴(Ⅱ) 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反应生成摩尔比为1:2的配合物,其吸收峰位于605 nm波长处,而试剂空白的吸收峰为510 nm,显色体系的对比度(Δλ)为95 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 在pH 8.7的硼酸-氯化钾-碳酸钠弱碱性缓冲介质中,且在CTMAB的存在下,钴(Ⅱ) 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反应生成摩尔比为1:2的配合物,其吸收峰位于605 nm波长处,而试剂空白的吸收峰为510 nm,显色体系的对比度(Δλ)为95 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5)为6.06 ×104L·mol-1·cm-1,钴浓度在0-5.5μg/25 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Zn(Ⅱ)、Fe(Ⅲ)及 Ni(Ⅱ)对钴的测定有严重干扰,但加入氟化钠及硫脲可掩蔽。在测定5μg钴的条件下,共存的铜(Ⅱ)达3.2倍,钯(Ⅱ)达15倍不干扰测定。对钯-钴镀液试样进行6次测定,钴的平均值为 0.103 g·L-1,RSD为1.36%,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率试验,结果在101.2%-104.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水杨荧光 CTMAB -钴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张学骜 许静 肖加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b-PS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b-PS(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430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bPS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最大发射波长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变大,即发生了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 荧光性质 聚苯 5-乙酰-2-二苯甲 喹啉 原子转移自由 4-苯乙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1HNMR 聚合合成 P2O5 三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聚合物 端羧 催化剂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