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二氮杂芴-9-苯亚胺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1
作者 谈春霞 冯若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617-1618,1622,共3页
由化合物邻菲啰啉及苯胺合成了4,5-二氮杂芴-9-酮和4,5-二氮杂芴-9-苯亚胺,它们的结构由IR及1H NMR谱、元素分析得以确认,并且通过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等对其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和电离势... 由化合物邻菲啰啉及苯胺合成了4,5-二氮杂芴-9-酮和4,5-二氮杂芴-9-苯亚胺,它们的结构由IR及1H NMR谱、元素分析得以确认,并且通过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等对其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和电离势,说明他们的电子传输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9- 4 5-二氮杂芴-9-苯亚胺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明华 蔡元志 +2 位作者 易君明 郑玉国 马培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3-1187,共5页
介绍了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型催化剂和光电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标题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结构、性质特殊的化合物,提示其更广泛的性质和应用还有待人们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 4 5--9- 偶联反应 C-H键的选择氧化 光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芴的衍生物为载体的PVC膜铜(Ⅱ)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颜振宁 侯彦辉 +2 位作者 周稚仙 杜晨霞 吴养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报道了4,5_二氮杂_9_对甲氧基亚氨基芴为铜(Ⅱ)离子载体的聚氯乙烯(PVC)膜电极的研制;研究了电极膜中增塑剂种类及载体和离子定域体(KTpClPB)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电极膜中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比为m(载体)∶m(PVC)∶m(o_NPOE)∶m(KT... 报道了4,5_二氮杂_9_对甲氧基亚氨基芴为铜(Ⅱ)离子载体的聚氯乙烯(PVC)膜电极的研制;研究了电极膜中增塑剂种类及载体和离子定域体(KTpClPB)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电极膜中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比为m(载体)∶m(PVC)∶m(o_NPOE)∶m(KTpClPB)=2.0∶32.3∶65.6∶0.1;该选择电极对铜(Ⅱ)离子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性能和较高的选择性,线性响应范围为10-6~10-2mol/L,斜率为29.9mV/decade;电极具有优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电位滴定Cu2+的指示电极和水体中铜离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9-对甲氧基氨基 离子选择电极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阻燃剂MSB/DOPS在环氧树脂中的协同阻燃性能
4
作者 宦宣英 马仕凯 +7 位作者 胥秋 叶小林 黄永菲 宝冬梅 杜海军 文竹 张玉鹏 侯学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70,共10页
单一的磷杂菲或三嗪阻燃剂在环氧树脂(EP)中的阻燃效果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EP的阻燃性能,在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将阻燃剂2,4,6-三-(4-羟基苯亚胺基)三嗪(MSB)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硫化物(DOPS)分别按照不同比例... 单一的磷杂菲或三嗪阻燃剂在环氧树脂(EP)中的阻燃效果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EP的阻燃性能,在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将阻燃剂2,4,6-三-(4-羟基苯亚胺基)三嗪(MSB)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硫化物(DOPS)分别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采用熔融共混法将其应用于EP中,制备了EP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阻燃性能,探究其双基协同阻燃规律。结果表明,单独添加MSB或DOPS时,极限氧指数(LOI)值分别为27.7%和30.6%,垂直燃烧(UL-94)等级分别为无阻燃级别和V-1级。而当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DOPS在复合阻燃剂MSB/DOPS中的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9.7%,达到UL-94 V-0级;与纯EP相比,EP/MSB/DOPS-60%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显著降低,分别为378.56 kW/m2和82.74 MJ/m2,燃烧后形成了更加致密的膨胀炭层,残炭量提升至22.94%,即EP/MSB/DOPS-60%的阻燃性能优于EP/DOPS或EP/MSB。说明磷杂菲和三嗪阻燃剂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效应,有效提高了EP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9--10--10-硫化物 2 4 6--(4-羟基基)三嗪 复配 环氧树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