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拮抗CC趋化因子受体5信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生长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伟 刘丽萍 +3 位作者 卓静薇 张小冬 杨通 冯巨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4-1210,共7页
目的探索拮抗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信号通路对肿瘤生长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细胞毒试验研究CCR5选择性拮抗剂Maraviroc体外对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运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Caspase 8基因的... 目的探索拮抗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信号通路对肿瘤生长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细胞毒试验研究CCR5选择性拮抗剂Maraviroc体外对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运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Caspase 8基因的表达。然后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了Maraviroc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和肿瘤微环境中CD4^(+)和CD8^(+)以及Foxp3^(+)细胞比例的影响。结果拮抗CCR5信号在体内外均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体外研究发现:CCR5拮抗剂可通过增强凋亡基因Caspase 8表达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小鼠体内,CCR5拮抗剂可明显增加肿瘤微环境中CD4^(+)和CD8^(+)细胞的浸润而减少Foxp3^(+)细胞的浸润。结论拮抗CCR5信号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趋化因子受体5 肿瘤微环境 凋亡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PM_(2.5)与CO_(2)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安敏 王丽杰 +1 位作者 滕明月 安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3,共11页
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细颗粒物(PM_(2.5))浓度降低的双重挑战,研究该地区CO_(2)与PM_(2.5)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演变特征,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5-2020年人口栅格数据、夜间灯... 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细颗粒物(PM_(2.5))浓度降低的双重挑战,研究该地区CO_(2)与PM_(2.5)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演变特征,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5-2020年人口栅格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法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估了京津冀地区C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作用机制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实现CO_(2)和PM_(2.5)协同控制效应的区域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2019年达到最高,最高占比68.15%。(2)第三产业发达、清洁能源丰富或产业布局合理的城市更易实现CO_(2)排放量与PM_(2.5)浓度的共控。(3)产业结构、研发支出、对外开放程度和降雨量为京津冀地区协同控制C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但这些调控因素的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协同控制效应 调控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籽水提物对5-氟尿嘧啶诱导小鼠空肠黏膜炎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赵润萍 黄开兰 +1 位作者 宋爽 白忠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2,共10页
【目的】探究辣木籽水提物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引起的小鼠空肠黏膜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5-FU 130 mg/kg)及辣木籽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辣木籽... 【目的】探究辣木籽水提物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引起的小鼠空肠黏膜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5-FU 130 mg/kg)及辣木籽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辣木籽水提物50、100和200 mg/kg)。第1~14天,每日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辣木籽组灌胃不同剂量的辣木籽水提物;第15~16天,每日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组均腹腔注射5-FU;第17~18天观察;第19天处死小鼠。每日记录小鼠摄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采用HE染色并观察小鼠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空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空肠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空肠组织IL-6、IL-1β和TNF-α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辣木籽水提物高剂量组(200 mg/kg)可显著缓解小鼠体质量下降,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提高空肠PCNA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程度,抑制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论】辣木籽水提物可改善5-FU诱导引起的小鼠空肠黏膜炎,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水提物 5-氟尿嘧啶 空肠黏膜炎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兆峰 邹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0,共13页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产业驱动力,已成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的关键力量,对中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效率,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产业驱动力,已成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的关键力量,对中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效率,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旅游产业效率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旅游业密集度和旅游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本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自身旅游产业效率,对邻近省份旅游产业效率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产业效率 影响机制 调节效应 区域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5′-调控区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顾志良 卢祥云 +1 位作者 朱大海 李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06-1611,共6页
根据鸡的Myo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到了Myostatin基因的5′-调控区,克隆并测序后获得了1.3 kb片段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序列比较发现,鹅Myostatin基因的该调控序列与鸭同源性为94.8%,与鸡同源性为69.2%,而与小鼠仅... 根据鸡的Myo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到了Myostatin基因的5′-调控区,克隆并测序后获得了1.3 kb片段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序列比较发现,鹅Myostatin基因的该调控序列与鸭同源性为94.8%,与鸡同源性为69.2%,而与小鼠仅为14.3%。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确定了其启动子和转录起始位点,发现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4 bp处存在1个TATA盒,-77 bp处存在1个CAAT盒。还发现在该片段中包含5个E框、2个MEF2结合位点、1个MSX2盒和1个MTATA盒等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集鹅肝脏、胸肌、腿肌、心脏、肺、肠、肾和脑等8种组织并提取总RNA,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了Myostatin基因mR-NA在8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只在胸肌和腿肌中表达,而在其他几种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 5'-调控区 E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黄牛品种的myostatin 5′调控区多态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润锋 陈宏 +7 位作者 雷初朝 张春雷 张海军 鲍斌 陈付英 王轶敏 牛晖 王新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3-1278,共6页
用PCR-RFLPs方法对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3个品种共411个个体的myostatin5′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myostatin5′调控区T→A突变以等位基因T为主,仅在郏县红牛中发现1个AA型纯合体,郏县红牛品种... 用PCR-RFLPs方法对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3个品种共411个个体的myostatin5′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myostatin5′调控区T→A突变以等位基因T为主,仅在郏县红牛中发现1个AA型纯合体,郏县红牛品种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它品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黄牛myostatin5′调控区T→A突变与南阳牛、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T型南阳牛6月龄的胸围和胸围指数显著低于TA型个体,TT型南阳牛18月龄的体高显著高于TA型个体(P<0.05),但基因型对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效应不显著(P>0.05)。提示在南阳牛的育种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南阳牛生长阶段和所要选择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STATIN 5′调控区 突变 生长性状 黄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分化诱导基因SynDIG1的5′调控区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雯 蔡望伟 +1 位作者 周代锋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突触分化诱导基因SynDIG1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获得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利用模序识别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 目的:研究突触分化诱导基因SynDIG1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获得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利用模序识别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和PROMOTER 2.0分析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启动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CpG Island Searcher分析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CpG岛位置;利用在线分析软件TFSEARCH分析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存在1个CAAT-box,没有GC-box和TATA-box;SynDIG1基因可能存在5个启动子位点;CpG岛为516bp区间(1 686~2 201bp);结果显示评分在8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85.0)时,该区域具有406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0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0.0)时,该区域具有16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5.0)时,该区域具有72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9分以上(ScoreThreshold:99.0)时,该区域具有2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于SynDIG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区域和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分化诱导基因 SynDIG1 5′调控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巧情 昌鸣先 +2 位作者 肖凡书 李楠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IRF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 草鱼 柱状黄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调控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孙康 瞿建国 +6 位作者 陈吉祥 党胜春 何宋兵 张进 谢嵘 王韵 张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RF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mRNA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用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RF5、IL-12、TNF-α、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MMR mRNA的表达,评估其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率达81.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1型巨噬细胞中IRF5、IL-12、i 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2型巨噬细胞,TNF-α亦高于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Arg1、MMR mRNA表达量同M1型巨噬细胞比较显著增高。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后,IRF5、IL-12、TNF-α、i 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IRF5、IL-12、TNF-α、i 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极化状态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结论 IRF5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别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小干扰RNA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灌注化疗时5-FU的血液和肝脏组织药物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惊雷 梁力建 +1 位作者 胡文杰 沈顺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3-827,共5页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等不同途径区域灌注化疗时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肝脏肿瘤化疗提供参考。方法经颈静脉注射5-FU或分别经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区域灌注,剂量为20mg/kg体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等不同途径区域灌注化疗时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肝脏肿瘤化疗提供参考。方法经颈静脉注射5-FU或分别经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区域灌注,剂量为20mg/kg体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肝脏组织中5-FU的含量。进一步计算5-FU在肝脏和血浆中的药动学数据和穿透比率及治疗优势度。结果外周静脉注射时,肝脏组织的药物峰浓度(Cmax)和药物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3.79±4.56μg/g,342.20±108.20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36.85±5.96μg/ml,842.00±158.00μg·min/ml。肝动脉灌注5-FU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9.58±4.30μg/g,794.60±115.40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4.39±4.63μg/ml,639.70±133.80μg·min/ml。门静脉灌注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8.21±4.46μg/g,733.60±180.3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1.02±4.06μg/ml,529.80±111.50μg·min/ml。结论与外周静脉注射全身化疗比较,区域性肝动脉或门静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肝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在外周血中的分布,可作为临床肝癌化疗的较好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肝脏肿瘤 区域化疗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PR-1基因5′调控区多态位点与鸡就巢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敏 和俊 +3 位作者 谢袖娟 沈栩 徐海平 张细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I receptor,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就巢性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就巢性的分子标记,为降低或者剔除肉鸡就巢行为的育种研究提...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I receptor,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就巢性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就巢性的分子标记,为降低或者剔除肉鸡就巢行为的育种研究提供相应依据。采用测序技术对498只清远麻鸡VIPR-1基因5′调控区进行多态性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利用最小二乘均数对VIPR-1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位点与就巢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利用PHASE软件对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VIPR-1基因5′调控区存在12个多态性位点,G-359T、G-266T、A-134G、A-94G、C-72G对18~43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A-94G位点对18~54周龄的就巢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构建的单倍型对18~54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的就巢持续天数比其它单倍型个体极显著的延长(P<0.01)。结果表明,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可能存在影响鸡就巢行为的分子标记,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对鸡就巢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家鸡就巢行为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基因 5′调控区 多态位点 单倍型 就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Siniperca chuatsi)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与5′侧翼区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秀霞 梁旭方 +3 位作者 王琳 端金霞 李光照 廖婉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再用基因组步行法(Genome Walker)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调控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全长1897bp,其中5′-UTR长94bp,3′-UTR长675bp,编码区长1128... 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再用基因组步行法(Genome Walker)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调控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全长1897bp,其中5′-UTR长94bp,3′-UTR长675bp,编码区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将所得序列与其它动物类群的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等不同类群脊椎动物β-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6%以上,说明该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通过鳜鱼与其它脊椎动物β-肌动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脊椎动物β-肌动蛋白聚类成3个分支,鱼类β-肌动蛋白基因形成一个独立的分化群,说明鱼类β-肌动蛋白基因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克隆得到的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侧翼序列长1399bp,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在其起始密码字ATG上游200bp范围内发现含有CAATbox、CC(A/T)6GG(CArGbox)、TATA box对转录调控起重要作用的顺式元件,同时在侧翼区也发现含有GC box、MYOD、YY1、SP1、GATA等多个潜在调控元件。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成功,为今后转基因鳜鱼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肌动蛋白基因 CDNA序列 5′调控区 克隆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盐藻2种碳酸酐酶基因5’上游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玉民 姜国忠 +3 位作者 牛向丽 谢华 张贵星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克隆盐藻 2种碳酸酐酶基因 (DCA1、CA1 ) 5’上游区序列 ,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 :利用DraⅠ、EcoRV、PvuⅡ和StuⅠ 4种平端限制内切酶分别酶切盐藻基因组DNA ,并与衔接头连接 ,构建成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GWL1、GWL2、GWL... 目的 :克隆盐藻 2种碳酸酐酶基因 (DCA1、CA1 ) 5’上游区序列 ,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 :利用DraⅠ、EcoRV、PvuⅡ和StuⅠ 4种平端限制内切酶分别酶切盐藻基因组DNA ,并与衔接头连接 ,构建成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GWL1、GWL2、GWL3和GWL4 ;巢式PCR方法从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中扩增DCA1和CA1基因 5’上游区序列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 :DCA1基因 ,在GWL1、GWL3中分别扩增出约 1 .3kb和 4 .5kb的特异带 ,而CA1基因 ,则在GWL2、GWL4中分别扩增出 1 .7kb和 2 .5kb的特异带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序列的 3’端与已知DCA1、CA1基因cDNA 5’端序列完全一致。该 2序列均有多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保守序列 (如TATA -box、CAAT -box)和富含GT的重复序列等许多相似之处。结论 :采用基因组步行方法从已知cDNA周围未知启动子或其他调控区域中克隆得到的DCA1、CA1基因的 5’上游区序列 ,可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碳酸酐酶 5’-上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雯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20-823,共4页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对claudin-10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SCAN和PROMOTER2.0分析cl...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对claudin-10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SCAN和PROMOTER2.0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启动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和CpGIsland Searcher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CpG岛位置;利用在线分析软件TFSEARCH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存在1个CAAT-box和3个GC-box,没有TATA-box;claudin-10基因可能存在4个启动子位点;CpG岛为444bp区间(1700bp-2143bp)或834bp区间(1367bp-2200bp);评分在85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15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0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4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5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于claudin-10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区域和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最终的结论还需要实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0 5′调控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铁蛋白基因5′侧翼区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乳腺炎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洪梅 孔振兴 +5 位作者 王长法 黄金明 李秋玲 侯明海 李建斌 仲跻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保护乳腺组织的防御因子之一,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关于牛LF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其多态性与奶牛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文章采用PCR-RFLP、CRS-PCR对268头中国荷斯坦牛LF基因启动子区的-92... 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保护乳腺组织的防御因子之一,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关于牛LF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其多态性与奶牛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文章采用PCR-RFLP、CRS-PCR对268头中国荷斯坦牛LF基因启动子区的-926(G/A)、-915(T/G)、-478(/G)、+72(T/C)突变进行基因型分型,应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LF基因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cellscore,SC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发现+72(T/C)和-478(/G)对SCS有显著影响,而其他两个位点对SCS影响不显著(P>0.05)。+72(T/C)的AB基因型是优良基因型,其个体的SCS值均显著低于AA型(P<0.01)、BB型个体(P<0.05)。-478(/G)位点的C等位基因是优良的等位基因,CC基因型个体的SCS值极显著低于CD、DD基因型个体(P<0.01)。因此,LF基因+72(T/C)的AB基因型和-478(/G)位点的CC基因型均是奶牛乳腺炎抗性的优良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腺炎抗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基因5’侧翼区 遗传多态性 乳腺炎 体细胞评分 中国荷斯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FSHR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分析和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魏伍川 许尚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7-423,共7页
以中国西门塔尔牛基因组DNA为模板 ,参照绵羊的FSHR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引物 ,PCR扩增获得长度为 931bp ,包括 5′端侧翼 797bp和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区 134bp的牛FSHR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PUC18载体中 ,作序列分析发现 :牛的FSHR基... 以中国西门塔尔牛基因组DNA为模板 ,参照绵羊的FSHR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引物 ,PCR扩增获得长度为 931bp ,包括 5′端侧翼 797bp和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区 134bp的牛FSHR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PUC18载体中 ,作序列分析发现 :牛的FSHR基因转录启动子的遗传结构与人和鼠的FSHR基因不同 ,它的基因转录启动区含有TATA盒和类CAAT盒序列。在检索出的转录调节元件、或特征性序列位点 ,牛与绵羊在 5个序列位点有碱基变异 ,这可能与牛和绵羊的产仔率高低不同相关。对 34头份中国西门塔尔牛的扩增产物 ,应用PCR 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分析 ,TaqⅠ酶切出现了多态性 ,酶切产物电泳呈现 3种基因型 ,由 2种等位基因构成。通过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种用公牛、双胎母牛和随机牛类群中分布的比较研究结果 ,认为该基因与牛的繁殖性状存在连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R基因 5′端区 转录启动调控元件 多态性 促卵泡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中国PM2.5防治区域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杨 单春艳 +5 位作者 白志鹏 任丽红 孟露露 吴晓璇 赵佳佳 李洋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中国各城市细颗粒物(PM_(2.5))环境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区域污染特征。合理划分PM_(2.5)污染防治区域、开展区域性大气环境管理,是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2015年全国108个重点城市大气PM_(2.5)的日均浓度数据,使用系... 中国各城市细颗粒物(PM_(2.5))环境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区域污染特征。合理划分PM_(2.5)污染防治区域、开展区域性大气环境管理,是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2015年全国108个重点城市大气PM_(2.5)的日均浓度数据,使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各城市的PM_(2.5)全年污染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划分出不同防治区域。依据聚类分析的3项原则,综合比较4种不同聚类方法及结果,最后提出可以划分出8个PM_(2.5)污染防治区域:a赣鄂湘接壤地区(长株潭及周边城市),b成渝及周边地区,c粤桂地区,d闽浙沿海城市群,e东三省地区,f长三角地区,g山东及周边地区,h京津冀、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聚类 PM2.5 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区的分离、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建忠 朱艳君 +1 位作者 周丽芳 马季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3-556,共4页
根据文献设计1对PCR引物,寡聚核苷酸序列上游引物为:5-′gCg,AAT,TCA,TCC,CAC,gTg,CCT,gC-3′,下游引物:5-′gAg,AAT,TCC,Tgg,ggA,ggg,ACC,TT-3′。经68℃退火及30轮循环的PCR程序后扩增出长度为1 447 bp的DNA片段,将该片段从琼脂糖凝... 根据文献设计1对PCR引物,寡聚核苷酸序列上游引物为:5-′gCg,AAT,TCA,TCC,CAC,gTg,CCT,gC-3′,下游引物:5-′gAg,AAT,TCC,Tgg,ggA,ggg,ACC,TT-3′。经68℃退火及30轮循环的PCR程序后扩增出长度为1 447 bp的DNA片段,将该片段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克隆到pMD18-T Vector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区与文献报道的奶牛该基因同源性为97.65%,突出的碱基差异为牦牛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区发生了1个位点连续3个碱基的缺失突变和另一位点1个碱基的插入突变。该研究也为开展以牦牛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区为启动子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球蛋白基因 5’调控区 牦牛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PM2.5治理困局及对策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理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守军 沈星迟 张晓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9,共10页
近年来,中国严重的PM2.5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巨大的压力下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与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难以满足公众对于治理雾霾的迫切需求。PM2.5治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环境执法乏力。本文试图基于环境规制理论分析这一治... 近年来,中国严重的PM2.5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巨大的压力下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与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难以满足公众对于治理雾霾的迫切需求。PM2.5治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环境执法乏力。本文试图基于环境规制理论分析这一治理困局的原因。首先,本文参照佩尔兹曼基本模型构建起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决策模型,推导出最优环境规制供给量的表达式,进而给出了中国PM2.5治理困局原因的理论解释。其次,本文采用了2010年至2013年中国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基本验证了PM2.5治理困局产生的主要原因,其可概括为:地方利益集团博弈均衡点偏离制度安排所追求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最后,针对此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环境规制 废气规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猞猁GH基因部分序列及其5′端调控区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文祥 刘国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哺乳动物G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利用PCR技术直接扩增猞猁GH基因部分序列和 5′端调控区序列 ,将PCR产物克隆到质粒pUC19的HincⅡ位点 ,重组子经HindⅢ /EcoRⅠ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 ,扩增片段长度为 783bp。测序结果与... 根据已报道的哺乳动物G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利用PCR技术直接扩增猞猁GH基因部分序列和 5′端调控区序列 ,将PCR产物克隆到质粒pUC19的HincⅡ位点 ,重组子经HindⅢ /EcoRⅠ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 ,扩增片段长度为 783bp。测序结果与其它报道的哺乳动物GH基因对应片段比较 ,5′端侧翼序列和第一外显子高度保守 ,第一内含子和部分第二内含子存在 89%同源性 ,且第二个外显子中突变多发生在密码子的兼并位点上。PCR结果和序列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猞猁 生长激素基因 5'端调控区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