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偶氮二[4,5-双(四唑-5-基)]-1,2,3-三唑的热行为及分解机理
1
作者 刘树亮 蔡涛 +3 位作者 张立南 齐原 马慧朝 林秋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4,共8页
为研究2,2-偶氮二[4,5-双(四唑-5-基)]-1,2,3-三唑(NL24)的热分解行为,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重-红外-质谱三联用技术等,对NL24的结构形貌及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Kissinger、Ozawa和Šatava-Šesták... 为研究2,2-偶氮二[4,5-双(四唑-5-基)]-1,2,3-三唑(NL24)的热分解行为,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重-红外-质谱三联用技术等,对NL24的结构形貌及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Kissinger、Ozawa和Šatava-Šesták等方法计算了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推测了NL24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在10℃·min^(-1)升温速率下,NL24有2个主要的失重阶段,第一失重阶段发生在180℃左右,属于二甲基亚砜挥发吸热过程;第二失重阶段,在270~300℃之间,化合物NL24剧烈分解不仅产气快且属于自催化反应,主要气体有N_(2)、HCN、HN_(3)等,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74.69 kJ·mol^(-1)和10^(16.60)s^(-1),NL24热分解阶段的反应模型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偶氮二[4 5-(-5-)]-1 2 3- 富氮含能材料 热分解 动力学参数 气体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偶氮双(1-甲氧基甲酰胺基四唑)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彬 李亚南 +2 位作者 张义迎 许诚 张红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4-578,共5页
5,5′-偶氮双(1-甲氧基甲酰胺基四唑)(ADMCAT)是制备高能含能化合物5,5′-偶氮双(1-硝胺基四唑)ABNAT的关键中间体。以甲氧基甲酰肼和叠氮氰为原料,经加成、环化和偶氮化等反应合成ADMCAT,利用红外光谱、核磁(1H-NMR、13C-NMR)、元素分... 5,5′-偶氮双(1-甲氧基甲酰胺基四唑)(ADMCAT)是制备高能含能化合物5,5′-偶氮双(1-硝胺基四唑)ABNAT的关键中间体。以甲氧基甲酰肼和叠氮氰为原料,经加成、环化和偶氮化等反应合成ADMCAT,利用红外光谱、核磁(1H-NMR、13C-NMR)、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化合物结构,培养ADMCAT单晶,并对1-甲氧基甲酰基-1,5-二氨基四唑(MCDAT)和ADMCAT的热性能进行研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ADMCAT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为:a为(0.989 5±0.000 8) nm,b为(0.593 4±0.000 5) nm,c为(1.146 7±0.000 9) nm,α为90°,β为(103.798±0.011)°,γ为90°,V为(0.653 9±0.000 9) nm3,Z为2,Dc为1.586 g×cm-3,μ为0.134 mm-1,F(000)为320。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分析表明,MCDAT和ADMCAT的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5′-偶氮(1-甲氧基甲酰胺) 合成 热分解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
3
作者 杜薇 杨雷 +2 位作者 马卿 段明 苟绍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7,共8页
为深入研究新型含能材料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相关性能。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分析仪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为深入研究新型含能材料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相关性能。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分析仪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溶剂挥发的方式,在DMSO溶液中得到了DTTA的溶剂化物DTTA·2DMSO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DTTA·2DMSO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n,a=4.630 2(5)?,b=23.278(3)?,c=17.069(2)?,140 K时晶体密度ρ=1.561 g·cm-3。测得其25℃下的粉末密度ρ=1.811 g·cm-3。采用Hirshfeld表面对晶体中各种近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晶体内占主导地位的是N…H&H…N作用,占比高达52.4%。采用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仪联用(TG-DSC)研究了DTTA的热分解性能,分解峰温为287℃。对DTTA的理论爆轰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爆速为8 419 m·s-1,计算爆压为24.8 GPa。采用BAM感度测试仪测试了其冲击感度为24 J,摩擦感度大于360 N。用Kissinger法与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活化能EK为200.25 kJ·mol-1,r为0.99,EO为199.38 kJ·mol-1,r为0.99。DTTA的综合性能较优异,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高能量密度炸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4--3 7-(1H--5-)-[1 2 4]三并[5 1-c][1 2 4]三嗪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Hirshfeld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羟基-N-(1H-1,2,4-三唑-5-基)-1H-四唑-5-甲酰胺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 董亚群 +3 位作者 李渺 刘雨季 黄伟 汤永兴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98-1205,共8页
为制备新型富氮杂环含能化合物,以5-氰基-1-(1H-1,2,4-三唑-3-基)-1H-四唑(1)为原料,经偕胺肟化、重氮化、取代及亲电加成等步骤,合成一种以酰胺键桥联的富氮含能化合物1-羟基-N-(1H-1,2,4-三唑-5-基)-1H-四唑-5-甲酰胺(3);利用核磁共振... 为制备新型富氮杂环含能化合物,以5-氰基-1-(1H-1,2,4-三唑-3-基)-1H-四唑(1)为原料,经偕胺肟化、重氮化、取代及亲电加成等步骤,合成一种以酰胺键桥联的富氮含能化合物1-羟基-N-(1H-1,2,4-三唑-5-基)-1H-四唑-5-甲酰胺(3);利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等方法对化合物3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SC-XRD)进一步确定了其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方法研究了化合物3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化合物3初始分解温度为265℃,爆速为8017 m·s^(-1),爆压为23.1 GPa,撞击感度为20 J,摩擦感度为288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N-(1H-1 2 4--5-)-1H--5-甲酰胺 酰胺 富氮杂环含能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双(5-氢-1-四唑基)呋咱的合成及理论计算
5
作者 万新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3-氨基-4-硝基呋咱(ANF)为原料,与原甲酸三乙酯、叠氮化钠反应,得到3-硝基-4-(5-氢-1-四唑基)呋咱(化合物1),然后低温下经氨水胺化得到3-氨基-4-(5-氢-1-四唑基)呋咱(化合物2),化合物2与原甲酸三乙酯、叠氮化钠反应,最终得到3,4-双(5-... 以3-氨基-4-硝基呋咱(ANF)为原料,与原甲酸三乙酯、叠氮化钠反应,得到3-硝基-4-(5-氢-1-四唑基)呋咱(化合物1),然后低温下经氨水胺化得到3-氨基-4-(5-氢-1-四唑基)呋咱(化合物2),化合物2与原甲酸三乙酯、叠氮化钠反应,最终得到3,4-双(5-氢-1-四唑基)呋咱(化合物3)。采用IR、~1 H NMR、^(13) C NMR及元素分析对3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方法预估了化合物1~3的标准生成焓、密度、爆速、爆压。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确定了制备化合物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化合物1与氨水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0℃。化合物2的收率为70%。四唑环的引入使化合物1~3都具有较高的正生成焓,其中化合物3最高,达到1 090.07kJ/mol。化合物1的爆速、爆压与RDX相当。除化合物2密度略低于TNT外,化合物1~3各性能均优于TNT。与化合物2和3综合比较,化合物1的性能最佳,密度为1.76g/cm^3,爆速为8 590m/s,爆压为32.3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3 4-(5--1-)呋咱 呋咱类含能化合物 胺化 生成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2,6-双(5-氨基-1 H-四唑基)-3,5-二硝基吡啶的合成与性能(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九九 马丛明 +1 位作者 刘祖亮 姚其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42-1045,共4页
以4-氨基-2,6-二氯吡啶为原料,经过硝化和缩合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耐热炸药,4-氨基-2,6-双(5-氨基-1 H-四唑基)-3,5-二硝基吡啶(ABDP),总收率为36%。采用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3-氨基-1,2,4-三氮... 以4-氨基-2,6-二氯吡啶为原料,经过硝化和缩合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耐热炸药,4-氨基-2,6-双(5-氨基-1 H-四唑基)-3,5-二硝基吡啶(ABDP),总收率为36%。采用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3-氨基-1,2,4-三氮唑和5-氨基四唑与4-氨基-2,6-二氯-3,5-二硝基吡啶的缩合反应,结果发现,3-氨基-1,2,4-三氮唑中伯胺和仲胺的亲核性相近,5-氨基四唑中仲胺的亲核性优于伯胺。用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ABDP的热分解性能,发现其在322℃有一个热分解峰,322℃时总热失重量为97%,采用Rothstein方法计算4-氨基-2,6-双(5-氨基-2 H-四唑基)-3,5-二硝基吡啶的爆速为8823m·s-1,爆压为36.72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4--2 6-(5--1H-)-3 5-二硝吡啶(ABDP) 耐热炸药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的能量Ag(Ⅰ)-MOFs的制备及爆炸与安全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屈晓妮 翟连杰 +5 位作者 夏正强 王伯周 杨奇 谢钢 陈三平 高胜利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7-944,共8页
基于含能配体3,5?二硝基?1?氢?1,2,4?三唑(2?Hntz)和3,4?双(1?氢?5?四唑基)?氧化呋咱(H_2BTOF),水热条件下制备了两例无溶剂的能量Ag(Ⅰ)?MOFs,[Ag_2(2?ntz)_2]_n(1)和[Ag_2(BTOF)]_n(2)。单晶衍射分析表明,Ag^+中心均为三配位,化合物1... 基于含能配体3,5?二硝基?1?氢?1,2,4?三唑(2?Hntz)和3,4?双(1?氢?5?四唑基)?氧化呋咱(H_2BTOF),水热条件下制备了两例无溶剂的能量Ag(Ⅰ)?MOFs,[Ag_2(2?ntz)_2]_n(1)和[Ag_2(BTOF)]_n(2)。单晶衍射分析表明,Ag^+中心均为三配位,化合物1为由2?ntz^-采取μ_3?1,2,4模式桥联金属形成的三维框架结构(ρ_1=2.805 g·cm^(-3)),化合物2是由BTOF^(2-)通过五齿桥连?螯合模式连接金属形成的二维折叠层状结构(ρ_2=3.101 g·cm^(-3))。综合热分析(TG?DSC)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240℃以前保持框架稳定。以氧弹热量计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恒容燃烧热并计算得到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375.74±1.27)k J·mol^(-1)和(1647.42±1.46)k J·mol^(-1)。爆轰和安全性能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的爆热、爆速和爆压值分别为5.55 k J·g^(-1)和3.78 k J·g^(-1),8.97 km·s^(-1)和7.69 km·s^(-1),44.87 GPa和34.37 GPa,对撞击和摩擦不敏感,属潜在的高能钝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金属-有机框架(E-MOFs) 3 5-二硝-1--1 2 4-(2-Hntz) 3 4-(1--5-)-氧化呋咱(H2BT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氮化合物的CMDB推进剂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仪建华 轩春雷 +4 位作者 赵凤起 苟兵旺 王长健 秦钊 周诚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4,107,共9页
以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和2-硝亚胺基-5-硝基-六氢化-1,3,5-三嗪(NNHT)为含能添加剂应用于含RDX或HNIW的CMDB推进剂中,考察了BTATz和NNHT对推进剂燃速、火焰和熄火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BTATz能大... 以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和2-硝亚胺基-5-硝基-六氢化-1,3,5-三嗪(NNHT)为含能添加剂应用于含RDX或HNIW的CMDB推进剂中,考察了BTATz和NNHT对推进剂燃速、火焰和熄火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BTATz能大大提高推进剂的燃速,而NNHT有助于推进剂产生平台燃烧,分别完全取代RDX后,推进剂的燃烧显现出不同于RDX-CMDB推进剂的独特的暗区形貌,在暗区内部存在由燃烧表面发出的发散火焰束,这主要得益于BTATz和NNHT自身高燃速特性及其燃烧时不存在如RDX的熔融过程;含与不含高氮化合物的RDX-CMDB推进剂火焰形貌类似,熔融态的RDX妨碍了燃烧表面高热碳粒的生成,较少的高热碳粒不利于RDX-CMDB推进剂燃速的提升;常用的铅-铜-碳催化体系对于推进剂的燃烧同样也具有理想的调节作用,在该催化体系与NNHT的协同作用下,8~22MPa范围内NNHT-RDX-CMDB推进剂压强指数降至0.19,降幅达76%,NNHT-HNIW-CMDB推进剂压强指数降至0.42,降幅达50.6%;该催化体系对BTATz、NNHT、HNIW不敏感,催化体系本质上还是主要作用于双基基体,发生在燃烧表面及近燃面的凝/气相区,使得燃烧表面结构发生明显改变,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6-(1--1 2 3 4--5-)-1 2 4 5-嗪(BTATz) -2-硝亚胺-5--六氢化-1 3 5-三嗪(NNHT) -改性推进剂(CMDB推进剂) -燃速 -燃烧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