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世宁 孙春玲 +2 位作者 张丹丹 毛龙飞 王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以苄胺为原料,经过取代,缩合,水解,脱保护等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且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 以苄胺为原料,经过取代,缩合,水解,脱保护等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且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a和10d的抑制活性达到了中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 7 8-四氢吡啶并[3 4-d]嘧啶 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6G衍生物-谷胱甘肽荧光探针测定水中Hg^(2+)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秋媛 杨剑华 +5 位作者 王蕊 张丽珠 杨敏 张艳丽 王红斌 谭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5-390,共6页
在罗丹明6G衍生物(Rh6G2)中引入谷胱甘肽(GSH),制备了一种荧光探针Rh6G2-GSH,并基于其与Hg^(2+)识别时可发生荧光强度及吸光度的变化,分别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Hg^(2+)的含量。在由体积比为1∶1的4-羟乙基... 在罗丹明6G衍生物(Rh6G2)中引入谷胱甘肽(GSH),制备了一种荧光探针Rh6G2-GSH,并基于其与Hg^(2+)识别时可发生荧光强度及吸光度的变化,分别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Hg^(2+)的含量。在由体积比为1∶1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溶液和甲醇混合而成的缓冲溶液(pH 7)中加入Rh6G2和GSH,通过自组装反应合成荧光探针Rh6G2-GSH,将其加入到水样中,分别在优化的两种方法的仪器工作条件下测定。结果显示:荧光探针可在较宽的酸度范围内(pH 7~12)识别Hg^(2+),且受常见金属阳离子干扰小;两种方法制作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5~2.5×10-4 mol·L-1和5.0×10-5~2.5×10-4 mol·L-1,检出限分别为1.39×10-9 mol·L-1和4.07×10-7 mol·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两种方法所得的回收率分别为95.1%~120%和94.8%~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0.46%~2.4%和0.15%~3.4%。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荧光检测机理进行探究,发现Rh6G2-GSH在与Hg^(2+)进行不可逆的结合后,会进一步发生水解,生成一种荧光强度更高的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6G衍生物 谷胱甘肽 荧光探针 荧光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羧基罗丹明110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勇 杨晓航 +2 位作者 游楚楚 欧阳翰 袁耀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377,共4页
研究了反应时间、升温方式、氮气保护等合成条件对5(6)-羧基罗丹明110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5(6)-羧基罗丹明110的合成反应进行了检测。通过实验确定了较为适宜的合成条件:在氮气保护下80℃反应1h,... 研究了反应时间、升温方式、氮气保护等合成条件对5(6)-羧基罗丹明110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5(6)-羧基罗丹明110的合成反应进行了检测。通过实验确定了较为适宜的合成条件:在氮气保护下80℃反应1h,然后在30min内匀速升温至180℃再反应6h。在此条件下反应基本完全,磺化物较少,且可以通过重结晶除去。产率可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羧基罗丹明110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合成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振兴 王翠玲 +2 位作者 田妍 张宁 刘建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80,共5页
该文建立了简便合成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的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甲醛和乙酸铵为初始原料,通过缩合关环和氧化芳香化合成中间体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再与苯甲醛衍生物在乙酸中回流缩合,合成了9个2-... 该文建立了简便合成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的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甲醛和乙酸铵为初始原料,通过缩合关环和氧化芳香化合成中间体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再与苯甲醛衍生物在乙酸中回流缩合,合成了9个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通过1HNMR、MS、IR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9个吡啶衍生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合成的吡啶衍生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02~382 nm,发射波长在397~537 nm,摩尔消光系数在1.045×10^4~4.236×10^4L/(mol·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烯基-3 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 苯甲醛衍生物 简便方法 荧光性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快速合成2-(2′-羟苯基)-5(6)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洪 马敬忠 陈长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7-478,共2页
Six titl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salicylic acid and 4 substituted phenylenediamine in the presence of pyridine and POCl 3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The reactions took place easily with good yields.
关键词 2-(2′-羟苯基)-5(6)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 抗植物病毒剂 微波辐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溴-1-异丙烯基-1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6
作者 侯朝 魏少鹏 姬志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4-89,102,共7页
【目的】研究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抑制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为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溴-2,3-二氨基吡啶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环化制得中间体化合物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 【目的】研究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抑制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为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溴-2,3-二氨基吡啶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环化制得中间体化合物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再按照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合成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弯孢霉病菌(Curvularia lunat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7个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其中脂肪羧酸酰胺衍生物10个(B01-B10),芳香羧酸酰胺衍生物6个(B11-B16),杂环羧酸酰胺衍生物1个(B17)。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7个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B01,B03-B06和B13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部分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以化合物B06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抑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其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分别为8.23,49.32,21.45,24.87,36.40和28.65μg/mL,均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结论】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衍生物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具有进一步改造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1-异丙烯基-1 H-咪唑[4 5b]吡啶-2- 酰胺衍生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5-羧基-磺酸基罗丹明的微波合成及对蛋白质的标记作用
7
作者 秦蓓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371-1374,共4页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以2-磺基-4-羧基苯甲醛和N,N-二烷基-3-氨基酚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中,合成了3种结构新颖的反应性荧光染料———5-羧基-磺基罗丹明类化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的测定,对5-羧基-磺酸基罗丹明-链霉亲和素复合物与TAMRA和Texas ...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以2-磺基-4-羧基苯甲醛和N,N-二烷基-3-氨基酚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中,合成了3种结构新颖的反应性荧光染料———5-羧基-磺基罗丹明类化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的测定,对5-羧基-磺酸基罗丹明-链霉亲和素复合物与TAMRA和Texas Red-链霉亲和素复合物的荧光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5-羧基-磺基罗丹明类化合物与链霉亲和素共价结合后,产生强荧光,比目前常用的荧光标记染料更适宜用于标记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催化 5-羧基罗丹明 荧光染料 蛋白质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3-[(对羧基苯)偶氮]-6-[(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变色酸的合成及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红 葛昌华 +2 位作者 梁华定 潘富友 张燕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3-[(对羧基苯)偶氮]-6-[(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变色酸(CPCTZCA)的合成及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9.0的NH3-NH4Cl的缓冲溶液中,铜(II)与CPCTZCA形成配合比为1:2的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655nm... 研究了新显色剂3-[(对羧基苯)偶氮]-6-[(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变色酸(CPCTZCA)的合成及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9.0的NH3-NH4Cl的缓冲溶液中,铜(II)与CPCTZCA形成配合比为1:2的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65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4(L.mol-1.cm-1),Cu2+质量分数在(0~2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所拟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镁合金、铝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对羧基苯)偶氮]-6-[(5-羧基-1 3 4三氮唑)偶氮]-变色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糖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丽华 裘娟萍 +1 位作者 黄敏 何俊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糖类衍生物 2-碳原子 5-碳原子 6-碳原子 化学修饰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羧基壳寡糖螯合钙制备工艺与络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雪芳 田志清 +2 位作者 梁亮 张志民 王士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1-388,共8页
以壳寡糖(COS)为试验材料,采用TEMPO氧化法将壳寡糖C6位上的羟甲基直接氧化成为羧基,制备6-羧基壳寡糖(CCOS)。以Ca Cl2作为钙源,通过探讨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COS与Ca Cl2质量比对CCOS-Ca(Ⅱ)得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 以壳寡糖(COS)为试验材料,采用TEMPO氧化法将壳寡糖C6位上的羟甲基直接氧化成为羧基,制备6-羧基壳寡糖(CCOS)。以Ca Cl2作为钙源,通过探讨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COS与Ca Cl2质量比对CCOS-Ca(Ⅱ)得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中心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及元素分析。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响应面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所得CCOS-Ca(Ⅱ)制备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pH值为8.3,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50℃,CCOS与Ca Cl2质量比为34。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验证试验螯合率为88.86%。通过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证明了钙螯合物的形成,CCOS-Ca(Ⅱ)配合物的结构初步认为CCOS与Ca2+摩尔比为2∶1。CCOS分子除了含有—OH、—NH2外,还含有—COOH,能够对钙进行有效螯合,体系pH值、反应温度、配体质量比对螯合结果影响显著,所得CCOS-Ca(Ⅱ)络合物不仅能发挥壳寡糖本身独特的生物活性,而且有可能起到协同效应,增强各自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衍生物 6-羧基壳寡糖螯合钙 螯合工艺 元素分析 红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位阻的2,9-双噻吩-1,10-菲咯啉-5,6-二酮铜( Ⅱ)配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超 王银歌 +1 位作者 钱惠芬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3-419,共7页
基于1,10-菲咯啉-5,6-二酮2,9位双噻吩的扩展策略,设计合成了2个化合物1和2。有趣的是,在大位阻双齿螯合配体2的配位化学研究中发现,只有铜( Ⅱ)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3·H2O。此外,对2,2·CHCl3和3·H2O的X-射线单晶结构... 基于1,10-菲咯啉-5,6-二酮2,9位双噻吩的扩展策略,设计合成了2个化合物1和2。有趣的是,在大位阻双齿螯合配体2的配位化学研究中发现,只有铜( Ⅱ)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3·H2O。此外,对2,2·CHCl3和3·H2O的X-射线单晶结构研究表明,为了克服空间位阻以满足中心铜( Ⅱ)离子的配位构型要求,1,10-菲咯啉-5,6-二酮及其2,9位取代的2个噻吩环之间的二面角分别从自由配体中的1.9(2)°、5.2(6)°和25.3(3)°、34.9(3)°增加到了铜( Ⅱ)配合物中的5.6(2)°、6.5(6)°和27.2(3)°、3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1 10-菲咯啉-5 6-二酮 噻吩衍生物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12
作者 刘清浩 时国庆 +4 位作者 郭金春 张银秋 弓亚琼 刘红彦 陈立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172,177,共6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并合成出水溶性好的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以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为荧光染料,尿素、甲醛为单体,硝酸为引发剂,Fe3O4为核,水为分散介质,制备了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在...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并合成出水溶性好的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以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为荧光染料,尿素、甲醛为单体,硝酸为引发剂,Fe3O4为核,水为分散介质,制备了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引入硅羟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热失重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磁性荧光微球的结构形貌及磁性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粒径分布窄,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具有超顺磁性且磁响应性强;在微球表面成功引入了硅羟基;分散在乙醇或水中的磁性荧光微球的荧光发射光谱相对于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发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 羟基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E标记法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明慧 廖吕燕 +6 位作者 刘珍妮 严萍 朱正 吴春琳 李健 黄一帆 吴异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体外标记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检测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MDRV感染雏番鸭回肠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结果最终确定CFSE体外标记番鸭淋巴细胞的条件为以PBS为孵育液,终浓度10μmol·L^-1,37℃30 min;试验结果表明番鸭外周血内的CFSE+淋巴细胞率基本稳定在2%~5%,CFSE^+淋巴细胞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脾、空肠、回肠、盲肠、十二指肠、法氏囊和胸腺;此外,感染MDRV后1~10 d MDRV组中CFSE+淋巴细胞率极显著(P<0.01)高于MOCK组,该结果与α4+淋巴细胞率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内淋巴细胞示踪,初步应用结果提示MDRV感染促进番鸭淋巴细胞向回肠归巢,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的肠道组织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 番鸭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