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t轴重货车轮轨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春雷 李芾 +2 位作者 黄运华 张显锋 吴长波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根据40 t轴重货车结构特点,建立了重载货车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并对不同线路谱和速度下40 t轴重货车的轮轨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关键词 40t轴重 轮轨动力特性 耦合 动力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铁路货车用40t轴重高硬度车轮生产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刚 江波 +4 位作者 王世付 钟斌 李翔 赵海 任学冲 《机车车辆工艺》 2014年第1期1-3,14,共4页
针对国外40 t轴重车轮需求,开发了一种采用Si-Cr合金化的车轮新材料和与之相配套的热处理工艺,通过生产实践现已形成一整套40t轴重重载车轮生产制造技术集成。经综合性能测试,实物综合性能控制稳定,相比北美AAR M107/M208标准中的C级车... 针对国外40 t轴重车轮需求,开发了一种采用Si-Cr合金化的车轮新材料和与之相配套的热处理工艺,通过生产实践现已形成一整套40t轴重重载车轮生产制造技术集成。经综合性能测试,实物综合性能控制稳定,相比北美AAR M107/M208标准中的C级车轮具有更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接触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t轴重 货车 高硬度车轮 抗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t轴重矿石运输专用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研究
3
作者 韩皓 杨丽娟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5期138-142,共5页
对海外铁矿石重载运输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铁路设计和建造技术,以及机车、车辆、轨道等设备制造水平,研究适用于40 t轴重重载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从分析重载铁路发展趋势入手,以30 t轴重铁路为基础拓展,在拟定的运量水平下,分析不同... 对海外铁矿石重载运输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铁路设计和建造技术,以及机车、车辆、轨道等设备制造水平,研究适用于40 t轴重重载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从分析重载铁路发展趋势入手,以30 t轴重铁路为基础拓展,在拟定的运量水平下,分析不同轴重机车、车辆需求,不同轴重对轨道、路基、桥涵、隧道等构筑物的影响,得出大轴重和大编组,可实现单线替代双线、大幅节约投资的结论。从施工、运营效率和经济合理等角度考虑,解决了海外铁矿石重载运输主要技术标准确定的难题,提高了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主要技术标准 40 t轴重 铁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t轴重重载铁路曲线超高对行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坤 王彦 +1 位作者 杨麦生 王开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6-61,共6页
为探究40t轴重重载铁路未平衡超高的合理取值,基于多体系动力学软件UM建立40t轴重四编组列车动力学模型,从行车安全性、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三个角度,计算分析未平衡超高对列车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大的欠超高或过超高会导致... 为探究40t轴重重载铁路未平衡超高的合理取值,基于多体系动力学软件UM建立40t轴重四编组列车动力学模型,从行车安全性、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三个角度,计算分析未平衡超高对列车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大的欠超高或过超高会导致安全性指标增大,不利于列车行车安全;纵向压钩力会加剧曲线段的轮轨动力作用,特别在较大欠超高工况下,纵向压钩力会造成轮轴横向力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欠超高越大,越有利于降低外轨侧轮轨磨耗和钢轨疲劳损伤,但同时会增加内轨侧轮轨磨耗。综合考虑,建议设置适当的欠超高,既可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又能减缓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40t轴重 未平衡超高 行车安全性 轮轨磨耗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t轴重单线有砟重载铁路隧底结构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苗德海 王克金 +2 位作者 高建国 余俊 周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1-38,共8页
针对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均未考虑40 t轴重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基底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累积损伤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隧道-围岩耦合二维计算模型,结合隧底围岩累积损伤机制与隧底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塑性特性,对行车速度为120/h、4... 针对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均未考虑40 t轴重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基底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累积损伤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隧道-围岩耦合二维计算模型,结合隧底围岩累积损伤机制与隧底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塑性特性,对行车速度为120/h、40 t轴重的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单线有砟隧道隧底衬砌结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隧道底部围岩逐渐出现损伤,尤其当轴重为40 t时,隧底结构出现明显的损伤效果;改变矢跨比与填充层厚度对仰拱竖向位移影响不大,随着矢跨比的减小,仰拱结构拉应力在不断增大,且矢跨比分别小于1∶6和1∶7后,仰拱结构拉应力增大明显;随着填充层厚度增加,隧道仰拱结构拉应力不断减小,当填充层厚度大于1.3 m时,这种减小的趋势逐渐变缓;在关键参数建议取值条件下的隧底二次衬砌结构疲劳寿命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40 t轴重 隧底结构 动力响应 损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t轴重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设计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尤瑞林 范佳 +1 位作者 郄录朝 李秋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123,共5页
我国具有25 t和30 t轴重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设计和运营经验,但对于40 t轴重重载铁路混凝土轨枕仍缺乏相关技术储备。为配合我国重载铁路"走出去"战略,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混凝土轨枕设计标准的对比分析,开展了40 t轴重... 我国具有25 t和30 t轴重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设计和运营经验,但对于40 t轴重重载铁路混凝土轨枕仍缺乏相关技术储备。为配合我国重载铁路"走出去"战略,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混凝土轨枕设计标准的对比分析,开展了40 t轴重重载轨枕的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40 t轴重重载铁路典型工况,按照北美地区混凝土轨枕的设计标准计算出的轨下截面正弯矩显著高于按照欧洲和中国标准的计算结果;按照中国混凝土轨枕的设计标准设计完成的40 t轴重重载轨枕轨下截面正弯矩和枕中截面负弯矩承载能力分别为35.6,22.3 kN·m,与适用于25,30 t轴重重载铁路的Ⅲa型、Ⅳa型轨枕相比,该轨枕在质量提高相对不大的情况下,满足设计承载要求。然后按照北美地区轨枕标准的规定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混凝土轨枕 室内试验 40 t轴重 国内外标准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40 t轴重重载铁路钢轨验证试验及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彤 张银花 +3 位作者 高振坤 冯子凌 周韶博 杨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6,共11页
为研究35~40 t轴重钢轨和焊接接头的适应性,在美国交通技术中心加速测试试验线开展此轴重条件下实车验证试验,分析钢轨伤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8 kg·m^(-1) U78CrVH钢轨在通过总质量为254 Mt时曲线上股侧磨速率为0.0054 mm·M... 为研究35~40 t轴重钢轨和焊接接头的适应性,在美国交通技术中心加速测试试验线开展此轴重条件下实车验证试验,分析钢轨伤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8 kg·m^(-1) U78CrVH钢轨在通过总质量为254 Mt时曲线上股侧磨速率为0.0054 mm·Mt^(-1),在近200 Mt时出现1处轨头纵横裂型核伤,与钢质洁净度和轮轨关系相关,在科学养修条件下,U78CrVH钢轨适应35~40 t轴重铁路;由于闪光焊接接头硬度高于母材硬度,接头磨耗不显著,其出现疲劳伤损的主要原因是焊筋尖缺口处存在大的应力集中,综合考虑磨耗和疲劳伤损,闪光焊接接头适应35~40 t轴重铁路;铝热焊接接头出现明显的马鞍形磨耗和低塌,磨耗最大值为0.62 mm,其出现疲劳伤损的最小通过总质量为46 Mt,因初始硬度偏低,易产生磨耗和低塌,且为铸态组织,不适应35~40 t轴重铁路。为此,通过提高钢质洁净度、减少铝热焊接接头数量以及研究更适合的焊接方式,可提高大轴重条件下钢轨和焊接接头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40 t轴重 重载铁路 钢轨 焊接接头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40 t轴重轨道结构关键参数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许良善 郄录朝 +1 位作者 司道林 梁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86,共4页
为适应国际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求,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35~40 t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结合几内亚西芒杜铁路的运营条件及设计参数,参考国内外规范要求,探讨优化方案。经计算分析,在轨枕间距、道床... 为适应国际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求,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35~40 t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结合几内亚西芒杜铁路的运营条件及设计参数,参考国内外规范要求,探讨优化方案。经计算分析,在轨枕间距、道床断面参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轨枕间距由600 mm优化为625 mm;道床厚度由350 mm优化为300 mm;砟肩宽度由400~500 mm优化为300~400 mm;边坡坡率由1∶1.75优化为1∶1.50。优化后的方案轨枕、道砟使用量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可节约铁路建设成本,减轻投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35~40 t轴重 理论分析 有砟轨道结构 轨枕间距 道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货车车体疲劳台架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向伟 方吉 +2 位作者 李文全 张强 赵尚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1,共9页
针对重载货车载重大、编组长的特点,开发了能满足动载252 t的铁路货车全尺寸车体疲劳试验台。基于“车体在线运行状态的模拟和加速车体疲劳试验”的两大关键技术,研究了TWR迭代反求作动器驱动信号的过程及同步压缩小损伤量的加速试验方... 针对重载货车载重大、编组长的特点,开发了能满足动载252 t的铁路货车全尺寸车体疲劳试验台。基于“车体在线运行状态的模拟和加速车体疲劳试验”的两大关键技术,研究了TWR迭代反求作动器驱动信号的过程及同步压缩小损伤量的加速试验方法。以40 t轴重载矿石车为实例,采集重载线路的动态响应谱,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与压缩,依据迭代原理创建试验台的驱动文件油电液伺服液压系统,以摇枕的垂向、横向、纵向作动器及车钩力作动器多通道加载,实现了该车体的疲劳试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车模拟试验的疲劳评估点累计损伤与线路实测的相对误差为-10%~23%,台架试验与线路实测结果相吻合,同时该试验台的试验精度、加载能力及试验程序也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 台架试验 运行模拟 加速疲劳 40t轴重货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