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Gbit/s传输性能研究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汤瑞 赖俊森 +1 位作者 赵文玉 张海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2,共4页
针对400Gbit/s传输性能及应用问题,仿真分析了400Gbit/s不同技术方案的传输距离与频谱效率、入纤功率限制与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4×100Gbit/s技术可以满足骨干网1 000km以上的传输需求,而2×200Gbit/s技术则必须结合低损耗或... 针对400Gbit/s传输性能及应用问题,仿真分析了400Gbit/s不同技术方案的传输距离与频谱效率、入纤功率限制与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4×100Gbit/s技术可以满足骨干网1 000km以上的传输需求,而2×200Gbit/s技术则必须结合低损耗或超低损耗光纤以及新型低噪声光放大器等才可能实现。城域网、数据中心等的大带宽互联可能率先采用400Gbit/s技术,而2×200或4×100Gbit/s可以满足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的一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gbit/s传输 频谱效率 非线性 子载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40 Gbit/s路由器的传输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杰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介绍了核心路由器40 Gbit/s高速接口的优点和传输系统为支持40 Gbit/s路由器所做的努力,例如40 Gbit/sWDM(波分复用)传输技术、40 Gbit/sIMUX(反向复用)技术等。在介绍这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对40 Gbit/s传输技术... 本文介绍了核心路由器40 Gbit/s高速接口的优点和传输系统为支持40 Gbit/s路由器所做的努力,例如40 Gbit/sWDM(波分复用)传输技术、40 Gbit/sIMUX(反向复用)技术等。在介绍这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对40 Gbit/s传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gbit/s 波分复用 反向复用 路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Gbit/s(STM-256)SDH光纤传输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建新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随着信息传输需求的迅速增长,40 Gb it/s光传输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的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40 Gb it/s(STM-256)SDH光纤传输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分析了实现40 Gb it/s(STM-256)SDH设备需要采用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 随着信息传输需求的迅速增长,40 Gb it/s光传输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的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40 Gb it/s(STM-256)SDH光纤传输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分析了实现40 Gb it/s(STM-256)SDH设备需要采用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0 Gb it/s SDH设备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gbit/s 同步数字体系 sTM-256成帧器 交叉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内长途传输网新建40 Gbit/s WDM系统的技术选择分析
4
作者 谢金龙 边春雨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135,共5页
对省内长途传输网新建40 Gbit/s WDM系统选用的设备类型和保护方式进行了分析。设备类型方面,采用OTN电交叉设备更有利于业务的灵活提供和配置,也更符合传输技术发展趋势;保护方式方面,在光缆资源具备的情况下,采用OMSP对光线路进行保护... 对省内长途传输网新建40 Gbit/s WDM系统选用的设备类型和保护方式进行了分析。设备类型方面,采用OTN电交叉设备更有利于业务的灵活提供和配置,也更符合传输技术发展趋势;保护方式方面,在光缆资源具备的情况下,采用OMSP对光线路进行保护,同时针对具体的业务电路类型和需求适当采用SN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gbit/s WDM 光传送网 设备类型 保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40 Gbit/s DWDM系统及800km传输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俊波 曹云 +3 位作者 杨宁 叶波 陈德华 何建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2,共4页
介绍了烽火通信研制的国内首套、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80×40 Gb 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低成本的非归零(NRZ)码,开发了分布拉曼放大、超强前向纠错(FEC)、子速率复用等多项技术,并在G.652光纤上进行了10×80 k... 介绍了烽火通信研制的国内首套、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80×40 Gb 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低成本的非归零(NRZ)码,开发了分布拉曼放大、超强前向纠错(FEC)、子速率复用等多项技术,并在G.652光纤上进行了10×80 km的无电再生中继传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800 km传输后,光通道代价<2 dB,连续观察60 h无误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波分复用 40 gbit/s 拉曼放大器 前向纠错 子速率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Gbit/s传输系统的OLP解决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鑫 李盛彤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1,38,共4页
为了寻找一种可行的针对40Gbit/s传输系统的OLP(光线路保护)解决方案,分析了40Gbit/s传输系统保护所面临的色散补偿、光功率补偿和系统OSNR(光信噪比)等方面的挑战,介绍了针对40Gbit/s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方案,并对一个应用案例进行了分... 为了寻找一种可行的针对40Gbit/s传输系统的OLP(光线路保护)解决方案,分析了40Gbit/s传输系统保护所面临的色散补偿、光功率补偿和系统OSNR(光信噪比)等方面的挑战,介绍了针对40Gbit/s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方案,并对一个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说明,验证了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gbit s系统 光线路保护 色散补偿 多波长可调式色散补偿模块 精确补偿光纤型色散补偿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Gbit/s传输中色散的管理和控制
7
作者 Francis Audet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11,共4页
本文介绍了光传输速率从10 Gbit/s提高到40 Gbit/s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各种调制技术和补偿方案,最后重点分析了40 Gbit/s传输中面临的PMD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关键词 色散 色度色散 40 gbit/s传输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TN的10Gbit/s单跨段超长距传输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强 魏田田 孙睿頔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76,共5页
基于光传送网OTN的10Gbit/s长距离传输作为当前通信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节约传输成本,适应大规模、大跨度的组网模式,总线路长度达数千千米的超长距传输技术在当前传送网中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主要通过对铁路光... 基于光传送网OTN的10Gbit/s长距离传输作为当前通信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节约传输成本,适应大规模、大跨度的组网模式,总线路长度达数千千米的超长距传输技术在当前传送网中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主要通过对铁路光传送网单跨段160km的传输性能进行试验与分析,为整个光传送网络的单跨段超长距传输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现多跨段n×160km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搭建与铁路光传送网相吻合的实际测试环境,在不使用拉曼放大器的基础上分析铁路光传送网中3个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得到实现单跨段超长距传输在整个光传送网络OTN应用中存在的限制条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大程度提高超长距的传输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N 10gbit/s 单跨段 160km 超长距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40 Gbit/s波分系统在线带内信噪比测试方法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宏标 沈步阳 孙学瑞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5,共7页
在40Gbit/s和ROADM波分系统中,传统的信噪比测试方法已不适用,需要进行带内信噪比测试。积分法虽然可以测试带内信噪比,但由于需要反复打开和关闭信号光,并且每次只能测试一个通道,不适于系统测试。目前的偏振法具有多种类型,本文重点... 在40Gbit/s和ROADM波分系统中,传统的信噪比测试方法已不适用,需要进行带内信噪比测试。积分法虽然可以测试带内信噪比,但由于需要反复打开和关闭信号光,并且每次只能测试一个通道,不适于系统测试。目前的偏振法具有多种类型,本文重点讨论了混合偏振差分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并且进行了实际的验证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gbit/s 波分系统 带内信噪比 偏振法 在线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100 Gbit/s超高速光纤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乐平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首先指出,40Gbit/s系统的市场需求已经明朗,技术已基本成熟,成本已趋近启动门限,规模应用指日可待。接下来,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超高速光纤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色度色散、极化模色散、非线性损伤、光信噪比要求、调制格式... 本文首先指出,40Gbit/s系统的市场需求已经明朗,技术已基本成熟,成本已趋近启动门限,规模应用指日可待。接下来,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超高速光纤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色度色散、极化模色散、非线性损伤、光信噪比要求、调制格式的选择、超级FEC、彩光接口和白光接口的选择等。最后简要讨论了100Gbit/s系统的现状和前景以及40/100Gbit/s系统的发展策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40/100 gbit/s系统 关键技术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Gbit/s波分技术发展及应用探讨
11
作者 许利民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40Gbit/s传输是近年来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全球40Gbit/s发展趋势、40Gbit/s传输的市场需求、40Gbit/s技术及建设成本、光缆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以40Gbit/s为基础的WDM系统已经趋近成熟并进入规模商用阶段,各运营商应根... 40Gbit/s传输是近年来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全球40Gbit/s发展趋势、40Gbit/s传输的市场需求、40Gbit/s技术及建设成本、光缆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以40Gbit/s为基础的WDM系统已经趋近成熟并进入规模商用阶段,各运营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网络建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gbit/s传输 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网中40 Gbit/s链路需求解决方案
12
作者 伍仕宝 曹敏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共4页
本文阐述了IP网中40 Gbit/s链路需求的背景,介绍了40 Gbit/s关键技术,提出了IP网中40 Gbit/s链路应用解决方案。
关键词 IP网络 40 gbit/s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Gbit/s WDM系统在长途骨干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伟 王晓媛 武清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6,共3页
随着业务的爆炸式增长,40 Gbit/s WDM(波分复用)系统已经在现有骨干网中大规模商用。文章分析了40 Gbit/s系统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包括40 Gbit/s系统的光纤选型、编码选择、40 Gbit/s系统中10 Gbit/s业务的解决方案、40 Gbit/s系统的O... 随着业务的爆炸式增长,40 Gbit/s WDM(波分复用)系统已经在现有骨干网中大规模商用。文章分析了40 Gbit/s系统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包括40 Gbit/s系统的光纤选型、编码选择、40 Gbit/s系统中10 Gbit/s业务的解决方案、40 Gbit/s系统的OLP(光线路保护)和客户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gbit/s波分复用系统 色散 光线路保护 客户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Gbit/s波分复用系统光转发单元的实现
14
作者 徐俊波 杨宁 +3 位作者 叶波 曹云 陈德华 何建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7,共3页
利用子速率复用方案,研制了40Gbit/s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光转发单元,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单元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 40 gbit/s密集波分复用 波分复用:光转发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40Gbit/s光发射单元
15
作者 姚宏颖 王子宇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06-1009,共4页
采用电吸收调制器(EAM)作为电光调制器件,实现了基于电时分复用(ETDM)工作方式的40Gbit/s光发射单元,并采用SDH 42.836(Gbit/s标准数据库)对其进行了测试实验.在42.836Gbit/s数据率下,其输出光信号消光比达10dB以上,光眼图信噪比... 采用电吸收调制器(EAM)作为电光调制器件,实现了基于电时分复用(ETDM)工作方式的40Gbit/s光发射单元,并采用SDH 42.836(Gbit/s标准数据库)对其进行了测试实验.在42.836Gbit/s数据率下,其输出光信号消光比达10dB以上,光眼图信噪比约11.4,抖动方均根值1.3~1.4ps;在G.652光纤中传输1km后,消光比大于9dB,光眼图信噪比约7.1,抖动方均根值为1.4~1.5ps,这些技术指标达到了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收调制器 电时分复用 工作点 40gbit/s光发射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 Gbit/s传输系统性能最优化配置方法
16
作者 罗滨 王世文 +1 位作者 胡荣 贺志学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0,共4页
研究了基于高速相干光接收的100Gbit/s PDM-QPSK(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系统在不规则跨段配置条件下的传输性能优化技术,得到了不规则跨段下的最优链路配置解析计算模型,并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跨段衰减完全补偿... 研究了基于高速相干光接收的100Gbit/s PDM-QPSK(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系统在不规则跨段配置条件下的传输性能优化技术,得到了不规则跨段下的最优链路配置解析计算模型,并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跨段衰减完全补偿方案相比,该配置方案Q因子性能可提升1.3dB。该配置方法可应用于当前100Gbit/s PDM-QPSK系统的链路设计和在线优化,能有效提升不规则跨段链路下的系统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gbit/s系统 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 传输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00 Gbit/s波分关键技术浅析及系统保护研究与测试
17
作者 陈宏标 沙庆良 +1 位作者 吴飞 沈步阳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25-129,共5页
在分析100 Gbit/s波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100 Gbit/s波分系统的OLP方案,并进行了测试验证,结论对于100 Gbit/s波分网络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100 gbit/s波分 40 gbit/s O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 Gbit/s SFP+光收发合一模块的技术方案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锦涛 孙莉萍 王晶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57,共4页
25Gbit/s SFP+光收发合一模块的设计实现为现有以太网和服务器升级路线提供了另一种更为有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25Gbit/s以太网技术标准和32GFC(光纤通道)相关标准进展以及25Gbit/s光模块的封装形式,阐述了25Gbit/s光模块的基本... 25Gbit/s SFP+光收发合一模块的设计实现为现有以太网和服务器升级路线提供了另一种更为有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25Gbit/s以太网技术标准和32GFC(光纤通道)相关标准进展以及25Gbit/s光模块的封装形式,阐述了25Gbit/s光模块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框图;详细分析了25Gbit/s光模块的技术方案、接口指标和器件芯片要求,为25Gbit/s光收发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bit/s以太网 单模光纤传输 光收发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源3.2Tbit/s2080km实时相干传输试验
19
作者 徐俊波 张璋 +7 位作者 罗鸣 黄博 李超 刘武 李婕 贺志学 杨奇 余少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文章介绍了基于31.786Gbaud/s光收发模块实现的32×100Gbit/s信号速率、2 080km标准单模光纤的实时相干光传输试验,信号采用PM-QPSK(偏振复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格式。信号光源为单个激光器产生的32路波分复用子光载波,频率间隔为32G... 文章介绍了基于31.786Gbaud/s光收发模块实现的32×100Gbit/s信号速率、2 080km标准单模光纤的实时相干光传输试验,信号采用PM-QPSK(偏振复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格式。信号光源为单个激光器产生的32路波分复用子光载波,频率间隔为32GHz,频谱效率达到3.11bit/s/Hz。信号传输2 080km后,采用20%的FEC(前向纠错)编码时,Q值仍有1.2dB的余量。此外,还研究了光滤波器带宽与OSNR(光信噪比)代价的关系。25h挂机试验结果显示,信号接收纠错前误码率在1E-2以下,表明该传输系统稳定可靠。该系统为国内首个单光源3.2 Tbit/s实时传输试验系统,对提升现有100Gbit/s商用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探测 实时传输 100 gbit/s 光收发模块 偏振复用四相相移键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LOFAR应用的160Gbit/s OTDM试验平台(英文)
20
作者 赵永鹏 Baker L +1 位作者 Khoe G D deWaardt H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报告了一个用于低频射频天线网络LOFAR的160 Gbit/s演示平台.文章介绍了LOFAR网络结构以及用于LOFAR长臂的OTDM/WDM系统结构,回顾并探讨了用于实现160 Gbit/s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实验室中实现该160 Gbit/s OTDM/WDM演示平台所采用... 报告了一个用于低频射频天线网络LOFAR的160 Gbit/s演示平台.文章介绍了LOFAR网络结构以及用于LOFAR长臂的OTDM/WDM系统结构,回顾并探讨了用于实现160 Gbit/s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实验室中实现该160 Gbit/s OTDM/WDM演示平台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出于经济性考虑,所有的关键系统功能都采用自己搭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时分复用/波分复用演示平台 LOFAR网 160gbit/s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