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蓬莱碱性玄武岩^(40)Ar/^(39)Ar定年
1
作者 张万峰 汪俊杰 +3 位作者 郑德文 徐义刚 崔泽贤 张彦强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90-3197,共8页
海南蓬莱锆石巨晶具有均一的U-Pb年龄(4.4±0.1Ma,95%置信度),而其寄主岩浆喷发形成的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为分散的放射成因同位素年龄(K-Ar定年,4.4~3.6Ma)。变化较大K-Ar年龄与一致的U-Pb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预示着该套碱性玄武岩K... 海南蓬莱锆石巨晶具有均一的U-Pb年龄(4.4±0.1Ma,95%置信度),而其寄主岩浆喷发形成的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为分散的放射成因同位素年龄(K-Ar定年,4.4~3.6Ma)。变化较大K-Ar年龄与一致的U-Pb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预示着该套碱性玄武岩K-Ar定年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通过优化仪器参数及样品分析流程,提升测试自动化程度,建立年轻玄武岩^(40)Ar/^(39)Ar定年方法,并对海南蓬莱地区碱性玄武岩开展阶段升温^(40)Ar/^(39)Ar定年分析,以期获得蓬莱碱性玄武岩的高精度年龄。2个样品坪年龄分别为4.36±0.05(0.05)[0.19]Ma(2s,MSWD=0.53)和4.35±0.06(0.06)[0.19]Ma(2s,MSWD=1.32),其反等时线所计算的空气氩初始值分别为296.5±1.5(2s)和297.7±1.1(2s),样品不存在过剩40 Ar的干扰。一致的^(40)Ar/^(39)Ar年龄表明2个样品是同时形成、K-Ar体系封闭且未受后期热扰动,该结果可代表海南蓬莱玄武岩的喷发年龄。本研究不仅获得了海南蓬莱地区碱性玄武岩高精度^(40)Ar/^(39)Ar年龄,而且该结果与具有不同封闭温度的年代学方法(U-Pb法及U-Th/He法)所获放射成因同位素年龄在2 sigma范围内一致,表明海南蓬莱地区碱性玄武岩未受后期热事件影响,具有一致的喷发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蓬莱 碱性玄武岩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变质演化相平衡模拟及其^(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云轩 胡荣国 +5 位作者 胡中天 杨雪松 梁尚良 吴杰 刘希军 杨启军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8,共20页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其展开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Perple_X相平衡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进行了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分析。岩相学观察和扫描电镜面扫描结果显示,大多数石榴子石核-幔部被大颗粒的白云母、榍石和石英包体替代,呈“环礁状”结构,仅有少量粒径较大的石榴子石发育弱的成分环带。相平衡模拟获得其变质p-T条件为1.39~1.59 GPa、515~530℃,但基于石榴子石结构和矿物包体特征以及基质中多硅白云母成分环带特征推测,研究样品应该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阶段,现有的矿物组合记录了其折返阶段的退变质条件。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获得了平坦的年龄坪,对应的坪年龄为415.2±3.8 Ma;构成坪年龄的数据点对应的等值线年龄和^(40)Ar/36Ar初始比值分别为416.1±3.9 Ma和265±32,表明不含外来^(40)Ar。综合本次^(40)Ar/^(39)Ar定年结果和区内已发表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数据,获得鱼卡变泥质片岩从榴辉岩相到角闪-榴辉岩相的折返速率约3.6 km/Ma,从角闪-榴辉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折返速率约0.3 km/Ma。早期的抬升可以用洋壳板片后撤或断离导致深俯冲物质在浮力和隧道环流共同作用下实现相对快速折返来解释,其后相对缓慢的折返则主要受到区域性碰撞/挤压或造山后伸展和区域性大规模花岗岩岩浆活动驱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卡地体 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 相平衡模拟 多硅白云母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509道班西锂矿电气石矿物学及^(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3
作者 高永宝 吴欢欢 +5 位作者 李文渊 李侃 张江伟 Fred Jourdan 王子龙 李永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22,共16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晶岩的关系尚未开展系统的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区内509道班西超大型锂矿中的贫Li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电气石矿物学研究,并成功获得电气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结果显示:①贫Li伟晶岩为含石榴子石电气石伟晶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白云母、电气石及少量石榴子石组成。②贫Li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FeO^(T)(11.19%~13.24%)、贫CaO(0.06%~0.29%)、MgO(0.02%~0.10%)和Na_(2)O(0.69%~1.12%)的黑电气石亚族,其成分主要受(^(X)□,Al)(Na,R^(2+))_(-1)元素置换对控制,与区内二云母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中电气石成分特征相似,属于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电气石。③电气石^(40)Ar-^(39)Ar坪年龄为(229.8±0.4)Ma,指示贫Li伟晶岩与二云母花岗岩及富Li伟晶岩为同期岩浆-热液产物。结合伟晶岩空间分布及电气石成分演化特征,笔者认为贫Li伟晶岩代表演化早期贫稀有金属的熔体,富Li伟晶岩则是演化程度更高的富稀有金属岩浆热液产物,其中靠近岩体的伟晶岩中贫Li矿物(长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等)的结晶促进了稀有金属在残余熔/流体中的进一步富集,最终导致了岩体近端贫矿、远端富矿的伟晶岩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柳滩地区 509道班西 电气石 矿物成分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北缘勃勒金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张祥信 雷世和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0-974,共15页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该剪切带韧性变形强烈,发育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书斜构造和云母鱼构造等宏观和微观构造。野外调查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两期性质不同的韧性变形,早期为挤压背景下的由北往南逆冲型韧性剪切;晚期为伸展背景下的顺层韧性剪切。本次对韧性剪切带内强变形带中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133.8~132.5 Ma,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根据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于早白垩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增厚岩石圈垮塌的伸展构造环境;而早期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则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消减闭合,以及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南北向碰撞的产物。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和形成时限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带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约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 逆冲型韧性剪切 顺层韧性剪切 ^(40)ar/^(39)ar年龄 二连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对铧厂沟矿区变形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嘉玮 王涛 孙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7-1187,共21页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岩石韧性变形分为:①SN向挤压。变形构造包括灰岩的强烈片理化,砂岩紧闭褶皱、无根褶皱及旋转碎斑等。倾向上,砂岩片理的波状弯曲及片理间宏、微观旋转碎斑的形态,指示褶皱过程中的层间剪切作用,弯曲片理面上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15.1±0.7 Ma。该期变形在方解石和石英组构图中形成了对称性较好的极密,指示正向挤压的纯剪切过程;②左行走滑。砂岩及灰岩均发育近水平的拉伸线理,结合砂岩片理在走向上的波状弯曲、剪切透镜体及定向薄片内显微构造,指示存在一期左行走滑过程。同时,方解石和石英的EBSD组构图显示极密发生偏转,也代表了简单剪切的产物。结合已有资料,铧厂沟矿区两期变形对应于南秦岭印支期造山引起的正向碰撞和晚期左行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EBSD组构 ^(40)ar-^(39)ar年龄 变形过程 铧厂沟矿区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黄滩金铜锌矿成矿时代——来自白云母^(40)Ar-^(39)Ar年龄和黄铁矿Re-Os年龄约束
6
作者 耿新霞 张志欣 +4 位作者 张振龙 李宁 杨富全 杨成栋 成曦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卡拉塔格是东天山十分重要的铜矿集区,发育5个不同时代和成矿类型的成矿系统。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滩(包括金岭)金铜锌矿床,赋存于火山岩系中,发育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但层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时代不清楚,制约了进一步... 卡拉塔格是东天山十分重要的铜矿集区,发育5个不同时代和成矿类型的成矿系统。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滩(包括金岭)金铜锌矿床,赋存于火山岩系中,发育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但层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时代不清楚,制约了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开展白云母^(40)Ar-^(39)Ar年龄和黄铁矿Re-Os年代学研究,获得黄铁绢英岩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429.46±3.91 Ma,7件层状矿化中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36.5±4.2 Ma。层状矿化年龄与前人获得含矿岩系英安岩和英安质凝灰岩年龄(434~438 Ma)、脉状矿化年龄(432~438 Ma)一致,表明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是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黄滩为富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因此,尽管黄滩和红海‒黄土坡为VMS型矿床,红石为火山热液脉状矿床,但它们均为同一VMS成矿系统,形成于430~439 Ma,受控矿因素的差异,造成了成因类型、矿化类型和成矿元素组合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40)ar-^(39)ar年龄 黄铁矿Re-Os年龄 VMS矿床 金铜锌 黄滩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火山岩^(40)Ar/^(39)Ar、K-Ar法年龄测定 被引量:69
7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6 位作者 陈文 张长捷 郭胜哲 邢德和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7-435,共9页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直接覆盖义县组底砾岩的义县旋回第一亚旋回第一小旋回玄武岩的K-Ar年龄为(133.3±2.6)Ma、(133.6±2.6)Ma,激光微区40Ar/39Ar法给出的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132.9±4.5)Ma,第三、第四小旋回玄武岩样品40Ar/39Ar阶段升温获得平坦的年龄谱线,坪年龄分别为(130.6±0.5)Ma、(127.7±0.2)Ma;第二亚旋回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样品Ar-Ar等时线年龄为(126.1±1.7)Ma、(127.4±1.3)Ma,第三亚旋回火山岩全岩K-Ar年龄为(124.4±2.4)~(124.9±2.4)Ma。义县火山旋回发生的时间大致介于120~135Ma之间,义县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火山岩 早白垩世 辽宁 K-ar 40ar/^39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富铜矿矿床黑云母40Ar/39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8
作者 马国桃 汪名杰 +4 位作者 姚鹏 李建忠 祝向平 陈敏华 梁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1-679,共9页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矿床为近期新发现的一个规模在中型以上,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本文测试了黑牛洞铜矿床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36.43±0.77Ma,说明黑牛洞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期。结合矿区附近李...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矿床为近期新发现的一个规模在中型以上,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本文测试了黑牛洞铜矿床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36.43±0.77Ma,说明黑牛洞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期。结合矿区附近李伍富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表明黑牛洞铜矿床与李伍铜矿床为同一时期形成的矿床,两者成矿与松潘—甘孜造山带大规模岩浆热事件有关,这对于重新认识李伍铜矿床外围找矿潜力和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成矿年代 富铜矿床 江浪变质核杂岩 黑牛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盆地喜马拉雅期碱性岩^(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9
作者 董方浏 莫宣学 +3 位作者 侯增谦 王勇 毕先梅 周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对侵位于云南兰坪中新生代红层盆地中的碱性岩进行了Ar_Ar同位素定年 ,获得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的侵入年龄为 36 .70Ma,巍山莲花山碱性石英二长斑岩的侵入年龄为 38.81Ma。兰坪盆地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古特提斯的闭合及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 对侵位于云南兰坪中新生代红层盆地中的碱性岩进行了Ar_Ar同位素定年 ,获得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的侵入年龄为 36 .70Ma,巍山莲花山碱性石英二长斑岩的侵入年龄为 38.81Ma。兰坪盆地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古特提斯的闭合及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的造山作用 ,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拗陷盆地和走滑盆地 3个阶段的发育过程。喜马拉雅期盆地处于走滑拉分阶段 ,可分为 4个构造幕 ,碱性岩主要在第 1构造幕期间侵入。盆地中的碱性岩体是青藏高原东缘总体呈NW走向的金沙江红河巨型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经历由转换压扭变形(42~ 2 4Ma)到转换张扭变形 (2 4~ 16Ma)、再到东西向伸展 (<16Ma)的过程 ,兰坪盆地的碱性岩发育于转换压扭变形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体 喜马拉雅期 ^40ar/^39ar年龄 地质意义 兰坪盆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中段尼木斑岩铜矿田的K-Ar、^(40)Ar/^(39)Ar年龄:对岩浆-热液系统演化和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47
10
作者 李金祥 秦克章 +1 位作者 李光明 杨列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3-966,共14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K-Ar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白容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6.9±2.4Ma;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2.3±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5±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1.5±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4±0.2Ma;厅宫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4.9±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5±0.3Ma、^(40)Ar/^(39)Ar坪年龄为14.2±0.2Ma,这些年龄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其侵位时间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早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尼木斑岩铜矿田这种复式杂岩体较充分的分异演化有利于含矿热液的集中与逐渐富集成矿。白容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二长花岗斑岩的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为11.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0±0.1Ma,代表了中低温蚀变和矿化末期的年龄。白容矿区绢云母化带的蚀变年龄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基本一致,与厅宫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同样基本一致,暗示两个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结晶冷却与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后期热液成矿时间上有重叠。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大致确定出白容矿区岩浆-热液活动时限为0.5~5Ma,厅宫为4Ma,冲江为4.5Ma。尼木矿田成矿斑岩^(40)Ar/^(39)Ar年龄晚于冈底斯碰撞后第一次快速隆升时间≈21Ma,15Ma冈底斯中段NS向正断层开始活动,表明含矿斑岩体可能侵位于地壳加厚、冈底斯山大规模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弱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下,即斑岩铜矿形成于从南北向挤压隆升到东西向伸展初始发育的过渡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成矿带 尼木矿田 ^40 ar/^39 ar年龄 K-ar年龄 斑岩序列 岩浆-热液演化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皇变质穹隆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构造热事件的约束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岳军 范蔚茗 +2 位作者 郭锋 彭头平 李超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太行山南段赞皇变质杂岩中黑云母给出了1827~1793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变质基底在经历高温热扰动后冷却到300℃时的热事件年龄。结合华北克拉通变质岩的其他年代学资料,认为1800Ma士华北克拉通内经历了一次广泛而强烈的构... 太行山南段赞皇变质杂岩中黑云母给出了1827~1793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变质基底在经历高温热扰动后冷却到300℃时的热事件年龄。结合华北克拉通变质岩的其他年代学资料,认为1800Ma士华北克拉通内经历了一次广泛而强烈的构造热伸展事件,致使克拉通基底岩石快速抬升到中上地壳,其冷却速率>6℃/Ma,隆升速率>200m/Ma。赞皇变质杂岩内苍岩寺、岗西-榆底-黑水河东和坡底-郝庄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中黑云母分别给出了1689Ma、1633Ma和1645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剪切带变形的主变形时代,这一年龄也为约束长城系的底界年龄提供了新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热年代学资料,推断华北克拉通内部赞皇变质地区中元古代的冷却速率约0.4℃/Ma,隆升速率为15m/Ma。由此也表明,自中元古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内部未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强烈扰动,赞皇变质杂岩并非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而是早元古代变质穹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黑云母 赞皇变质杂质 糜棱岩 早元古代 变质穹隆 氩同位素 伸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丹东地区侏罗纪花岗岩的变形时代:^(40)Ar/^(39)Ar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杨进辉 吴福元 +3 位作者 罗清华 钟孙霖 张艳斌 Simon A Wild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05-1214,共10页
辽东半岛出露大量片麻状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180~157Ma,该套岩石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岩石明显经历了早期上盘向NW推覆和后期近EW向伸展作用的韧性改造,然而其变形时代却一直未得到确定。本文以丹东市西南部黑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 辽东半岛出露大量片麻状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180~157Ma,该套岩石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岩石明显经历了早期上盘向NW推覆和后期近EW向伸展作用的韧性改造,然而其变形时代却一直未得到确定。本文以丹东市西南部黑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例,通过激光^(40)Ar/^(39)Ar年代学研究探讨该岩体的变形时代。激光^(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黑沟岩体经历的早期推覆、挤压事件发生在~143Ma,而后期地壳伸展作用则发生在121~113Ma,并且该区在早白垩纪期间经历了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从而表明在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期间(143~113Ma)辽东半岛经历了区域构造体制变革。结合前人大地构造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辽东半岛晚侏罗纪-早白垩纪NW向推覆、挤压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的结果,而晚期(早白垩纪)的地壳伸展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转向和变速、华北东部岩石圈较薄以及挤压后地壳松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侏罗纪花岗岩 变形时代 ^40ar/^39ar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脉中金雁山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弧岩浆岩的确定与岩体锆石U-Pb和蛇绿混杂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56
13
作者 郝杰 王二七 +1 位作者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43-2752,共10页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出露在新疆阿尔金山北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金雁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陆缘弧构造背景,测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为467.1±6Ma。此外,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基质绢云...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出露在新疆阿尔金山北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金雁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陆缘弧构造背景,测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为467.1±6Ma。此外,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基质绢云母石英片岩中的绢云母进行的^(40)Ar/^(39)Ar 定年,获得坪年龄455±2Ma,等时年龄450±11Ma。上述结果证实,金雁山是一条形成在早古生代的碰撞造山带,其洋-陆俯冲造山作用可能发生在早-中奥陶世,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可能发生在中奥陶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脉 早古生代 花岗闪长岩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蛇绿混杂岩 ^40ar/^39a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的差异隆升特征——花岗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非 朱日祥 +5 位作者 李齐 贺怀宇 罗清华 卢欣祥 桑海清 王英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5-459,共15页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长石40 Ar/ 3 9Ar年龄谱进行的多重扩散域模拟计算 ,发现东、西秦岭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冷却历史 :从晚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 ,东、西秦岭同时由 5 0 0℃开始快速冷却 ,之后东秦岭经过一个短暂的稳定期 (约 2 0Ma)后又持续快速冷却 ,至中侏罗世末即已通过 15 0℃等温线 (约地表下 3~ 5km) ;而西秦岭在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初的近 10 0Ma中一直处于稳定平缓的状态 ,至晚白垩世中期才快速冷却至 15 0℃。这种不同的冷却历史可能反映了东、西秦岭的差异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40ar/^39ar年代学 MDD模式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东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40)Ar-^(39)Ar定年——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被引量:87
15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1 位作者 罗清华 刘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1-355,共5页
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运用高精度的4 0 Ar- 39Ar定年技术 ,对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 ,青山组第一旋回中偏碱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 9.9± 0 .6Ma ,第二旋回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 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运用高精度的4 0 Ar- 39Ar定年技术 ,对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 ,青山组第一旋回中偏碱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 9.9± 0 .6Ma ,第二旋回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 10 8.2± 0 .6Ma ,据此确定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该组火山岩在空间上具有自西向东年龄渐新的演变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组 火山岩 ^40ar-^39ar定年 鲁东胶莱盆地 火山机构 氩同位素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碧田矿床冰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德全 丰成友 +2 位作者 李大新 佘宏全 董英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采用40 Ar_3 9Ar方法 ,测得碧田绢云母_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_Au矿床中与成矿同时的冰长石形成年龄为 (94 .6 9± 2 .2 5 )Ma。这一结果显示 ,紫金山地区的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化比绢云母_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化早 5Ma左右。综合目... 采用40 Ar_3 9Ar方法 ,测得碧田绢云母_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_Au矿床中与成矿同时的冰长石形成年龄为 (94 .6 9± 2 .2 5 )Ma。这一结果显示 ,紫金山地区的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化比绢云母_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化早 5Ma左右。综合目前的资料和测年数据 ,可以确定紫金山地区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的斑岩_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水热_成矿事件的时间序列是 (由先至后 ) :花岗闪长斑岩侵位 (1 0 5Ma左右 )→钾硅酸盐化及初始的Cu(Mo)矿化(1 0 4 .5Ma左右 )→绢英岩化及含Cu_硫化物矿化 (1 0 2 .5Ma左右 )→明矾石化_硅化及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Cu_Au矿化 (1 0 0Ma左右 )→冰长石化_硅化及绢云母_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_Au矿化 (94 .7Ma左右 )。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至绢云母_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_Au矿脉定位 ,其间经历了约 1 0Ma。反映紫金山地区与成矿有关花岗闪长斑岩有较长的热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碧田矿床 冰长石 ^40ar-39ar年龄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绒玛地区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 被引量:40
17
作者 翟庆国 李才 +2 位作者 王军 陈文 张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81-2288,共8页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岩,对蓝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钠质角闪石主要为蓝闪石、青铝闪石、钠闪石和镁钠闪石。对蓝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了227.3±3.8Ma和215±1.5Ma的坪年龄,分别代表蓝片岩快速俯冲消减和俯冲作用结束开始折返抬升的时代。绒玛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为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部 地区 蓝片岩 岩石学 矿物学研究 年代学研究 central 蓝闪石 高压变质带 research work high pressure 钠质角闪石 多硅白云母 study 镁钠闪石 俯冲作用 典型 provided northern Howe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不同类型含矿石英中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1
18
作者 刘善宝 王登红 +4 位作者 陈毓川 李建康 应立娟 许建祥 曾载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32-940,共9页
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黑钨矿床集中区,本文选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柯树岭和漂塘矿床)和锡钨石英脉型(仙鹅塘矿床)3个矿床石英中的白云母开展40Ar/39Ar年代学研究,测得坪年龄分别是: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是15... 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黑钨矿床集中区,本文选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柯树岭和漂塘矿床)和锡钨石英脉型(仙鹅塘矿床)3个矿床石英中的白云母开展40Ar/39Ar年代学研究,测得坪年龄分别是: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是158.9±1.4 Ma(漂塘)、158.8±1.2 Ma(柯树岭);钨锡石英脉型的是231.4±2.4 Ma(仙鹅塘),在反等时线图上,其对应的截距年龄分别是158.8±1.6 Ma、158.7±1.9Ma和232.5±2.4 Ma。由此表明,在崇余犹矿集区内存在两个不同成矿时期,即以黑钨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集中于160~150Ma之间,与南岭地区钨锡矿床的主成矿期是一致的;而以锡石为主的,并含有大量白钨矿的石英脉型矿床可形成于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代学 白云母 钨锡矿床 赣南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邯郸-邢台地区西石门矽卡岩型铁矿床金云母^(40)Ar-^(39)Ar定年及意义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郑建民 谢桂青 +5 位作者 刘珺 陈懋弘 王三民 郭少峰 高雄 李广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13-2518,共6页
西石门铁矿是河北省南部邯郸.邢台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铁矿。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对矿石中与磁铁矿共生的金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样品的坪年龄为133.1±1.3Ma,相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33.6±2.5Ma,表明西... 西石门铁矿是河北省南部邯郸.邢台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铁矿。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对矿石中与磁铁矿共生的金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样品的坪年龄为133.1±1.3Ma,相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33.6±2.5Ma,表明西石门铁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宁芜玢岩铁矿和山东莱芜、金岭等地矽卡岩铁矿形成时间一致或相近,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岩石圈大规模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铁矿 金云母 40ar-39ar年龄 邯郸-邢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金矿田喜马拉雅期成矿的^(40)Ar/^(39)Ar年龄依据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闫升好 杨建民 +2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徐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大渡河金矿田是扬子地台西南缘一个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对其中白金台子和三雕两个金矿床含金石英脉的石英进行了^(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坪年龄分别为25.4±0.2 Ma和24.7±0.3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 大渡河金矿田是扬子地台西南缘一个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对其中白金台子和三雕两个金矿床含金石英脉的石英进行了^(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坪年龄分别为25.4±0.2 Ma和24.7±0.3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1±0.1 Ma和22.9±0.1 Ma,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8±0.1 Ma和23.0±0.1Ma。这些年龄数据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大渡河金矿形成于喜马拉雅构造期,也为更好地认识扬子地台西南缘金矿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进而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田 喜马拉雅期 ^40ar/^39ar年龄 地质构造 成矿规律 氩同位素 快中子活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