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40^Ar/39^Ar热年代学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江瑜 陈宣华 +4 位作者 丁伟翠 王志宏 陈文 李冰 黄鹏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6-404,共19页
西准噶尔成矿带夹持在天山断裂与额尔齐斯断裂之间,是中亚成矿域西部的核心区域之一,广泛发育晚古生代深成岩浆活动、走滑断裂构造和斑岩铜矿、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本文在西准噶尔成矿带包古图岩体、康德岩体、加曼岩体、库鲁木苏岩体... 西准噶尔成矿带夹持在天山断裂与额尔齐斯断裂之间,是中亚成矿域西部的核心区域之一,广泛发育晚古生代深成岩浆活动、走滑断裂构造和斑岩铜矿、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本文在西准噶尔成矿带包古图岩体、康德岩体、加曼岩体、库鲁木苏岩体、别鲁阿嘎希岩体、哈图岩体、阿克巴斯套岩体、庙尔沟岩体、克拉玛依岩体及红山岩体采集12个样品,通过黑云母和钾长石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给出了该地区40^Ar/39^Ar冷却年龄。其中,黑云母40^Ar/39^Ar年龄处在326-302 Ma范围内,钾长石40^Ar/39^Ar年龄为297-264 Ma,反映了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区域中温冷却历史。结合前人报道的锆石U-Pb、角闪石40^Ar/39^Ar、辉钼矿Re-Os、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年龄数据,构建了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侵入,成矿作用与构造抬升,以及晚中生代剥露过程的整个热历史;并与区域左行走滑断裂活动的时间进行了对比,讨论了40^Ar/39^Ar冷却年龄的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冷却 40^Ar/39^Ar年代学 晚古生代 西准噶尔 中亚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开地块西北缘三堡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尚宇 黄锡强 +4 位作者 农军年 何芝慧 孙明行 李伟 谢植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博白‒岑溪断裂带位于云开地块西侧,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有限应变测量、运动学涡度分析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定量查明了其北东段岑溪市三堡镇一带的韧性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三堡韧性剪切带付林指数K为0.07~0.60,罗德参数ν为0.25~0.... 博白‒岑溪断裂带位于云开地块西侧,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有限应变测量、运动学涡度分析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定量查明了其北东段岑溪市三堡镇一带的韧性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三堡韧性剪切带付林指数K为0.07~0.60,罗德参数ν为0.25~0.86,变形强度Es为0.34~0.73,属平面压扁型应变;运动学涡度值Wk为0.75~0.95,属以简单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古差应力值σ为16.7~122.0 MPa;是在印支早期(231.9±2.2 Ma)造山环境,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具右行走滑‒逆冲性质的剪切带。这一成果为研究云开地区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地块 韧性剪切带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40^Ar-39^Ar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Ar/^(39)Ar热年代学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林 杨列坤 +1 位作者 师文贝 王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5-916,共12页
Ar同位素体系定年矿物的封闭温度范围广,并且可以获得650℃~150℃温度段的非线性冷却历史,因此^(40)Ar/^(39)Ar热年代学成为研究地质体热演化历史过程中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但是由于矿物中Ar同位素扩散机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清楚地被认识... Ar同位素体系定年矿物的封闭温度范围广,并且可以获得650℃~150℃温度段的非线性冷却历史,因此^(40)Ar/^(39)Ar热年代学成为研究地质体热演化历史过程中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但是由于矿物中Ar同位素扩散机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清楚地被认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40)Ar/^(39)Ar热年代学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40)Ar/^(39)Ar热年代学模式:多重扩散域模式和多路径扩散模式,讨论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可能解决的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温度 40Ar/39Ar年代学 多重扩散域模式 多路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Ar/^(39)Ar年代学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非 师文贝 朱日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6-340,共15页
40Ar/39Ar年代学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重要的两个"金钉子"手段之一(另一个为U-Pb法),广泛应用于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界线的精确定年,是确定地质年表的主要手段。40Ar/39Ar年代学测定的母体元素钾为常量元素,且实现分析时由于... 40Ar/39Ar年代学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重要的两个"金钉子"手段之一(另一个为U-Pb法),广泛应用于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界线的精确定年,是确定地质年表的主要手段。40Ar/39Ar年代学测定的母体元素钾为常量元素,且实现分析时由于只需测定Ar同位素的比值,因而具有很高的分析精度,因此可以测定非常年轻(数千年)地质体的年龄。此外,由于在自然界中不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特性,Ar在矿物中的扩散可被准确地定量描述,因此40Ar/39Ar年代学也是热年代学的重要支柱,被广泛应用于地球深部物质上涌、折返、剥露、变质的冷却历史,率先提供了解析造山带、地壳作用过程等热历史的定量模型。这些特点使得40Ar/39Ar年代学成为地质年代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那么,近年来该方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其精确度和准确度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为何年轻火山样品中极少发现过剩Ar?高压环境中的样品过剩Ar为何难以辨认?压力影响矿物的封闭温度吗?缓慢冷却K-长石的年龄谱是否可以真实地反映岩体所经历的热历史?多重扩散域模型(MDD)遇到了哪些挑战、该如何应用?40Ar/39Ar法和U-Pb法在构造热过程研究中有何不同的应用?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以期推动大家对40Ar/39Ar年代学的深入探索,推动其在我国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 39Ar法与U-Pb法 精确度与准确度 封闭温度与年代学 年轻火山岩与高压样品过剩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岩体热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瞿泓滢 丰成友 +5 位作者 裴荣富 何书跃 李大新 刘建楠 王辉 周建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8-509,共12页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典型的与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矿区内出露多个不同时代的含碳酸盐地层,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中酸性侵入岩产状多变、岩性多样,成矿岩体及其成矿能力的判别一直制约着该矿区...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典型的与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矿区内出露多个不同时代的含碳酸盐地层,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中酸性侵入岩产状多变、岩性多样,成矿岩体及其成矿能力的判别一直制约着该矿区及区域的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岩体热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利用LA-MC-ICP-MS锆石U-Pb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体的年龄为230.3±3.7 Ma(n=13,MSWD=1.4);利用40 Ar-39 Ar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和斜长石矿物的坪年龄分别为229.6±2.3 Ma和219.3±1.8Ma,厘定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对二长花岗岩中不同矿物的岩体冷速率计算结果表明,虎头崖矿区二长花岗岩冷速率相对较快,其热效应较大,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深熔或重熔,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年代学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40 Ar-39 Ar同位素测年 虎头崖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热年代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明 谭凯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248-251,共4页
本文简单介绍地质热年代学的含义、应用和进展,并重点介绍了裂变径迹与^40Ar/^39Ar热年代学。
关键词 年代学 应用 裂变径迹 ^40AR/^39AR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与展望(Ⅱ)——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7
作者 陈文寄 T.M.Harrison +1 位作者 O.M.Lovera M.T.Heizler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84-189,共6页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状况、可能解决的构造一热年代学问题,以及今后的展望。 1.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及其在亚洲-印度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作用位于我国云南省的红河断裂带是目前亚洲最活动的断裂带之...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状况、可能解决的构造一热年代学问题,以及今后的展望。 1.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及其在亚洲-印度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作用位于我国云南省的红河断裂带是目前亚洲最活动的断裂带之一,也是研究活动断层和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地区;沿该断裂带的三个地区(哀牢山、点苍山和雪龙山)广泛出露的宽约10~20km的高级变形变质岩,构成了亚洲东部最大的第三纪高级变质带(简称哀牢山/红河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 构造-年代学 多重扩散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水海地体阿克沙依铁多金属勘查区白垩纪成矿的年代学证据及其找矿意义
8
作者 张永乐 宋以龙 +2 位作者 欧阳荷根 孙强 杨燕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53,共13页
阿克沙依勘查区是甜水海地体中唯一集铁、铜和铅锌银矿化为一体的多金属勘查区,对其开展研究意义显著。该区的金属矿化分铁、铁铜、铁铅锌、铜铅锌和铅锌银5种,多以脉状形式赋存在古元古界康西瓦群、二叠系黄羊岭群、三叠系巴颜喀拉山... 阿克沙依勘查区是甜水海地体中唯一集铁、铜和铅锌银矿化为一体的多金属勘查区,对其开展研究意义显著。该区的金属矿化分铁、铁铜、铁铅锌、铜铅锌和铅锌银5种,多以脉状形式赋存在古元古界康西瓦群、二叠系黄羊岭群、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及晚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且呈现出中心为磁铁矿化,往外为脉状铜铅锌矿化,边部为脉状铅锌银矿化的金属元素分带。这些特征都显示,阿克沙依勘查区的铁多金属矿化归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范畴。对阿克沙依勘查区成矿期的金云母进行^(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的坪年龄为(130.67±3.52)Ma。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甜水海地体发育3套独特的金属成矿系列:(1)晚三叠世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成矿系列;(2)早白垩世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铁多金属成矿系列;(3)渐新世—中新世与盆地卤水有关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系列。在未来的甜水海地体矿床勘查工作中,应给予与早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铁多金属矿成矿事件以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代学 岩浆-液型矿床 甜水海地体 阿克沙依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星星峡杂岩构造热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逸琼 朱文斌 罗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星星峡地区位于天山造山带的中天山地块最东部,天山造山带记录了新元古代以来的众多微陆块、洋壳和岛弧复杂拼贴造山。为了进一步认识天山造山带的基底演化及后期隆升—剥蚀过程,本研究运用^(40)Ar/^(39)Ar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热年代学... 星星峡地区位于天山造山带的中天山地块最东部,天山造山带记录了新元古代以来的众多微陆块、洋壳和岛弧复杂拼贴造山。为了进一步认识天山造山带的基底演化及后期隆升—剥蚀过程,本研究运用^(40)Ar/^(39)Ar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热年代学实验方法,对星星峡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古生代、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星星峡前寒武基底岩石的白云母、黑云母^(40)Ar/^(39)Ar年龄分别为239.74±1.64 Ma、266.20±2.77 Ma;前寒武纪基底及后期侵入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92.5~70.5 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黑云母^(40)Ar/^(39)Ar年龄239.74±1.64 Ma代表区域内发生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间,而白云母^(40)Ar/^(39)Ar年龄的解释有两种:其一266.20±2.77 Ma代表另一期韧性剪切作用的发生时间,其二它是一个冷却时间。总之260~240 Ma星星峡地区发生至少一期韧性剪切作用,可能代表了北天山洋闭合后,天山地区后碰撞的走滑作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模拟结果表明在90 Ma研究区经历了一次快速隆升过程,可能是拉萨地块拼贴的远程效应或者是同时的蒙古—鄂霍茨克造山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峡 东天山 裂变径迹 40Ar/39Ar年代学 隆升—剥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家军 李志明 +4 位作者 张乾 刘玉平 李朝阳 何明勤 桑海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9-531,共3页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年龄测定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1200B质谱系统的MDD模式^(40)Ar/^(39)Ar实验技术及其在阿尔金山中生代冷却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文 郭彦如 +3 位作者 崔彬 刘新宇 张彦 张思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14,共7页
基于MM1 2 0 0B惰性气体质谱系统 ,建立多重扩散域 (MDD)模式40 Ar 39Ar热年代学实验方法 ,应用该方法的实验结果结合其它年代学数据 ,讨论了阿尔金山中生代的冷却历史。
关键词 惰性气体质谱计 多重扩散域模式 40 39 ^40Ar/^39Ar年代学 冷却历史 阿尔金山 中生代 同位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扩散模式的发展与展望(Ⅰ)——^(40)Ar/^(39)Ar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12
作者 陈文寄 T. M. Harrison +1 位作者 O. M. Lovera M. T. Heizler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4-98,共5页
三年多来,由O.M.Lovera等(1989年)提出的多重扩散域模式及相应的实验方法,不仅在理论和实验技术上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充实,而且在许多构造地质学问题的研究上得到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也为我国构造地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构造-热年... 三年多来,由O.M.Lovera等(1989年)提出的多重扩散域模式及相应的实验方法,不仅在理论和实验技术上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充实,而且在许多构造地质学问题的研究上得到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也为我国构造地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构造-热年代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代学 多重扩散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地区正长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脉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富云莲 赵越 王彦斌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文详细报道了用 4 0 Ar/3 9Ar定年法测定的二个黑云母样品的数据结果。样品来自拉斯曼丘陵米洛岛北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一个取自正长花岗岩 ,另一个取自侵入正长花岗岩的花岗伟晶岩脉。正长花岗岩的 4 0 Ar/3 9Ar坪年龄为 494.4... 本文详细报道了用 4 0 Ar/3 9Ar定年法测定的二个黑云母样品的数据结果。样品来自拉斯曼丘陵米洛岛北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一个取自正长花岗岩 ,另一个取自侵入正长花岗岩的花岗伟晶岩脉。正长花岗岩的 4 0 Ar/3 9Ar坪年龄为 494.4± 1 .4Ma,花岗伟晶岩脉的 4 0 Ar/3 9Ar坪年龄为 485 .8± 0 .6 Ma。两者为区域泛非热事件晚期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 拉斯曼丘陵 泛非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变质带热史演化与变形时限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丹丹 李宝龙 +3 位作者 季建清 宋述光 魏春景 龚俊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87-1900,共14页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NS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热演化史和变形时限不清晰。本文选取变质带内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和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利用40Ar/39Ar...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NS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热演化史和变形时限不清晰。本文选取变质带内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和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利用40Ar/39Ar和KAr法地质测年,获得40Ar/39Ar年龄结果为33.7~10.18Ma,KAr年龄结果主要集中在1O~13Ma和16.7~22.8Ma。据野外地质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研究认为高黎贡山变质岩的变形时限为35Ma之后。综合研究区内40Ar/39Ar年代学和裂变径迹年龄结果,变质带热演化史显示高黎贡变质带在24Ma伴随部分基性岩浆侵位并隆升,古温度降低至350~300℃,12~10Ma变质带继续隆升冷却至300~220℃,此后经历缓慢冷却过程,约5.5Ma降至120~60℃,热年代学年龄数值结果显示从南向北隆升幅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和变形作用 史演化 40Ar 39Ar年代学 高黎贡变质带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新山和高峰山岩体中高温热演化史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宝龙 季建清 +2 位作者 龚俊峰 周晶 毛景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4-1173,共20页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铜多金属矿床,主要成矿作用是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有关的岩浆–热液体系。本文依据锆石U-Pb测年和^(40)Ar/^(39)Ar年代学对矿区内新山和高峰山花岗岩体进行测试分析,数据揭示矿区内南部和北部的花岗岩体的高–中...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铜多金属矿床,主要成矿作用是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有关的岩浆–热液体系。本文依据锆石U-Pb测年和^(40)Ar/^(39)Ar年代学对矿区内新山和高峰山花岗岩体进行测试分析,数据揭示矿区内南部和北部的花岗岩体的高–中温阶段热演化史曲线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只是冷却时间存在3~6 Ma的间隔。南部新山岩体于89~85 Ma形成,此后岩体经历了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率为58.70~62.08℃/Ma。之后进入中温400~250℃的缓慢冷却过程,冷却速率为17.39~19.32℃/Ma,并持续到68~69 Ma。北部岩体的热演化史曲线明显滞后于南部岩体,北部高峰山岩体于83~82 Ma形成,之后经历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率为295.59℃/Ma和103.29℃/Ma,于80 Ma进入400~250℃,此后以冷却速率为7.14~5.69℃/Ma,进入极其缓慢冷却过程并持续至67 Ma。矿区内花岗岩体先遭受快速冷却后进入中温阶段的缓慢长时间冷却作用过程,为锡铜主期成矿作用提供了持续的热源和流体运移动力学过程,也与矿区南、北部的成矿作用差异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MS-ICP U-PB定年 40Ar/39Ar年代学 演化史 冷却速率 锡铜矿床 个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形成时代 被引量:5
16
作者 应汉龙 骆耀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280,共8页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和矿点分布在扬子地块盖层碳酸盐岩和基底元古宙变质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石英斑岩中的北北西和北北东走向断裂中。矿脉为含金黄铁矿—(黝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和含金硅化糜陵岩等,围岩...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和矿点分布在扬子地块盖层碳酸盐岩和基底元古宙变质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石英斑岩中的北北西和北北东走向断裂中。矿脉为含金黄铁矿—(黝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和含金硅化糜陵岩等,围岩蚀变为硅化、白(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用^(40)Ar/^(39)Ar阶段加热法测定瓦斯沟、黄水沟、大岩房、金洞子和金台子5个金矿床蚀变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约22Ma、25~28Ma、20Ma、20Ma和32~34Ma,代表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的矿化蚀变时间。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是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早期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时代 40^Ar/39^Ar定年 白云母 石棉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的早期活动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勇 李海兵 +2 位作者 王焕 张蕾 李成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57-3972,共16页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映秀-北川同震地表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发现有假玄武玻璃出露于~240m宽的断裂带内,代表了断裂带以往地震和断裂活动的直接产物。这套假玄武玻璃的高温熔融成因得到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熔融结构的证实。玻璃基质...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映秀-北川同震地表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发现有假玄武玻璃出露于~240m宽的断裂带内,代表了断裂带以往地震和断裂活动的直接产物。这套假玄武玻璃的高温熔融成因得到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熔融结构的证实。玻璃基质、蚀变矿物和碎屑斑晶的化学分析显示假玄武玻璃继承了碎裂岩/超碎裂岩围岩的主要化学成分,除石英外,主要由长石和云母两种端员组分选择性熔融形成,并呈现出了化学组分分布的不均一性。假玄武玻璃的锆石U-Pb和玻璃基质^(40)Ar/^(39)Ar定年结果证实映秀-北川断裂的古地震发生于229~216Ma的中-晚三叠世,并具有11~14km的震源深度,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早期活动始于印支期的造山运动。伴随着印支造山运动的发生,龙门山断裂带形成了其初始构造框架,并对之后的构造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假玄武玻璃 锆石U—Pb 40^Ar/39^Ar定年 印支造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