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桃树炭疽病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舒春 蒲庆龙 +2 位作者 田达凯 田家顺 曹友仁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0-72,81,共4页
为了寻找有效并且安全的桃树炭疽病防治药剂,对不同稀释倍数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桃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7 d时,以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达95.27%,其次是2 500和3 000倍液处... 为了寻找有效并且安全的桃树炭疽病防治药剂,对不同稀释倍数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桃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7 d时,以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达95.27%,其次是2 500和3 000倍液处理,其防效分别为92.94%和90.07%,均显著高于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CK1)的84.16%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CK2)的87.28%;末次施药后14 d时,对桃树炭疽病叶片的防治效果和果实的防治效果均以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3.25%和96.63%,其次是2 500和3 000倍液处理,均显著高于CK1和CK2;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供试桃品种安全。因此,在桃树炭疽病发病初期连续施用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2次,间隔时间15 d,对桃树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炭疽病 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为例分析农药多残留联合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
2
作者 任鹏程 齐艳丽 +1 位作者 李春勇 秦曙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本研究通过欧盟推荐的农药多残留联合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对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剂在苹果上施用后的联合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旨在明确欧盟的农药多残留联合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普通人群而言,苯醚甲... 本研究通过欧盟推荐的农药多残留联合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对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剂在苹果上施用后的联合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旨在明确欧盟的农药多残留联合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普通人群而言,苯醚甲环唑及吡唑醚菌酯单一农药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26.0%和19.7%,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2.5%和0.5%;长期联合膳食暴露风险商为31.4%,短期联合膳食暴露风险商为6.4%。对于2~4岁儿童群体,单一农药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商(取男女平均值)分别为56.0%和40.0%,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8.7%和1.7%;长期联合膳食暴露风险商为66.9%,短期联合膳食暴露风险商为22.4%,全部风险评估的结果均在可接受水平范围内。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认为通过必要的途径提高农药残留数据和膳食消费数据的质量,有助于使评估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 吡唑 多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蔓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浩 孙光忠 邓劲松 《湖北植保》 2016年第4期12-13,30,共3页
对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m L、20m L、25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7d和三次施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73%、70.01%和70.21%,79.07%、80.84%... 对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m L、20m L、25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7d和三次施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73%、70.01%和70.21%,79.07%、80.84%和81.60%,相当于单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 L/667m2和常用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0m L/667m2,略高于单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g/667m2,两次防效在三个处理剂量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建议使用制剂量15m L^25m 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苯醚·吡唑悬浮剂 西瓜蔓枯病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联合毒力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范子耀 王文桥 +4 位作者 孟润杰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刘颖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1-596,共6页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混合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比为1∶1、2∶1、3∶1、4∶1、5∶1、1∶2和1∶5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其中配比1∶2的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SR)为2.05,但该配比混合物对抑制分生孢子萌发仅表现为相加作用(SR 1.29)。在田间药效试验中,配比为1∶2的混合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单剂及其他常用药剂的防效,增产率达46.8%,亦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苯醚 茄链格孢 马铃薯 增效作用 防治效果 增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及药效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帅 李世雄 +1 位作者 杨太新 刘颖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0-163,共4页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炭疽病的防治...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2∶1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增效系数为2.41。在田间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2∶1混用对祁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增产率为4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 吡唑 胶孢炭疽 联合毒力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核桃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贤小勇 朱桂宁 +7 位作者 林珊宇 韦小妹 黎柳锋 韦艺 韦名壮 苏方贵 黄明金 韦爱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3-1640,共8页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核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联合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为核桃炭疽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核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联合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为核桃炭疽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利用喷雾法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按质量比3∶2和1∶1进行复配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1和1.57;其他配比的增效系数在0.91~1.41,表现为相加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与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以质量比3∶2进行混配(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含量分别为150和1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5.0、166.7和250.0 mg/L时对核桃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3次后防治效果均在80.0%以上,分别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125 g/L+嘧菌酯2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62.5、216.7和325.0 mg/L时的防治效果相当;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0 mg/L的林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 mg/L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 mg/L的防治效果稍低。【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3∶2混配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苯醚 核桃炭疽病 联合毒力 林间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石榴干腐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松远 姚昕 涂勇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4期88-91,共4页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组合对石榴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不同质量配比组合对该菌的室内毒力,并运用Wadley法评价了复配物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单剂对石榴干腐...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组合对石榴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不同质量配比组合对该菌的室内毒力,并运用Wadley法评价了复配物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单剂对石榴干腐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10.21 mg·L^(-1)和16.48 mg·L^(-1);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复配药剂(质量比分别为1∶1、1∶2、1∶3、1∶4、2∶1、3∶1和4∶1,共7个组合)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尤以2∶1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SR)为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 吡唑 复配组合 石榴干腐病 室内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槟榔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培征 潘润东 《植物医生》 2021年第3期26-28,共3页
为了探究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槟榔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复配比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孢炭疽菌... 为了探究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槟榔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复配比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孢炭疽菌的EC 50分别为1.25 mg/L和0.83 mg/L.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质量比)1∶4,1∶2,1∶1,2∶1,4∶1混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07.20,128.04,146.70,124.37和119.49,其中以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质量比为1∶1增效最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槟榔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吡唑 苯醚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江 余知和 +5 位作者 李其利 唐利华 郭堂勋 黄穗萍 莫贱友 孙明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4-994,共11页
【目的】明确从我国芒果主产区分离获得的89株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葡萄座腔菌引起的芒果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广东和福建芒果主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进行... 【目的】明确从我国芒果主产区分离获得的89株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葡萄座腔菌引起的芒果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广东和福建芒果主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进行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测定,并利用DPS 9.01和SPSS 20分析供试菌株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结果】供试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对咪鲜胺的EC_(50)介于0.0048~38.5037 mg/L,平均值为2.8637 mg/L,最大EC_(50)是最小EC_(50)的8021.6倍;对苯醚甲环唑的EC_(50)介于0.0147~8.8935 mg/L,平均值为1.1761 mg/L,最大EC_(50)是最小EC_(50)的605.0倍;对吡唑醚菌酯的EC_(50)介于0.0195~145.0578 mg/L,平均值为8.1939 mg/L,最大EC_(50)是最小EC_(50)的7438.9倍。采自不同芒果产区的芒果葡萄座腔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采自广东的菌株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平均EC_(50)最大,分别为8.1127和15.7240 mg/L,采自四川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_(50)最大,为1.6730 mg/L。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平均EC_(50)均高于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菌株的平均EC_(50)。【结论】采自我国不同芒果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较敏感,咪鲜胺次之,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低。供试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合理混合或交替施用。不同来源、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的区域及病原菌种类合理地科学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座腔 葡萄座腔 毛色二孢属 新壳梭孢属 咪鲜胺 苯醚 吡唑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李炭疽菌对三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10
作者 桂卿 黄荣 +6 位作者 孙文秀 唐利华 黄穗萍 陈小林 郭堂勋 莫贱友 李其利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1-80,共10页
由胶孢炭疽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炭疽病是珍珠李(Prunus salicina Lind1)产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明确珍珠李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及不同种炭... 由胶孢炭疽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炭疽病是珍珠李(Prunus salicina Lind1)产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明确珍珠李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及不同种炭疽菌对三种药剂敏感性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三种杀菌剂对采自不同地区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药剂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EC_(50)值介于0.0108~0.6452μg/mL之间,平均值为(0.1912±0.03)μg/mL;苯醚甲环唑次之,EC_(50)值介于0.1658~2.1680μg/mL之间,平均值为(0.7258±0.0880)μg/mL;吡唑醚菌酯最低,EC_(50)值介于0.0583~84.5660μg/mL之间,平均值为(6.2763±3.5255)μg/mL。供试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整体对以上三种杀菌剂敏感,且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苯醚甲环唑次之,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珍珠李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李 炭疽病 胶孢炭疽复合种 吡唑 苯醚 咪鲜胺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常见杀菌剂用于沙糖桔采后保鲜的效果及其残留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萍 何建军 +3 位作者 阳廷密 丁萍 唐艳 邓崇岭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共5页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g/L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g/L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浸泡果实2min后晾干,单果薄膜包装,室温贮藏)对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各药剂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可有效地防止果实腐烂,贮藏45d的腐烂率分别为1.67%、7.67%、7.00%和7.33%。各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除甲基硫菌灵外的其他药剂处理可降低果实失重率。各药剂处理后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量,以果皮最高,全果次之,果肉最低。处理后第3d、第7d和第14d,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任一组织中的残留量皆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和GB 2763—2019)最大残留限量的药剂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剂应选用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贮藏期应控制在45d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桔 咪鲜胺 抑霉 苯醚 吡唑 基硫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增效药剂组合筛选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浩然 王风超 +3 位作者 安梅荣 武冲 郭钰华 王红艳 《落叶果树》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将2种抑菌效果好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增效配比,并在温室验证了其防治效果和对草莓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 5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将2种抑菌效果好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增效配比,并在温室验证了其防治效果和对草莓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 50值分别为0.80 mg/L和6.33 mg/L;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2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分别是0.70和1.51,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2∶1配比的共毒系数最大。在设施条件下,移栽时用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2∶1)稀释1500~2000倍蘸根处理,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草莓生长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 吡唑 苯醚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药剂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昆 周文慧 +2 位作者 宫小迪 曲健禄 付丽 《落叶果树》 2022年第6期75-78,共4页
为筛选有效的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选取相应的混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的配... 为筛选有效的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选取相应的混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的配比在1∶3时,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为137.15。田间药效试验中,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0 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为86.14%,显著优于其他对照处理的防效。分析认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制剂可作为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有效药剂,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斑点落叶病 苯醚 吡唑 联合毒力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山东省特色小宗作物金银花白粉病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新龙 冯克 +4 位作者 薛雯 高中华 张耀中 金岩 张国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7期45-50,共6页
为明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于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金银花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 为明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于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金银花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金银花白粉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7 d)分别为3.18、3.01 mg/L,且较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EC50值(7 d)12.88 mg/L)的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金银花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均在80%左右。研究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金银花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白粉病 苯醚 吡唑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高分子助剂G-100A调控农药对靶传递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桂珍 陈博聪 +2 位作者 杨利超 郑壁稀 张磊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5,共7页
随着统防统治技术的发展,将多种农药制剂结合喷雾助剂混配使用已成为主要施药方式之一,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同企业制剂产品或配方助剂与喷雾助剂之间的桶混稳定性问题。本文将聚丙烯酸酯类微交联结构功能高分子助剂G-100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 随着统防统治技术的发展,将多种农药制剂结合喷雾助剂混配使用已成为主要施药方式之一,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同企业制剂产品或配方助剂与喷雾助剂之间的桶混稳定性问题。本文将聚丙烯酸酯类微交联结构功能高分子助剂G-100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结构高分子助剂、三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小分子助剂复配后作为配方助剂,制备了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水乳剂,并在田间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浓度下,所制备的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水乳剂药液对靶标的黏附力与沉积量显著提高,且具有良好的抗蒸发性能,在防治田间水稻纹枯病时,减量25%仍可达到对照药剂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此外,G-100A还可作为喷雾助剂使用,其在药液中以特有的结构存在,可有效抑制水分蒸发、减少雾滴飘移,并可有效降低雾滴碰撞叶面时的界面能,防止雾滴弹跳。研究表明,G-100A有望作为农药减施的调控手段之一,在更多配方体系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功能助剂 喷雾助剂 G-100A 苯醚 吡唑 水乳剂 对靶传递 药液性能 水稻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减量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鹏寿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5期118-118,120,共2页
为了研究粮食作物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落实2020年农药减量使用,开展了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减量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乳油200 g/hm^2+40%有机硅油剂600 g/hm^2处理药后7、14 d防效分别较10%苯醚甲环唑乳油300 g/hm^2处理提高12.1个... 为了研究粮食作物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落实2020年农药减量使用,开展了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减量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乳油200 g/hm^2+40%有机硅油剂600 g/hm^2处理药后7、14 d防效分别较10%苯醚甲环唑乳油300 g/hm^2处理提高12.1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30%嘧菌酯悬浮剂500 g/hm^2+40%有机硅油剂600 g/hm^2处理药后7、14 d防效分别较30%嘧菌酯悬浮剂750 g/hm^2处理提高5.4个百分点和9.3个百分点。2种供试药剂药效长且稳定,并且2种农药减量+助剂的防效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10%苯醚乳油 3%悬浮剂 40%有机硅油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葱锈病与紫斑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17
《农技服务》 2020年第3期101-101,共1页
1预防用0.2%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1500倍,或枯草芽孢杆菌1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2治疗发病初期用75%嘧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0倍,或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或40%苯醚... 1预防用0.2%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1500倍,或枯草芽孢杆菌1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2治疗发病初期用75%嘧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0倍,或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或40%苯醚甲环唑3000倍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防治 吡唑 可湿性粉剂 紫斑病 苯醚 种子提取物 水分散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