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对不同溶剂中阴离子的识别行为研究
1
作者 杨磊 张赟星 +3 位作者 汪小琴 王振辉 敖华和 朱智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制备一种能适应强极性溶剂和具有良好离子识别效果的喹啉偶氮衍生物,以8-羟基喹啉、对氨基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SUL-8Hq)主体.通过红外、紫外研究了其结构及其与多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行为,建立了一种灵敏... 为了制备一种能适应强极性溶剂和具有良好离子识别效果的喹啉偶氮衍生物,以8-羟基喹啉、对氨基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SUL-8Hq)主体.通过红外、紫外研究了其结构及其与多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行为,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能裸眼检测传感阴离子的新体系.结果表明:在乙腈中,SUL-8Hq可以识别H2PO4-,在310nm处出现新峰,其强度与H2PO-4离子浓度成正比.在水中可以识别OCl-,在472nm的吸收峰随O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在甲醇中,它可以识别HPO2-4和OCl-,且识别过程出现的新吸收峰峰值与识别离子浓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研究主体对不同极性溶剂中的阴离子的识别规律,为构建新型识别体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 强极性溶剂 阴离子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英文)
2
作者 罗亚楠 许宪祝 +2 位作者 张潇 于晓洋 曲小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55-2665,共11页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uL(en)]·0.5H2O(1)和[CuL2][Cu(en)2]·2H2O(2)(en=乙二胺),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uL(en)]·0.5H2O(1)和[CuL2][Cu(en)2]·2H2O(2)(en=乙二胺),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化合物1和2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格。此外,还研究了两个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分子网格 4-[(8-羟基-5-喹啉)偶氮]磺酸 溶剂热合成法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薇 范华均 +1 位作者 李伟雄 司徒漪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4-175,178,共3页
研究了铜与 7- (苯偶氮 ) - 8-羟基喹啉 - 5-磺酸钠 ( PAHQS)的显色反应 ,发现 Cu( )与PAHQS形成棕黄色配合物 ,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 CTMAB)存在下 ,对配合物及PAHQS有明显的增溶增敏作用。在 p H3.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 研究了铜与 7- (苯偶氮 ) - 8-羟基喹啉 - 5-磺酸钠 ( PAHQS)的显色反应 ,发现 Cu( )与PAHQS形成棕黄色配合物 ,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 CTMAB)存在下 ,对配合物及PAHQS有明显的增溶增敏作用。在 p H3.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盐酸缓冲溶液中 ,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 460 nm处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0 4× 1 0 4 L·mol-1· cm-1,铜浓度在 0~ 50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应用于中药和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7-(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 显色反应 中药 环境水样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孝容 曹秋娥 +2 位作者 邹永明 丁中涛 李祖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的光度分析新方法。Cu( )的浓度在 0~ 1 4.0 μg/2 5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8.1 2× 1 0 4 L· mol- 1· cm- 1。方法用于面粉、茶叶及奶粉中铜的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8%~ 1 .2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5 .5 %~ 1 0 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5-(4-偶氮)-8-磺酰氨喹啉 分光光度法 微量分析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的合成及对Pb^(2+)的识别 被引量:4
5
作者 肖敏 张丽娜 吴芳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4,共6页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3种腙衍生物对Pb2+均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主客体分子间形成1∶1型的发光配合物.其中邻位取代的化合物1与Pb2+的结合能力比化合物2和3强,配合物1-Pb2+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77 nm,稳定常数为1.1#103L/mol.其它金属离子如Cu2+,Mn2+,Mg2+,Fe2+,Ca2+,Co2+,Ni2+,Hg2+,Cd2+和Ag+等对主体分子荧光光谱的影响较小.同时,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Pb2+浓度在0.36~1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6(n=16),检出限为0.23μmol/L.将此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Pb2+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甲醛-7-(8-羟基-5-磺酸)喹啉腙衍生物 PB2+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光谱分析铝合金中痕量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干宁 王峰 巫远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合金中铍的方法。利用偶氮砷酸类试剂7-(2′-胂酸基-5′-羧酸)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H2L)与Be2+形成螯合物,该螯合物可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而Al3+则不被保留。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建立了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合金中铍的方法。利用偶氮砷酸类试剂7-(2′-胂酸基-5′-羧酸)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H2L)与Be2+形成螯合物,该螯合物可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而Al3+则不被保留。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C18柱洗脱液中的Be2+的螯合物,从而实现铝合金中铍的分离检测。最佳实验条件为:采用pH=3.0的5%H2L水溶液螯合Be2+,水相上柱,用2mL体积比为5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洗脱液。结果表明:经过C18柱固相萃取可以去除Al3+的干扰,Be2+的测定范围为0.05~16μg/L,检出限为0.025μg/L,加标回收率为92%~108%。应用该法于铝合金标样中铍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7-(2′-胂酸-5′-羧酸)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芳英 张文艺 黄坚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8-189,共2页
研究了新荧光试剂 7 [(2 ,4 二羟基 5 羧基苯 )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DHCPAQS)与铍络合的反应条件及测定方法。在pH 8.0硼砂体系的缓冲介质中形成R∶Be =2∶1型的强荧光配合物 ,其λex/λem=362nm/ 497nm。铍含量在 0~ 0 .2 ... 研究了新荧光试剂 7 [(2 ,4 二羟基 5 羧基苯 )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DHCPAQS)与铍络合的反应条件及测定方法。在pH 8.0硼砂体系的缓冲介质中形成R∶Be =2∶1型的强荧光配合物 ,其λex/λem=362nm/ 497nm。铍含量在 0~ 0 .2 0mg·L-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2 .2×10 - 6 mol·L- 1。该方法应用于合金样中痕量铍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测定 合金 7-[(2 4-羟基-5-)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H酸衍生物新试剂的合成并用于铜(Ⅱ)离子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百木 黄文华 +1 位作者 袁章莹 张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547,550,共4页
以H酸钠盐和4-氨基苯磺酸为主要反应物,制备了偶氮类试剂7-(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6-萘二磺酸(简称SPAHANS)。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元素分析法对SPAHANS的组成及结构作了检测。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 以H酸钠盐和4-氨基苯磺酸为主要反应物,制备了偶氮类试剂7-(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6-萘二磺酸(简称SPAHANS)。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元素分析法对SPAHANS的组成及结构作了检测。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pH 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中,在40-65℃加热5 min后,铜(Ⅱ)和SPAHANS反应生成配合比为1∶2的棕褐色配合物,在其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的摩尔吸光率为1.6×105L.mol-1.cm-1。铜(Ⅱ)量在0.22-3.0 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的检出限(3s/k)为5.6×10-2mg.L-1,取质量浓度为1.0 mg.L-1铜(Ⅱ)标准溶液,同时测定9次,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磺酸偶氮)-8-羟基-1--3 6-萘二磺酸 H酸钠盐 铜(Ⅱ)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