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张改红 杜帅 +3 位作者 许航 徐月莹 石栋栋 毛多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为了开发热稳定及释香稳定型烟用香料,采用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对合成的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进行热稳定及热裂解分析,并考察其加入卷烟后向主流烟气粒相中释放4-甲基愈创木酚的情况。结果表明:以1... 为了开发热稳定及释香稳定型烟用香料,采用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对合成的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进行热稳定及热裂解分析,并考察其加入卷烟后向主流烟气粒相中释放4-甲基愈创木酚的情况。结果表明:以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为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了4-甲基愈创木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收率为49.3%;脱去乙酰基,得到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收率为87.3%;热重-微商热重(TG-DTG)分析表明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热稳定性优于4-甲基愈创木酚;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表明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300、600、900℃的主要裂解产物均为4-甲基愈创木酚;烟丝加香方式和卷烟纸加香方式下烟气中4-甲基愈创木酚的释放量不同,加香效果不同;添加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加香卷烟燃吸时能释放4-甲基愈创木酚,并且释香更均匀、逐口稳定性更好,效果优于添加4-甲基愈创木酚的;推测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可能是一种释香稳定的香料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 离子液体 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改红 许航 +5 位作者 杜帅 徐月莹 石栋栋 薛晶晶 王梦瑶 毛多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80,共9页
为研究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卷烟加香中的可用性,对愈创木酚和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卷烟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愈创木酚... 为研究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卷烟加香中的可用性,对愈创木酚和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卷烟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愈创木酚;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不同温度下的主要热裂解产物均为愈创木酚;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卷烟中的加香方式不同,加香效果存在差异,烟丝加香方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愈创木酚的释放量高于卷烟纸加香;烟丝加香方式下,不论是传统卷烟还是加热卷烟,添加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愈创木酚的释放量(传统卷烟:16.13μg/支;加热卷烟:6.61μg/支)均低于添加愈创木酚的卷烟(传统卷烟:38.97μg/支;加热卷烟:21.47μg/支),但添加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释香均匀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愈创木酚。因此,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是一种稳定性及释香均匀性均较好的香料前体物,将其用于传统卷烟及加热卷烟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加香 加热卷烟 愈创木酚-β-d-葡萄糖 稳定性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乙酰基化4-氨基-4-脱氧-D-甲基葡萄糖苷(S)-TBMB甲酸衍生物的合成
3
作者 白晨 梁波 +1 位作者 王淑珍 郑小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24-1726,共3页
Starting from \%D\%\|galactose, per\|\%O\|\%acetylated (\%S\%)\|TBMB carboxylic acid derivant of methyl\|4\|amino\|4\|deoxy\|\%D\%\|glucopyranoside was prepared. The mechanism of the possible side reactions of the cat... Starting from \%D\%\|galactose, per\|\%O\|\%acetylated (\%S\%)\|TBMB carboxylic acid derivant of methyl\|4\|amino\|4\|deoxy\|\%D\%\|glucopyranoside was prepared. The mechanism of the possible side reactions of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azide sugar to the corresponding amino sugar was discussed. 1\|\%O\%\|Me\|protection was selected for preventing the intramolecular dehydration of the 4\|amino sugar, which was a key intermediate product in this synthetic process.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HRMS and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will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odel to develop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he \%D, L\|\%configurations of amino sug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B 甲酸衍生物 合成 半乳糖 叠氮基糖 催化还原 4-氨基-4-脱氧-d-甲基葡萄糖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秦学玲 杨崇仁 +2 位作者 杨庆雄 钱子刚 杨璐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纯度进行测定:色谱柱为Liehrospher 100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0-5min,乙腈15%-20%;5-55min,乙腈20%-55%;55-65min,乙腈55%-85%;65-90min,乙腈85%。检测波长210nm,流速0.5mL/min,柱温30℃。结果:所制备的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纯度为98.38%。对金铁锁原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含量为3.75%,线性范围0.615-3.712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RSD为0.69%(n=6)。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靠,制得的化舍物可作为衡量金铁锁提取物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HPLE 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甲基糠醇-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热裂解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改红 白冰 +3 位作者 杨静 程传玲 张月丽 毛多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1-276,共6页
为了开发新型糖苷类香料,首先以D-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溴代四乙酰葡萄糖(Ⅲ),再以5-甲基糠醛(Ⅰ)为原料,经还原制备了5-甲基糠醇(Ⅱ),化合物Ⅱ与Ⅲ进行糖苷化反应,分别采用Koenigs-Knorr法和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5-甲基糠醇-2, 3, 4, 6-... 为了开发新型糖苷类香料,首先以D-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溴代四乙酰葡萄糖(Ⅲ),再以5-甲基糠醛(Ⅰ)为原料,经还原制备了5-甲基糠醇(Ⅱ),化合物Ⅱ与Ⅲ进行糖苷化反应,分别采用Koenigs-Knorr法和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5-甲基糠醇-2, 3, 4, 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Ⅳ);最后,将化合物Ⅳ水解,得到目标产物5-甲基糠醇-β-D-葡萄糖苷(Ⅴ)。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HRMS确证,并对糖苷Ⅴ的热裂解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糖苷化方法所得到的产物均为糖苷Ⅳ,Koenigs-Knorr法更优。Koenigs-Knorr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5-甲基糠醇):n(溴代四乙酰葡萄糖)=1:1.6,n(5-甲基糠醇):n(Ag2CO3)=1:1.5,回流反应4 h,化合物Ⅳ的产率为42.9%。目标糖苷Ⅴ热裂解后能够释放出5-甲基糠醛、5-甲基糠醇等香味成分,可用于食品、烟草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糠醇-β-d-葡萄糖 热裂解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翟延君 佟苗苗 +1 位作者 程飞 祝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从红蓼成熟果实中分离出来的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胃癌MGC细胞、人肝... 目的探讨从红蓼成熟果实中分离出来的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胃癌MGC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花旗松素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1~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MGC细胞、HepG-2细胞和Hce-8693细胞均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较好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同等条件下,花旗松素比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抑制作用强。结论花旗松素与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均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能抑制MGC细胞、HepG-2细胞和Hce-8693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 人胃癌MGC细胞 人肝癌HEPG-2细胞 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柄花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化学结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布鸣 卢文杰 +1 位作者 牙启康 陈家源 《广西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214-215,共2页
从大戟科植物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中分离得一化合物,经理化常数、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测试和解析,鉴定为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该化合物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关键词 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 分离 结构鉴定 棒柄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棒柄花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布鸣 卢文杰 +2 位作者 林霄 陈家源 牙启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8-99,102,共3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棒柄花中反式-4-(1-阿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色谱柱Reli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7nm。结...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棒柄花中反式-4-(1-阿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色谱柱Reli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7nm。结果待测组分在0.0804—0.281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RSD为1.8%(n=6)。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柄花 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毗喃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O_4和ZnSO_4对尼罗罗非鱼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伟妮 谢璐娜 黄小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3-1099,共7页
以分离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精巢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 3.2.1.52,NAGase)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水产常用药物Cu SO_4和Zn SO_4对NAGas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 SO_4和Zn SO_4对该酶抑制的IC50分别为(1.23... 以分离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精巢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 3.2.1.52,NAGase)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水产常用药物Cu SO_4和Zn SO_4对NAGas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 SO_4和Zn SO_4对该酶抑制的IC50分别为(1.23±0.05)和(0.28±0.02)mmol/L,都能改变酶的构象从而影响到其内源荧光的发射。这两种药物对该酶的抑制机理均为可逆抑制,其中Cu SO_4对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型,Zn SO_4为竞争型,且均能明显影响该酶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罗非鱼养殖过程中Cu SO_4和Zn SO_4的使用和监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CUSO4 Zn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O-(2,4-二硝基苯)-2-乙酰氨基-β-D-葡萄糖苷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兴泉 郭振楚 欧阳文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7-818,共2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reacts with 2,4-dinitrophenol to synthesize 1-O-(2’,4’-dinitrophenyl)-2-acetamido-β-...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reacts with 2,4-dinitrophenol to synthesize 1-O-(2’,4’-dinitrophenyl)-2-acetamido-β-D-glucoside.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法 合成 1-O-(2’ 4-二硝基苯)-2-乙酰氨基-β-d-葡萄糖 糖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酰基苯基(2,3,4,6-O-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有效合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鹏 许祖俭 许招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9-514,共6页
为克服目前合成方法存在收率较低,反应时间长、产品分离困难等不足,本文以β-D-葡萄糖、乙酰溴为原料,经乙酰化、溴代反应合成了糖基体2,3,4,6-O-四乙酰基-α-D-溴代葡萄糖,再与4-羟基苯甲醛衍生物经糖苷化反应合成了5种4-甲酰基苯基(2,... 为克服目前合成方法存在收率较低,反应时间长、产品分离困难等不足,本文以β-D-葡萄糖、乙酰溴为原料,经乙酰化、溴代反应合成了糖基体2,3,4,6-O-四乙酰基-α-D-溴代葡萄糖,再与4-羟基苯甲醛衍生物经糖苷化反应合成了5种4-甲酰基苯基(2,3,4,6-O-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衍生物。在合成4-甲酰基苯基(2,3,4,6-O-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过程中,采用10%(质量分数) Na OH溶液为缚酸剂,三(3,6-二氧杂庚基)胺(TDA-1)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物的收率为61%~69%,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产品的结构。该方法具有产品收率较高,反应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苯甲醛 三(3 6-二氧杂庚基)胺 4-甲酰基苯基-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其加香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改红 石栋栋 +3 位作者 庞登红 白冰 毛多斌 黄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99-2103,2121,共6页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和愈创木酚(Ⅱ)为原料,分别采用银盐法、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法,合成了愈创木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中间体Ⅲ脱去乙酰基得到了目标产物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Ⅳ)。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和愈创木酚(Ⅱ)为原料,分别采用银盐法、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法,合成了愈创木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中间体Ⅲ脱去乙酰基得到了目标产物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Ⅳ)。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FTIR和HRMS确认。通过TG-DSC和感官评吸分别考察了糖苷Ⅳ的热稳定性和加香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得到中间体Ⅲ,离子液体法优于相转移催化法及银盐法。离子液体法的反应条件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为催化剂,无水K_(2)CO_(3)为缚酸剂,二氯甲烷为溶剂,n(Ⅱ)∶n(Ⅰ)∶n(催化剂)=1.0∶1.0∶0.3,室温反应4 h,在该条件下糖苷Ⅲ的收率为52.6%。糖苷Ⅲ在甲醇钠/甲醇体系中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糖苷Ⅳ,收率77.4%。TG-DSC结果表明,糖苷Ⅳ在228.0℃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将糖苷Ⅳ添加于卷烟中能改善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愈创木酚-β-d-葡萄糖 热稳定性 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新型底物的合成及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3
作者 徐蕾 姚莉韵 +2 位作者 刘慧中 张建华 杨婉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物;以MPT-NAG为底物,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尿液样本中NAG的活性。结果底物MPT-NAG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谱鉴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纯度达99.8%。NA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尿NAG活性增高,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优化制备工艺合成获得NAG新型底物MPT-NAG,所用原料成本低、操作简便且产物得率较高,在肾小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6-甲基-2-吡啶基-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肾小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α-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贞操 陈国勇 +2 位作者 陈朗秋 申望珍 季善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5-1273,共9页
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全乙酰化、在SnCl4催化下与脂肪醇糖苷化、脱保护3步反应合成了7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α-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表面张力仪和偏光显微镜等对其进行结构、表面张力和热致液晶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α... 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全乙酰化、在SnCl4催化下与脂肪醇糖苷化、脱保护3步反应合成了7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α-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表面张力仪和偏光显微镜等对其进行结构、表面张力和热致液晶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α-D-吡喃葡萄糖苷烷基链长(n)为69时,均有发泡和乳化性能,其中正壬基-α-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最佳的发泡和乳化性能;烷基糖苷(n=69)的表面张力(γCMC)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较低;饱和吸附量(Γmax)随烷基链的增长而减小,饱和吸附面积(Amin)随烷基链增长而增大;形成胶束时的标准自由能(ΔGmic)和吸附自由能(ΔGads)均为负值,其绝对值随烷基链增长而越来越大,其中正辛基-α-D-吡喃葡萄糖苷的表面活性最好;烷基糖苷(n=49)对皮肤均无急性刺激作用;所合成的烷基糖苷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随烷基链长的增加,液晶相的温度范围变宽,液晶相的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烷基-α-d-吡喃葡萄糖 SNCL4 表面性能 热致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α-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的改良与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丽霞 吴正钧 郭本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1-686,共6页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控制餐后血糖浓度波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本文对两种α-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以阿卡波糖作阳性对照,两种模型均适用于以脱脂乳为生长介质的产α-糖苷酶抑制剂的乳酸菌的筛...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控制餐后血糖浓度波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本文对两种α-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以阿卡波糖作阳性对照,两种模型均适用于以脱脂乳为生长介质的产α-糖苷酶抑制剂的乳酸菌的筛选。选取12株特定乳酸菌分别用两种模型测其发酵脱脂乳上清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两种模型筛选结果一致,但测得的抑制活性呈现一定的差异。当加入到脱脂乳中的阿卡波糖浓度较低时,以麦芽糖为底物的酶-抑制剂模型测得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 麦芽糖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酶催化糖基化合成4-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磊 林琼妹 +2 位作者 许格 林磊 石贤爱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探讨了β-葡萄糖苷酶在离子液体/有机溶剂/缓冲溶液介质中催化直接糖基化反应合成4-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考察了反应体系组成、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1,4-二氧六环/柠檬... 探讨了β-葡萄糖苷酶在离子液体/有机溶剂/缓冲溶液介质中催化直接糖基化反应合成4-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考察了反应体系组成、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1,4-二氧六环/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溶液是糖基化反应的合适介质.当三者的体积含量分别为17%、68%和15%,底物D-(+)-葡萄糖和4-羟基苯乙醇的含量分别为100 mg/mL和220 mg/mL、酶活力为12 U/mL时,在pH6.0、50℃、275 rpm条件下进行直接糖基化,产物浓度可达18.9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4-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 离子液体 糖基化反应
原文传递
HPLC-DAD及HPLC-MS研究干燥工艺对中药粗榧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伟 禹玉洪 +3 位作者 戴荣继 李良 孟薇薇 邓玉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燥前相比,减压干燥和常压干燥使3号峰面积分别增加了1.90倍和5.74倍。1-3号峰均具有特征性的黄酮化合物的两个紫外吸收带(240-280 nm和300-400 nm),被推测为黄酮化合物,质谱研究推测1-2号峰发生了苷键断裂生成3号峰。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反相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1-3号峰的3个化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和核磁测定,鉴定出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个黄酮苷,干燥过程使它们苷键断裂生成了苷元芹菜素(3号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粗榧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芹菜素 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 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位氧化糖羰基转位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宏民 徐汶 刘振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82-1684,共3页
A novel carbonyl transposition reaction led by aromatic amines nucleophilic addition to \{2 oxo glycoside\} was discovered.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provided through tracing the change of 1H NMR of a hemiacet... A novel carbonyl transposition reaction led by aromatic amines nucleophilic addition to \{2 oxo glycoside\} was discovered.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provided through tracing the change of 1H NMR of a hemiacetal intermediate which was obtained in the reaction of o phenylene diamine with 2 oxo glycoside. Both the intermediate and the product were identified by FTIR, 1H NMR, 13 C NMR, 1H 1H COSY and 1H 13 C COSY spectra. The other aromatic amines reaction with 2 oxo glycoside also proved the mechanism. This reaction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2 deoxy 2 aromatic amino 3 oxo glycosides, which is a new kind of material used in assymetric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位氧化糖 羰基转位反应 芳胺 氨基糖 不对称合成 α-甲基-d-葡萄糖 2-位羰基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转移率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骋 曾元儿 +1 位作者 陈丰连 江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3-505,共3页
何首乌为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l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之功效,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虐,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等症。何首乌含有二:笨... 何首乌为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l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之功效,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虐,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等症。何首乌含有二:笨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糖类等成分。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动脉硬化及保肝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中原薯蓣皂苷杂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杰 胡天宇 +2 位作者 沈国亮 杨阳 顾正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82-2686,共5页
目的对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中原薯蓣皂苷所含杂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从穿山龙提取物中得到原薯蓣皂苷粗品,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 目的对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中原薯蓣皂苷所含杂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从穿山龙提取物中得到原薯蓣皂苷粗品,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得3个杂质,经鉴定分别为黄山药皂苷H(dioscoreside H,1)、原纤细薯蓣皂苷(protogracillin,2)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26-O-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5-en-3β,22ξ,26-tri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3)。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穿山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 原薯蓣皂 黄山药皂H 原纤细薯蓣皂 26-O-β-d-吡喃葡萄糖-(25R)-呋甾烷-5-- 22ξ 26-三醇-3-O--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