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环己烷二甲醇制备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程瑾 曹长海 +2 位作者 李澜鹏 王兆程 王宜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为原料,经过加氢反应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优化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液摩尔比、液体进料空速等反应条件,并考察了酯加氢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自制Cu基催化剂D3,在反应温度为190~...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为原料,经过加氢反应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优化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液摩尔比、液体进料空速等反应条件,并考察了酯加氢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自制Cu基催化剂D3,在反应温度为190~200℃、反应压力为2~3 MPa、氢液摩尔比为200∶1~400∶1、液体进料空速为0.1~0.2 h^(-1)的条件下,DMCD转化率≥99.98%,CHDM选择性≥93.97%,CHDM反式占比≥79.55%;在最优条件下连续运转800 h,催化剂稳定性较好,产品技术指标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己烷甲酸 1 4-己烷甲醇 加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PBAT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葛铁军 王美元 +2 位作者 尚祖明 俞利生 刘啸凤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提高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在PBAT的分子链中引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HDM含量的新型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环己烷二甲酯/对苯二甲酸-co-... 为提高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在PBAT的分子链中引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HDM含量的新型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环己烷二甲酯/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丁二酯(PBCAT)。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液固两用核磁共振仪对共聚酯进行结构表征;利用乌氏黏度计、万能电子拉伸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维卡软化点测试机、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试了共聚酯的黏均分子量、力学性能、热性能和亲水性。结果表明,随着CHDM物质的量的增加,PBCAT共聚酯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熔点由136℃降至114℃,然后升至123℃,结晶温度由90℃降至46℃,然后升至61℃,结晶度下降。当PBCAT共聚酯的黏均分子量可达126 075 g/mol,水接触角均小于90°,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当CHDM物质的量占醇总量的25%时,PBCAT共聚酯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20.74 MPa,与PBAT相比,提升了17%,且该共聚酯结晶度小,熔融温度较PBAT降低了7.4℃,维卡软化点达到1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己酸丁 共聚改性 1 4-己烷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对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共聚改性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敏 来水利 +1 位作者 宋洁 邱建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在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分子主链中引入具有立体构型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对PBS进行了共聚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2h内能够得到数均分子量100000以上的P(BS-co-CHDM)共聚物,随着1,4-CHDM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玻... 在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分子主链中引入具有立体构型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对PBS进行了共聚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2h内能够得到数均分子量100000以上的P(BS-co-CHDM)共聚物,随着1,4-CHDM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上升趋势,当添加量增大时,共聚物tanδ随之增大,内耗峰宽逐渐变窄,当1,4-CHDM添加量为30%时,断裂伸长率达到1232%.所有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酸丁 立体构型 1 4-己烷甲醇 共聚物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生物可降解聚酯PBS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修莲 周艺峰 +1 位作者 聂王焰 宋林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丁二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无规共聚物。通过1 H-NMR、FT-IR、DSC、TGA、XRD、酶降解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共聚酯为预期产物;共聚酯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丁二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无规共聚物。通过1 H-NMR、FT-IR、DSC、TGA、XRD、酶降解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共聚酯为预期产物;共聚酯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并产生了共晶行为;随着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含量的增加,产物的熔点由113.7℃降至64.6℃,然后升至114.2℃,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3.8℃单调升高至5.4℃;CHDM的引入增强了共聚酯的热稳定性;酶降解测试得出产物P51、P31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P51降解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性 聚(丁酸丁) 1 4-己烷甲醇 熔融缩聚 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PBT共聚酯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于浩淼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吴全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33,共6页
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第三单体,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为基本原料,在熔融缩聚釜中制得不同第三单体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4-环己二甲醇酯(PBTG)。通过挤出式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对PBTG共聚酯的流变性能... 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第三单体,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为基本原料,在熔融缩聚釜中制得不同第三单体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4-环己二甲醇酯(PBTG)。通过挤出式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对PBTG共聚酯的流变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PBTG共聚酯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非牛顿指数均小于1;第三单体CHDM的加入增加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动态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丁 1 4己烷甲醇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酯的合成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浩淼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吴全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1,共5页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工艺路线,在5L缩聚釜中制备了CHDM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聚酯。通过乌氏黏度计、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台正交偏光显微镜...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工艺路线,在5L缩聚釜中制备了CHDM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聚酯。通过乌氏黏度计、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台正交偏光显微镜对共聚酯的组成结构与熔融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BDO相比较,共聚体系中CHDM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CHDM破坏了PBT的结构规整性,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点下降,结晶温度降低,球晶直径逐渐减小,结晶能力逐渐降低。拉膜实验表明与商业化PBT相比较,改性共聚酯具有更好的成膜性。为制备低结晶度PBT共聚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丁 1 4-己烷甲醇 共聚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与1,4-环己烷二甲醇直接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智怡 黄关葆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4-37,共4页
研究了对苯二甲酸(TPA)与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直接酯化反应,讨论了酸/醇配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程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对实验过程及动力学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得到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研究了对苯二甲酸(TPA)与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直接酯化反应,讨论了酸/醇配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程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对实验过程及动力学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得到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此外,在相同酸/醇配比和催化剂用量时还进行了TPA与乙二醇(EG)的直接酯化实验并进行了酯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酸/醇比1∶1.6,催化剂用量0.035%(占TPA质量比,下同);TPA与CHDM的直接酯化反应比TPA与EG的反应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低,反应时间短、活化能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甲酸 1 4-己烷甲醇 化反应 动力学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的制备及其固相缩聚 被引量:4
8
作者 向国栋 官军 +3 位作者 王灿 姚玉元 吕维扬 王秀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高值化再生利用,以废弃聚酯纺织品通过化学法再生制得的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酯交换法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PETG)切片,并对其进... 为了研究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高值化再生利用,以废弃聚酯纺织品通过化学法再生制得的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酯交换法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PETG)切片,并对其进行了固相缩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X射线衍射(XRD)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固相缩聚前后的切片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再生PETG的熔点约为215℃;再生PETG切片中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实际共聚比为13.9%。随着固相缩聚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增加,PETG的特性黏度增加,但增速逐渐变得趋缓,且切片的特性黏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固相缩聚后的PETG样品,其DSC升温曲线的熔融峰从低温向高温方向移动,XRD谱图上出现三个衍射峰且愈发尖锐,强度增强,结晶程度增加,端羧基含量降低;当固相缩聚反应温度高于200℃时,切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热降解且切片b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苯甲酸乙-1 4-己烷甲醇 固相缩聚 特性黏度 端羧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环己烷二甲酸醇醚酯结构与增塑PVC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文豪 徐仁奎 +3 位作者 余小龙 谈继淮 李梦雅 朱新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0-1847,共8页
以1,2-环己烷二甲酸酐(HHPA)、乙二醇醚(乙二醇甲醚系列、乙二醇丁醚系列)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1,2-环己烷二甲酸二(乙二醇醚)酯(简称醇醚酯,下同)。利用FTIR和^(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醇醚酯增塑后的聚氯乙烯(PVC)制品的... 以1,2-环己烷二甲酸酐(HHPA)、乙二醇醚(乙二醇甲醚系列、乙二醇丁醚系列)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1,2-环己烷二甲酸二(乙二醇醚)酯(简称醇醚酯,下同)。利用FTIR和^(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醇醚酯增塑后的聚氯乙烯(PVC)制品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耐迁移性、耐挥发性和耐候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醇醚酯的单侧乙氧基数目≤3时,其增塑效果与乙氧基数目呈正相关;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后的PVC制品(DOP/PVC)相比,1,2-环己烷二甲酸二(三乙二醇甲醚)酯(HHPTEM)增塑后PVC制品(HHPTEM/PVC)的断裂伸长率提升88.0%,5%热失重温度提高了20.2℃,在正己烷和甲苯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下降7.6%和4.9%,70℃下挥发性测试中,质量损失率下降1.9%,10 d紫外老化后断裂伸长率保持率提升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己烷甲酸酐 醇醚 耐候性 保增塑剂 1 2-己烷甲酸乙醇醚 聚氯乙烯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共混物的光学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宇宏 李曦 +1 位作者 詹茂盛 赵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3,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一系列聚碳酸酯(PC)与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形成的共混物。光学性能测试表明,PC/PCCD共混物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的光学特征。采用SEM、TEM、DSC、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对PC/PCCD...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一系列聚碳酸酯(PC)与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形成的共混物。光学性能测试表明,PC/PCCD共混物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的光学特征。采用SEM、TEM、DSC、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对PC/PCCD进行研究,以揭示共混物呈现光学透明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PC/PCCD在几十纳米尺度下具有均相结构,均相结构是其在宏观上表现高透明性的直接原因;不同PCCD含量的PC/PCCD共混物均表现出单一玻璃化温度,表明PC和PCCD完全相容。这种均相结构的完全相容,是PC/PCCD共混物呈现高透明性的内在原因。通过进一步分析PCCD和PC相容的机理,发现PC与PCCD熔融共混过程中未发生酯交换反应,PC和PCCD的相容源于结构相似,与是否发生酯交换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 聚(1 4-己烷甲酸-1 4-己烷甲醇) 光学性能 相容 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扫描量热法研究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的结晶和熔融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中硕 门永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2-649,共8页
采用快速扫描量热法(FSC)结合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酯在接近玻璃化转变(Tg)和熔融温度(Tm)范围(100~270℃)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较大过冷度时PCT聚酯结晶较快,FSC有效地抑制降温过程结... 采用快速扫描量热法(FSC)结合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酯在接近玻璃化转变(Tg)和熔融温度(Tm)范围(100~270℃)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较大过冷度时PCT聚酯结晶较快,FSC有效地抑制降温过程结晶的发生,而较低过冷度下传统DSC可以避免样品降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者的结合能很好地对PCT聚酯结晶动力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175℃时结晶速率最快。并且利用Flash DSC对等温结晶温度下形成的片晶熔点进行加热速率的相关测量,在熔融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进行校准,以确定零加热速率下片晶的熔点。Hoffman-Weeks方程中Tm与结晶温度(Tc)的线性关系与T c=Tm的交点给出了PCT晶体的平衡熔融温度Tm^o为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1 4-己烷甲醇 等温结晶 超快热分析 零熵熔点 片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加氢法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绪江 段大勇 +2 位作者 齐彦伟 王开林 张立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1,4 环己烷二甲醇是生产改性聚酯的中间单体。采用铜系催化剂,以1,4 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低压加氢生成1,4 环己烷二甲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进行了200h的催化剂寿命评价,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1,4 环己烷二甲醇是生产改性聚酯的中间单体。采用铜系催化剂,以1,4 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低压加氢生成1,4 环己烷二甲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进行了200h的催化剂寿命评价,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0℃,反应压力3 0MPa的条件下,1,4 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转化率大于95%,1,4 环己烷二甲醇的选择性大于98%,XRD谱图说明金属铜是该催化剂的主要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己烷甲醇 铜系催化剂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勇 吴春红 +3 位作者 冯增国 刘凤香 张爱英 王连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6-381,共6页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分布 ,多分散性指数低于 1 .70 .1 3C NMR谱结果表明 ,随 PCT摩尔分数 ( x PCT)从 1 0 %增至 60 % ,PBT平均序列长度由 4.0 2降到 1 .41 ;而 PCT平均序列长度则由 1 .1 7升至 2 .5 0 ,二者呈无规分布 .受硬段平均序列长度及结晶能力影响 ,硬段熔点及结晶度在 x PCT为 2 0 %~ 3 0 %处均达到最小值 ,可能是硬段间形成共晶所致 .TGA分析显示 ,引入芳香族聚酯组分 PCT确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测试说明 ,降低结晶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延伸率 ,相反 ,则有助于增强弹性模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丁-co-对苯甲酸己烷甲醇)-b-聚乙 嵌段共聚物 合成 结构表征 熔融缩聚法 力学性能 热分析 序列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酸催化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庆才 畅延青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2-718,共7页
采用Constantinou-Gani基团贡献法和Rozicka-Domalski基团贡献法计算了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CHDM)过程中涉及的主副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蒸发焓和摩尔定压热容;分别计算了CHDA加氢反应体系中... 采用Constantinou-Gani基团贡献法和Rozicka-Domalski基团贡献法计算了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CHDM)过程中涉及的主副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蒸发焓和摩尔定压热容;分别计算了CHDA加氢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的焓变、Gibbs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在373.15~573.15 K内,CHDA加氢体系中的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主反应为可逆反应,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计算了不同反应温度和氢分压下CHDA加氢生成中间产物4-羟甲基-环己烷甲酸(CHMA)及CHMA加氢生成CHDM的平衡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氢分压均有利于反应物CHDA和中间产物CHMA平衡转化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己烷甲酸 1 4-己烷甲醇 基团贡献法 加氢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催化加氢制1,4-环己烷二甲醇的专利技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志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4-757,762,共5页
综述了国外研究以对苯二甲酸为原料,直接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两段法和一步法的专利技术,包括各种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对苯二甲酸苯骨架加氢、1,4-环己烷二甲酸羧基加氢的专利技术和对苯二甲酸一步加氢法等专利技术。
关键词 对苯甲酸 1 4-己烷甲酸 1 4-己烷甲醇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酚酯类液晶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Ⅰ.双-(反-4'-烷氧基环己烷羧酸)-2,3-二氰基-1,4-苯二酚酯类液晶 被引量:1
16
作者 奚关根 钟国富 李国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5期636-641,共6页
本文以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七步反应合成下列结构的系列化合物。(其中R=n-C_3H_7,n-C_5H_(11),n-C_6H_(13),n-C_9H_(19)和n-C_(10)H_(21)) 对反-4-烷氧基环己烷羧酸的合成制定了一条新的路线;2,3-二氰基-1,4-苯二酚的合成... 本文以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七步反应合成下列结构的系列化合物。(其中R=n-C_3H_7,n-C_5H_(11),n-C_6H_(13),n-C_9H_(19)和n-C_(10)H_(21)) 对反-4-烷氧基环己烷羧酸的合成制定了一条新的路线;2,3-二氰基-1,4-苯二酚的合成产率比文献值提高9%左右;并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液晶性能的测定。该类化合物的熔点和澄清点较高,相变温度较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混合液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有机合成 1 4- 2 3-氰基-1 4- -4-烷氧基己烷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欧远辉 丁雪佳 +1 位作者 张龙 韩政达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2,共5页
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HHPA)与异辛醇为原料,甲烷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并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增塑性能进行了对比。经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醇酐摩尔比为2.6∶1.0,... 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HHPA)与异辛醇为原料,甲烷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并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增塑性能进行了对比。经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醇酐摩尔比为2.6∶1.0,催化剂用量为酸酐质量的0.25%,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2h,酯化率可达到97.89%。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力学性能的对比可知,合成的DEHCH与DEHP有着相似的增塑性能,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1 2-甲酸异辛 甲烷磺酸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法生产环己烷1,2-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工艺 被引量:5
18
作者 费亚南 赵甲 +5 位作者 李孝国 孙国方 高鹏 郑修新 刘有鹏 于海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57-3060,3081,共5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工业级)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加氢工艺和贵金属Ru-Pd催化剂,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90℃、压... 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工业级)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加氢工艺和贵金属Ru-Pd催化剂,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90℃、压力15MPa、体积空速0.5h-1、氢气与原料的体积比为800∶1的条件下,原料DEHP转化率保持在99.99%以上,目标产物选择性高于99.7%。连续运行1000h,催化剂仍具有优异的加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甲酸(2-乙基己) 加氢 己烷1 2-甲酸(2-乙基己) 保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增塑PVC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欧远辉 丁雪佳 +3 位作者 张龙 王国胜 范义峰 魏永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1,101,共5页
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HHPA)与异辛醇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考察了实验合成的DEHCH用量对聚氯乙烯(PVC)软制品的力学性能、挥发性和耐溶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用量从30份增加到70... 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HHPA)与异辛醇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考察了实验合成的DEHCH用量对聚氯乙烯(PVC)软制品的力学性能、挥发性和耐溶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用量从30份增加到70份,拉伸强度与100%定伸模量都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脆化温度也逐渐降低,但高温挥发损失和溶剂中的损失都逐渐增大。与纯PVC树脂的性能相比,表明所合成的增塑剂有着较好的增塑性能,而且从整体而看,DEHCH仍具有较好的耐挥发性和耐溶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1 2-甲酸异辛 增塑剂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酸对PBAT的共聚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葛铁军 张扬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5,171,共6页
以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及1,4-丁二醇(BDO)4种单体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得到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co-环己烷二甲酸丁二醇酯(PBCAT)。利用核磁共振仪(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 以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及1,4-丁二醇(BDO)4种单体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得到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co-环己烷二甲酸丁二醇酯(PBCAT)。利用核磁共振仪(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万能力学测试仪等方法表征了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BCAT共聚酯的相对数均分子量随CHDA投料比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当投料比PTA:AA:CHDA为1:1:1.1时PBCAT的数均相对分子量为33 450,断裂伸长率为1 314.66%,与PBAT相比,提升了1.7倍。PBCAT共聚酯的熔点和结晶温度随着CHDA投料比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熔点先由103.9℃升高至119.5℃,后下降至108.6℃。结晶温度先由64.8℃升高至91.7℃,后下降至7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丁-co-酸丁醇) 共聚改性 1 4-己烷甲酸 降解塑料 熔融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