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及其多羟基衍生物BPA(OH)_n(n=1,2,4)的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保国 张明瑜 +2 位作者 赵媛媛 张坚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7-1310,共4页
使用密度泛函方法对硼中子捕获疗法药物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及其多羟基衍生物BPA(OH)和BPA(OH)2,BPA(OH)4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探讨了BPA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其羟基衍生物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BPA的HOMO主... 使用密度泛函方法对硼中子捕获疗法药物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及其多羟基衍生物BPA(OH)和BPA(OH)2,BPA(OH)4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探讨了BPA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其羟基衍生物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BPA的HOMO主要分布在苯环上,而BPA(OH),BPA(OH)2和BPA(OH)4的HOMO主要位于多羟基基团与BPA母体的结合部位的C,N和O原子附近,羟基衍生物的这种HOMO轨道特性、结构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多及分子极性的增大等可能是它们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苯丙(BPA) 羟基衍生物 硼中子捕获疗法 电子结构 DFT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9-三-O-乙酰-N-乙酰-2-脱氧-2,3-二脱氢-4β-羟基-D-神经氨酸甲酯的合成
2
作者 李卓荣 刘宗英 +1 位作者 孙兰英 郭惠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7,8 ,9-三 - O-乙酰 - N-乙酰 - 2 -脱氧 - 2 ,3-二脱氢 - 4β-羟基 - D-神经氨酸甲酯是合成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的关键中间体 ,本文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以 N-乙酰神经氨酸为起始原料 ,经酯化、氯化、脱氯化氢同时环合成口恶... 7,8 ,9-三 - O-乙酰 - N-乙酰 - 2 -脱氧 - 2 ,3-二脱氢 - 4β-羟基 - D-神经氨酸甲酯是合成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的关键中间体 ,本文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以 N-乙酰神经氨酸为起始原料 ,经酯化、氯化、脱氯化氢同时环合成口恶唑环及水解开环等六个反应、三步操作即可制目的物。该路线反应步骤少 ,操作简单 ,收率高 ,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那米韦 合成 关键中间体 7 8 9--O-乙酰-N-乙酰-2-脱氯-2 3-脱氢-4β-羟基-D-神经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郝雅琼 王立旭 +4 位作者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L/mol,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高于2-SeCD(KD/KL=2.61).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此外,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且2-TeCD强于2-Se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4-(1-芘基)]丁酰-D/L-苯丙 碲桥联双β-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制剂中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薇 张劲松 +2 位作者 俞建生 姚黎栋 谢志鹏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846-847,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注射用灭菌粉末中4种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Supelcosil LC-SCX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注射用灭菌粉末中4种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Supelcosil LC-SCX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2.8),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峰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分离。杂质腺苷、腺嘌呤、S-腺苷-L-高半胱氨酸和甲硫腺苷的浓度分别在0.96~19.27,0.95~18.93,1.03~20.64和2.11~42.1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1%,98.2%和99.3%,RSD分别为1.3%,0.8%,0.5%和1.1%(n=1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和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烷腺苷蛋 腺苷 腺嘌呤 S-腺苷-l-高半胱 甲硫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乙酸-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乳酸)的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徐盈 严琼姣 +1 位作者 李娟 李世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带有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以改善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方法:以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单体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3S-[4-(...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带有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以改善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方法:以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单体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与D,L-丙交酯共聚,制备了聚(羟基乙酸-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乳酸),并用FT-IR,1H-NMR,13C-NMR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FT-IR,1H-NMR,13C-NMR谱图表明各步反应产物的生成,根据1H-NMR谱图中质子峰的积分面积之比得到共聚物中各单体的摩尔分数。结论: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被成功引入到聚乳酸主链中,且共聚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可通过投料比的不同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N^ε-苄氧羰基-l--) 3S-[4-(苄氧羰基基)丁基]-吗啉-2 5- D L-丙交酯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酶催化氧化羟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迪 马林 +2 位作者 张凌 庞朝乐 古练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5,共3页
研究酪氨酸酶催化 2 3_二羟基吡啶氧化反应条件 ,结果表明该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 8 5 ,最适温度是 4 5℃ ,Km 值为 0 32 2mmol L ,并发现当酶量较低时 ,该催化反应存在一个延迟期。研究还表明酪氨酸酶不能催化 2_羟基吡啶和 4_羟基... 研究酪氨酸酶催化 2 3_二羟基吡啶氧化反应条件 ,结果表明该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 8 5 ,最适温度是 4 5℃ ,Km 值为 0 32 2mmol L ,并发现当酶量较低时 ,该催化反应存在一个延迟期。研究还表明酪氨酸酶不能催化 2_羟基吡啶和 4_羟基吡啶的氧化反应。根据实验结果 ,探讨了酪氨酸酶催化 2 3_二羟基吡啶氧化反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吡啶类化合物 2 3-羟基吡啶 2-羟基吡啶 4-羟基吡啶 催化氧化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促进大鼠成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明甲 文益民 +2 位作者 吴晓燕 柴晓亮 周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MHI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是否与NO/cGMP/sGC信号通路相关。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经不同浓度(0,10^(-4),10^(-5),10^(-6),10^(-7),10^(-8) mol·L^(-1)) MHIF处理后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确定最适药物浓... 目的探讨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MHI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是否与NO/cGMP/sGC信号通路相关。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经不同浓度(0,10^(-4),10^(-5),10^(-6),10^(-7),10^(-8) mol·L^(-1)) MHIF处理后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确定最适药物浓度。使用一氧化合成酶阻断剂N-单甲基-L-精氨酸(L-NMA)处理成骨细胞,观察MHIF对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影响,一氧化氮(NO)和3`-5`-环鸟苷-磷酸(cGMP)的含量;应用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中蛋白可溶性的鸟氨酸环化酶和蛋白激酶G的表达水平。结果经10^(-6 ) mol·L^(-1) MHIF处理后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含量升高,预先使用L-NMA处理成骨细胞后,MHIF提高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的作用受到抑制,MHIF提高一氧化氮合酶(NOS)、NO、cGMP、sGC和PKG表达均受到抑制。结论 MHIF可通过NO/cGMP/sGC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 成骨细胞 骨钙素 N-单甲基-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基聚合物-金属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施冬健 汪飞 +1 位作者 刘蓉瑾 陈明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160,166,共6页
儿茶酚基化合物具有化学多功能性,易与过渡金属(如Fe3+)形成有效的配位化合物,在医疗、分析及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以聚乙烯醇为原料,用含儿茶酚基的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修饰改性聚乙烯醇(PVA),得到聚合物PVA-DOPA,再... 儿茶酚基化合物具有化学多功能性,易与过渡金属(如Fe3+)形成有效的配位化合物,在医疗、分析及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以聚乙烯醇为原料,用含儿茶酚基的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修饰改性聚乙烯醇(PVA),得到聚合物PVA-DOPA,再通过儿茶酚基的氧化络合能力与Fe3+等金属离子作用,制备具有p H响应性的非共价键交联金属复合水凝胶,其结构与组成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流变分析PVA-DOPA与金属离子络合水凝胶的储能模量约为21000Pa;当频率不变时,通过检测水凝胶的储能模量随振幅振荡力的变化,证明制得的水凝胶具有自修复性。此外,PVA-DOP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具有很强的p H依赖性,碱性介质中DOPA与金属离子形成三配位;而酸性或中性介质中,则为一/二配位,因而,可实现PVA-DOPA与金属离子络合的p H响应可逆性。这种聚合物及其凝胶有望应用于涂层、吸附分离和生物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3 4-羟基苯丙 配位作用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灵丹中HTMF诱导Hep-2细胞凋亡 被引量:3
9
作者 曹长姝 沈伟哉 +1 位作者 李药兰 王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臭灵丹中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HTMF)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对Hep-2细胞的致凋亡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TMF对Hep-2细胞的凋亡率和线粒体... 目的:探讨中药臭灵丹中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HTMF)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对Hep-2细胞的致凋亡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TMF对Hep-2细胞的凋亡率和线粒体跨膜电位(Δφm)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Hep-2细胞随HTMF浓度加大而变小变圆,细胞存活数随浓度增加而减少。Hoechst 33258染色后高浓度组Hep-2细胞核固缩并出现呈致密浓染蓝白色颗粒状荧光的凋亡小体。流式结果显示HTMF对Hep-2细胞有促凋亡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线粒体跨膜电位(Δφm)随HTMF浓度的增加而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TMF可诱导Hep-2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活化,并呈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HTMF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半胱天冬蛋白酶3 半胱天冬蛋白酶9 3 5-羟基-6 7 3′ 4-四甲氧基黄酮(HT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dococcus sp.R04BphD催化C-C断裂的动力学分析
10
作者 杨秀清 高冲 +1 位作者 沈翀 李鹏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249,共8页
2-羟基-6-氧-6-苯基己-2,4-二烯酸水解酶(BphD)是一种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分别对突变酶S110A和H265A催化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停流光谱技术对BphD及其突变酶(S110A、H265A和W266A... 2-羟基-6-氧-6-苯基己-2,4-二烯酸水解酶(BphD)是一种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分别对突变酶S110A和H265A催化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停流光谱技术对BphD及其突变酶(S110A、H265A和W266A)催化底物2-羟基-6-氧-6-苯基己-2,4-二烯酸(HOPDA)前稳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phD催化C-C断裂过程中,产物2-羟基戊-2,4-二烯酸(HPD)迅速生成,其速率常数为22 S-1.底物的消耗(速率常数,220.22 S-1和80.3 S-1)及酶-底物复合物的变化(速率常数,555.56 S-1和66.4 S-1)表明该酶催化过程包括2个动力学阶段:快速底物酮基化作用和C-C键断裂过程.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在突变酶S110A的催化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在492 nm及510 nm处有最大光吸收,而在突变酶H265A催化中,却没有相似的光吸收,只是在480 nm产生1个新肩峰.BphD及其突变酶S110A、H265A和W266A动力学分析表明,Ser-110主要负责底物C-C键断裂;His-265负责底物由烯醇式向酮式转变,并且与Ser-110和Trp-266共同参与了随后的C-C键断裂过程.结果揭示,除了传统的催化三联体(Ser-110,Asp-237,His-265)外,Trp-266在该水解酶催化反应中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丰富了C-C水解酶的反应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6--6-苯基己-2 4-水解酶 停流光谱技术 前稳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OPA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成伟华 郭飞虎 +3 位作者 邓雪松 秦祥宇 樊红强 胡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63,共7页
6-[18F]氟-3,4-二羟基-L-苯丙氨酸([18F]F-DOPA)作为帕金森病的诊断试剂已应用30多年。目前应用的亲电合成方法存在着放化产率(RCY)低、比活度(SA)低等缺点,而近年来亲核取代合成[18F]F-DOPA的方法以无载体的[18F]F-作为亲核进攻试剂,... 6-[18F]氟-3,4-二羟基-L-苯丙氨酸([18F]F-DOPA)作为帕金森病的诊断试剂已应用30多年。目前应用的亲电合成方法存在着放化产率(RCY)低、比活度(SA)低等缺点,而近年来亲核取代合成[18F]F-DOPA的方法以无载体的[18F]F-作为亲核进攻试剂,可以克服以上缺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18F]F-DOPA亲核取代合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18F]氟-3 4-二羟基-l-苯丙氨酸 亲核取代 氟化反应 放射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法同时测定蓝藻中BMAA和DAB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丛强 马泽民 +1 位作者 陈龙 杨品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5期49-52,共4页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测定经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后的两种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和2,4-二氨基丁酸(DAB),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2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BMA...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测定经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后的两种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和2,4-二氨基丁酸(DAB),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2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BMAA和DAB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μg/L和0.9μg/L。对空白蓝藻样品做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BMAA和DA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2±4.0)%和(87.7±14.2)%,6次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2.6%~7.9%和2.1%~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l- 2 4-基丁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型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建滨 高强 王传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2-306,共5页
制备了一对旋光异构的两亲分子L-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L-亮氨酸)和D-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D-亮氨酸).对相应的表面活性和聚集体研究发现,C10HL与传统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有很大的不同,在较高pH时仍具有较高的... 制备了一对旋光异构的两亲分子L-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L-亮氨酸)和D-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D-亮氨酸).对相应的表面活性和聚集体研究发现,C10HL与传统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有很大的不同,在较高pH时仍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聚集能力.利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圆二色性谱研究了L-C10HL和D-C10HL与环糊精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表面活性剂 囊泡 表面活性 荧光光谱 色谱 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l-) D-C10HL (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 -D-) L-C10HL 环糊精 包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直接还原银纳米粒子的儿茶酚基聚合物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施冬健 张蕾 +2 位作者 刘蓉瑾 胡娜 陈明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17-7021,7027,共6页
将预先合成的聚合物PVA-DOPA与PVA共混制备聚合物膜PVA/PVA-DOPA;由于含儿茶酚基的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可直接利用PVA/PVA-DOPA聚合物还原银纳米粒子并使其负载在PVA/PVA-DOPA膜表面。紫外可见光谱表明,PVA-DOPA... 将预先合成的聚合物PVA-DOPA与PVA共混制备聚合物膜PVA/PVA-DOPA;由于含儿茶酚基的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可直接利用PVA/PVA-DOPA聚合物还原银纳米粒子并使其负载在PVA/PVA-DOPA膜表面。紫外可见光谱表明,PVA-DOPA与Ag+作用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酚羟基被氧化成醌,在415nm处出现特征吸收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聚合物膜表面Ag纳米粒子的形态;并通过热失重分析计算出PVA/PVA-DOPA/Ag0膜中Ag的负载量。抗菌性研究测试表明制得的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因而,PVA/PVA-DOPA聚合物膜可用作抗菌性包装材料、涂层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多种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3 4-羟基苯丙 银纳米粒子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