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对SBR/RNR/NR/TBIR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郎钺 徐聪 +2 位作者 冯宇 韩佳赤 王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200,共4页
以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再生天然橡胶(RNR)为基础胶,加入新型弹性体材料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制备了橡胶密封材料—SBR/RNR/NR/TBIR硫化共混胶,研究了TBIR用量对硫化共混胶硫化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以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再生天然橡胶(RNR)为基础胶,加入新型弹性体材料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制备了橡胶密封材料—SBR/RNR/NR/TBIR硫化共混胶,研究了TBIR用量对硫化共混胶硫化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BIR用量为20份时,SBR/RNR/NR/TBIR硫化共混胶的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14.8MPa,断裂伸长率为197%,邵尔A硬度为84.3A,压缩永久变形为1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1 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 密封材料 力学性能 压缩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反式-1,4-聚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聪 冯宇 +3 位作者 郑鹏 韩佳赤 郎钺 王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9-292,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高反式-1,4-聚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的研究进展。介绍了TBIR的合成方法、分子结构及其在轮胎、减震制品及再生胶中的应用,讨论了丁二烯结构单元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TBIR性能的影响并对TBIR未来的发展前... 综述了国内外高反式-1,4-聚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的研究进展。介绍了TBIR的合成方法、分子结构及其在轮胎、减震制品及再生胶中的应用,讨论了丁二烯结构单元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TBIR性能的影响并对TBIR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反式-1 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 相对分子质量 轮胎 减震制品 再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集成橡胶制备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鲁荆林 付学红 +3 位作者 田月 张春军 单崇杰 陈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7,共3页
介绍了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集成橡胶的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配位聚合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橡胶轮胎胎面胶的应用中,集成橡胶集成了各种橡胶的优点而弥补了各种橡胶的不足,兼有低滚动阻力和高抗湿滑性与耐磨性的特点,同时集成... 介绍了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集成橡胶的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配位聚合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橡胶轮胎胎面胶的应用中,集成橡胶集成了各种橡胶的优点而弥补了各种橡胶的不足,兼有低滚动阻力和高抗湿滑性与耐磨性的特点,同时集成橡胶也可以作为ABS树脂增韧剂,得到具有高抗冲击强度的ABS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 集成橡胶 制备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偶联星形嵌段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康新贺 刘淑琴 +3 位作者 王妮妮 徐林 于国柱 卜少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共9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锡偶联星形嵌段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与通用橡胶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St含量低...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锡偶联星形嵌段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与通用橡胶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St含量低于30%时,共聚物趋于无规分布,St含量高于35%时,苯乙烯嵌段结构产生,随着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侧基结构含量下降;三元共聚中St,Ip,Bd的转化率随总转化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St含量较低时,共聚物微观相态均一,随St含量的增大,微观相态产生相分离,损耗峰向高温移动,宽度略有增加;嵌段共聚物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其他橡胶材料相当,抗湿滑性优于通用胶,滚动阻力小于通用胶,是一种理想的轮胎胎面用橡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 锡偶联 阴离子聚合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2,2-二(5-甲基-2-四氢呋喃基)丙烷为极性调节剂合成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康新贺 刘淑琴 +2 位作者 王雪 徐林 李传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2,2-二(5-甲基-2-四氢呋喃基)丙烷(DMOP)为极性调节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物(SIBR),研究了不同DMOP/n-BuLi(摩尔比)和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的三元共聚合反应动... 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2,2-二(5-甲基-2-四氢呋喃基)丙烷(DMOP)为极性调节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物(SIBR),研究了不同DMOP/n-BuLi(摩尔比)和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的三元共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并与极性调节剂四氢呋喃(THF)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12%,St/Ip/Bd(质量比)为22/38/40,设计单臂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4的条件下,3种单体的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随着DMOP/n-BuLi(摩尔比)的增大或聚合反应温度的升高,各单体聚合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聚合反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当DMOP/n-BuLi为1.0时,3种单体St,Ip,Bd的Ea″分别为71.868 kJ/mol,53.553 kJ/mol,71.403 kJ/mol,频率因子分别为6.61×10^(10)min^(-1),5.68×10~7min^(-1),7.88×10^(10)min^(-1);随着DMOP与nBuLi摩尔比的增大或聚合反应温度的降低,共聚物中总1,2-结构含量和Ip3,4含量明显增加,而Bd1,4和Ip1,4结构含量明显减少;DMOP在用量较小的情况下其效果优于较大THF用量的情况,促进聚合反应速率的能力明显高于T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 2 2-二(5-甲基-2-四氢呋喃基)丙烷 四氢呋喃 阴离子聚合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选择性催化加氢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东妮 郭方 +2 位作者 荣泽明 王越 张淑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3-1191,共9页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中。以氯铂酸、尿素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Pt/g-C_(3)N_(4)催化剂并应用于SIS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采用XRD、TEM、^(1)HNMR和...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中。以氯铂酸、尿素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Pt/g-C_(3)N_(4)催化剂并应用于SIS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采用XRD、TEM、^(1)HNMR和DSC对催化剂及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组成、Pt负载量、反应条件等因素对SIS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己烷作溶剂,SIS用量是催化剂质量的2.3倍,在140℃、2 MPa条件下反应2 h,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SIS加氢度为85%,对聚异戊二烯段碳碳双键选择性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 选择性加氢 非均相催化 Pt/g-C_(3)N_(4)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端基官能化反式丁戊共聚橡胶的制备及配位链转移机理
7
作者 罗淑芳 赵远进 +3 位作者 王硕 周润川 杨霞 贺爱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145,共10页
端基官能化橡胶在改善填料分散性,增加橡胶与填料之间相互作用力,进而影响橡胶复合材料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非均相TiCl_(4)/MgCl_(2)型Ziegler-Natta催化剂,以二环己胺(DCHA)为链转移剂,通过配位链转移聚合法一步合成了组成... 端基官能化橡胶在改善填料分散性,增加橡胶与填料之间相互作用力,进而影响橡胶复合材料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非均相TiCl_(4)/MgCl_(2)型Ziegler-Natta催化剂,以二环己胺(DCHA)为链转移剂,通过配位链转移聚合法一步合成了组成和结构可控的胺端基官能化的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F-TBIR).研究了DCHA和助催化剂三乙基铝(AlEt_(3))的用量对催化活性、胺端基官能化效率(CE,%)和F-TBIR链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DCHA不改变催化剂的定向能力,DCHA用量增加时,催化活性及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CE显著提高;随着AlEt_(3)用量增加,催化活性先增加后降低,CE与聚合物分子量均逐渐降低.计算得到本文实验条件下DCHA的链转移常数为0.0537,AlEt_(3)的链转移常数为0.016.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讨论了DCHA和AlEt_(3)在非均相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二烯烃配位聚合中的链转移机理,为制备端基官能化的合成橡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链转移 端基官能化橡胶 反式-1 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 ZIEGLER-NATTA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热降解过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性坤 胡付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3,共3页
利用热重法研究了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在N2气氛以不同速率β升温时的热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S(IB)S的热降解过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由三步变为两步进行,热降解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分... 利用热重法研究了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在N2气氛以不同速率β升温时的热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S(IB)S的热降解过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由三步变为两步进行,热降解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分别采用Kissinger方程、Doyle方程计算热降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并与用Coats Redfen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鉴别出热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表达式,从而确定了S(IB)S的热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 热分解 机理 热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癸酸钕催化体系合成液体异戊二烯橡胶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姜维 唐正伟 +1 位作者 张杰 徐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7-150,158,共5页
以新癸酸钕(Nd)/二异丁基氢化铝(Al)/一氯二乙基铝(Cl)/异戊二烯(Ip)为催化剂进行了液体异戊二烯橡胶(LIR)的合成,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链转移反应主要由催化剂中Al用量决定,活... 以新癸酸钕(Nd)/二异丁基氢化铝(Al)/一氯二乙基铝(Cl)/异戊二烯(Ip)为催化剂进行了液体异戊二烯橡胶(LIR)的合成,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链转移反应主要由催化剂中Al用量决定,活性中心平均转移次数与Al用量呈线性关系,催化剂中Cl用量和Ip用量对链转移反应影响不大。在优化的催化剂配制条件下,催化剂用量低至Nd/Ip=1.5×10^(-4)时,能够合成出与进口产品分子量相当的LIR,其微观结构中只含有顺-1,4结构和3,4结构,其中顺-1,4结构含量在9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 链转移反应 -1 4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种类对本体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牛琪 徐璐 +1 位作者 刘伯军 张明耀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共7页
用4种含有丁二烯链段的橡胶进行本体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透明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种类及其微观结构对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树脂MMA-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中MMA含量是... 用4种含有丁二烯链段的橡胶进行本体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透明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种类及其微观结构对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树脂MMA-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中MMA含量是决定透明ABS树脂光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橡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黏度对聚合过程中形成的橡胶粒子粒径和透明ABS树脂的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反式1,4结构会影响两相界面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透明ABS树脂的光学性能;球形结构橡胶粒子与骨架结构橡胶条带的协同增韧作用有利于提高透明ABS树脂的力学性能;当MMA含量为78%(w)时,使用牌号为565T的橡胶制备的透明ABS树脂综合性能最优,透光率为89.9%,雾度为5.17%,缺口冲击强度为223 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橡胶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新型苯乙烯-丁二烯弹性体TVA发泡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璐 胡德勇 +1 位作者 詹成根 郝增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67,共4页
为研制高性能的新型苯乙烯-丁二烯弹性体(TVA)发泡鞋底材料,以偶氮二甲酰胺(AC)作为发泡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交联剂,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二元乙丙橡胶(EPR)对TVA进行改性,用化学模压发泡法成型了TVA发泡材料。实验结... 为研制高性能的新型苯乙烯-丁二烯弹性体(TVA)发泡鞋底材料,以偶氮二甲酰胺(AC)作为发泡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交联剂,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二元乙丙橡胶(EPR)对TVA进行改性,用化学模压发泡法成型了TVA发泡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剂EVA和EPR的加入,可以使得发泡材料的撕裂强度,耐压缩强度以及耐磨性等性能得到提升;高压毛细管流变分析发现,加入EVA可以提高材料的流动性,而加入EPR则会降低其流动性。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TVA/EVA/EPR三元共混体系的最佳配方,所制得的TVA发泡材料性能优异,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苯乙烯-丁二烯弹性体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二元乙丙橡胶 发泡材料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法研究M-SIIR与PSVP之间的络合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兆华 杨建文 李卓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制备了由金属离子中和磺化丁基橡胶 (M SIIR)与苯乙烯 4 乙烯基吡啶共聚物 (PSVP)组成的共混物 ,用FTIR考察该共混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当使用含锌离子或铜 (II)离子的离聚体时 ,吡啶环的伸缩震动吸收峰从 16 0 0cm-1移到 16 18cm... 制备了由金属离子中和磺化丁基橡胶 (M SIIR)与苯乙烯 4 乙烯基吡啶共聚物 (PSVP)组成的共混物 ,用FTIR考察该共混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当使用含锌离子或铜 (II)离子的离聚体时 ,吡啶环的伸缩震动吸收峰从 16 0 0cm-1移到 16 18cm-1,表明形成了金属离子与吡啶环的络合物。对于Zn SIIR/PSVP共混物 ,与Zn N络合物浓度相关的 16 18cm-1吸收峰强度随共混物组成的改变而改变 ,当Zn SIIR与PSVP的摩尔比为 1∶1时达到最大 ,此时相当于Zn与N的比值为 1∶2。在该共混物中 ,锌的配位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共混物 离聚体 络合作用 M-SⅡR PSVP 磺化 丁基橡胶 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法EPDM-g-MS/PS的冲击和耐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付锦锋 麦剑章 +4 位作者 王炼石 蔡彤旻 张安强 曾祥斌 王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5,共5页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采用悬浮接枝共聚法合成了EPDM接枝MMA-St共聚物(EPDM-g-MS),再与聚苯乙烯(PS)树脂共混制备了EPDM-g-MS/PS(MES)高抗冲塑料。研究了接枝体系的单体配比(fMMA)和接枝产物所...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采用悬浮接枝共聚法合成了EPDM接枝MMA-St共聚物(EPDM-g-MS),再与聚苯乙烯(PS)树脂共混制备了EPDM-g-MS/PS(MES)高抗冲塑料。研究了接枝体系的单体配比(fMMA)和接枝产物所含MMA-St共聚物的共组成质量比(FMMA)对MES的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以及MES的相结构与增韧机理、热稳定性和耐候性,并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PS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fMMA为15%、FMMA为29.1%时,EPDM-g-MS对PS的增韧效果最好;当MES所含EPDM质量分数为30%时,其缺口冲击强度高达45.1 kJ/m2;在MES的微观结构中,橡胶相EPDM以具有包藏结构的分散相存在,MES的增韧机理为裂纹分支终止兼有轻度基体剪切屈服;而在SBS/PS中,橡胶相(聚1,4-丁二烯嵌段)以网络状连续相存在,其增韧机理为基体剪切屈服。MES的热稳定性和耐气候老化黄变性能显著高于SB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接枝共聚 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共聚 聚苯乙烯 共混物 相结构 增韧机理 热稳定性 耐气候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疲劳寿命氯丁橡胶基减振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新萍 张剑平 +2 位作者 蔡磊 宗鑫 贺爱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1-1578,共8页
以氯丁橡胶(CR)为基体材料,将新型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引入传统CR减振基体中,探讨TBIR在减振材料中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随着TBIR用量的增加,CR/TBIR混炼胶的强度及模量明显提升;CR/TBI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 以氯丁橡胶(CR)为基体材料,将新型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引入传统CR减振基体中,探讨TBIR在减振材料中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随着TBIR用量的增加,CR/TBIR混炼胶的强度及模量明显提升;CR/TBI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压缩永久变形、动静刚度比及耐疲劳性能均得到改善,特别是一级疲劳寿命提高了50%~400%(未填充体系)及40%~180%(填充体系),六级疲劳寿命提高了60%~500%(未填充体系)及30%~120%(填充体系).与未填充CR/TBIR硫化胶相比,填充CR/TBIR硫化胶由于炭黑补强作用及填料-聚合物相互作用的引入,屈挠疲劳寿命、撕裂强度及拉伸性能均显著提高.与填充CR硫化胶相比,填充CR/TBIR质量比为90/10的并用胶能够在保持硫化胶的损耗因子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性能的平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材料 氯丁橡胶 反式-1 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 耐疲劳 撕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橡胶SIBR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田福学 张春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9-24,共6页
集成橡胶 SIBR(苯乙烯 -异戊二烯 -丁二烯橡胶 )是一种综合性能极佳的新型胎面橡胶 ,文中在分析了大量国外专利的基础上 ,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 ,同时也对集成橡胶的概念和
关键词 苯乙烯 异戊二烯 丁二烯 阴离子聚合 三元共聚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 集成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噁嗪与微胶囊红磷及丁腈橡胶对ABS的阻燃增韧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光开 杨兵 +1 位作者 范志山 林晓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41,共4页
采用苯并噁嗪(BOZ)与微胶囊化红磷(MRP)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BOZ/MRP质量比和用量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然后固定BOZ和MRP的用量,考察丁腈橡胶(NBR)的添加量对BOZ/MRP/ABS阻燃体系阻燃性能和力学... 采用苯并噁嗪(BOZ)与微胶囊化红磷(MRP)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BOZ/MRP质量比和用量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然后固定BOZ和MRP的用量,考察丁腈橡胶(NBR)的添加量对BOZ/MRP/ABS阻燃体系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MRP质量比为3:2,总量为20%(质量分数)时,可制得氧指数(LOI)达24.4%,垂直燃烧达UL-94 V-0级的无卤阻燃ABS;BOZ受热产生的酚羟基与红磷燃烧产生的氧化磷等发生酯化反应减缓了ABS的分解;NBR添加量为8%时,阻燃体系垂直燃烧达V-0级,拉伸强度为30.8 MPa,缺口冲击强度达11.4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苯并噁嗪 微胶囊化红磷 无卤阻燃 丁腈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相结构特征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振国 吕为民 +2 位作者 于济宁 杨静涛 陈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0,共7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橡胶结构特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备了ABS/SAN共混物,并系统地研究了橡胶相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其形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橡胶结构特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备了ABS/SAN共混物,并系统地研究了橡胶相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其形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丁二烯(PB)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拉伸强度降低;随着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形变机理从单一的银纹向橡胶粒子空洞化诱发基体剪切屈服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 橡胶 粒径 形变机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橡胶增韧PS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健 李杨 +1 位作者 于国柱 吴一弦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48,共4页
应用集成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增韧聚苯乙烯(PS),当w(SIBR)为17.5%时,所得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冲击强度达380J/m。与经典的PS增韧剂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等相比,SIBR中包含异戊二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异戊二烯... 应用集成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增韧聚苯乙烯(PS),当w(SIBR)为17.5%时,所得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冲击强度达380J/m。与经典的PS增韧剂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等相比,SIBR中包含异戊二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异戊二烯起到了一定的增韧作用。该HIP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产品中没有经典的"海-岛"结构,而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 “海-岛”结构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含量对ABS成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兰正勇 王娴慧 +2 位作者 宋利忠 刘清铃 姜海容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5期40-42,共3页
以橡胶含量为40%和6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粉料分别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掺混造粒,制备一系列不同橡胶含量的ABS成品,分析了不同橡胶含量ABS成品性能,比较了高橡胶含量和低橡胶含量的ABS粉料对成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 以橡胶含量为40%和6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粉料分别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掺混造粒,制备一系列不同橡胶含量的ABS成品,分析了不同橡胶含量ABS成品性能,比较了高橡胶含量和低橡胶含量的ABS粉料对成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橡胶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高橡胶含量的ABS粉料,成品的力学性能较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含量 ABS 产品性能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橡胶种类对ABS本体聚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彦斌 巩波 +2 位作者 刘墨文 段兆磊 雷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0,共6页
利用不同种类的橡胶进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聚合,通过对聚合过程监控、聚合物微观组成和相结构的表征以及物理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橡胶种类对ABS本体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和单体组成的聚合体系黏度及橡胶相的接枝... 利用不同种类的橡胶进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聚合,通过对聚合过程监控、聚合物微观组成和相结构的表征以及物理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橡胶种类对ABS本体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和单体组成的聚合体系黏度及橡胶相的接枝反应对本体法ABS性能影响很大。相比含苯乙烯的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橡胶)具有更快的聚合速度,所制得的聚合物摩尔质量更大,摩尔质量分布更宽,橡胶相颗粒粒径更大,包裹有更多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相,冲击强度更高,但会降低表面光泽度,以及会出现冷流问题。含有苯乙烯链段的丁苯橡胶或线型嵌段橡胶,聚合体系的黏度降低,不会出现冷流,所制备的ABS树脂中橡胶相颗粒粒径较小,会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泽度,材料的冲击强度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本体聚合 丁二烯橡胶 橡胶增韧 接枝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