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与Ni(Ⅱ)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建强 姚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研究了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MQAR)与Ni(Ⅱ)的显色反应。确立了Ni(Ⅱ)与MQAR显色反应的条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对比度为98nm,镍含量在0.2-1.6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3×104L&#... 研究了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MQAR)与Ni(Ⅱ)的显色反应。确立了Ni(Ⅱ)与MQAR显色反应的条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对比度为98nm,镍含量在0.2-1.6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3×104L·mol-1·cm-1,表观稳定常数为1.26×10(10),Sandell灵敏度为2.17×10-3μg·cm-2。用于人发和血清中镍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 显色反应 人发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邻苯二酚的合成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善忠 姚成 金根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29-531,538,共4页
合成了 4 (6 甲氧基 8 喹啉偶氮 ) 邻苯二酚 (MQAPC)。产品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核磁共振鉴定。用光度法测定了MQPAC的酸离解常数 ,pKa1=- 8.2 0、pKa2 =- 2 .98、pKa3=- 0 .35、pKa4 =10 .4 6、pKa5=13.17。MQAPC... 合成了 4 (6 甲氧基 8 喹啉偶氮 ) 邻苯二酚 (MQAPC)。产品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核磁共振鉴定。用光度法测定了MQPAC的酸离解常数 ,pKa1=- 8.2 0、pKa2 =- 2 .98、pKa3=- 0 .35、pKa4 =10 .4 6、pKa5=13.17。MQAPC在碱性溶液中 ,与Ni(Ⅱ )形成配合物 ,λmax=5 85nm ,Δλ =113nm。在 0 .2~ 1.8μg·ml- 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测定了人发及血清中的微量Ni(Ⅱ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苯二酚 Ni(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邻苯二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大米中的铜(Ⅱ)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果东 李善忠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6期32-34,共3页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邻苯二酚(MQAPC)与铜(Ⅱ)可生成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4×104L/(mol·cm),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米中的铜(Ⅱ),铜(Ⅱ)的浓度在0.1~1.0μg/mL内与吸光度...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邻苯二酚(MQAPC)与铜(Ⅱ)可生成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4×104L/(mol·cm),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米中的铜(Ⅱ),铜(Ⅱ)的浓度在0.1~1.0μg/mL内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加标回收率为10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苯二酚 分光光度法 铜(Ⅱ)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宇侠 许兴友 马卫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412,共3页
对由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正丁醇、正庚烷和水组成的微乳溶液存在下,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镓(Ⅲ)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 对由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正丁醇、正庚烷和水组成的微乳溶液存在下,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镓(Ⅲ)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9.8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镓(Ⅲ)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25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6×10^5L·mol^-1·cm^-1。镓(Ⅲ)量在7-8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3S/N)为μg·L^-1。方法用于煤和矿石中微量镓的测定,测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在两实样的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其平均回收率为1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 镓(Ⅲ) 微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硼二乙酯的合成研究
5
作者 周勇 郝二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0-562,共3页
用螯合法把化合物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DFQ-Et)螯合制得硼螯合物(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硼二乙酯)[DFQ-B(OAc)2],并考察了此步反应在DMF、DMSO等不同溶媒以及不... 用螯合法把化合物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DFQ-Et)螯合制得硼螯合物(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硼二乙酯)[DFQ-B(OAc)2],并考察了此步反应在DMF、DMSO等不同溶媒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时的反应情况。筛选结果显示,此步缩合反应的溶媒采用DMSO,所得产物(粗品)的纯度可达到大于90.0%(HPLC归一法)。总收率92.4%。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率高,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环丙基-6 7-二氟-1 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硼二乙酯 硼螯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芳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球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严春蓉 徐慧远 +1 位作者 罗娟 王玉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6-800,共5页
本文通过亚硝化、催化氢化、EMME缩合、醚化和关环五步反应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芳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等方法确证。对三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球虫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 本文通过亚硝化、催化氢化、EMME缩合、醚化和关环五步反应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芳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等方法确证。对三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球虫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7 mg/kg的使用浓度下,化合物6-苄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5a)具有抗球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 合成 抗球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噻唑偶氮)-6-甲酰基-间苯二酚光度法测定铅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伟 韩润平 +1 位作者 刘赞 王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2-14,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噻唑偶氮)-6-甲酰基-间苯二酚(TARF)与铅的显色反应的条件.在pH值为7.5~8.0的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介质中,TARF与Pb(Ⅱ)形成稳定的摩尔比为1:1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65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2×104L/...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噻唑偶氮)-6-甲酰基-间苯二酚(TARF)与铅的显色反应的条件.在pH值为7.5~8.0的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介质中,TARF与Pb(Ⅱ)形成稳定的摩尔比为1:1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65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2×104L/(mol·cm),Pb(Ⅱ)在0~3.2 μg/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在一定掩蔽剂的作用下,试剂可用于测定环境水质标准样品中铅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噻唑偶氮)-6-甲酰基-间苯二酚 分光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孝容 曹秋娥 +2 位作者 邹永明 丁中涛 李祖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的光度分析新方法。Cu( )的浓度在 0~ 1 4.0 μg/2 5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8.1 2× 1 0 4 L· mol- 1· cm- 1。方法用于面粉、茶叶及奶粉中铜的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8%~ 1 .2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5 .5 %~ 1 0 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微量分析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与铟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于秀兰 杨桂秋 +1 位作者 任保轶 韩东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考察了滴加顺序、反应温度、偶合反应时间、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研究在pH4.5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显色剂与In( )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试剂与In( )... 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考察了滴加顺序、反应温度、偶合反应时间、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研究在pH4.5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显色剂与In( )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试剂与In( )形成3∶1的黄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9×104L/(mol·cm),铟的浓度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 合成 In(Ⅲ)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乙酰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的合成及其与钯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建为 桂素萍 +1 位作者 周洁 徐其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6-31,共6页
合成了新试剂5-[(4-乙酰氨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AA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光度法测定其酸离解常数pK_(■_2)=3.58.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cc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钯与AAPAQ形成1:2的紫蓝色配... 合成了新试剂5-[(4-乙酰氨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AA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光度法测定其酸离解常数pK_(■_2)=3.58.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cc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钯与AAPAQ形成1:2的紫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摩尔吸光系数为6.1×10~41.mol^(-1).cm^(-1)。钯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简便、快速,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乙酰氨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 光度分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的合成与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11
作者 钟全洁 郑坚 +1 位作者 张林 罗炫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0-197,共8页
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和后重氮偶合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用红外谱(IR)、核磁氢谱(1H NMR)以及核磁碳谱(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d)方法优化了分子结构,在MP... 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和后重氮偶合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用红外谱(IR)、核磁氢谱(1H NMR)以及核磁碳谱(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d)方法优化了分子结构,在MP2/6-31G(d)的水平下进行单点能计算,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顺反异构的相对能量ER为52.43 kJ·mol^-1。基于纳秒时域(4 ns,532 nm)Z-扫描技术对分子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闭孔Z-扫描分子表现出自散焦特性,开孔Z-扫描表明分子同时存在较强的饱和吸收和反饱和吸收。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二阶超极化率γ为2.59×10-29 esu,品质因子达到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 密度泛函理论 顺反异构 Z-扫描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甲酯的制备——介绍一个大学药物化学综合实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举 高艺 +2 位作者 胡诗敏 樊可 龙思会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6期142-146,共5页
介绍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和药物制剂专业开展的一个综合药物化学实验,该实验以合成PARP1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甲酯为目标分子,该化合物是作者课题组目前正在研究的PARP1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其合成... 介绍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和药物制剂专业开展的一个综合药物化学实验,该实验以合成PARP1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甲酯为目标分子,该化合物是作者课题组目前正在研究的PARP1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其合成方法是以L-3,4-二甲氧基苯丙氨酸为原料,甲醇为溶剂,二氯亚砜为脱水剂,室温条件下合成L-3,4-二甲氧基苯丙氨酸甲酯,再以多聚甲醛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三氟乙酸为催化剂,经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甲酯,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使用1H NMR、MS等分析方法进行表征。本实验有益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意识,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合成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 4-甲氧基苯丙氨酸 多聚甲醛 Pictet-Spengler反应 6 7-甲氧基-1 2 3 4-四氢异喹啉-3-羧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鸿 蔡建伟 +1 位作者 陈耀来 李华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0-1325,共6页
自从1987年美国Kadak公司C.W.Tang及其合作者首次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在较低直流电压(约10V)驱动下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来,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就一直成为人们... 自从1987年美国Kadak公司C.W.Tang及其合作者首次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在较低直流电压(约10V)驱动下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来,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就一直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人们不断对8-羟基喹啉配体进行化学修饰,在喹啉环结构上引入不同基团,改变分子轨道中HOMO和LUMO能级差,使配合物发光峰改变,成功合成出各种发不同荧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呋喃乙烯基-8-羟基喹啉 5-((4-甲氧基苯基)二氮烯基)-8-羟基喹啉 锌配合物 荧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非对称偶氮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14
作者 李广庆 赵鲲鸣 +1 位作者 张海慧 崔桂花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8,共4页
偶氮苯类化合物是良好的光敏变色材料,利用重氮法合成一种新型含不饱和键的非对称偶氮单体6-(4′-甲氧基-4-氧基偶氮苯)-甲基丙烯酸己酯(AzoMA),然后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形成末端羧基化非对称温... 偶氮苯类化合物是良好的光敏变色材料,利用重氮法合成一种新型含不饱和键的非对称偶氮单体6-(4′-甲氧基-4-氧基偶氮苯)-甲基丙烯酸己酯(AzoMA),然后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形成末端羧基化非对称温敏性偶氮聚合物,并运用FT-IR、~1HNMR、紫外可见光谱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温敏性;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聚合物在450 nm处的吸收峰逐渐变强,显示AzoMA中的偶氮苯基团顺式构型比例逐渐增大;当紫外光照射时间足够长时,偶氮苯顺式-反式构型达到平衡,紫外可见光谱不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氮法 6-(4-甲氧基-4-氧基偶氮苯)-甲基丙烯酸己酯 N-异丙基丙烯酰胺 顺式-反式构型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二氢异喹啉基苯基甲基酮的合成新方法
15
作者 杨少峰 李德鹏 +1 位作者 刘冉 王爱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酰氯化、3,4-二甲氧基苯乙胺氨解得到了N-(3,4-二甲氧基苯乙基)-2-(3,4-二甲氧基苯基)乙酰胺,经Bischler-Napieraski反应环化同时氧化,合成了Lamellarin重要中间体(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 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酰氯化、3,4-二甲氧基苯乙胺氨解得到了N-(3,4-二甲氧基苯乙基)-2-(3,4-二甲氧基苯基)乙酰胺,经Bischler-Napieraski反应环化同时氧化,合成了Lamellarin重要中间体(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酮,优化了环化的反应条件,其总收率为56%。此方法未见文献报道。产物用1H NMR、13C NMR、MS、IR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甲氧基乙酸 氨解 Bischler-Napieraski反应 (6 7-甲氧基-3 4-二氢异喹啉-1-基)(3 4-二甲氧 基苯基)甲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和辣椒酯的合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艳 金永生 +3 位作者 董真秀 胡宏岗 俞世冲 吴秋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0-1312,共3页
Capsaicin and(E)-4-hydroxy-3-methoxybenzyl-8-methylnon-6-enoate we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 of medicine.This research proposed a new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them from 6-bromohexanoic ester by Wittig reaction to give(Z... Capsaicin and(E)-4-hydroxy-3-methoxybenzyl-8-methylnon-6-enoate we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 of medicine.This research proposed a new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them from 6-bromohexanoic ester by Wittig reaction to give(Z)-8-methyl-6-nonenoic acid(4),then treated by nitrous acid and NaNO2 to induce Z→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of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then followed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 to give product in an overall yield of 31%.The method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8-甲基-E-6-壬烯酸(4-羟基-3′-甲氧基)苄酯 WITTIG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松针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春晓 吕静 +1 位作者 袁久志 孙启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化学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化学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S)-15-羟基半日花烷-8(17)-烯-19-酸[(13S)-15-hydroxylabd-8(17)-en-19-oicacid,1]、5,4′-二羟基-3,7,8-三甲氧基-6-甲基黄酮(5,4′-dihydroxy-3,7,8-trimethoxy-6-methylflavone,2)、柚皮素(naringenin,3)、芹菜素(apigenin,4)、高良姜素(galangin,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p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松针 5 4'-二羟基-3 7 8-甲氧基-6-甲基黄酮 柚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竹单体化合物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风玲 白虹 +3 位作者 郭焕杰 秦三海 牟艳玲 赵焕新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1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从中药玉竹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4',5,7-三羟基-6-甲基-8-甲氧基-高异黄酮(以下简称高异黄酮)和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以下简称阿魏酸酪酰胺)对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化合物预处理PC12细胞24 h后,分别应用H2O2... 目的观察从中药玉竹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4',5,7-三羟基-6-甲基-8-甲氧基-高异黄酮(以下简称高异黄酮)和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以下简称阿魏酸酪酰胺)对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化合物预处理PC12细胞24 h后,分别应用H2O2和Na2S2O4造成细胞氧自由基损伤和缺氧损伤,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高异黄酮浓度为1×10-4和2×10-5mol/L时,阿魏酸酪酰胺浓度为1×10-4、2×10-5、4×10-6和8×10-7mol/L时对PC12细胞氧自由基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高异黄酮浓度为1×10-4mol/L时,阿魏酸酪酰胺浓度为1×10-4、2×10-5mol/L时对PC12细胞缺氧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细胞存活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玉竹单体化合物高异黄酮和阿魏酸酪酰胺对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4' 5 7-三羟基-6-甲基-8-甲氧基-高异黄酮 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 PC12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