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邻苯二酚的合成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善忠 姚成 金根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29-531,538,共4页
合成了 4 (6 甲氧基 8 喹啉偶氮 ) 邻苯二酚 (MQAPC)。产品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核磁共振鉴定。用光度法测定了MQPAC的酸离解常数 ,pKa1=- 8.2 0、pKa2 =- 2 .98、pKa3=- 0 .35、pKa4 =10 .4 6、pKa5=13.17。MQAPC... 合成了 4 (6 甲氧基 8 喹啉偶氮 ) 邻苯二酚 (MQAPC)。产品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核磁共振鉴定。用光度法测定了MQPAC的酸离解常数 ,pKa1=- 8.2 0、pKa2 =- 2 .98、pKa3=- 0 .35、pKa4 =10 .4 6、pKa5=13.17。MQAPC在碱性溶液中 ,与Ni(Ⅱ )形成配合物 ,λmax=5 85nm ,Δλ =113nm。在 0 .2~ 1.8μg·ml- 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测定了人发及血清中的微量Ni(Ⅱ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邻苯二酚 Ni(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与Ni(Ⅱ)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建强 姚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研究了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MQAR)与Ni(Ⅱ)的显色反应。确立了Ni(Ⅱ)与MQAR显色反应的条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对比度为98nm,镍含量在0.2-1.6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3×104L&#... 研究了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MQAR)与Ni(Ⅱ)的显色反应。确立了Ni(Ⅱ)与MQAR显色反应的条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对比度为98nm,镍含量在0.2-1.6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3×104L·mol-1·cm-1,表观稳定常数为1.26×10(10),Sandell灵敏度为2.17×10-3μg·cm-2。用于人发和血清中镍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苯二酚 显色反应 人发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试剂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的合成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建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0-563,共4页
以 6-甲氧基 - 8-氨基喹啉为原料 ,经重氮化后与间苯二酚偶联 ,合成了有机试剂 4- (6-甲氧基 - 8-喹啉偶氮 ) -间苯二酚 (简称 MQAR) ,用 DMF重结晶精制。通过TL C、EA、UV- VIS、IR、1 HNMR等分析手段 ,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 ... 以 6-甲氧基 - 8-氨基喹啉为原料 ,经重氮化后与间苯二酚偶联 ,合成了有机试剂 4- (6-甲氧基 - 8-喹啉偶氮 ) -间苯二酚 (简称 MQAR) ,用 DMF重结晶精制。通过TL C、EA、UV- VIS、IR、1 HNMR等分析手段 ,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 ,确证得到了 MQAR纯品 ,产品熔点为 1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 合成 结构分析 分光光度法 有机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建强 姚成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81-84,共4页
详细研究了在还原剂抗坏血酸存在下 ,新有机试剂 4 (6 甲氧基 8 喹啉偶氮 ) 间苯二酚 (简称MQAR)与钴的显色反应 ,确立了Co(Ⅱ )与MQAR显色反应的条件 ,并用于药品中钴的测定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苯二酚 显色反应 药品 测定 分光光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宇侠 许兴友 马卫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412,共3页
对由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正丁醇、正庚烷和水组成的微乳溶液存在下,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镓(Ⅲ)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 对由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正丁醇、正庚烷和水组成的微乳溶液存在下,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镓(Ⅲ)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9.8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镓(Ⅲ)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25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6×10^5L·mol^-1·cm^-1。镓(Ⅲ)量在7-8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3S/N)为μg·L^-1。方法用于煤和矿石中微量镓的测定,测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在两实样的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其平均回收率为1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 镓(Ⅲ) 微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国想 陈文宾 +2 位作者 马卫兴 许兴友 林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年第2期31-33,共3页
研究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庚烷和水自制微乳溶液介质中,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铜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在显色液中铜的质量浓度在0.010 mg/L^0.70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 研究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庚烷和水自制微乳溶液介质中,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铜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在显色液中铜的质量浓度在0.010 mg/L^0.70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铝合金和水样测定的RSD为0.3%~1.7%,加标回收率为96.3%~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微乳液 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芳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球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严春蓉 徐慧远 +1 位作者 罗娟 王玉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6-800,共5页
本文通过亚硝化、催化氢化、EMME缩合、醚化和关环五步反应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芳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等方法确证。对三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球虫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 本文通过亚硝化、催化氢化、EMME缩合、醚化和关环五步反应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芳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等方法确证。对三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球虫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7 mg/kg的使用浓度下,化合物6-苄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5a)具有抗球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氧基-7-甲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 合成 抗球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氯-7-甲氧基喹啉-6-甲酰胺的简便合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长春 张亚婷 毛芮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0-813,共4页
以3-甲氧基苯胺和3,3-二乙氧基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串联的甲酰化-加成环化-氯化反应和氧化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了抗癌药Lenvatinib(乐伐替尼)关键中间体4-氯-7-甲氧基喹啉-6-甲酰胺。用1HNMR、13CNMR和EA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 以3-甲氧基苯胺和3,3-二乙氧基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串联的甲酰化-加成环化-氯化反应和氧化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了抗癌药Lenvatinib(乐伐替尼)关键中间体4-氯-7-甲氧基喹啉-6-甲酰胺。用1HNMR、13CNMR和EA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BF_3·Et_2O作为催化剂和溶剂,在微波辅助下,n(3-甲氧基苯胺)∶n(3,3-二乙氧基丙酸乙酯)∶n(DMF)∶n(POCl_3)=1.0∶1.0∶1.0∶2.5,90℃反应20 min,一锅法合成得到了4-氯-7-甲氧基喹啉-6-甲醛,收率72.2%;然后,以CuI为催化剂,在n(CuI)∶n(4-氯-7-甲氧基喹啉-6-甲醛)∶n(NH_4HCO_3)∶n(TBHP)=1∶20∶60∶30,80℃反应4 h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了4-氯-7-甲氧基喹啉-6-甲酰胺,收率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甲氧基喹啉-6-甲酰胺 Lenvatinib 中间体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钛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夏心泉 赵书林 +1 位作者 黄勇 张建梅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
合成了新的杂环偶氮变色酸类试剂———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并系统探讨了在pH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介质中显色试剂与钛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溴化... 合成了新的杂环偶氮变色酸类试剂———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并系统探讨了在pH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介质中显色试剂与钛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试剂与Ti(Ⅳ)形成2∶1的络合物,显色反应15min完全并至少稳定4h,最大吸收波长为6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67×105L·mol-1·cm-1,钛的质量浓度在0~400μg/L时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硅砖等标准物质中的Ti(Ⅳ),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RSD(n=5)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P-HPLC法测定环合酯中的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龙庄 张璐 付彦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59-961,共3页
建立了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C18柱进行分离的反向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合酯中的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含量的分析方法,检测波长为254nm,甲醇与水的比例为80:20,柱温为40℃。方法的RSD=0.85%... 建立了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C18柱进行分离的反向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合酯中的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含量的分析方法,检测波长为254nm,甲醇与水的比例为80:20,柱温为40℃。方法的RSD=0.85%,加标回收率为98.0%~99.8%,最低检测限为0.06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环丙基-6 7-二氟-1 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 液相色谱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孝容 曹秋娥 +2 位作者 邹永明 丁中涛 李祖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的光度分析新方法。Cu( )的浓度在 0~ 1 4.0 μg/2 5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8.1 2× 1 0 4 L· mol- 1· cm- 1。方法用于面粉、茶叶及奶粉中铜的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8%~ 1 .2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5 .5 %~ 1 0 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微量分析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乙酰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的合成及其与钯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建为 桂素萍 +1 位作者 周洁 徐其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6-31,共6页
合成了新试剂5-[(4-乙酰氨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AA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光度法测定其酸离解常数pK_(■_2)=3.58.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cc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钯与AAPAQ形成1:2的紫蓝色配... 合成了新试剂5-[(4-乙酰氨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AA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光度法测定其酸离解常数pK_(■_2)=3.58.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cc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钯与AAPAQ形成1:2的紫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摩尔吸光系数为6.1×10~41.mol^(-1).cm^(-1)。钯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简便、快速,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乙酰氨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 光度分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研究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4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形成一种橘黄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3×104... 研究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4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形成一种橘黄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3×104 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锆质量在0~4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锆(Ⅳ)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的合成与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14
作者 钟全洁 郑坚 +1 位作者 张林 罗炫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0-197,共8页
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和后重氮偶合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用红外谱(IR)、核磁氢谱(1H NMR)以及核磁碳谱(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d)方法优化了分子结构,在MP... 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和后重氮偶合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用红外谱(IR)、核磁氢谱(1H NMR)以及核磁碳谱(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d)方法优化了分子结构,在MP2/6-31G(d)的水平下进行单点能计算,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顺反异构的相对能量ER为52.43 kJ·mol^-1。基于纳秒时域(4 ns,532 nm)Z-扫描技术对分子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闭孔Z-扫描分子表现出自散焦特性,开孔Z-扫描表明分子同时存在较强的饱和吸收和反饱和吸收。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二阶超极化率γ为2.59×10-29 esu,品质因子达到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羟基己基)-2-甲氧基-8-硝基苯偶氮基咔唑 密度泛函理论 顺反异构 Z-扫描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英文)
15
作者 罗亚楠 许宪祝 +2 位作者 张潇 于晓洋 曲小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55-2665,共11页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uL(en)]·0.5H2O(1)和[CuL2][Cu(en)2]·2H2O(2)(en=乙二胺),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uL(en)]·0.5H2O(1)和[CuL2][Cu(en)2]·2H2O(2)(en=乙二胺),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化合物1和2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格。此外,还研究了两个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分子网格 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 溶剂热合成法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对不同溶剂中阴离子的识别行为研究
16
作者 杨磊 张赟星 +3 位作者 汪小琴 王振辉 敖华和 朱智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制备一种能适应强极性溶剂和具有良好离子识别效果的喹啉偶氮衍生物,以8-羟基喹啉、对氨基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SUL-8Hq)主体.通过红外、紫外研究了其结构及其与多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行为,建立了一种灵敏... 为了制备一种能适应强极性溶剂和具有良好离子识别效果的喹啉偶氮衍生物,以8-羟基喹啉、对氨基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SUL-8Hq)主体.通过红外、紫外研究了其结构及其与多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行为,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能裸眼检测传感阴离子的新体系.结果表明:在乙腈中,SUL-8Hq可以识别H2PO4-,在310nm处出现新峰,其强度与H2PO-4离子浓度成正比.在水中可以识别OCl-,在472nm的吸收峰随O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在甲醇中,它可以识别HPO2-4和OCl-,且识别过程出现的新吸收峰峰值与识别离子浓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研究主体对不同极性溶剂中的阴离子的识别规律,为构建新型识别体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 强极性溶剂 阴离子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鸿 蔡建伟 +1 位作者 陈耀来 李华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0-1325,共6页
自从1987年美国Kadak公司C.W.Tang及其合作者首次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在较低直流电压(约10V)驱动下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来,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就一直成为人们... 自从1987年美国Kadak公司C.W.Tang及其合作者首次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在较低直流电压(约10V)驱动下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来,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就一直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人们不断对8-羟基喹啉配体进行化学修饰,在喹啉环结构上引入不同基团,改变分子轨道中HOMO和LUMO能级差,使配合物发光峰改变,成功合成出各种发不同荧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呋喃乙烯基-8-羟基喹啉 5-((4-甲氧基苯基)二氮烯基)-8-羟基喹啉 锌配合物 荧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分子SK&F96067与β-环糊精之间形成包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云峰 沈兴海 徐宝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3 丁酰基 8 甲氧基 4 (2 甲基苯基氨基 )喹啉 (SK&F 960 67)是新合成的H+ K+ ATP酶抑制剂 ,它难溶于水。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和1H NMR的方法研究该药物分子与 β 环糊精 (β CD)之间包合物的形成。研究发现在水环境... 3 丁酰基 8 甲氧基 4 (2 甲基苯基氨基 )喹啉 (SK&F 960 67)是新合成的H+ K+ ATP酶抑制剂 ,它难溶于水。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和1H NMR的方法研究该药物分子与 β 环糊精 (β CD)之间包合物的形成。研究发现在水环境中该药物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有明显的等吸光度点 ;而且其荧光强度随着 β C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两者的拟合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该药物分子能够与 β CD形成 1∶1(客体∶主体 )的包合物 ;1H NMR的谱图显示该药物分子喹啉环上的质子信号向低场迁移 ,这是由于其喹啉环部分地进入了 β CD疏水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丁酰基-8-甲氧基-4-(2-甲基苯基氨基)喹啉 SK&F96067 Β-环糊精 包合物 药物分子 作用反理 结合常数 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二氢异喹啉基苯基甲基酮的合成新方法
19
作者 杨少峰 李德鹏 +1 位作者 刘冉 王爱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酰氯化、3,4-二甲氧基苯乙胺氨解得到了N-(3,4-二甲氧基苯乙基)-2-(3,4-二甲氧基苯基)乙酰胺,经Bischler-Napieraski反应环化同时氧化,合成了Lamellarin重要中间体(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 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酰氯化、3,4-二甲氧基苯乙胺氨解得到了N-(3,4-二甲氧基苯乙基)-2-(3,4-二甲氧基苯基)乙酰胺,经Bischler-Napieraski反应环化同时氧化,合成了Lamellarin重要中间体(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酮,优化了环化的反应条件,其总收率为56%。此方法未见文献报道。产物用1H NMR、13C NMR、MS、IR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甲氧基乙酸 氨解 Bischler-Napieraski反应 (6 7-甲氧基-3 4-二氢异喹啉-1-基)(3 4-二甲氧 基苯基)甲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和辣椒酯的合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艳 金永生 +3 位作者 董真秀 胡宏岗 俞世冲 吴秋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0-1312,共3页
Capsaicin and(E)-4-hydroxy-3-methoxybenzyl-8-methylnon-6-enoate we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 of medicine.This research proposed a new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them from 6-bromohexanoic ester by Wittig reaction to give(Z... Capsaicin and(E)-4-hydroxy-3-methoxybenzyl-8-methylnon-6-enoate we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 of medicine.This research proposed a new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them from 6-bromohexanoic ester by Wittig reaction to give(Z)-8-methyl-6-nonenoic acid(4),then treated by nitrous acid and NaNO2 to induce Z→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of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then followed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 to give product in an overall yield of 31%.The method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8-甲基-E-6-壬烯酸(4-羟基-3′-甲氧基)苄酯 WITTIG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