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工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宝晗 许庆博 +2 位作者 徐思思 时爽 徐保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9-211,共3页
综述了合成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的醋酐脱水法、共沸蒸馏法、及其他改进工艺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产品合成工艺采用一步法,就能够满足国内研发多功能的产品对收率、性能、合成成本、污染控制等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N N′-4 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合成工艺 醋酐脱水 共沸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紫外光固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建 顾嫒娟 +1 位作者 袁莉 梁国正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64,共5页
制备了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体系,探讨了BDM/HDDA体系实现UV固化的条件,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其含量对BDM/HDDA体系光固化的反应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 制备了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体系,探讨了BDM/HDDA体系实现UV固化的条件,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其含量对BDM/HDDA体系光固化的反应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TPO)的综合引发效果要好于同类引发剂安息香乙醚和提氢型光引发剂二苯甲酮-三乙醇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4 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1 6-丙烯酸酯 光引发剂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N-二乙氨基-3-羟基苯并黄酮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溶剂极性效应——实验和理论研究
3
作者 姜羊林 陈明卿 +4 位作者 梁民 尧奕歌 张燕 王鹏 张建平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光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发色团中。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3-HFs)由于其广泛的天然来源和对环境极度敏感的荧光发光特性而备受关注。与3-HFs相比,4′-N,N-二乙氨基-3-羟基...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光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发色团中。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3-HFs)由于其广泛的天然来源和对环境极度敏感的荧光发光特性而备受关注。与3-HFs相比,4′-N,N-二乙氨基-3-羟基黄酮(D-HBF)具有扩展的共轭体系和大幅红移的吸收特性,而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具有ESIPT特性,它可以用作环境极性敏感的生物荧光探针。本研究通过采用多种光谱和理论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D-HBF在极性不同的三种非质子型溶剂(环己烷、乙醚和四氢呋喃)中的ESIPT反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三种溶剂中均能观测到D-HBF的ESIPT典型双发射峰,而这些峰的相对比率受溶剂极性的调控。荧光动力学分析揭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激发态中正向和反向的质子转移反应速率都降低,同时反向质子转移变得更占优势。该研究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比较了三种溶剂中D-HBF的基态和激发态分子内氢键的键长和键角参数,确定了ESIPT反应是激发态分子内氢键增强机制。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溶剂极性会导致处于S1态的D-HBF分子的3-羟基伸缩振动红外吸收频率向高波数移动,这证明了相应的N^(*)态的分子内氢键减弱。此外,电子密度分析显示,引入在4′-位的强给电子官能团(4′-N,N-二乙氨基)使得D-HBF在激发态下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征。最后,势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激发态下质子转移更容易发生,而溶剂极性增加会导致更高的质子转移势垒,从而阻碍了相应的ESIPT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分析进一步表明,溶剂极性增加使激发态快速质子转移更倾向于向N^(*)态移动。这项研究为D-HBF类衍生物作为环境极性敏感的生物探针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N N-乙氨基-3-羟基并黄酮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密度泛函理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溶剂极性效应 荧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三平 刘润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 3种方法合成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BDM) ,用 IR、DSC、SEM和凝胶化时间等方法表征和分析了各法合成 BDM及其副产物 (BPC)的结构和性能 ,讨论了 BPC的影响。研究认为 ,BPC能抑制BDM的聚合和活性 ,对 BDM性能不利。文中探索了合成... 采用 3种方法合成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BDM) ,用 IR、DSC、SEM和凝胶化时间等方法表征和分析了各法合成 BDM及其副产物 (BPC)的结构和性能 ,讨论了 BPC的影响。研究认为 ,BPC能抑制BDM的聚合和活性 ,对 BDM性能不利。文中探索了合成 BDM时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合成 性能 副产物 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润山 刘景民 +1 位作者 刘生鹏 李立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综述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的3种主要合成方法,讨论了若干合成工艺问题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介绍了BDM产品的热行为特征与纯度、杂质的关系。指出目前国内品种单一,应研发阻燃型和防潮型等多种功能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发展的... 综述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的3种主要合成方法,讨论了若干合成工艺问题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介绍了BDM产品的热行为特征与纯度、杂质的关系。指出目前国内品种单一,应研发阻燃型和防潮型等多种功能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 合成方法 热行为 反应活性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改性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袁莉 马晓燕 +1 位作者 贾巧英 梁国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34-36,共3页
以硼酸铝晶须、钛酸钾晶须为增强剂 ,以N ,N′ -二胺基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 /O ,O′ -二烯丙基双酚A(BA)体系作为基体 ,采用浇注成型工艺制备了晶须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分析了浇注体的弯曲、冲击断口微观形貌图 ,并对晶... 以硼酸铝晶须、钛酸钾晶须为增强剂 ,以N ,N′ -二胺基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 /O ,O′ -二烯丙基双酚A(BA)体系作为基体 ,采用浇注成型工艺制备了晶须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分析了浇注体的弯曲、冲击断口微观形貌图 ,并对晶须和玻璃布复合增强树脂体系作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铝晶须 钛酸钾晶须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浇注成型 甲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二氨基二苯甲烷固化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鸿岩 刘宁 +2 位作者 费明 刘胭芝 杨娜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0,共5页
采用一种含酚酞结构的能溶于双酚A环氧树脂的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DDM/E-54体系。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BMI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BMI改性DDM/E-54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固化体系的热性... 采用一种含酚酞结构的能溶于双酚A环氧树脂的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DDM/E-54体系。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BMI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BMI改性DDM/E-54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固化体系的热性能,并确定了固化工艺。结果表明:该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7.45 kJ/mol,反应级数n=0.864 6,固化反应过程为多级反应。当BMI的加入量为10%时,温度指数提高了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酞 双马来酰亚胺 双酚A环氧 氨基甲烷 固化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含水量对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友清 刘润山 +1 位作者 刘丽 汪小华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3,16,共4页
用含水量不同的丙酮作溶剂,合成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用IR、DSC和测量副产物(BP)含量及凝胶化时间(GT)等方法,研究了合成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当溶剂中含水量<6%时,BDM产物随含水量增加而收率缓慢下降,但性能未明显变... 用含水量不同的丙酮作溶剂,合成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用IR、DSC和测量副产物(BP)含量及凝胶化时间(GT)等方法,研究了合成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当溶剂中含水量<6%时,BDM产物随含水量增加而收率缓慢下降,但性能未明显变坏;而当含水量>6%时,在BDM收率显著下降的同时,有害的BP含量明显增加,BDM反应活性大大下降,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当用丙酮法生产BDM时,使用含水量低的丙酮是保证BDM质量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合成 性能 副产物 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与阻燃性能
9
作者 汪杰 侯涛 +1 位作者 陈静茹 林起浪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0,共5页
环氧(EP)树脂作为工业用热固性树脂,具有黏附力强、稳定性高、固化收缩率低、绝缘性能好等优点,但存在着易燃、耐热性低和隔热性能差等缺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了减少EP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使用寿命... 环氧(EP)树脂作为工业用热固性树脂,具有黏附力强、稳定性高、固化收缩率低、绝缘性能好等优点,但存在着易燃、耐热性低和隔热性能差等缺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了减少EP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使用寿命和其稳定性,需要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提升其力学和阻燃等性能。本文以EP树脂为原料、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为改性剂制备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BDEP)树脂,然后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万能力学试验机、氧指数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研究该树脂的力学与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随着BMI的加入,BDEP树脂的交联密度变大。BDEP树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BMI质量分数为20%时,所制备的BDEP-2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123.43 MPa和18.10 kJ/m^(2)。随着BMI质量分数从0变为40%时,BDEP树脂的阻燃性能逐渐提高,极限氧指数从25.5%提高到30.1%。在BDEP树脂的热解过程中伴有自发泡现象,最终形成蜂窝状闭孔泡沫结构的残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力学性能 改性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合成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丽 刘润山 赵三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采用丙酮为溶剂并在反应前向体系中添加少量醇类添加剂的方法 ,合成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 ) ,同时与无添加剂体系作了比较。研究了添加剂及其用量对BDM产物的收率、副产物和各种性能的影响 ,用IR、DSC、SEM及GT等方法对BDM进行了... 采用丙酮为溶剂并在反应前向体系中添加少量醇类添加剂的方法 ,合成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 ) ,同时与无添加剂体系作了比较。研究了添加剂及其用量对BDM产物的收率、副产物和各种性能的影响 ,用IR、DSC、SEM及GT等方法对BDM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 ,有醇类添加剂时BDM产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没有变化 ,但反应的收率下降 ,副产物含量减少 ,物态有所变化 ,溶解度略有增加 ,凝胶化时间变短 ,热聚合 (固化 )速率加快 ,表观活化能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添加剂 合成 性能 热聚合 凝胶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与甲醛合成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晨晔 李会泉 +3 位作者 曹妍 柳海涛 侯新娟 张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48-2355,共8页
苯胺与甲醛合成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是一个复杂的反应体系。采用多种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涉及多种物质的基础热力学数据,以及主要反应的反应焓变、反应Gibbs自由能变以及各反应的平衡常数。结合热力学模拟计算,分析了体系... 苯胺与甲醛合成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是一个复杂的反应体系。采用多种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涉及多种物质的基础热力学数据,以及主要反应的反应焓变、反应Gibbs自由能变以及各反应的平衡常数。结合热力学模拟计算,分析了体系温度、苯胺与甲醛的原料配比对该反应体系平衡转化过程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苯胺与甲醛合成MDA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体系温度有利于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同时可获得较高的MDA收率。选取原料配比为3作为较优操作条件,可减少副产物的产生量,并降低后续产物分离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4 4-氨基甲烷 基团贡献法 热力学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苯甲烷二胺与碳酸二甲酯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泽刚 王军威 +3 位作者 亢茂青 李其峰 杜辉 王心葵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研究了无水乙酸锌〔Zn(CH3COO)2〕催化下4,4′-二苯甲烷二胺(MDA)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体系副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DC生成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研究了无水乙酸锌〔Zn(CH3COO)2〕催化下4,4′-二苯甲烷二胺(MDA)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体系副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DC生成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n〔Zn(CH3COO)2〕∶n(MDA)=5∶1,反应物配比n(DMC)∶n(MDA)=20∶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 h。在该条件下MDC收率为98%,MDA转化率100%。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副产物为单氨基甲酸酯和3种N-甲基化物。在上述基础上,讨论了N-甲基化物可能的生成机制和副产物的形成对MDC生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甲烷 碳酸甲酯 乙酸锌 4 4′-甲烷氨基甲酸甲酯 N-甲基化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氨基-4”-羟基三苯甲烷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费斐 虞鑫海 +2 位作者 徐永芬 赵炯心 傅菊荪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盐酸苯胺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醛与苯胺通过缩合反应,合成4,4'-二氨基-4"-羟基三苯基甲烷(DAHTM)单体。DAHTM单体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聚合反应,得到含羟基的聚酰胺酸(DAHTM/PM-DA-PAA)溶液,经涂膜,热亚胺化后,制成相应的... 以盐酸苯胺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醛与苯胺通过缩合反应,合成4,4'-二氨基-4"-羟基三苯基甲烷(DAHTM)单体。DAHTM单体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聚合反应,得到含羟基的聚酰胺酸(DAHTM/PM-DA-PAA)溶液,经涂膜,热亚胺化后,制成相应的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氨基-4-羟基三甲烷 含羟基聚酰亚胺 合成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正辛烷氧基二苯甲酰甲烷-邻菲口罗啉-铕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发光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松庭 杨娜 +2 位作者 赵斌 肖尊宏 李松青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1-346,共6页
以 4 正辛烷氧基二苯甲酰甲烷 (ODBM)为配体 ,邻菲 只罗啉为第二配体与铕配位 ,合成了一种新的铕 长链烷氧基 β二酮 邻菲 只罗啉三元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配合物三氯甲... 以 4 正辛烷氧基二苯甲酰甲烷 (ODBM)为配体 ,邻菲 只罗啉为第二配体与铕配位 ,合成了一种新的铕 长链烷氧基 β二酮 邻菲 只罗啉三元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配合物三氯甲烷溶液和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这种配合物的三氯甲烷溶液在浓度为 1 0 - 2 ~ 1 0 - 4 mol/L范围内浓度淬灭现象不显著 ,溶液和薄膜的荧光都强于铕 二苯甲酰甲烷 邻菲只罗啉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合成 4-正辛烷氧基甲酰甲烷 光致发光 发光材料 邻菲LUO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苯甲烷二胺与碳酸二甲酯甲基化反应合成4,4′-双(二甲氨基)二苯甲烷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泽刚 王军威 +2 位作者 亢茂青 李其峰 王心葵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1-824,共4页
该文以4,4′-二苯甲烷二胺(MDA)与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合成4,4′-双(二甲氨基)二苯甲烷(MBDMA)。用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反应过程中甲氧羰基化和甲基化反应进行了调控。NaY分子筛催化剂促进甲基化反应的发生,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m... 该文以4,4′-二苯甲烷二胺(MDA)与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合成4,4′-双(二甲氨基)二苯甲烷(MBDMA)。用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反应过程中甲氧羰基化和甲基化反应进行了调控。NaY分子筛催化剂促进甲基化反应的发生,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m(NaY)∶m(DMC)=0.07∶1,反应物配比n(DMC)∶n(MDA)=30∶1,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6 h,此时MDA完全转化,MBDMA选择性达97%。相反,乙酸锌催化剂则促进甲氧羰基化反应的进行。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NaY催化下反应副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生成的副产物主要为3种不同程度的N-甲基化产物,表明MBDMA生成是经过逐步甲基化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甲烷 碳酸甲酯 4 4′-双(甲氨基)甲烷 甲氧羰基化 NAY分子筛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16
作者 杨宗绵 周梦军 +4 位作者 张浴玲 黄丹梅 张扬 黄乃淇 张艳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7-2073,共7页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H/R+抗氧化剂依达拉奉组、H/R+活性氧(ROS)促生成剂寡霉素A+DHMBA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二硝基苯甲酸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氧化还原平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总ROS水平;硝基四紫唑显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DHMBA在125~1000μmol/L的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在H/R刺激的EA.hy926细胞中,DHMBA可以提高细胞活力,抑制NF-κB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增加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及NO含量;DHMBA能通过抑制H/R诱导的EA.hy926细胞ROS超载,恢复细胞内GSH和其氧化态(GSSH)的比例,减少LDH漏出,提高细胞迁移能力。结论:DHMBA可以减轻H/R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这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羟基-4-甲氧基甲醇 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志花 赵林秀 +1 位作者 曹端林 王建龙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为原料,在无水醋酸锌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胺解反应合成了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测定了MDC的熔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 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为原料,在无水醋酸锌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胺解反应合成了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测定了MDC的熔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DMC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MDC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DA用量5g、DMC用量80mL、无水醋酸锌用量0.2g、反应温度140℃、反应压力0.2MPa、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MDC收率达到90%。该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离容易、产品收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酯 4 4-氨基甲烷 4 4'-甲烷氨基甲酸甲酯 4 4'-甲烷异氰酸酯 胺解 醋酸锌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固载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4,4′-二氨基二苯甲烷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华良 田金萍 +1 位作者 赵新强 王延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1-179,共9页
采用3种方法成功制备了固载型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对其催化苯胺与甲醛缩合制备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MDA)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其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固载型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催化效果与其固载量正相关,Si O2@[HS... 采用3种方法成功制备了固载型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对其催化苯胺与甲醛缩合制备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MDA)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其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固载型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催化效果与其固载量正相关,Si O2@[HSO3-ppim]CF3SO3-Ⅰ的固载量最高,催化效果最好。以Si O2@[HSO3-ppim]CF3SO3-Ⅰ为催化剂,4,4′-MDA合成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w(cat.)/w(HCHO)=1.5,n(AN)/n(HCHO)=4,反应时间7 h,反应温度80℃。在此条件下,4,4′-MDA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74.9%和94.5%。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酸量和红外谱图分析发现,苯胺与离子液体的酸中心发生化学作用导致回收催化剂活性下降。利用CF3SO3H对回收催化剂进行酸化处理,其活性得以恢复,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氨基甲烷 甲醛 固载离子液体 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玉界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6期34-36,40,共4页
在酸催化条件下,利用2,6-二甲基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制得了高纯度的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AMD),运用H-NMR,FTIR,HPLC和熔点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AMD纯度较高;AMD和BTDA聚合制得较... 在酸催化条件下,利用2,6-二甲基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制得了高纯度的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AMD),运用H-NMR,FTIR,HPLC和熔点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AMD纯度较高;AMD和BTDA聚合制得较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经化学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PI),将其溶解后涂覆制得的聚酰亚胺薄膜有一定的溶解性、成膜性及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5.5’-四甲基-4 4-氨基甲烷 聚酰亚胺 2L—FC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HPLC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洁 王公应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0,共3页
建立了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HPLC分析方法,用于合成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中该产物的分析,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高。
关键词 HPLC 4 4-甲烷异氰酸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