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溴-3,5-二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
1
作者 林木荣 廖联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甲醛 4--3 甲氧基 羟基甲酸 甲氧基化 甲酸 甲酸甲酯 相转移催化 甲氧苄嘧啶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钙交换体阻滞剂CB-DMB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景景 胡慧洁 +1 位作者 刘子楷 宋明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0-716,共7页
目的·研究钠钙交换体(Na^(+)/Ca^(2+)exchanger,NCX)阻滞剂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U251、SF188)和星形胶质细胞,用NCX阻滞剂SN-6、YM244769、SEA0400、5-(N-4-氯苄基)-N-(2... 目的·研究钠钙交换体(Na^(+)/Ca^(2+)exchanger,NCX)阻滞剂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U251、SF188)和星形胶质细胞,用NCX阻滞剂SN-6、YM244769、SEA0400、5-(N-4-氯苄基)-N-(2’,4’-二甲基)氨苯蝶啶(CB-DMB)以及化学治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处理细胞。SN-6、YM244769和SEA0400是NCX反向模式的选择性阻滞剂;CB-DMB是NCX双向模式的选择性阻滞剂,但优先阻滞NCX的正向模式;TMZ作为参考。CCK-8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活性,并分析药物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钙成像技术检测NCX阻滞剂处理后U87细胞内Ca^(2+)信号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CX阻滞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U251、SF188)共孵育48 h后,NCX双向阻滞剂CB-DMB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活性,IC_(50)值分别为2.06、2.19和1.82μmol/L;而NCX反向阻滞剂SN-6、YM244769和SEA0400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活性均无显著影响。CB-DMB对星形胶质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较小。钙成像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CB-DMB通过阻滞NCX的正向模式导致U87细胞内Ca^(2+)增加,引起胞内钙超载,进而诱导U87细胞凋亡,并激活MAPK信号通路。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TMZ相比,CB-DMB能够更快地引起U87细胞凋亡(P=0.002);CB-DMB与TMZ联合用药,增强了TMZ对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CB-DMB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阻滞NCX的正向转运模式有关。细胞膜NCX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钠钙交换体 阻滞剂 5-(N-4-氯苄基)-N-(2’ 4’-甲基)蝶啶(cb-dmb) 细胞凋亡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型手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建滨 高强 王传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2-306,共5页
制备了一对旋光异构的两亲分子L-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L-亮氨酸)和D-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D-亮氨酸).对相应的表面活性和聚集体研究发现,C10HL与传统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有很大的不同,在较高pH时仍具有较高的... 制备了一对旋光异构的两亲分子L-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L-亮氨酸)和D-C10HL(N-(4-癸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D-亮氨酸).对相应的表面活性和聚集体研究发现,C10HL与传统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有很大的不同,在较高pH时仍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聚集能力.利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圆二色性谱研究了L-C10HL和D-C10HL与环糊精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表面活性剂 囊泡 表面活性 荧光光谱 色谱 N-(4-癸氧基-2-羟基甲基)-L-酸) D-C10HL (N-(4-癸氧基-2-羟基甲基) -D-酸) L-C10HL 环糊精 包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和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转运体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丁铭 尹榕 +3 位作者 张志银 赵波 张新宇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细胞和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变化。方法:利用MPTP和二丙苯磺胺联合注射小鼠5周(每周2次,共10次)制作帕金森病小鼠慢性模型,通过转棒法检测小鼠行为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细胞和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变化。方法:利用MPTP和二丙苯磺胺联合注射小鼠5周(每周2次,共10次)制作帕金森病小鼠慢性模型,通过转棒法检测小鼠行为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变化,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纹状体内DAT的密度。结果:帕金森病小鼠在转棒试验中行为发生明显改变,模型组行为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95±238 vs 1202±252,P<0.001),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4±6.5 vs22.4±8.0,P<0.001)。模型组动物纹状体DAT放射自显影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2123±0.0316 vs 0.3034±0.0588,P<0.001)。线性回归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及纹状体内DAT密度与对应行为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r=0.6354,P<0.01)。结论:MPTP和二丙苯磺胺所致的帕金森病小鼠,在行为学、纹状体DAT密度和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细胞量上均有明显改变,提示这种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1 2 3 6-四氢吡啶 磺胺 多巴胺转运体 酸羟化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