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4′/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元醇本体聚合流变动力学 被引量:4
1
作者 郭俊溢 包永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5-729,共5页
采用转矩流变仪模拟双螺杆挤出反应条件,分别在无催化剂和铋/锌复合催化剂作用下进行4,4′/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4-丁二醇本体聚合,结合二维流动简化假设、黏度/分子量关联式和Arrhenius方程,建立了热塑性聚... 采用转矩流变仪模拟双螺杆挤出反应条件,分别在无催化剂和铋/锌复合催化剂作用下进行4,4′/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4-丁二醇本体聚合,结合二维流动简化假设、黏度/分子量关联式和Arrhenius方程,建立了热塑性聚氨酯(TPU)重均分子量与反应体系转矩、温度的流变动力学方程,分别拟合得到无催化剂和催化剂作用时体系转矩与重均分子量的关联式;发现采用流变动力学方程模拟的TPU平均分子量与实时取样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流变动力学方法测量方便迅速,能提供整个反应过程中TPU平均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 2 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热塑性聚氨酯 转矩流变仪 流变动力学 平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甲酸丁酯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高伟 赵新强 +3 位作者 王晶 安华良 贾春瑶 王延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60-2463,共4页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4,4’-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甲酸丁酯(H12MDU),得到两种固体产物(A和B);分别利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固体...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4,4’-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甲酸丁酯(H12MDU),得到两种固体产物(A和B);分别利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固体A和B均为目标产物H12MDU。固体A为反-反结构H12MDU,固体B为H12MDU不同异构体的混合物,不仅含有反-反结构H12MDU,并且至少含有顺-反和顺-顺结构H12MDU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环己甲烷二氨甲酸丁酯 4 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合成 结构表征 构型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永芬 王玉帛 +2 位作者 浦一帆 王凯 虞鑫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0-45,共6页
将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DMDC)、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3,3′,4,4′-四羧基二苯醚二酐(ODPA)进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通过改变二胺单体的配比,采用热亚胺化法制备了系列聚酰亚胺薄膜,在保证聚酰亚胺薄膜常规的... 将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DMDC)、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3,3′,4,4′-四羧基二苯醚二酐(ODPA)进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通过改变二胺单体的配比,采用热亚胺化法制备了系列聚酰亚胺薄膜,在保证聚酰亚胺薄膜常规的优势性能前提下,改善聚酰亚胺的颜色、可加工性能和溶解性,并对其进行表征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聚酰亚胺薄膜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良好;脂肪族柔性单体DMDC的引入降低了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薄膜在DMAc、DMF、NMP、CHCl_3溶剂中的溶解性,扩大了聚酰亚胺在光电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二甲-4 4-二氨二环己甲烷 4 4-二氨二苯醚 3 3′ 4 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 聚酰亚胺薄膜 光学性能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硝基-N,N′-二(3-([1,2,3]-三唑并[4,5-c]呋咱-4,5-内盐-5-基)呋咱-4-基)二氨基甲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叶高 王伯周 +5 位作者 胡艳华 李文杰 周彦水 周诚 关弘扬 张学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共5页
以二氨基呋咱(DAF)为起始原料,经Caros acid氧化、锌粉还原、环化、缩合和硝化五步反应得到N,N′-二硝基-N,N′-二(3-([1,2,3]-三唑并[4,5-c]呋咱-4,5-内盐-5-基)呋咱-4-基)二氨基甲烷(MNOTO),总收率为32.7%(以DAF计)。用元素分析、... 以二氨基呋咱(DAF)为起始原料,经Caros acid氧化、锌粉还原、环化、缩合和硝化五步反应得到N,N′-二硝基-N,N′-二(3-([1,2,3]-三唑并[4,5-c]呋咱-4,5-内盐-5-基)呋咱-4-基)二氨基甲烷(MNOTO),总收率为32.7%(以DAF计)。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进行了结构表征。用浓硝酸和醋酐作为硝化体系硝化N,N′-二(3-([1,2,3]-三唑并[4,5-c]呋咱-4,5-内盐-5-基)呋咱-4-基)二氨基甲烷(MAOTO),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浓硝酸与醋酐摩尔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硝化体系中硝酸和醋酐的最佳摩尔比为1.5∶1,反应温度15~20℃,反应时间为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N N′-二硝-N N′-二(3-([1 2 3]-三唑并[4 5-c]呋咱-4 5-内盐-5-)呋咱-4-)二氨甲烷 硝化反应 MNOTO MAO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环己基18冠醚-6/异丙氧基杯[4]冠-6-正辛醇共萃取Sr和Cs 被引量:8
5
作者 叶维玲 王建晨 何千舸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以正辛醇作稀释剂,二环己基18冠醚-6(DCH18C-6)和异丙氧基杯[4]冠-6(IPR-C[4]C-6)作为萃取剂进行了从硝酸介质中共萃取分离Sr和Cs的研究。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硝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Sr,Cs的萃取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萃取剂相互之... 以正辛醇作稀释剂,二环己基18冠醚-6(DCH18C-6)和异丙氧基杯[4]冠-6(IPR-C[4]C-6)作为萃取剂进行了从硝酸介质中共萃取分离Sr和Cs的研究。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硝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Sr,Cs的萃取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萃取剂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协萃作用,分别独立进行对Sr和Cs的萃取。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和反萃条件可以满足体系对Sr,Cs的萃取和反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环己18冠醚-6 -6 SR CS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1,4-双(4-氨基苯氧基)苯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忠杰 虞鑫海 +2 位作者 徐永芬 赵炯心 傅菊荪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5期53-54,59,共3页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44BAPB)的固化过程进行了跟踪,并利用Kissinger、Crane和Arrhenius方程对该固化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44BAPB)的固化过程进行了跟踪,并利用Kissinger、Crane和Arrhenius方程对该固化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体系的活化能为61 kJ/mol,反应级数为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缩水甘油-4 4’-二氨二苯甲烷 1 4-双(4-苯氧)苯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异氰酸酯生产技术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马德强 丁建生 宋锦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8-673,共6页
对近年世界有机异氰酸酯的生产技术发展状况、液相光气化混合反应技术、气相光气化混合反应技术、非光气法制异氰酸酯研究与技术进展等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异氰酸 光气化 4 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甲苯二异氰酸酯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 六次甲二异氰酸酯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4 4'-二环己甲烷二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异氰酸酯的生产及市场消费状况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德强 宋锦宏 丁建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3-749,共7页
对近年国内外有机异氰酸酯生产及市场消费状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未来的生产消费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异氰酸 4 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甲苯二异氰酸酯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 六次甲二异氰酸酯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4 4'-二环己甲烷二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呋喃基双酚-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呋喃甲烷的合成与表征
9
作者 凌俊利 张军营 +4 位作者 程珏 史翎 张耀平 张晓丰 林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1355,共5页
以2,6-二甲基苯酚和糠醛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经缩合反应合成了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呋喃甲烷。研究了各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规律,选择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实验得出优化后反应条件为... 以2,6-二甲基苯酚和糠醛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经缩合反应合成了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呋喃甲烷。研究了各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规律,选择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实验得出优化后反应条件为:n(2,6-二甲基苯酚)∶n(糠醛)=2.2∶1,n(2,6-二甲基苯酚)∶n(氢氧化钠)=1∶0.1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5 h。在较优条件下进行实验,所得产物收率为61.7%。采用FTIR、1HNMR和MS表征确定了产物结构,并测得其熔点为151.1℃,纯度为9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呋喃双酚 双(4--3 5-二甲)呋喃甲烷 碱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合成贝诺酯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霞辉 张伟 +5 位作者 龚永平 赵谨 夏寒玉 王志刚 李川川 舒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4,120,共6页
【目的】探索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合成贝诺酯的方法。【方法】利用DMAP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合成酯类化合物的优点,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红外光谱检测(IR)鉴定。【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 【目的】探索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合成贝诺酯的方法。【方法】利用DMAP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合成酯类化合物的优点,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红外光谱检测(IR)鉴定。【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比例,脱水剂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目标物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工艺条件。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DMAP∶阿司匹林=5∶100(%),DCC:阿司匹林=0.8∶1.1(摩尔比),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5h,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对所得最佳条件进行3次平行试验,平行试验的平均产率为51%。【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最终方法与我国通用生产方法相比,操作过程简单,反应温度无论是实验还是生产中都容易满足,整个反应过程安全易控,本方法是一种新的工艺路线,能够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诺酯 4-二甲氨吡啶(DMAP) 二环己碳二亚胺(DCC)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官能环氧树脂/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永芬 虞鑫海 +1 位作者 赵炯心 傅菊荪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4期42-44,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与新型含氟固化剂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BAHPF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化反应过程中出现两个明显的放热峰,第一放热...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与新型含氟固化剂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BAHPF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化反应过程中出现两个明显的放热峰,第一放热峰所对应的反应活化能Ea1为65.7kJ/mol,反应级数n1为0.91;第二放热峰所对应的反应活化能Ea2为120.2kJ/mol,反应级数n2为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缩水甘油-4 4’-二氨二苯甲烷 2 2 -双(3-4)六氟丙烷 固化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合成叔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敏谊 魏丹 刘志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应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对叔丁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酯化、克莱森酯缩合反应制得紫外线吸收剂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其中采用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优化酯化条件,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缩合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 应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对叔丁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酯化、克莱森酯缩合反应制得紫外线吸收剂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其中采用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优化酯化条件,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缩合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甲苯为溶剂,NaNH2作缩合催化剂,n(对甲氧基苯乙酮)∶n(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n(NaNH2)=1∶2∶4;微波辐射时间60min,微波功率320W,产率可达70.22%。利用1HNMR与UV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叔丁-4’-甲氧二苯甲酰甲烷 微波辐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海涛 段显英 +3 位作者 王文新 傅经国 杨贯羽 李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0,共3页
(Z)-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是不对称催化氢化中用于评价手性催化剂的标准底物之一,但现有的合成方法都需要柱色谱纯化,而且收率低。本研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最终一步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脱水剂和4-二甲胺基吡啶(DMAP... (Z)-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是不对称催化氢化中用于评价手性催化剂的标准底物之一,但现有的合成方法都需要柱色谱纯化,而且收率低。本研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最终一步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脱水剂和4-二甲胺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经简单地洗涤、萃取等操作,即可快速高效地得到高纯度的(Z)-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产率可达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2-乙酰氨肉桂酸甲酯 合成 N'-二环己碳二亚胺 4-二甲胺吡啶 (Z)-2-乙酰氨肉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张学骜 许静 肖加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b-PS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b-PS(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430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bPS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最大发射波长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变大,即发生了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 荧光性质 聚苯 5-乙酰-2-二苯甲酮 喹啉 原子转移自由 4-苯乙酮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1HNMR 聚合合成 P2O5 三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聚合物 端羧 催化剂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DI基和HMDI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酒永斌 罗运军 +2 位作者 葛震 王晓青 肖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用熔融二步法合成了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T)和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酯(PEPA)的混合多元醇为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不同硬段含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基和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采用熔融二步法合成了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T)和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酯(PEPA)的混合多元醇为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不同硬段含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基和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TPU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TPU的热行为,同时测试了两种TPU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IPDI基TPU相比,相同硬段含量的HMDI基TPU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和模量,以及更高的微相分离,同时还具有结晶的特性;IPDI基TPU中硬段与聚酯软段相互作用强于HMDI基TPU,IPDI基TPU不具备结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性能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二环己甲烷二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DI-PTMEG系列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新涛 厉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12,共4页
采用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与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预聚,用三羟甲基丙烷(TMP)和1,4-BDO扩链,合成系列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原材料配比、扩链剂配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加温老化、DMTA、TGA等方法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采用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与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预聚,用三羟甲基丙烷(TMP)和1,4-BDO扩链,合成系列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原材料配比、扩链剂配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加温老化、DMTA、TGA等方法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U弹性体中硬段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均有明显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PU弹性体在150℃时表面开始变黄以至黏流;硬段含量高的PU弹性体耐热性略有提高。随硬段含量增加,PU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移向高温。PU弹性体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均为320℃,交联结构及氨酯键的断裂破坏是第一阶段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环己甲烷二异氰酸酯 透明 聚氨酯 弹性体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脂环-芳香族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费斐 阿尔斯兰.麦麦提敏 虞鑫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7,32,共5页
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NJXBAPP)、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DMDC)与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粘稠状的聚酰胺酸(NJXBAPP-DMDC-BPADA/... 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NJXBAPP)、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DMDC)与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粘稠状的聚酰胺酸(NJXBAPP-DMDC-BPADA/PAA)溶液,涂膜,热亚胺化,获得了相应的聚酰亚胺(NJXBAPP-DMDC-BPADA/PI)薄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较宽的光谱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吸水率为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4-(4-苯氧)苯]丙烷 3 3'-二甲-4 4’-二氨二环己甲烷 2 2-双[4-(3 4-二羧苯氧)苯]丙烷二酐 聚酰亚胺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PACM14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含茂 伍威 +6 位作者 曹凯凯 刘玉峰 曹卓 袁峰 宋志成 李忠良 杨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8-131,138,共5页
以4,4′-二胺基二环己基甲烷和十四烷二酸为单体制备了新尼龙聚十四烷二酰4,4′-甲撑双环己烷胺(PACM14)。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了PACM14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C... 以4,4′-二胺基二环己基甲烷和十四烷二酸为单体制备了新尼龙聚十四烷二酰4,4′-甲撑双环己烷胺(PACM14)。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了PACM14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CM14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6℃,比商业化产品聚十二烷二酰4,4′-甲撑双环己烷胺[PACM12(TROGAMID CX)]低9℃,PACM14起始热分解温度404℃,比PACM12高3℃,而且两者透光率一致。PACM14力学性能与PACM12整体相当,PACM14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低于PACM12,无缺口冲击强度高于PACM12,吸水率较PACM12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胺二环己甲烷 透明尼龙 表征 聚十二烷二酰4 4-甲撑双环己烷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磺酸盐与TDI的高固含量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晓莎 孙东成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9,40,共5页
以自制的N-(2-氨基乙基)氨基乙磺酸钠(AAS-Na)为亲水单体,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主要硬段,采用丙酮法合成了固含量大约为50%的聚氨酯分散体(PUDs)。激光粒度分析表明PUDs胶粒平均粒径60~160 nm,部分PUDs胶粒呈二元分布,Zeta电位... 以自制的N-(2-氨基乙基)氨基乙磺酸钠(AAS-Na)为亲水单体,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主要硬段,采用丙酮法合成了固含量大约为50%的聚氨酯分散体(PUDs)。激光粒度分析表明PUDs胶粒平均粒径60~160 nm,部分PUDs胶粒呈二元分布,Zeta电位处于-50~-65 mV之间,黏度均小于200 mPa·s。透射电镜(TEM)显示PUDs胶粒呈不同尺寸的不规则球形结构。DMA测试显示PUDs膜未见软硬段的相分离,玻璃化温度(T_g)在-35~-20℃之间。电子拉力机测试结果表明伸长率为2 000%的定伸强度大多处于5~10 MPa之间,断裂伸长率均高于2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氨乙磺酸钠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高固含量 聚氨酯分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20
作者 刘习奎 汤嘉陵 顾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合成了一种含氰基联苯氧基侧链的二元胺单体,然后通过两步法热酰亚胺化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通过侧链的引入,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聚酰亚胺的Tg也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溶液与... 合成了一种含氰基联苯氧基侧链的二元胺单体,然后通过两步法热酰亚胺化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通过侧链的引入,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聚酰亚胺的Tg也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溶液与熔融加工性能。在加工性改善的同时,这种侧链聚酰亚胺仍然保持了原有无侧链聚酰亚胺的优异力学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没有侧链且较为刚性的BPDA/MPDA的聚酰亚胺表现出一种短程有序结构,但这种短程有序受到氰基联苯侧链的明显抑制。TGA研究表明侧链聚酰亚胺表现出典型的两段式失重行为,分别对应于侧链与主链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合成 含氰联苯 侧链改性 3 5-二硝苯甲酸 4--4’-联苯 4-二甲吡啶 6-氯正己醇 二环己碳二酰亚胺 二氨二苯醚 间苯二胺 4 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 3 3’ 4 4’-联苯四羧酸二酐 N-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