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元瓜环与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姜平月 薛赛凤 +3 位作者 吴明强 肖昕 祝黔江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3-1577,共5页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瓜环包结客体的二吡啶基丙烷部分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对于取代烷基碳链数大于4的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随着主体与客体摩尔比值的增加,体系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导模式是Q[7]逐渐包结了客体二吡啶基丙烷部分,进而形成Q[7]包结客体两端取代烷基,甚至形成一个客体分子上"挂满"3个主体瓜环的包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1 3-(4 4’吡啶基)丙烷衍生物 作用模式 ^1H NMR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4-吡啶基)丙烷Cd(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江晶 王冬杰 +2 位作者 刘志鹏 汪俊龙 李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52-1956,共5页
以1,3-二(4-吡啶基)丙烷(L)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Cd(Ⅱ)配合物{[CdL2(H2O)2].2(C7H6N5)}n(C7H6N5=5-(3-氨基苯基)四唑离子)。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Cd(Ⅱ)分别与4个1,3-二(4-吡啶基)丙烷配体的4个氮原子,2... 以1,3-二(4-吡啶基)丙烷(L)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Cd(Ⅱ)配合物{[CdL2(H2O)2].2(C7H6N5)}n(C7H6N5=5-(3-氨基苯基)四唑离子)。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Cd(Ⅱ)分别与4个1,3-二(4-吡啶基)丙烷配体的4个氮原子,2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了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1,3-二(4-吡啶基)丙烷配体桥梁相邻的Cd(Ⅱ)离子形成了一维的无限延伸的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O-H…N、N-H…N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4-吡啶基)丙烷 Cd(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4′-羟基-联苯-4-羧酸和1,3-二(4-吡啶基)丙烷构筑的一维锌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道森 梁法库 王志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07-2012,共6页
水热条件下采用Zn(NO3)2.6H2O,4′-羟基-联苯-4-羧酸和1,3-二(4-吡啶基)丙烷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新的一维锌金属配位聚合物{[Zn(Hhbc)2(bpp)].H2O}n(1)(Hhbc=4′-羟基-联苯-4-羧酸,bpp=1,3-二(4-吡啶基)丙烷),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 水热条件下采用Zn(NO3)2.6H2O,4′-羟基-联苯-4-羧酸和1,3-二(4-吡啶基)丙烷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新的一维锌金属配位聚合物{[Zn(Hhbc)2(bpp)].H2O}n(1)(Hhbc=4′-羟基-联苯-4-羧酸,bpp=1,3-二(4-吡啶基)丙烷),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一维链状锌(Ⅱ)配位聚合物,通过分子间的O-H…O氢键作用,一维链进一步被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蓝色荧光,荧光寿命为3.08 ns(4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4'-羟基-联苯-4-羧酸 1 3-(4-吡啶基)丙烷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4-吡啶基)-丙烷与邻苯二甲酸构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秋爽 郑晓丽 +2 位作者 屈相龙 李睿 李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5-1133,共9页
以1,3-二(4-吡啶基)-丙烷(bpp)和邻苯二甲酸(1,2-H2bdc)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过渡金属配合物M2(1,2-bdc)2(bpp)2·2H2O[M=Co(1),Ni(2)]和Cd(1,2-bdc)(bpp)·H2O(3).配合物1和2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具有相似的三维骨架结构.... 以1,3-二(4-吡啶基)-丙烷(bpp)和邻苯二甲酸(1,2-H2bdc)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过渡金属配合物M2(1,2-bdc)2(bpp)2·2H2O[M=Co(1),Ni(2)]和Cd(1,2-bdc)(bpp)·H2O(3).配合物1和2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具有相似的三维骨架结构.配合物中存在2种配位环境相似的金属中心,每个金属中心采取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与来自2个1,2-bdc配体的3个氧原子和2个bpp配体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水分子配位.1,2-bdc配体采取单齿/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将金属离子连接成M1-(1,2-bdc)-M2右手螺旋链.bpp配体采取Trans-Gauche(TG)构型,连接相邻的金属离子形成M1-(bpp)-M1链和M2-(bpp)-M2链.这3种链交织在一起构筑成具有{65.8}拓扑的三维结构.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具有单节点的双层二维结构.Cd(Ⅱ)离子采取七配位的畸变五角双锥体构型,与来自2个1,2-bdc配体的4个氧原子,2个bpp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1个水分子配位.1,2-bdc配体采取双齿螯合/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将Cd(Ⅱ)离子连接成Cd-(1,2-bdc)-Cd链.bpp配体采取TG构型,连接相邻的Cd(Ⅱ)离子,形成Cd-(bpp)-Cd链.这2种链通过共享Cd(Ⅱ)离子交错排列构筑成二维结构.配合物3显示出强的荧光,最大发射位于408 nm处,对应于配体的π*-π跃迁.不同有机小分子对配合物3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苯胺对其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基于荧光猝灭机理,配合物3可用于选择性检测苯胺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1 3-(4-吡啶基)-丙烷 邻苯甲酸 晶体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及二吡啶基丙烷构筑的锌(Ⅱ)及镉(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旭燕 刘建锋 +3 位作者 刘艳 高玲玲 肖立群 胡拖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6-1102,共7页
在室温和甲醇/水溶液为溶剂的条件下,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合成了[Zn(TBTA)(BPP)]n(1)和[Cd(TBTA)(BPP)2(H2O)2]n(2)2个配位聚合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等... 在室温和甲醇/水溶液为溶剂的条件下,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合成了[Zn(TBTA)(BPP)]n(1)和[Cd(TBTA)(BPP)2(H2O)2]n(2)2个配位聚合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二维(2D)层状网络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1D)链状结构;H2TBTA配体中的羧基都采取单齿模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中的氢键作用对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代对苯甲酸 1 3-(4-吡啶基)丙烷 锌髤配合物 镉(Ⅱ)配合物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双甜菜碱衍生物/SCN-混合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分析(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宁懿 李松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61-1866,共6页
A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 of Cd(Ⅱ)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d(ClO4)2·6H2O with mixed ligands, namely, neutral double betaine derivative 1,3-bis(pyridinio-4-carboxylato)propane and SCN- anion in aqueous ... A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 of Cd(Ⅱ)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d(ClO4)2·6H2O with mixed ligands, namely, neutral double betaine derivative 1,3-bis(pyridinio-4-carboxylato)propane and SCN- an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1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Crystal data for 1: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a=1.050 9(2), b=1.162 8(2), c=1.649 5(3) nm, V=2.015 7(7) nm3, Z=4, F(000)=1 064, Dc=1.756 g·cm-3, the final R=0.050 8 and wR=0.130 1 for 3 530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Crystal structure of 1 indicates that the ( μ-1,3-NCS) bridging NCS- ligand connects neighboring cadmium atoms, leading to a single strand helical chain which propagates along crystallographic a axis. The metallic nodes of adjacent helical chains are linked by monodentate-mono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of both carboxylate groups in L molecules to generate 2D coordination sheet which parallels to the (001) plane. Adjacent layers are further joined by C-H…O hydrogen bonds; the structure thus expanded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CCDC: 612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4-羧基吡啶基)丙烷 双甜菜碱衍生物 硫氰酸盐 Cd(Ⅱ)配位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二羧基苯氧基)苯甲酸配体桥联的锌(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李林 王秋爽 +2 位作者 谢美婷 席宇新 李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09-2812,共4页
以2-(3’,4’-二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DPBA)和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与Zn(Ac)2通过水热反应,获得了一维链状配合物Zn(DPBA)(bpp)。该配合物的一个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Zn(Ⅱ)离子,一个DPBA配体和一个bpp配体。Zn(Ⅱ)离子与四... 以2-(3’,4’-二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DPBA)和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与Zn(Ac)2通过水热反应,获得了一维链状配合物Zn(DPBA)(bpp)。该配合物的一个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Zn(Ⅱ)离子,一个DPBA配体和一个bpp配体。Zn(Ⅱ)离子与四个氧原子及一个氮原子配位,其配位数为5。固态配合物在375nm处出现强的发射峰,来自于配体的π~*—π跃迁。与配体的荧光发射光谱比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蓝移,而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有大幅度增强。讨论了配合物在常见溶剂中和金属阳离子中的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小分子或不同金属阳离子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机小分子硝基苯和Fe^(3+)使配合物荧光猝灭,该Zn(Ⅱ)-配合物可用于硝基苯的检测以及水和乙醇体系中Fe^(3+)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配合物 2-(3’ 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 1 3-(4-吡啶基)-丙烷 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3,3′-硫代二丙酸配体的锰和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继伟 关淑霞 谷长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1-2087,共7页
使用3,3′-硫代二丙酸、4,4′-联吡啶和硝酸锰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锰配合物,即{[Mn(DPA)(4,4′-bipy)]·H_2O}_n(1)(DPA=3,3′-硫代二丙酸,4,4′-bipy=4,4′-联吡啶);然后又利用3,3′-硫代二丙酸、1,3-双(4-吡啶基)丙烷和硝... 使用3,3′-硫代二丙酸、4,4′-联吡啶和硝酸锰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锰配合物,即{[Mn(DPA)(4,4′-bipy)]·H_2O}_n(1)(DPA=3,3′-硫代二丙酸,4,4′-bipy=4,4′-联吡啶);然后又利用3,3′-硫代二丙酸、1,3-双(4-吡啶基)丙烷和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即{[Cu(DPA)(bpp)(H_2O)]·H_2O}_n(2)(DPA=3,3′-硫代二丙酸,bpp=1,3-双(4-吡啶基)丙烷)。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由3,3′-硫代二丙酸配体和不同氮杂环分子以及金属离子构筑,形成了二维层状的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进一步将二维结构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硫代丙酸 1 3-双(4-吡啶基)丙烷 1 3-双(4-吡啶基)丙烷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Ⅱ)配位聚合物{[Zn(CPGA)(DPPP)]H_2O}_n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9
作者 刘玉玲 卓馨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52-2456,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锌的新型配位聚合物{[Zn(CPGA)(DPPP)]·H2O}n(1),[CPGA=3-(4-氯苯基)戊二酸根,DPPP=1,3-二(4-吡啶基)丙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锌的新型配位聚合物{[Zn(CPGA)(DPPP)]·H2O}n(1),[CPGA=3-(4-氯苯基)戊二酸根,DPPP=1,3-二(4-吡啶基)丙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775(2)nm,b=1.20745(19)nm,c=1.4854(2)nm,F(000)=1080,Dc=1.419 g·cm-3,V=2.4446(7)nm3,Mr=522.28,Z=4,μ=1.151 mm-1,R1=0.0389,ωR2=0.1253。该配位聚合物晶体中,Zn(Ⅱ)与配体3-(4-氯苯基)戊二酸根和DPPP连接形成一维波浪面结构,水分子和3-(4-氯苯基)戊二酸根中未参与配位的氧原子形成的氢键将相邻的两层连接形成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没有进一步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氯苯基)戊 1 3-(4-吡啶基)丙烷 锌(Ⅱ)配位聚合物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