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花瓣状WO_(3)掺杂Sn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1
作者 谢辉 徐冰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通过一步水热法将氯化亚锡(SnCl_(2)·2H_(2)O)为锡前驱体,钨酸钠(Na_(2)WO_(4))为掺杂给体,成功制备了花瓣状WO_(3)/Sn_(3)O_(4)复合纳米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 通过一步水热法将氯化亚锡(SnCl_(2)·2H_(2)O)为锡前驱体,钨酸钠(Na_(2)WO_(4))为掺杂给体,成功制备了花瓣状WO_(3)/Sn_(3)O_(4)复合纳米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在模拟自然光(300 W氙灯)条件下,以罗丹明B溶液作为模拟污染物来测试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WO_(3)/Sn_(3)O_(4)复合纳米材料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1.04%,而纯Sn_(3)O_(4)去除率仅为48.32%。可见,WO_(3)的掺杂能有效提高Sn_(3)O_(4)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WO_(3) Sn_(3)O_(4)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ϕ60 mm大尺寸红外非线性BaGa_(4)Se_(7)晶体与器件制备
2
作者 王振友 毛长宇 +3 位作者 陈伟豪 徐俊杰 余学舟 吴海信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911,共3页
硒镓钡(BaGa_(4)Se_(7),BGSe)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制备大尺寸、高品质BGSe晶体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实验室采用双温区合成炉单次实现500 g以上高纯BGSe多晶原料合成;采用改进的布里奇曼法生长出ϕ60 mm... 硒镓钡(BaGa_(4)Se_(7),BGSe)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制备大尺寸、高品质BGSe晶体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实验室采用双温区合成炉单次实现500 g以上高纯BGSe多晶原料合成;采用改进的布里奇曼法生长出ϕ60 mm BGSe晶体棒;通过定向、切割和抛光等加工,制备出10 mm×10 mm×50 mm以上BGSe激光频率转换器件。制备的晶体与器件尺寸均为目前报道的最大值,可为中长波红外激光输出研究提供晶体及器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a_(4)Se_(7)单晶 双温区合成 改进的布里奇曼法 激光频率转换器件 中长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分离法制备梯度孔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野 李沐霏 +9 位作者 林亚凯 唐元晖 汪林 王晓琳 赵志杰 卢瑞瑶 汤明 胡声威 冯可 张筱帆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4,74,共10页
本文在聚4-甲基-1-戊烯(PMP)/肉豆蔻酸(MA)体系的基础上,添加水溶性无毒非溶剂PolarClean,使得PMP/MA/PolarClean体系发生复合相分离,成功获得了表面致密、内部具有双连续梯度孔结构的PMP中空纤维膜;系统地探究了MA/PolarClean配比,以及... 本文在聚4-甲基-1-戊烯(PMP)/肉豆蔻酸(MA)体系的基础上,添加水溶性无毒非溶剂PolarClean,使得PMP/MA/PolarClean体系发生复合相分离,成功获得了表面致密、内部具有双连续梯度孔结构的PMP中空纤维膜;系统地探究了MA/PolarClean配比,以及PMP质量分数对中空纤维膜的形貌、强度、泡点、透气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PolarClean质量比为5∶1,且PMP质量分数为40%时,PMP中空纤维膜的综合性能与商品膜相仿,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1-戊烯 中空纤维膜 PolarClean 复合相分离法 梯度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 NPs/NO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4-NP催化加氢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张沛春 张敏 +5 位作者 赵娅敏 杨小军 齐燕姣 张平 陈丽华 张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1-198,共8页
全球水污染严重,亟需开发有效技术净化水。4-硝基苯酚(4-NP)是常见的水污染物,可将其还原为制药原料4-氨基苯酚,在净化水的同时可以创造价值。过渡金属纳米粒子常用于催化还原反应,但其易聚集影响催化活性,将其负载到杂原子掺杂的多孔... 全球水污染严重,亟需开发有效技术净化水。4-硝基苯酚(4-NP)是常见的水污染物,可将其还原为制药原料4-氨基苯酚,在净化水的同时可以创造价值。过渡金属纳米粒子常用于催化还原反应,但其易聚集影响催化活性,将其负载到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碳可稳定金属纳米颗粒,从而提高催化效率。采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通过熔盐辅助法在空气中不需要使用精密的管式炉直接热解制备出氮氧掺杂的碳纳米片,将所获得的碳纳米片作为载体用于生长尺寸小且负载均匀的Co纳米粒子制备Co NPs/NOC催化剂,根据催化NaBH4还原4-NP反应的效果,得到最佳的制备条件为:草酸铵作为氮源,碳源与氮源的比例为1∶1,热解温度为700℃,钴盐的添加量为3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表观速率常数达到了0.00632s^(-1),且在第五次循环后仍能达到90%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掺杂多孔碳 熔盐辅助法 催化剂 对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水热法制备MnCo_(2)S_(4)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冯国威 仲为礼 +3 位作者 王冰 唐立丹 商剑 齐锦刚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3-4220,共8页
以氯化钴、氯化锰和硫化钠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利用一次水热法合成得到MnCo_(2)S_(4)电极材料,改变水热温度和时间得到不同水热参数制备的MnCo_(2)S_(4)材料。通过XRD、SEM、EDS对样品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时间对MnCo_(2)S_... 以氯化钴、氯化锰和硫化钠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利用一次水热法合成得到MnCo_(2)S_(4)电极材料,改变水热温度和时间得到不同水热参数制备的MnCo_(2)S_(4)材料。通过XRD、SEM、EDS对样品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时间对MnCo_(2)S_(4)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有影响,水热温度120℃、水热时间8 h得到的针状形貌分布致密且比较均匀。选用了KOH作为水溶液体系的电解质,同时以活性炭作为负极活性材料,构建了一种非对称结构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MnCo_(2)S_(4)电极材料的质量比电容为1412.3 F/g,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达到76.2 F/g,在恒电流充放电中,电压保持率为25.6%。数值中可以看出材料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水热法 电极材料 MnCo_(2)S_(4) 水热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O_(4)@MnMoO_(4)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刘欣宇 相珺 +1 位作者 马冬梅 李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7,共8页
本研究通过两次水热法以及退火煅烧处理,制备出以泡沫镍为基底的CoMoO_(4)@MnMoO_(4)自支撑复合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电极材料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 本研究通过两次水热法以及退火煅烧处理,制备出以泡沫镍为基底的CoMoO_(4)@MnMoO_(4)自支撑复合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电极材料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测试。结果显示,CoMoO_(4)@MnMoO_(4)电极材料具有致密的纳米片层结构,且表面附着大量纳米颗粒,丰富的纳米片层间孔隙显著促进了离子传输,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从而促进活性物质与电解质之间的法拉第氧化还原反应;该电极充放电时间可持续1 500 s,比电容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高达726.6 C/g;此外,相较于单体CoMoO_(4)和MnMoO_(4)电极,CoMoO_(4)@MnMoO_(4)复合电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倍率性能。CoMoO_(4)@MnMoO_(4)复合电极材料相比其单体材料具有更突出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O_(4)@MnMoO_(4) 复合电极材料 水热法 退火 煅烧 电化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4+)掺杂四方相CaLaGaO_(4)远红光发射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7
作者 马忠亮 段帅毅 +4 位作者 赵玲玲 鹿桂花 李玉强 刘玉学 杨健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0-1477,共8页
开发Mn^(4+)掺杂的新型远红光氧化物荧光粉是当前植物生长灯用pc-LEDs的研究热点。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气氛下600℃热处理3 h再经1350℃合成5 h,成功制备了四方相CaLaGaO_(4)∶Mn^(4+)荧光粉。该荧光粉可被250~600 nm的紫外和可见光... 开发Mn^(4+)掺杂的新型远红光氧化物荧光粉是当前植物生长灯用pc-LEDs的研究热点。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气氛下600℃热处理3 h再经1350℃合成5 h,成功制备了四方相CaLaGaO_(4)∶Mn^(4+)荧光粉。该荧光粉可被250~600 nm的紫外和可见光激发。在366 nm紫外光激发下,位于705 nm处的宽带发射峰主要归属于Mn^(4+)的^(2)E→^(4)A_(2)能级跃迁,Mn^(4+)最优掺杂浓度为0.4%,浓度猝灭机制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298~498 K的变温发射光谱表明,CaLaGaO_(4)∶0.4%Mn^(4+)荧光粉的热激活能为0.418 eV,Mn^(4+)发射光谱与植物光敏色素PR和PFR吸收光谱的重叠度分别为23.8%和51.2%。结果表明,CaLaGaO_(4)∶Mn^(4+)荧光粉可用于pc-LEDs远红光植物生长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红光发射荧光粉 Mn^(4+) CaLaGaO_(4) 高温固相法 pc-L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8
作者 李一博 姚冬旭 +4 位作者 祝明 赵君 王丁 夏咏锋 曾宇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5-549,共5页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盐法与热压烧结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TiN@β-Si_(3)N_(4)w/Cu)。研究了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探讨了不同钛含量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浴处理后,β-Si_(3)N_(4)晶须表面原位生成的TiN镀层有效解决了晶须易团聚的问题,显著改善了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润湿性,从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TiN镀层对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与未包覆的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相比,当钛含量为5wt%、β-Si_(3)N_(4)晶须含量为10vol%时,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98.46%,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提升至93.1HV和345.7 MPa,较未包覆样品分别提高了28.6%和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β-Si_(3)N_(4)晶须 铜基复合材料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基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9
作者 刘志平 于源 +3 位作者 张德文 吴荣谦 吕毅 刘晓菲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0-8079,共10页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激发催化剂产生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的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受到研究关注,然而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可见光利用率低限...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激发催化剂产生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的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受到研究关注,然而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可见光利用率低限制其光催化性能。构建g-C_(3)N_(4)基S型异质结是解决本体载流子易复合的有效方法,促进载流子在空间上的有效分离,抑制载流子复合,进而提高光催化性能。首先介绍S型异质结的机理,继而重点介绍g-C_(3)N_(4)基S型异质结制备方法的特点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g-C_(3)N_(4)基S型异质结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S型异质结 光催化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AgBr/Ag_(3)PO_(4)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10
作者 陈珊 钟玉君 +5 位作者 黎露 华东悦 覃锋 覃利琴 黄国保 陶萍芳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7,62,共5页
以AgNO_(3)、KBr和Na_(2)HPO_(4)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AgBr/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并利用XRD、UV-vis和PL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物质的量的AgBr与Ag_(3)PO_(4)复合所得AgBr/Ag_(3)PO_(4)复合光... 以AgNO_(3)、KBr和Na_(2)HPO_(4)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AgBr/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并利用XRD、UV-vis和PL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物质的量的AgBr与Ag_(3)PO_(4)复合所得AgBr/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对模拟废液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使用0.08 g催化剂对200 mL 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降解14 min后,纯Ag_(3)PO_(4)和AgBr的降解率分别为52.20%和38.25%,而1%、3%和5%AgBr/Ag_(3)PO_(4)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60%、99.36%和98.09%,较纯Ag_(3)PO_(4)提高了约2倍。此外,1%AgBr/Ag_(3)PO_(4)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降解率仍保持在78.77%,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光催化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r/Ag_(3)PO_(4)复合催化剂 水热法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3)AlO_(4)F∶Eu^(3+),Dy^(3+),Na^(+)发光材料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瑞含 赵惠明 +2 位作者 张艳吉 李文霞 米晓云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4%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导致Eu^(3+)和Dy^(3+)发生浓度猝灭的机制分别为四级-四级相互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Eu^(3+)、Dy^(3+)共掺杂实验中,证明了存在Dy^(3+)向Eu^(3+)的能量传递。此外,加入Na^(+)作为电荷补偿剂提高了Sr_(3)AlO_(4)F的发光性能,加入4%Na^(+)后发光强度提升近4倍。探究了Sr_(3)AlO_(4)F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在150℃时,共掺杂Eu^(3+)、Dy^(3+)样品的发光强度为30℃时的72.71%。Sr_(3)AlO_(4)F∶Eu^(3+),Dy^(3+),Na^(+)这种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Sr_(3)AlO_(4)F∶Eu^(3+) Dy^(3+) Na^(+) 红色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oO_(4)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及其发光性能
12
作者 刘文宇 钱露 +4 位作者 李芳建 潘尚可 孙志刚 陈红兵 潘建国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3-800,共8页
基于无中微子双β衰变低温辐射探测器的研究,本文研究了Li_(2)MoO_(4)晶体生长及发光性能。以市售Li_(2)MoO_(4)粉末为初始原料,采用水平区熔法提纯,随后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得到1英寸(1英寸=2.54 cm)Li_(2)MoO_(4)透明晶体。对晶体进行... 基于无中微子双β衰变低温辐射探测器的研究,本文研究了Li_(2)MoO_(4)晶体生长及发光性能。以市售Li_(2)MoO_(4)粉末为初始原料,采用水平区熔法提纯,随后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得到1英寸(1英寸=2.54 cm)Li_(2)MoO_(4)透明晶体。对晶体进行了物相分析与发光性能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晶体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胞参数为a=14.337?,b=14.337A,c=9.58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表明提纯后生长的晶体Rb、Cs、Cu、Cr、Mn、Ni、Th和U杂质元素含量明显降低。差热分析表明Li_(2)MoO_(4)熔点为69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显示,晶体透过率较高,最高可达86%,表明晶体光学质量高,杂质含量少。稳态与瞬态荧光光谱表明,在10~300 K,Li_(2)MoO_(4)晶体的变温荧光光谱与光致衰减时间随温度变化,荧光强度在10 K时达到最大,光致衰减时间则随温度降低而延长,10 K下的衰减时间为1 222.6μs。晶体的活化能Ea为6.15 meV。研究表明Li_(2)MoO_(4)晶体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无中微子双β衰变研究中,特别是低温辐射探测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微子双β衰变 Li_(2)MoO_(4)晶体 提纯 坩埚下降法 荧光光谱 衰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K_(0.1)Na_(0.9)Gd(MoO_(4))_(2)晶体生长及物性评价研究
13
作者 张传成 任浩 +5 位作者 王苗苗 刘龙超 邹勇 刘海莲 刘文鹏 丁守军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本文采用提拉法生长出Yb^(3+)掺杂(原子数分数为5%)钼酸钆钠钾激光晶体K_(0.1)Na_(0.9)Gd(MoO_(4))_(2),表征了晶体的结构,使用排水法获得了晶体的密度,测试了晶体的硬度、比热、热扩散系数以及热导率等物理特性,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 本文采用提拉法生长出Yb^(3+)掺杂(原子数分数为5%)钼酸钆钠钾激光晶体K_(0.1)Na_(0.9)Gd(MoO_(4))_(2),表征了晶体的结构,使用排水法获得了晶体的密度,测试了晶体的硬度、比热、热扩散系数以及热导率等物理特性,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比热和热扩散系数理论拟合方法,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钼酸钆钠钾激光晶体属于四方晶系,具有白钨矿结构特征,晶体的实验密度和理论密度分别为5.3792 g/cm^(3)和5.3460 g/cm^(3);晶体b轴方向的维氏硬度为251.5 kg/mm^(2);随着温度的升高,晶体的热导率从300 K时的1.03 W⋅m^(-1)⋅K^(-1)下降到400 K时的0.91 W⋅m^(-1)⋅K^(-1);该晶体在300 K温度下的比热接近0.62 J⋅g^(-1)⋅K^(-1),表明晶体具有较高的热损伤阈值;在970 nm InGaAs激光二极管激发下,晶体的最强发射峰位于1023 nm处,发射带宽达到了43 nm,表明该晶体有望应用于宽带可调谐和超短脉冲激光领域。对该晶体的机械、热力学性能和光谱性能的研究可以为该晶体的激光性能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材料 K_(0.1)Na_(0.9)Gd(MoO_(4))_(2) 提拉法 热导率 维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机理研究
14
作者 李子罕 张佳琦 +6 位作者 李世卓 李欣雨 刘少卓 王一豪 郝玉翠 刘剑 李彦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烧结-超声两步法制备了g-C_(3)N_(4)黄色粉末;再以所制备g-C_(3)N_(4)、硫化钠和乙酸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CdS纳米颗粒包裹g-C_(3)N_(4)片层结构的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烧结-超声两步法制备了g-C_(3)N_(4)黄色粉末;再以所制备g-C_(3)N_(4)、硫化钠和乙酸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CdS纳米颗粒包裹g-C_(3)N_(4)片层结构的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CdS、g-C_(3)N_(4)和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进行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物化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CdS的微观形貌为纳米颗粒结构,g-C_(3)N_(4)为片层结构;在CdS/g-C_(3)N_(4)复合材料中,g-C_(3)N_(4)片层周围包裹着不规则颗粒CdS,二者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的复合粉体颗粒。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以氙灯模拟可见光光源,测试CdS、g-C_(3)N_(4)和CdS/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当CdS和g-C_(3)N_(4)质量比为1∶5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要明显强于单一CdS或g-C_(3)N_(4)样品的催化活性,光照4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3.7%,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降解速率为6.6×10^(-2) min^(-1)。通过捕获实验分析得到光降解罗丹明B的主要活性基团为羟基自由基,基于机理和降解结果分析,推测CdS和g-C_(3)N_(4)之间应该是形成了Z型异质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g-C_(3)N_(4) 光催化 水热法 合成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空心立方体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
15
作者 张琳 蔡强浩 +2 位作者 代汉文 汪燕鸣 王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8-1077,共10页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了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将ZnMn_(2)O_(4)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并热处理后得到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结构、储锂性能和机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Mn_(2)O_(4)/rGO在0.1和4 A·g^(−1)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193和620 mAh·g^(−1),在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70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806 mAh·g^(−1)。其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源于ZnMn_(2)O_(4)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协同作用,较小的二次立方体/一次纳米颗粒尺寸利于Li^(+)的短距离扩散,空心结构提供了材料锂化时体积膨胀的空间而使立方体保持结构完整;rGO不仅构建了材料的三维电子传输网络加快电子传输速度,而且也能缓冲嵌/脱锂时的体积变化而维持材料结构稳定。本研究为高性能金属氧化物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ZnMn_(2)O_(4) 还原氧化石墨烯 微乳液法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部4片烟叶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黄富嵩 陈斌 +6 位作者 卢彬荣 黄文林 曾文龙 吴树松 梁茂盛 张宝蓉 王逸枫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0-65,共6页
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及工业可用性,以福建长汀主栽的云烟87的上部4片叶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设置一次性成熟采收(T1)、带茎砍烤(T2)、分片采收(T3)3个处理,并对各处理样品的物理特性、外观质量、经济性... 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及工业可用性,以福建长汀主栽的云烟87的上部4片叶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设置一次性成熟采收(T1)、带茎砍烤(T2)、分片采收(T3)3个处理,并对各处理样品的物理特性、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在物理特性方面,T1单叶重最高,T2单叶重显著低于T1和T3。在外观质量方面,T1总分最高,T3最低。在化学成分上,T1糖含量高、烟碱含量低、糖碱比高,协调性最佳;T2糖含量最低、烟碱含量最高、糖碱比最低。在经济性状上,T1中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以及产值均优于T2和T3,且T1与T2的产值、产量差异最大。在感官质量上,T1总分最高,T3最低。综合各项测评结果,上部4片一次性成熟采收(T1)的烟叶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因此,在烤房容量充足时,建议推广上部4片一次性成熟采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烟87 上部4片烟叶 采收方式 烟叶产量 烟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结构及稳定性理论研究
17
作者 郑渊渊 李丹 +1 位作者 王昆 程龙玖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六氟化硫(SF_(6))因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器设备,但其强温室效应促使寻找环保替代气体成为研究热点.全氟异丁腈(C_(4)F_(7)N)因其高绝缘强度和较低的全球增温潜势(GWP)被视为潜在替代品,但其液化温度较高,需与缓冲气体(如CO... 六氟化硫(SF_(6))因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器设备,但其强温室效应促使寻找环保替代气体成为研究热点.全氟异丁腈(C_(4)F_(7)N)因其高绝缘强度和较低的全球增温潜势(GWP)被视为潜在替代品,但其液化温度较高,需与缓冲气体(如CO_(2))混合使用.笔者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1∶1~1∶10比例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模型,并分析了其结构稳定性与绝缘性能.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比例为1∶9时,晶体带隙最大(7.56 eV),绝缘性能最优,且热稳定性显著提升.CO_(2)的加入通过降低C_(4)F_(7)N分子中C—F和C≡N键的电子占据态能级,抑制了其分解反应.研究结果为C_(4)F_(7)N-CO_(2)混合气体在高压绝缘设备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反应模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空气中绝热气体的活性,还提供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第一性原理动力学模拟分子的解离过程中气体混合物的详细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 蒙特卡洛方法 Car-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 分解特性 SF_(6)替代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晶粒尺寸对AuPd/CePO_(4)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哲 李晓良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79,共6页
以硝酸铈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通过调控水热合成温度制备了3种不同晶粒尺寸的CePO_(4)纳米棒(CePO_(4)-100、CePO_(4)-150和CePO_(4)-200),利用溶胶-固载法负载AuPd合金,将制备的AuPd/CePO_(4)催化剂应用于苯甲醇无溶剂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以硝酸铈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通过调控水热合成温度制备了3种不同晶粒尺寸的CePO_(4)纳米棒(CePO_(4)-100、CePO_(4)-150和CePO_(4)-200),利用溶胶-固载法负载AuPd合金,将制备的AuPd/CePO_(4)催化剂应用于苯甲醇无溶剂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ePO_(4)的晶粒尺寸对AuPd/CePO_(4)的苯甲醇催化氧化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且AuPd/CePO_(4)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利用XRD、TEM、XPS和ICP-AE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发现载体上合适的晶粒尺寸和规整的形貌有利于在其表面形成较为丰富的活性氧物种,并使负载的AuPd颗粒尺寸更小,是AuPd/CePO_(4)-150取得优异催化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O_4纳米棒 AuPd 苯甲醇 催化氧化 无溶剂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BiVO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还原溶液中六价铀的研究
19
作者 刘宸 李小燕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7-1033,共7页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对可见光响应的CuO/BiVO_(4)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被应用于对溶液中U(Ⅵ)的光催化还原去除过程,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对可见光响应的CuO/BiVO_(4)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被应用于对溶液中U(Ⅵ)的光催化还原去除过程,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得到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以U(Ⅵ)溶液作为反应物,研究了溶液pH值和样品投加量对所制得样品的光催化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5.5、光催化剂用量为0.8 g/L的条件下,CuO/BiVO_(4)异质结催化剂对溶液中U(Ⅵ)具有较高的催化还原去除率,在120 min后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4%。本研究旨在探索合成新型异质结催化剂材料以解决单相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性能较低的问题,从而为光催化反应去除溶液中U(Ⅵ)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BiVO_(4) U(Ⅵ) 可见光响应 催化还原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方式与烧结助剂含量对Si3N4陶瓷显微结构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黄鹏金 黎业华 +3 位作者 陈炫志 龙国钦 刘友武 伍尚华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10,122,共10页
为了制备兼顾高热导率和高强度性能的Si_(3)N_(4)陶瓷,采用气压烧结在1 MPa N2、1850℃下保温4 h制备了Si_(3)N_(4)陶瓷,系统研究了掺杂方式(包覆和传统球磨)及烧结助剂含量对Si_(3)N_(4)陶瓷相组成、致密度、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热导... 为了制备兼顾高热导率和高强度性能的Si_(3)N_(4)陶瓷,采用气压烧结在1 MPa N2、1850℃下保温4 h制备了Si_(3)N_(4)陶瓷,系统研究了掺杂方式(包覆和传统球磨)及烧结助剂含量对Si_(3)N_(4)陶瓷相组成、致密度、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烧结助剂含量有助于提高Si_(3)N_(4)陶瓷的第二相结晶度、致密度、力学性能和热导率。与传统球磨引入烧结助剂的方法相比,包覆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烧结助剂的分散均匀性,使得Si_(3)N_(4)陶瓷在烧结助剂质量分数仅为3%时即形成连续网络分布的液相,促进Si_(3)N_(4)陶瓷烧结致密化,改善显微结构均匀性,从而提高Si_(3)N_(4)陶瓷的力学性能和热导率。采用包覆方法并添加烧结助剂(质量分数5%)制得的样品热导率为76.07 W·m^(–1)·K^(–1),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分别高达8.39 MPa·m^(1/2)和922.41 MPa,相较于球磨样品的弯曲强度提升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方式 Si_(3)N_(4)陶瓷 热导率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