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N,N-二乙氨基-3-羟基苯并黄酮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溶剂极性效应——实验和理论研究
1
作者 姜羊林 陈明卿 +4 位作者 梁民 尧奕歌 张燕 王鹏 张建平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光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发色团中。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3-HFs)由于其广泛的天然来源和对环境极度敏感的荧光发光特性而备受关注。与3-HFs相比,4′-N,N-二乙氨基-3-羟基...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光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发色团中。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3-HFs)由于其广泛的天然来源和对环境极度敏感的荧光发光特性而备受关注。与3-HFs相比,4′-N,N-二乙氨基-3-羟基黄酮(D-HBF)具有扩展的共轭体系和大幅红移的吸收特性,而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具有ESIPT特性,它可以用作环境极性敏感的生物荧光探针。本研究通过采用多种光谱和理论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D-HBF在极性不同的三种非质子型溶剂(环己烷、乙醚和四氢呋喃)中的ESIPT反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三种溶剂中均能观测到D-HBF的ESIPT典型双发射峰,而这些峰的相对比率受溶剂极性的调控。荧光动力学分析揭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激发态中正向和反向的质子转移反应速率都降低,同时反向质子转移变得更占优势。该研究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比较了三种溶剂中D-HBF的基态和激发态分子内氢键的键长和键角参数,确定了ESIPT反应是激发态分子内氢键增强机制。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溶剂极性会导致处于S1态的D-HBF分子的3-羟基伸缩振动红外吸收频率向高波数移动,这证明了相应的N^(*)态的分子内氢键减弱。此外,电子密度分析显示,引入在4′-位的强给电子官能团(4′-N,N-二乙氨基)使得D-HBF在激发态下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征。最后,势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激发态下质子转移更容易发生,而溶剂极性增加会导致更高的质子转移势垒,从而阻碍了相应的ESIPT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分析进一步表明,溶剂极性增加使激发态快速质子转移更倾向于向N^(*)态移动。这项研究为D-HBF类衍生物作为环境极性敏感的生物探针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N N-二乙氨基-3-羟基苯并黄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密度泛函理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溶剂极性效应 荧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中间体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白冰 何静 +4 位作者 杨静 赵明林 王清福 陈芝飞 王秋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6-333,共8页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有抗氧化、抗菌、心脏保护等作用。当前,随着对食品安全、风味和活性功能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学者对DDMP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该文基于近年来相关文献,对DDMP的存在、形成及降解、生物活性及感官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旨在为DDMP在食品、医药、香料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3 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 热加工食品 抗氧化 降解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H)-喹唑啉酮芳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曹胜利 冯玉萍 +3 位作者 张玫 蒋宇扬 宇小青 莫卓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7,共6页
根据非经典抗叶酸剂的结构特点,将抗肿瘤药效团三甲氧基苯基与4(3H)-喹唑啉酮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芳胺侧链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使用适量的卤代烷,在室温下对3.4,5-三甲氧基苯胺进行N-烷基化反应,制得了4种N-取代的3,4,5-... 根据非经典抗叶酸剂的结构特点,将抗肿瘤药效团三甲氧基苯基与4(3H)-喹唑啉酮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芳胺侧链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使用适量的卤代烷,在室温下对3.4,5-三甲氧基苯胺进行N-烷基化反应,制得了4种N-取代的3,4,5-三甲氧基苯胺,收率为30.3%~60.6%。将2-甲基-6-溴甲基-4(3H)-喹唑啉酮与3,4,5-三甲氧基苯胺、N-取代的3,4.5-三甲氧基苯胺以及其它芳胺在室温下反应,以30.8%~71.9%的收率合成了目标化合物8a~8m,其结构用ESI-MS、~1H NMR、元素分析或HRMS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采用MTF法测试了化合物8a~8m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结肠癌HCT-8和肝癌Bel-740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5×10^(-6)g/mL质量浓度下所合成的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均低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h)-喹唑啉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MTT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取代的6-溴甲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胜利 冯玉萍 +1 位作者 高红核 冯克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7-1029,共3页
2-Amino-5-methylbenzoic acid(1) was acylated with acyl chlorides,then heated(together) with(acetic) anhydride to give 2-phenyl or 2-benzyl-6-methylbenzoxazin-4-one(3a3b),while compound 1 was (reacted) with p... 2-Amino-5-methylbenzoic acid(1) was acylated with acyl chlorides,then heated(together) with(acetic) anhydride to give 2-phenyl or 2-benzyl-6-methylbenzoxazin-4-one(3a3b),while compound 1 was (reacted) with propanoic anhydride or trifluoroacetic anhydride to give 2-ethyl or 2-trifluoromethyl-6-methylbenzoxazin-4-one(3c3d) directly. Then,2-substituted 6-methylbenzoxazin-4-ones(3a3d) were heated together with formamide to afford 2-substituted 6-methyl-4(3H)-quinazolinones(4a4d),which were(converted) into the title compounds(5a5d) via brominating with N-bromosuccinimide in the presence of (PhCOO)2.The structures of all the intermediates and final products were confirmed with ESI-MS,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h)-喹唑啉 苯并噁嗪 N-溴代琥珀酰亚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价钛促进的1,2-二氢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达清 荣良策 +3 位作者 王菊仙 王香善 屠树江 胡宏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51-2053,共3页
Dihydroquinazolin-4(3H)-on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o-nitrobenzamides with aromatic aldehydes or cyclones promoted by the low-valent titanium reagent(TiCl 4-Zn system).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 Dihydroquinazolin-4(3H)-on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o-nitrobenzamides with aromatic aldehydes or cyclones promoted by the low-valent titanium reagent(TiCl 4-Zn system).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IR, 1H NMR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is method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easily accessible starting materials, convenient manipulation and moderate to high y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价钛 1 2-二氢喹唑啉-4(3h)-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4(3H)-喹唑啉酮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翔 蒋向辉 +1 位作者 汤承浩 韦国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6-696,共11页
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0μg/m L下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活性为40.4%~53.1%,保护活性为51.2%~72.6%,钝化活性为46.0%~90.7%,其中,... 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0μg/m L下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活性为40.4%~53.1%,保护活性为51.2%~72.6%,钝化活性为46.0%~90.7%,其中,化合物3d的保护活性较好,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值为203.89μg/m L,略优于商业化抗病毒剂宁南霉素(EC50值214.90μg/m L)。初步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在苯环的R^1及R^2位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活性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能较好地控制烟草花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h)-喹唑啉 席夫碱 合成 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氟(氯)-4(3H)-喹唑啉酮类Schiff碱的设计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杰 田明星 +7 位作者 朱泽文 沈昊 陆娟 邹影 苗慧 刘昭第 凡素华 陈水生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7期444-449,共6页
以2-氨基-5-氟(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乙酸酐经酰化、关环两步制得6-氟(氯)-2-甲基噁嗪-4-酮(2);化合物2在质量分数为85%水合肼中回流反应制得6-氟(氯)-2-甲基-3-氨基-4(3H)-喹唑啉酮(3);化合物3分别与吡啶甲醛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的6-氟... 以2-氨基-5-氟(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乙酸酐经酰化、关环两步制得6-氟(氯)-2-甲基噁嗪-4-酮(2);化合物2在质量分数为85%水合肼中回流反应制得6-氟(氯)-2-甲基-3-氨基-4(3H)-喹唑啉酮(3);化合物3分别与吡啶甲醛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的6-氟(氯)-4(3H)-喹唑啉酮类Schiff碱(4a^4f),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化合物4a^4f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用药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6-氟-2-甲基-3-(4-吡啶苯亚甲胺基)-4(3H)-喹唑啉酮(4c)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9.60 mm,6-氯-2-甲基-3-(4-吡啶苯亚甲胺基)-4(3H)-喹唑啉酮(4f)对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9.88 mm,表明吡啶杂环中N原子的位置对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氯)邻氨基苯甲酸 4(3h)-喹唑啉 SChIFF碱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喹唑啉-4(3H)-酮Schiff碱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志刚 杨鸿彪 +1 位作者 彭艳红 杨绪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探索具有高杀菌活性的新型喹唑啉酮类先导化合物,以4-氯-2-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酯化等系列反应,得到1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4(3H)-酮Schiff碱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 为探索具有高杀菌活性的新型喹唑啉酮类先导化合物,以4-氯-2-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酯化等系列反应,得到1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4(3H)-酮Schiff碱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杀菌活性,特别是对芒果褐色蒂腐病菌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活性较好。化合物7-氯-3-(2,4-二氯-苯基)亚氨乙基-2-苯氨基喹唑啉-4(3H)-酮(7e)在100μg/m L时,对橡胶棒孢霉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Wei和芒果褐色蒂腐病菌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的抑制率分别为26.21%±1.11%和98.18%±1.07%,与对照药剂百菌清(25.64%±1.31%和100%)相当。初步的构效关系表明,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4(3h)- SChIFF碱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合成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敏 高晶晶 +1 位作者 向刚伟 王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3-16,21,共5页
在氯化铝催化作用下,以水为溶剂,将2-氨基苯甲酰胺和醛/酮室温研磨后,温度为60℃时加热反应,可有效环化合成一系列2-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催化剂和水的用量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 在氯化铝催化作用下,以水为溶剂,将2-氨基苯甲酰胺和醛/酮室温研磨后,温度为60℃时加热反应,可有效环化合成一系列2-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催化剂和水的用量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氨基苯甲酰胺)/n(醛/酮)=1∶1,催化剂摩尔分数为1%,水体积2 mL的反应条件下,实验结果最好。产品结构经IR,1H-NMR,质谱,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并提出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氢-4(1h)-喹唑啉 氯化铝 2-氨基苯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下g-C_(3)N_(4)催化诱导C(sp^(2))-H芳基化喹喔啉-2(1H)-酮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能选 李兰杰 +1 位作者 徐宏烈 王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5,共7页
建立了一种有效且简单的可见光诱导的g-C_(3)N_(4)催化的喹喔啉-2(1H)-酮的芳基化反应。该反应以乙腈为溶剂,K_(2)S_(2)O_(8)为氧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官能团耐受性好等优点。该策略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获得各... 建立了一种有效且简单的可见光诱导的g-C_(3)N_(4)催化的喹喔啉-2(1H)-酮的芳基化反应。该反应以乙腈为溶剂,K_(2)S_(2)O_(8)为氧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官能团耐受性好等优点。该策略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获得各种中等到良好产率的3-苯基喹喔啉-2(1H)-酮化合物,最高产率达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3-苯基喹喔啉-2(1h)- g-C_(3)N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条件下硝酸铋高效催化“一锅法”合成4(3H)-喹唑啉酮衍生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志国 张婷婷 王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9-1413,共5页
4(3H)-喹唑啉酮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疟疾、抗癌、抗痉挛、消炎、抗菌等多种生理活性。因此,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895年,Niementowski发明了一种简单且易操作的合成4(3H)-喹唑啉酮的方法,该方法在1946年被Grimmel改进。
关键词 4(3h)-喹唑啉 硝酸铋 一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宋金鹏 仲秀芳 +3 位作者 李学思 曹振华 彭新辉 范光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低,尚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该文从其应用、检测、生产方法、合成HDMF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机制与关键酶及其发酵培养影响因素进行简述,重点侧重于已报道的具有合成HDMF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其发酵的培养因素,旨在为后续筛选、改造获得优良高产HDMF微生物菌株,并优化微生物发酵条件实现生物法高效制备天然HDMF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2 5-二甲基-3(2h)-呋喃 微生物合成 合成机制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福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2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21种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3.60 e V之间,其中在喹唑啉环3位上取代甲...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21种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3.60 e V之间,其中在喹唑啉环3位上取代甲氧基苄基,或是在8位上取代甲基,化合物的能隙降低,而且甲氧基在苄基的间位比对位降低得更厉害.通过比较还发现,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对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bacteria)的杀菌活性与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对水稻纹枯菌的杀菌活性相当,而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比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Botryospuaeria gregaria bacteria)杀菌活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取代喹唑啉-4(3h)-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前线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14
作者 刘晓冬 韩英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107,共8页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对人肝癌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MTT检测其细胞活力,发现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降低了人肝癌细胞系的细胞活力。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上调Cle-caspase3、Bad和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来诱导肝癌细胞Hep3B凋亡。为进一步检测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使用荧光探针JC-1检测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处理后Hep3B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减弱,说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能通过线粒体损伤来诱导Hep3B细胞凋亡。由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诱导Hep3B细胞凋亡。因此,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氧基-苯巯基)-5 8-二甲氧基萘-1 4- hep3B细胞系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芳基-2,3-二氢-4(1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霞 胡大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41-1545,共5页
在NaHSO4催化下,以苯甲醛和邻氨基苯甲酰胺为底物,在室温下合成了一系列2-芳基-2,3-二氢-4(1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该反应产率高、操作简单、并且避免使用有毒的金属催化剂。
关键词 NahSO4 2 3-二氢-4(1h)-喹唑啉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分辨质谱鉴别卤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
16
作者 刘伟 叶学敏 +2 位作者 崔晓楠 马永萍 莫卫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7-760,770,共5页
应用能量分辨质谱分别研究了氯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和氟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的单体及异构体单体的混合物的能量质谱裂分曲线。结果表明,在碰撞能量0.8~1.5V的变化范围内,氯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单体及混合物的碎片离子m/z 145... 应用能量分辨质谱分别研究了氯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和氟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的单体及异构体单体的混合物的能量质谱裂分曲线。结果表明,在碰撞能量0.8~1.5V的变化范围内,氯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单体及混合物的碎片离子m/z 145与m/z 125的离子强度比值相对于碰撞能量的变化曲线,即裂分曲线与氯官能团的取代位置密切相关,而氟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单体及混合物的碎片离子m/z 136与m/z 108的离子强度比值的裂分曲线则与氟官能团的取代位置密切相关,差异显著;据此可以成功鉴别卤代4(3H)-喹唑啉酮异构体的单体及混合物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辨质谱 鉴别 卤代4(3h)-喹唑啉 异构体 裂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
17
作者 宋志国 王洋 +2 位作者 孙啸虎 刘连利 张婷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6-49,53,共5页
在醇水溶液中,氯化铝可有效催化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产品结构经IR,1 H-NMR,13 C-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与已报道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 在醇水溶液中,氯化铝可有效催化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产品结构经IR,1 H-NMR,13 C-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与已报道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实验操作和后处理步骤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氢-4(1h)-喹唑啉 氯化铝 一锅法 多组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研磨技术合成2-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英文)
18
作者 王敏 向刚伟 高晶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00-1804,共5页
以2-氨基苯甲酰胺和醛或酮为原料,苯磺酸亚铁为催化剂,采用研磨技术在水相进行反应,高效合成了2,3-二氢-4(1H)-喹唑啉酮。产品结构通过IR,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提出了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该方法具有产率高、操作和后处理过... 以2-氨基苯甲酰胺和醛或酮为原料,苯磺酸亚铁为催化剂,采用研磨技术在水相进行反应,高效合成了2,3-二氢-4(1H)-喹唑啉酮。产品结构通过IR,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提出了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该方法具有产率高、操作和后处理过程简便、催化剂能循环使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技术 2 3-二氢-4(1h)-喹唑啉 2-氨基苯甲酰胺 金属苯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二氢喹唑啉-4(1H)-酮的催化合成
19
作者 张金 任德成 +1 位作者 马养民 苗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1-94,共4页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纳米ZnO作为催化剂可有效催化靛红酸酐、芳香胺、芳香醛一锅法合成2,3-二氢喹唑啉-4(1 H)-酮及其衍生物.产物通过1 H-NMR,13 C-NMR,IR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与已知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对环境...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纳米ZnO作为催化剂可有效催化靛红酸酐、芳香胺、芳香醛一锅法合成2,3-二氢喹唑啉-4(1 H)-酮及其衍生物.产物通过1 H-NMR,13 C-NMR,IR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与已知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催化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2 3-二氢喹唑啉-4(1 h)- 多组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芳基取代喹唑啉-4(3H)-酮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仝红娟 刘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以靛红酸酐、醋酸铵和芳香腈为原料,在碘化亚铜的催化下合成得到一系列2-芳基取代喹唑啉-4(3H)-酮(1a^1j),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并以靛红酸酐和苯腈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影响产物1a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醋酸铵为... 以靛红酸酐、醋酸铵和芳香腈为原料,在碘化亚铜的催化下合成得到一系列2-芳基取代喹唑啉-4(3H)-酮(1a^1j),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并以靛红酸酐和苯腈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影响产物1a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醋酸铵为反应溶剂;物料比为n(苯甲腈)∶n(靛红酸酐)=1.1∶1;碘化亚铜的量为n(CuI)∶n(靛红酸酐)=0.10∶1,在120℃反应4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化合物1a收率87%。采用MTT法测定所合成的化合物1a^1j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h对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10.2μmol·L^-1,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衍生物 喹唑啉 喹唑啉-4(3h)-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