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3T3-L1细胞模型探讨部分丹参提取物的调脂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新迎 周联 王培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369-371,共3页
目的:观察部分丹参提取物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其调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 目的:观察部分丹参提取物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其调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eptin、PAI-1的含量。结果:(1)丹参素高浓度组明显抑制模型细胞增殖,中、低浓度组可显著抑制其分化;(2)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明显抑制模型细胞的增殖,但对其分化无明显影响;(3)丹参素、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均明显抑制脂肪细胞Leptin的分泌;(4)丹参素对脂肪细胞分泌PAI-1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用不明显。结论:丹参提取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脂肪细胞,提示中药丹参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脂肪细胞而达到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3t3-l1细胞 增殖分化 分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叶1号发酵茶复配养生茶调节3T3-L1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天乐 盛思杰 +4 位作者 徐铃琳 吴媛媛 刘仲华 王凯茜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调节血脂、预防肥胖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通过健康饮食方法解决该问题是最简单可行的途径。试验采用白叶1号发酵茶配伍枸杞、山楂制成养生茶,就其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调脂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将3T3-L...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调节血脂、预防肥胖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通过健康饮食方法解决该问题是最简单可行的途径。试验采用白叶1号发酵茶配伍枸杞、山楂制成养生茶,就其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调脂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将3T3-L1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测定油红O染色面积、脂肪和甘油三酯(TG)含量来判断养生茶对脂质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00μg/mL范围内,随着养生茶质量浓度的升高,3T3-L1前脂肪细胞的油红O染色面积下降,表明养生茶具有降脂功效。当茶样质量浓度为300、400、500μg/mL时,与模型组相比,细胞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22.64、23.17、30.63个百分点,降脂效果优于阳性药物辛伐他丁。此外,养生茶可以显著减少细胞中的TG含量,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当养生茶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细胞内TG含量最低,与模型组相比降低了89.33%。通过茶饮代谢物与3T3-L1细胞脂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该养生茶中多种成分与3T3-L1细胞的脂质代谢物呈强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开发具有降脂功能的新式茶饮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白化茶 枸杞 山楂 3t3-l1前脂肪细胞 调节脂肪代谢 功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通过Stat3通路双向调控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3
作者 蔡兴华 高洁 +5 位作者 徐媛颖 张会会 买热艳木·肉孜 沙雯君 鲁郡 雷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1,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支链氨基酸(BCAA)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分化介质(DM)组、低浓度BCAA组和高浓度BCAA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CAA对前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油...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支链氨基酸(BCAA)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分化介质(DM)组、低浓度BCAA组和高浓度BCAA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CAA对前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脂肪细胞脂滴形成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和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当BCAA浓度≤10 mmol/L时,3T3-L1细胞的存活率不受BCAA的影响。与DM组相比,低浓度BCAA组(0.5、1.0 mmol/L)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大、脂滴数目明显增加,且细胞内TC(0.88 vs 0.68 mmol/g;0.83 vs 0.68 mmol/g,P<0.01)和TG水平(0.77 vs 0.40 mmol/g;0.62 vs 0.40 mmol/g,P<0.01)明显上升;而高浓度BCAA组(5.0、10.0 mmol/l)细胞分化较DM组明显下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低浓度BCAA组PPARγ、C/EBPα、Adiponectin、FA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而高浓度BCAA组上述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此外,低浓度BCAA促进Stat3磷酸化水平,而高浓度BCAA抑制其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BCAA通过Stat3双向调控前脂肪细胞脂肪分化,即低浓度BCAA可通过促进Stat3磷酸化水平诱导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而高浓度BCAA则抑制Stat3磷酸化及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AA 3t3-l1 脂肪细胞分化 StAt3 脂肪生成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王晓娟 杨晨晨 +3 位作者 齐玮瑜 姜宇宸 李相辰 张莉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枸杞多糖(L.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然而枸杞多糖在细胞水平上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枸杞多糖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 枸杞多糖(L.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然而枸杞多糖在细胞水平上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枸杞多糖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采用“经典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在细胞接触抑制后2 d(分化第0天),加入诱导剂及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100µg/mL、200µg/mL、400µg/mL)处理细胞,对照组则不加入药物,分化至第12天时,通过油红O染色分析3T3-L1细胞脂肪积累情况,并采用生化法检测3T3-L1细胞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酸合成酶(FAS)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均能够显著降低3T3-L1细胞中脂滴与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极显著下调PPARγ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极显著上调HSL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果提示,枸杞多糖能够有效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脂肪细胞的生成和脂质积累,其潜在机制可能与抑制PPARγ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3t3-l1前脂肪细胞 分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脂肪酸合成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mmu_circ_0000818在地塞米松导致的MC3T3-E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杨慧霞 丁宁 +5 位作者 马润秋 李桂忠 郝银菊 马胜超 姜怡邓 白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9,共12页
目的筛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ONFH)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培养小鼠MC3T3-E1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dex... 目的筛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ONFH)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培养小鼠MC3T3-E1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dexamethasone(DEX)组;(2)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提取正常和DEX处理的MC3T3-E1细胞RNA,进行RNA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并通过GO和KEGG分析其功能;(4)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mu_circ_0000818并进行细胞水平验证以及UCSC Genome Browser Gateway和circbase网站分析mmu_circ_0000818在染色体的位置和保守性;(5)构建mmu_circ_0000818过表达质粒及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3T3-E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MC3T3-E1细胞凋亡升高(P<0.01);(2)根据log2foldchange(≥2)和P值(P<0.05)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中共有234个表达差异的circRNAs,其中上调的138个,下调的96个。差异表达circRNAs的靶基因利用GO和KEGG进行富集分析,Apoptosis(凋亡)和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差异最显著。(3)q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MC3T3-E1细胞中mmu_circ_0000818表达明显升高(P<0.01),UCSC Genome Browser Gateway和circbase分析发现mmu_circ_0000818主要位于17:78712463-78715086,由Crim1基因第6~7外显子环化形成并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的保守性。(4)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抑制mmu_circ_0000818可改善DEX引起的MC3T3-E1细胞凋亡,过表达则促进其凋亡。结论mmu_circ_0000818在DEX处理的MC3T3-E1细胞中显著增高,降低其可抑制DEX引起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mmu_circ_0000818 地塞米松 MC3t3-E1细胞 RNA测序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纳米硒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6
作者 陈旭洁 梁慧嘉 +5 位作者 焦春伟 何春艳 陈少丹 陈秋颜 谢意珍 高雄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本研究制备了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并探索其在促进骨形成方面的潜力。通过透析、醇沉、除蛋白以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水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PHPW,采用苯酚硫酸法... 本研究制备了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并探索其在促进骨形成方面的潜力。通过透析、醇沉、除蛋白以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水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PHPW,采用苯酚硫酸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PHPW的基本理化特性;以PHPW为模板,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PHPW-SeNPs,采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PHPW-SeNPs结构,并评价其稳定性;采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检测试剂盒及实时定量PCR技术评价PHPW-SeNPs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HPW是一种以葡萄糖为主的中性多糖,其多糖含量和重均分子量分别为99.1%和29.4 kDa。利用200μg/mL PHPW制备获得的PHPW-SeNPs粒径最小且分散性好,呈现零价态、无定形、球状的结构,分析测定的元素中含有碳(63.1%)、氧(3.5%)和硒(33.4%),PHPW中的羟基可通过类似氢键作用稳定SeNPs。PHPW-SeNPs溶液在pH6~8、4℃避光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HPW-SeNPs在1.25~20μmol/L浓度范围内,MC3T3-E1细胞增殖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提高,当浓度为20μmol/L时,MC3T3-E1细胞ALP活力增强至对照组的1.8倍,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osteorix(OSX)及ALP mRNA表达量分别上调至对照组的2.9、4.7、3.2和3.8倍。综上所述,以多糖组分PHPW为模板可成功制备稳定性较好的PHPW-SeNPs,其能够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有望开发成促进骨健康的保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蛾拟青霉 菌丝体多糖 纳米硒 结构特性 MC3t3-E1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常春藤皂苷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王倩 马春宇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 探讨α-常春藤皂苷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40、50、60μmol/L)处理4T1细胞,MTT法检测α-常春藤皂苷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 目的 探讨α-常春藤皂苷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40、50、60μmol/L)处理4T1细胞,MTT法检测α-常春藤皂苷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40μmol/L)处理4T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p-PI3K、Akt、p-Akt、Bax、Bcl-2、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10~60μmol/L α-常春藤皂苷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4T1细胞增殖(P<0.01),其作用24 h的IC_(50)值约为29.8μmol/L。与对照组(0μmol/L)比较,α-常春藤皂苷30、40μmol/L组4T1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P<0.01);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0.01);p-PI3K、p-Akt、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1),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常春藤皂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常春藤皂苷 乳腺癌4t1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多糖对地塞米松诱导IR-3T3-L1脂肪细胞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昕玥 王凤忠 +3 位作者 郑涵文 Alberto Carlos Pires Dias 范蓓 王琼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3,共11页
目的探究山药多糖(Chinese yam polysaccharide,CYPS)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3T3-L1胰岛素抵抗(IR-3T3-L1)细胞模型中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IR-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DEX组(DEX)、Met组(Met,阳性药组)、CYPS... 目的探究山药多糖(Chinese yam polysaccharide,CYPS)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3T3-L1胰岛素抵抗(IR-3T3-L1)细胞模型中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IR-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DEX组(DEX)、Met组(Met,阳性药组)、CYPS组(0.05、0.15、0.45 mg/mL),通过DEX(1μmol/L)诱导建立IR-3T3-L1细胞模型,进行给药后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和细胞中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含量的检测,并采用qRT-PCR对AMPK-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DEX组与Con组相比,1μmol/L DEX处理48 h显著降低了IR-3T3-L1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1),且在60 h内维持稳定。0.05、0.15、0.45 mg/mL CYPS处理IR-3T3-L1细胞显著增加了细胞中葡萄糖的消耗(P<0.01)、HK、PK、GSH-Px酶活性(P<0.01)、HDL-C含量(P<0.01);降低了MDA酶活性(P<0.01)、T-CHO、TG、LDL-C含量(P<0.01)。同时,CYPS可以显著回调PI3K、Akt、GLUT-4、AMPK、IRS-2、PPARa、Adiponectin的mRNA水平(P<0.05),降低IRS-1、GSK-3β、ACC、FAS的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CYPS能够改善DEX诱导的IR-3T3-L1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调节脂代谢紊乱,缓解氧化应激,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IR-3T3-L1脂肪细胞的AMPK-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调节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糖 胰岛素抵抗 地塞米松 3t3-l1细胞 二甲双胍 AMPK-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杨梦 任子怡 +5 位作者 米思 冯丹琦 程鑫颖 冯雪 刘卫华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6-123,共8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毒性的影响;使用鸡尾酒诱导法诱导细胞分化,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 目的:研究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毒性的影响;使用鸡尾酒诱导法诱导细胞分化,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测定分化后细胞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瘦素(leptin,LEP)和脂联素(adiponectin,ADPN)的分泌量;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PPARα、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3T3-L1前脂肪细胞存活率随木犀草苷质量浓度的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木犀草苷质量浓度在5~6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木犀草苷处理组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脂质积累;木犀草苷可下调成脂分化后细胞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和LEP的分泌量,上调IL-10和ADPN的分泌量;木犀草苷能下调PPARγ、C/EBP-α和SREBP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PARα、UCP-1和CPT-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木犀草苷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影响脂代谢,其机制一方面是下调PPARγ、C/EBP-α和SREBP1蛋白表达,抑制脂肪合成;另一方面是激活PPARα上调下游蛋白,促进脂肪消耗;木犀草苷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促进细胞脂解,从而改善脂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苷 3t3-l1前脂肪细胞 分化 脂代谢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磷阻燃剂对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的CREB转录活性及成脂分化影响研究
10
作者 徐旻昊 镇华君 修光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具有诱导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并促使细胞积累大量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因此被视为潜在的致肥胖污染物。目前,关于OPFRs诱导3T3-L1成脂分化的... 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具有诱导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并促使细胞积累大量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因此被视为潜在的致肥胖污染物。目前,关于OPFRs诱导3T3-L1成脂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在细胞分化早期阶段(诱导后0~2 d)污染物的影响作用仍然不明确。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是3T3-L1分化早期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了探究OPFRs在诱导0~2 d暴露对CREB转录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环磷腺苷效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和pGL4.73质粒共转染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进一步对10种典型的OPFRs开展检测,发现10μmol·L^(-1)的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磷酸二(2-乙基己基)苯基酯(BEHPP)、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TEHP)可显著上调分化早期3T3-L1细胞的CREB转录活性。此外,在诱导分化的0~2 d内,暴露于10μmol·L^(-1)的6种O PFRs(BEHPP、EHDPP、TEHP、TDCIPP、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IPP)、TCEP)可显著增加细胞分化结束后的TG含量,且TG的生成量与分化早期CREB转录活性存在边缘显著水平(P=0.07)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取代基结构的OPFRs对3T3-L1成脂分化早期阶段的差异化调控作用,增进了对OPFRs致肥胖效应的认识,并为评估OPFRs健康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 小鼠 致肥胖效应 CREB通路 3t3-l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fatin-1对3T3-L1脂肪细胞糖代谢和自噬的影响
11
作者 玉斯日古楞 白兆星 +1 位作者 罗雨晨 么宏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探讨厌食肽Nesfatin-1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自噬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体外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并在高糖状态下,以Nesfatin-1干预1 h之后,采用非放射性荧光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水... 为探讨厌食肽Nesfatin-1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自噬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体外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并在高糖状态下,以Nesfatin-1干预1 h之后,采用非放射性荧光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水平、丙酮酸含量、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以及自噬因子LC3、p62和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经过8 d诱导可达到完全分化状态;与对照组相比,经过Nesfatin-1处理后,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的酶活性均非常显著地降低(P<0.001),p62 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但丙酮酸含量、Beclin-1 mRNA以及LC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Nesfatin-1不仅能有效降低3T3-L1脂肪细胞的糖消耗能力,还能上调脂肪细胞的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FAtIN-1 高糖 3t3-l1脂肪细胞 糖代谢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糖蛋白激素β5/α2调控cAMP/PKA/CREB通路促进3T3-L1细胞脂肪分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千爱君 萧耿苗 +6 位作者 李壮 田雪 刘晓红 宋玉萍 赵正刚 赵子建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2-1278,共7页
目的研究重组糖蛋白激素β5/α2(rCGH)对3T3-L1脂肪细胞脂解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rCGH干预24 h。以CCK-8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的细胞活力,酶学方法测定细胞内... 目的研究重组糖蛋白激素β5/α2(rCGH)对3T3-L1脂肪细胞脂解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rCGH干预24 h。以CCK-8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的细胞活力,酶学方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及培养上清中甘油的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脂肪细胞中HSL和ATGL脂解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浓度rCGH加或不加PKA抑制剂H89对已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进行联合干预实验,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H89预处理组、1μmol·L^(-1)rCGH组和(1μmol·L^(-1)rCGH+H89)联合干预组。酶法测定胞内TG及游离甘油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REB及脂解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rCGH(0.25、0.5、1、2μmol·L^(-1))对脂肪细胞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rCGH处理显著降低了脂滴大小和细胞内TG含量,同时显著升高了细胞上清液中的甘油浓度。rCGH处理还刺激了p-HSL、ATGL和p-PKA的蛋白表达。此外,加入PKA抑制剂H89,减弱了rCGH对游离甘油水平、细胞内TG含量以及p-HSL、p-PLIN1和p-CREB表达的影响。结论rCGH通过上调HSL、ATGL和PKA活性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促进甘油释放,抑制TG合成和脂质积累,其作用机制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糖蛋白激素β5/α2 3t3-l1脂肪细胞 甘油 甘油三酯 脂解 cAMP/PKA/CR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晓华 江湖 +2 位作者 李海星 李超波 曹郁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49-253,共5页
为建立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材料,通过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联合诱导其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通过葡萄糖消耗实验研究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浓度和时间关系,发现... 为建立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材料,通过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联合诱导其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通过葡萄糖消耗实验研究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浓度和时间关系,发现10-7mmol/L胰岛素诱导处理48h是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该细胞模型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可维持48h。通过高浓度胰岛素成功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具有建模周期短、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优点,该细胞模型可以用于抗胰岛素抵抗天然产物的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3t3-l1脂肪细胞 细胞模型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介导MAPKs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冬 董晓俊 徐成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沉积情况,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对数期细胞分为空白组、IGF-1组、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IGF-1组、p38通路抑制剂(SB202192)组、SB+IGF-1组,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IGF-1组ALP显色加深,ALP活性升高,钙盐结节形成增多,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ERK、p38、JNK蛋白表达增加,具有剂量效应(P<0.05)。与空白组比较,PD组、SB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与IGF-1组比较,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IGF-1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和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C3H10t1/2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云 孙岩 +3 位作者 朱亭 程鹏 胡刚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F0002,共6页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β-HSD1在正常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用Real-time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变化,阐明11β-HSD1对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在上述三联诱导分化后脂滴堆积随着分化过程逐渐增加;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的3T3-L1诱导分化过程中可见脂滴堆积的减少。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days0,2,4,6,8),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GR在分化模型早期(D4及D6)是上调的,但是在分化后期(D8)很快又下降。在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LPL上调,随着分化后期FAS、PPARγ等明显上升,Pref-1作为脂肪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后的3T3-L1细胞分化模型中上述有关标志基因发生变化。结论:11β-HSD1作为受体前调节剂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 3t3-l1细胞模型 RNA干涉 前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发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凯艺 朱文娟 +2 位作者 谢宁 叶华琼 杨述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75-148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突变3T3-L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基因序列,造成GluT4功能障碍,从而获得一种稳定、自发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模型。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3T3-L1细胞的GluT4编码区进行定向切割,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测序筛选稳定突变... 本研究旨在突变3T3-L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基因序列,造成GluT4功能障碍,从而获得一种稳定、自发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模型。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3T3-L1细胞的GluT4编码区进行定向切割,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测序筛选稳定突变的细胞株;使用CCK-8法检测所筛选细胞株的增殖活力;对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以判断细胞成脂分化能力;以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摄入量确定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程度;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抵抗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第九外显子处13 bp的缺失导致3T3-L1细胞GluT4蛋白功能障碍,这一突变不影响细胞的增殖活力;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该细胞株表现出严重且稳定的自发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摄取受阻,与成脂分化和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GluT4功能障碍阻碍了脂肪细胞响应胰岛素的葡萄糖摄取,从而造成脂肪细胞产生自发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该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进行检测分析,验证了其稳定性和有效性,为脂肪营养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4 胰岛素抵抗 3t3-l1细胞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通过上调Apoa 1基因的表达抑制TM3细胞睾酮合成
17
作者 赵彤 杨文哲 +4 位作者 潘飞龙 赵树臣 刘克祥 吕占军 赵立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16-3525,共10页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 1)是否介导了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所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睾酮合成的降低。将TM3细胞随机分为不同浓度的BPA暴露剂量(0、5、10、20、40、60、80μmol·L^(-...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 1)是否介导了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所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睾酮合成的降低。将TM3细胞随机分为不同浓度的BPA暴露剂量(0、5、10、20、40、60、80μmol·L^(-1))组,0μmol·L^(-1)BPA为对照组(CON)。给予相应剂量处理24 h后,运用CCK-8法检测TM3细胞活力,确定BPA最适染毒剂量;通过ELISA检测TM3细胞培养上清液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利用RT-qPCR检测TM3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Apoa1、Apoa 2(apolipoprotein A2)、Apoc 3(apolipoprotein C3)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POA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累积情况。结果表明,20μmol·L^(-1)BPA处理24 h对TM3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40μmol·L^(-1)BPA处理24 h后,TM3细胞活力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此外,20μmol·L^(-1)BPA处理TM3细胞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poa 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01),但Apoa 2和Apoc 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1)BPA处理24 h,TM3细胞的脂滴累积量极显著降低(P<0.0001)。综上,BPA可通过上调Apoa 1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强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引起TM3细胞内的脂滴含量减少,导致TM3细胞的睾酮合成分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BPA) 载脂蛋白A1(Apoa 1)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睾酮(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3T3-L1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的建立 被引量:23
18
作者 聂绪强 杨建文 +3 位作者 史海霞 张玉金 张建永 卞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3T3-L1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insulin resistant 3T3-L1 adipocytes cell,IR-3T3-L1)最佳的建立条件。方法采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EX)、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3-isobutyl-methylxanthine,IBMX)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10... 目的探讨3T3-L1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insulin resistant 3T3-L1 adipocytes cell,IR-3T3-L1)最佳的建立条件。方法采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EX)、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3-isobutyl-methylxanthine,IBMX)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10^-8、10^-7、10^-6mol·L-1)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Oil red O染色确定最佳胰岛素诱导浓度,继而用1μmol·L-1DEX诱导建立IR-3T3-L1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GOD-POD)法对IR-3T3-L1细胞的最佳诱导时间(24~120 h)及其稳定时间(24~48 h)进行了考察。结果 Oil red O染色发现3T3-L1前脂肪细胞用DEX、IBMX和10-6mol·L-1胰岛素诱导9 d,〉90%的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1μmol·L-1DEX培养96 h后,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率达到最大(P=0.0003);稳定时间考察发现,在36 h内葡萄糖消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T3-L1前脂肪细胞在1μmol·L-1DEX、0.5 mmol·L-1IBMX和10-6mol·L-1最佳胰岛素浓度作用下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用1μmol·L-1DEX培养96 h即可成功诱导成IR-3T3-L1-IR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且在36 h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地塞米松 葡萄糖消耗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滕翠琴 刘仲华 +2 位作者 龚受基 彭雨轩 马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0-238,共9页
采用软脂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六堡茶水提物治疗,探讨六堡茶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1的软脂酸对3T3-L1脂肪细胞作用24 h后,葡萄糖摄取量减少,建立胰岛素抵抗... 采用软脂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六堡茶水提物治疗,探讨六堡茶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1的软脂酸对3T3-L1脂肪细胞作用24 h后,葡萄糖摄取量减少,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六堡茶对模型细胞干预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培养基的残留液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降低;对糖脂代谢相关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和葡萄糖转运子基因表达都有上调作用,并下调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基因表达。低剂量的六堡茶下调肉碱脂酰转移酶-I基因的表达,但是高剂量能显著上调肉碱脂酰转移酶-I基因表达。实验证明了六堡茶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同时促进细胞内糖脂代谢,六堡茶有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3t3-l1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statin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征 邹大进 +3 位作者 陈月 王淼 吴捷 郭志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目的:观察obestat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obestatin(10^-8、10^-9、10^-10、10^-11、10^-12mmol/L)和10^-10mmol/L ghrelin干预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MTT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空... 目的:观察obestat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obestatin(10^-8、10^-9、10^-10、10^-11、10^-12mmol/L)和10^-10mmol/L ghrelin干预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MTT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分别应用10^-10mmol/L obestatin和ghrelin全程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分化第1-10日),采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分化并测定分化成熟脂肪细胞的脂肪含量,RT-PCR法检测分化过程中及成熟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加常规诱导剂)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obestatin组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10^-10mmol/L obestatin连续作用10 d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脂肪产量明显减少(P〈0.05);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基因表达逐渐增多;在成熟脂肪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obestatin组PPARγ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Ghrelin的作用与之完全相反。结论:Obestatin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StAtIN GHRELIN PPARΓ2基因 3t3-l1前脂肪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