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排粪造影与三维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许燕城 刘启鸿 +6 位作者 吴道清 方文怡 赵培琳 何炎琴 高海花 唐劲松 柯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4-1167,1171,共5页
目的对比X线排粪造影(XRD)与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177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XRD和3D HR-ARM检查结果,将符合... 目的对比X线排粪造影(XRD)与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177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XRD和3D HR-ARM检查结果,将符合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7例中XRD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33例(男19例,女14例),3D HR-ARM诊断56例(男34例,女22例),两者均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22例,Kappa值为0.339(P<0.001),XRD与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一致性一般。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水平较高,分别为66.67%、76.39%、90.91%。结论建议联用XRD与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指导外科手术时须两项检查诊断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排粪造影 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 功能性排便障碍 耻骨直肠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排便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金平 迭小红 +5 位作者 孙静 郭振华 刘伟 李晓庆 侯金凤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例,女性13例,男性64例,其中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1.5 cm(低位)32例,≥1.5 cm(中高位)45例;术后6个月至1年排便功能Kelly评分:3~6分(功能优良)的72例,0~2分(功能差)的5例。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患儿分为低位组(32例)与中高位组(40例);45例中高位患儿又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40例)和功能差组(5例)。分析各组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结果(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三维图像分析患儿肛门直肠压力。结果 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低位组与中高位组患儿的平均静息压(38.00±12.33 vs 32.27±11.86 mmHg)、最大静息压(42.65±14.23 vs 36.67±12.10 mmHg)、肛管有效长度(2.43±0.30 vs 2.18±0.3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恢复率分别为90.63%及17.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中高位患儿中,与排便功能优良组比较,排便功能差组平均静息压(26.08±2.36 mmHg)、最大静息压(29.96±2.55 mmHg)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三维图像分析,功能差组在三维图像上存在低压带或压力缺失带,其中4例低压带在后壁,1例低压带在前壁。结论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恢复率较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高,可通过三维图像判断肛门括约肌功能,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可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评估患儿排便功能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