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陶瓷打印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及产学研合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志强 王敏 +2 位作者 赵哲骐 于欢 鄢春根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3-480,共8页
3D陶瓷打印技术相比于传统陶瓷生产具有操作简易、材料利用率高、精细化程度高等特点,其主要应用于陶瓷的光固化成型、喷墨打印、熔化沉积形等领域中。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平台,结合专利分析方法,从3D陶瓷打印技术全球专利的发展态势... 3D陶瓷打印技术相比于传统陶瓷生产具有操作简易、材料利用率高、精细化程度高等特点,其主要应用于陶瓷的光固化成型、喷墨打印、熔化沉积形等领域中。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平台,结合专利分析方法,从3D陶瓷打印技术全球专利的发展态势、专利布局、专利创新主体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全球的3D陶瓷打印技术当前处于成熟发展期,其中,中国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合作成为了3D陶瓷打印技术的主要输出国之一,故可从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的开放程度、强化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等方面实施我国3D陶瓷打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陶瓷打印 专利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前驱体转化SiCN陶瓷吸波材料
2
作者 李鹏举 郭晨悦 +6 位作者 邢瑞哲 徐国璇 刘永胜 刘烨锟 周睿 梁瑾 孔杰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6,共13页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兼具轻量化、耐高温和宽频吸收特性的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硅氮烷(UV-PSN)前驱体的陶瓷超材料制备策略,通过向陶瓷前...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兼具轻量化、耐高温和宽频吸收特性的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硅氮烷(UV-PSN)前驱体的陶瓷超材料制备策略,通过向陶瓷前驱体单体中引入光敏基团,结合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成功实现微观结构与宏观形貌的协同调控。制备的SiCN陶瓷超材料不仅具有高达1400℃的耐高温性能和可调的介电特性,还展现出优异的制造精度。此外,通过拓扑结构设计,有效提升整体SiCN陶瓷材料的阻抗匹配性能,X波段有效吸收带宽达3.4 GHz,材料整体质量较实心结构减轻了79.6%,为开发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多功能电磁波吸收材料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超材料 前驱体转化陶瓷 陶瓷超材料 光固化3d打印陶瓷 3d打印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彦安 李鹤 穆保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0-1614,共15页
3D打印技术因具有加工精度高、成本低、操作简易、制造灵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武器等领域。将3D打印技术与陶瓷成型制造相结合,可以解决很多使用传统陶瓷制造技术带来的问题。3D打印技术主要有喷墨打印技术、浆... 3D打印技术因具有加工精度高、成本低、操作简易、制造灵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武器等领域。将3D打印技术与陶瓷成型制造相结合,可以解决很多使用传统陶瓷制造技术带来的问题。3D打印技术主要有喷墨打印技术、浆料直写成型技术、光固化成型技术、陶瓷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激光选区烧结成型技术。本文概述了各3D打印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光固化成型技术中的陶瓷浆料制备、后处理工艺,讨论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3D陶瓷打印技术领域的应用,分析了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陶瓷前驱体、磷酸三钙陶瓷的特性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陶瓷3D打印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光固化成型技术 陶瓷浆料制备 有限元数值模拟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光固化3D打印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庞雪宁 王志强 +4 位作者 郭新宇 于方永 孟秀霞 张津津 杨乃涛 《有色金属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107,共18页
3D打印技术因其可自由设计和灵活生产等优点为复杂结构陶瓷体的制备提供了便捷,可实现图案化表面陶瓷体一步式制备以及复杂器件的一体化成型,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综述了不同3D打印技... 3D打印技术因其可自由设计和灵活生产等优点为复杂结构陶瓷体的制备提供了便捷,可实现图案化表面陶瓷体一步式制备以及复杂器件的一体化成型,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综述了不同3D打印技术在SOFC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陶瓷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中陶瓷浆料、打印成型工艺以及后处理工艺的关键参数对陶瓷体成型的影响和在SOFC领域的具体实施应用,提出目前该技术应用于SOFC领域中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陶瓷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为SOFC的便捷制备和高性能输出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通过继续探索其他类型的陶瓷材料和工艺改进,有望推动SOF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光固化3d打印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陶瓷浆料 打印成型参数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3D打印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承君 吴畏 朱智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克服现有陶瓷打印机不能连续进料的缺点以及整机质量较重、精度和稳定性不足等弊端,基于Delta结构设计出一款陶瓷打印机,并对机体位置正逆解、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分析,建立位置正逆解和速度、加速度方程,将三维模型导入ADAMS软件,结合... 为克服现有陶瓷打印机不能连续进料的缺点以及整机质量较重、精度和稳定性不足等弊端,基于Delta结构设计出一款陶瓷打印机,并对机体位置正逆解、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分析,建立位置正逆解和速度、加速度方程,将三维模型导入ADAMS软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数学模型一致,打印终端在X、Y、Z 3个方向上的最大速度分别为31、18、38 mm/s,在X、Y、Z 3个方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分别为30、45、45 mm/s2,验证了位置正逆解和速度、加速度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优化了陶瓷打印机打印终端的运动特性,避免打印过程中出现急停、速度突变等情况,实现了平稳打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结构设计 运动学分析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AdAM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浆料形态的陶瓷3D打印技术的浆料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文进 周国相 +5 位作者 林坤鹏 张砚召 赵哲 杨治华 贾德昌 周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8-1926,共9页
3D打印技术因其操作简单便捷、成型快速灵活、可制备复杂结构的器件等优点,在精密陶瓷零件制造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本文根据3D打印陶瓷的材料形态综述不同3D打印技术在陶瓷制备方面的特点,重点介绍了陶瓷3D打印成型技术中直写式3D打印、... 3D打印技术因其操作简单便捷、成型快速灵活、可制备复杂结构的器件等优点,在精密陶瓷零件制造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本文根据3D打印陶瓷的材料形态综述不同3D打印技术在陶瓷制备方面的特点,重点介绍了陶瓷3D打印成型技术中直写式3D打印、光固化3D打印、喷墨3D打印等技术所涉及的粘结剂、分散剂等组分的应用及作用机理,并对水基和非水基两种类型的添加剂组分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为3D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陶瓷样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浆料 粘结剂 分散剂 水基 非水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陶瓷3D打印的双尺度放样曲面建模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宇 刘文强 +2 位作者 钟凡超 闫鑫 吕琳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32-1140,共9页
针对陶瓷3D打印的特点,提出基于放样曲面与周期参数曲线嵌入的双尺度轻量化交互式建模和制造工具.对于用户输入的2条封闭曲线,首先在它们之间插值生成中间截面采样点,并在免支撑、路径无干涉等陶瓷3D打印制造约束下对当前曲面形状进行调... 针对陶瓷3D打印的特点,提出基于放样曲面与周期参数曲线嵌入的双尺度轻量化交互式建模和制造工具.对于用户输入的2条封闭曲线,首先在它们之间插值生成中间截面采样点,并在免支撑、路径无干涉等陶瓷3D打印制造约束下对当前曲面形状进行调整,完成基于放样曲面的大尺度曲面建模;然后将采样点之间的直线路径用周期性曲线路径代替,通过调整曲线函数的周期和振幅完成小尺度几何纹理建模;最后按螺旋方式逐层连接各个截面采样点,直接生成单一连续的打印路径并制造.为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绘制的3组曲线进行建模并利用CERAMBOT Plus陶瓷3D打印机制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工具为用户提供了充足的建模空间且模型生成效率高,能够有效地生成可直接进行陶瓷3D打印的带纹理放样曲面的G-code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放样曲面 几何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料挤出式陶瓷3D打印工艺参数及打印件结构角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建明 肖志文 +1 位作者 陈劲松 章世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5,共5页
针对挤出式陶瓷3D打印用于制备铸造型壳,分析了不同层高下浆料的挤出与堆积情况。通过3D打印试验,对比研究了挤出口内径、层高和打印速度对打印过程及打印质量的影响,获得了合适的工艺参数值;对比研究了不同的空间倾斜角度、打印平面内... 针对挤出式陶瓷3D打印用于制备铸造型壳,分析了不同层高下浆料的挤出与堆积情况。通过3D打印试验,对比研究了挤出口内径、层高和打印速度对打印过程及打印质量的影响,获得了合适的工艺参数值;对比研究了不同的空间倾斜角度、打印平面内的角度下打印件的质量,获得了打印件的空间最大倾斜角度和打印平面内的最小角度。结果表明,合适的工艺参数为挤出口内径0.6~0.8 mm,层高0.6 mm左右,打印速度20 mm/s;打印件的内、外最大倾斜角度为40°,打印平面内的最小角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挤出式陶瓷3d打印 工艺参数 铸造型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3D打印模型设计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子钧 罗旭东 谢志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本文回顾了以往陶瓷3D打印模型设计技术并介绍了今后陶瓷3D打印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详细描述了陶瓷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立体光刻成型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三维打印技术以及层压实体成型技术等方面的特点。面对陶瓷3D打印模型设计... 本文回顾了以往陶瓷3D打印模型设计技术并介绍了今后陶瓷3D打印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详细描述了陶瓷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立体光刻成型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三维打印技术以及层压实体成型技术等方面的特点。面对陶瓷3D打印模型设计及工艺所存在的问题,对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模型设计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立体光刻成型技术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A打印制备融合TPMS氧化铝陶瓷支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伟 董天源 +3 位作者 黄晨 侯智善 曹宇 魏鑫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4-1795,1821,共13页
三周期最小表面(TPMS)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生物医学性能,设计制造合适的TPMS骨支架结构能为骨修复、骨替代、骨愈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基于人体骨组织结构参数分别设计了以P、G、D三种类型为主的TPMS支架及其不同融合系数K... 三周期最小表面(TPMS)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生物医学性能,设计制造合适的TPMS骨支架结构能为骨修复、骨替代、骨愈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基于人体骨组织结构参数分别设计了以P、G、D三种类型为主的TPMS支架及其不同融合系数K值影响下的融合TPMS支架,采用紫外立体光刻技术(SLA)打印制备了陶瓷生坯,通过脱脂与烧结后处理获得了成型氧化铝陶瓷支架,并对支架模型与成型陶瓷试样分别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1)陶瓷支架具有相对光滑的表面与较高的成型精度,其整体形态与设计模型基本一致,侧面比顶面稍显粗糙。2)与单类型结构相比,融合TPMS结构支架表现出较好的抗压强度与应力分布。其中,当融合系数K=4时,P与G结构融合支架支架的力学性能最优,抗压强度为71.72 MPa,最大应力与平均应力分别为141.90和13.214 MPa;3)融合结构的渗透性均弱于单类型结构,且不同融合系数K值的结构支架渗透性也不同,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当融合系数K=1、2时,P与G结构、P与D结构融合支架渗透性表现较好。综上,当融合系数K=1时,P与G结构融合支架同时具备较优的力学性能和渗透性,适合作为人体骨支架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TPMS 氧化铝陶瓷支架 有限元仿真 陶瓷3d打印 力学性能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方式对黏弹性浆料3D打印出料可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镭 孙维连 +2 位作者 孙铂 张雪静 纪宏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1,共8页
基于挤出工艺的陶瓷3D打印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同挤出方式对出料速率可控性存在重要影响,从而导致打印样件在表面质量及打印成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选择柱塞和螺杆两种挤出方式,在Bingham黏弹性流体浆料及0.6 mm喷嘴... 基于挤出工艺的陶瓷3D打印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同挤出方式对出料速率可控性存在重要影响,从而导致打印样件在表面质量及打印成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选择柱塞和螺杆两种挤出方式,在Bingham黏弹性流体浆料及0.6 mm喷嘴直径的基本条件下,结合现场实验数据和模拟仿真得出的出料速率变化曲线,对柱塞与螺杆两种挤出方式的3D打印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螺杆挤出方式在0.03 s内,出料速率已降至原始出料速率的30%以下,而柱塞挤出方式达到该出料速率所需的时间为2.4 s,在停止供料的0.27 s内柱塞挤出方式的出料量是螺杆挤出方式出料量的3倍。通过流场分析发现黏弹性浆料条件下两种挤出装置的驱动原理不同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黏弹性浆料 挤出装置 出料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坯体3D塑性成形及原料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娟娟 王秀峰 +5 位作者 杨阳 曹新强 樊小蒲 王佳 江红涛 于成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适用于各类陶瓷材料的3D打印技术及装备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陶瓷洁具及陶瓷艺术品坯体成形的陶瓷3D打印新技术—挤出堆积成形技术.采用塑性陶瓷泥料进行挤出堆积试验.通过改变陶瓷泥料含水率及甲基纤维素含量,研究挤出泥... 适用于各类陶瓷材料的3D打印技术及装备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陶瓷洁具及陶瓷艺术品坯体成形的陶瓷3D打印新技术—挤出堆积成形技术.采用塑性陶瓷泥料进行挤出堆积试验.通过改变陶瓷泥料含水率及甲基纤维素含量,研究挤出泥料的可塑性和坯体抗弯强度,以此为基础,通过选择打印装备及打印系统,调试打印参数,利用陶瓷泥料打印测试,最终实现了复杂造型的陶瓷坯体3D塑性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挤出堆积技术 坯体塑性成形 陶瓷艺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irect 3D printed ceramic:A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4
13
作者 CAI Jia-wei ZHANG Bai-cheng +2 位作者 ZHANG Mao-hang WEN Yao-jie QU Xuan-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983-1002,共20页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also known as 3D-printing(3DP)technology,is 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a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40 years.However,the ceramic material printing is still challenging be...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also known as 3D-printing(3DP)technology,is 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a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40 years.However,the ceramic material printing is still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 issue of cracking.Indirect 3D printing has been designed and drawn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manufacturing speed and low cost.Indirect 3D printing separates the one-step forming process of direct 3D printing into binding and material sintering,avoiding the internal stress caused by rapid cooling,making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ceramic component with complex shap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eading indirect 3D printing technologies,including binder jetting(BJ),stereolithography(SLA),and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At present,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materials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indirect 3D printing technology,and these materials include silicon nitride,hydroxyapatite functional ceramics,silicon carbide structural cer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3d printing CERAMIC binder jetting STEREOLITHOGRAPHY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陶瓷成形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胜强 范鹏元 +5 位作者 南博 肖建中 郭新 熊惟皓 周华民 张海波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5期66-80,共15页
先进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电、力、光学性能,而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先进陶瓷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成形技术则是阻碍陶瓷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先进陶瓷的成形方法进行了一个汇总,包含传统方法以及近年新发展起来... 先进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电、力、光学性能,而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先进陶瓷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成形技术则是阻碍陶瓷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先进陶瓷的成形方法进行了一个汇总,包含传统方法以及近年新发展起来的工艺。传统成形方法总体来说有干法成形和湿法成形两大类,干法成形主要是压制成形法;而湿法成形大致可分为塑性成形和浆料成形两类。干法成形起步较早,目前应用最广;湿法成形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更精细的陶瓷成形。近些年,陶瓷成形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陶瓷3D打印成形技术。可以预见,3D打印成形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陶瓷 材料成形 发展趋势 陶瓷注射成形 陶瓷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钙/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的光固化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波 高宗强 鲍崇高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50-2955,共6页
以微米级硅酸钙/β-磷酸三钙粉体、光敏树脂、分散剂和光引发剂为原料,制备了固相含量达55vol%的陶瓷浆料,探索了分散剂添加量对陶瓷浆料粘度的作用效果,研究了硅酸钙/β-磷酸三钙陶瓷生坯的脱脂烧结工艺,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陶瓷综合性能... 以微米级硅酸钙/β-磷酸三钙粉体、光敏树脂、分散剂和光引发剂为原料,制备了固相含量达55vol%的陶瓷浆料,探索了分散剂添加量对陶瓷浆料粘度的作用效果,研究了硅酸钙/β-磷酸三钙陶瓷生坯的脱脂烧结工艺,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陶瓷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100℃下烧结可制得开气孔率33.51%、弯曲强度26.97 MPa、体积密度2.01 g·cm-3的具有微米级和亚微米级微孔结构的硅酸钙/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光固化成型 陶瓷浆料粘度 3d打印陶瓷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挤出成形工艺中新型挤出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雯杰 段国林 +1 位作者 张静 戈权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微流挤出成形工艺是基于陶瓷3D打印技术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制造工艺,其具有微米级高精度的特点,适用于高精度陶瓷制造领域。而在微流挤出成形工艺中,挤出结构设计是提高陶瓷零件成形性能的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成形能否顺利进行。... 微流挤出成形工艺是基于陶瓷3D打印技术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制造工艺,其具有微米级高精度的特点,适用于高精度陶瓷制造领域。而在微流挤出成形工艺中,挤出结构设计是提高陶瓷零件成形性能的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成形能否顺利进行。在比较了几种目前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陶瓷3D打印挤出结构后,提出了一种以微型螺杆泵为核心部件的新型挤出结构。微型螺杆泵具有稳定的压力,可以输送高固含量的介质,并且能够根据转速调节流量,能够满足3D打印的稳定控制、高精度的工艺要求。还详细介绍了微型螺杆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对其应用在微流挤出自由成形工艺上的可行性以及入口压力、转速对其挤出流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微流挤出 微型螺杆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挤出成形工艺挤出胀大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劲松 孙文彬 +1 位作者 周婧 段国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微流挤出成形是陶瓷快速成形领域的一种新兴工艺,由微流挤出成形工艺和3D打印技术结合形成的陶瓷浆料3D打印,具有陶瓷成形过程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在陶瓷浆料3D打印中,陶瓷浆料挤出过程存在挤出胀大现象,导致挤出丝的形状发生改变,降低... 微流挤出成形是陶瓷快速成形领域的一种新兴工艺,由微流挤出成形工艺和3D打印技术结合形成的陶瓷浆料3D打印,具有陶瓷成形过程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在陶瓷浆料3D打印中,陶瓷浆料挤出过程存在挤出胀大现象,导致挤出丝的形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陶瓷产品的成形精度。通过ANSYS软件对不同流道结构下陶瓷浆料挤出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流道下陶瓷浆料挤出胀大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挤出压力和挤出口挤出速率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影响陶瓷浆料挤出胀大的因素有陶瓷浆料在流道截面变化处的弹性效应以及在挤出头内的弹性回复,最后进行陶瓷浆料挤出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浆料3d打印 微流挤出成形 挤出胀大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