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肿瘤3D细胞模型在体外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艳红
李静
+3 位作者
余孝其
王娜
刘媛
张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为解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体内外模型差异的问题,明晰体外模型对药敏检测的影响。实验在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通过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3D肿瘤细胞中ATP的含量,间接反映3D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通过Live...
为解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体内外模型差异的问题,明晰体外模型对药敏检测的影响。实验在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通过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3D肿瘤细胞中ATP的含量,间接反映3D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通过Live/Dead细胞成像实验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3D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发现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均可抑制HepG2和A549肿瘤3D细胞的生长,且紫杉醇对HepG2 3D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药物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HepG2 3D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中度敏感,对5-FU不敏感。A549 3D细胞对紫杉醇和5-FU均中度敏感。Live/Dead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TX对HepG2 3D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本实验为体外药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3d细胞模型
ATP生物荧光法
药敏检测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吸收及毒性研究中的肠道细胞模型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坤
肖羽芯
+3 位作者
李梦莹
马娇阳
覃一书
向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71,共15页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而备受关注。肠道吸收是人体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肠道吸收过程和毒性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体外胃肠模拟法和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然而体外胃肠...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而备受关注。肠道吸收是人体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肠道吸收过程和毒性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体外胃肠模拟法和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然而体外胃肠模拟法缺少人体肠道细胞成分,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着物种差异且实验成本高。鉴于此,研究者开发了能够部分模拟人体肠道上皮功能的体外肠道细胞模型。此模型作为研究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能模拟肠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过程,并能够结合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索重金属的肠吸收和肠毒性的分子机制。本文系统介绍了人肠上皮的结构功能、肠道上皮细胞对重金属吸收转运机制、肠道细胞模型的发展及其在重金属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与优缺点,总结了肠细胞模型功能验证指标和优化方法。同时,还对肠道微流控培养系统(芯片肠道)和肠类器官等三维肠细胞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3
d
肠道
细胞
模型
生物有效性
共培养
模型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化可控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珂
于言
+4 位作者
韩日
王显文
赵云腾
唐浩程
李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8-877,共10页
目的建立分化程度可控、能够重现来源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方法采集手术切除的新鲜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将消化过滤的鼻粘膜上皮细胞分为连续“扩增”培养组(EO组)及“扩增-分化”分段培养组(DO组)。分别在基于气液界...
目的建立分化程度可控、能够重现来源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方法采集手术切除的新鲜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将消化过滤的鼻粘膜上皮细胞分为连续“扩增”培养组(EO组)及“扩增-分化”分段培养组(DO组)。分别在基于气液界面进行体外3D类器官培养,通过STR鉴定、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两组鼻粘膜类器官的结构、细胞组成及纤毛功能进行鉴定。再通过PAS染色对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分泌功能进行鉴定。结果整个培养期间,均能生长出直径逐渐增大的空泡状或实心球状3D类器官。培养第16天,DO组多为空泡状类器官,EO组多为实心球状类器官,DO组空泡数比例大于EO组[(21.67±8.57)%vs(54.67±13.26)%,P<0.05]。将鼻粘膜类器官与来源组织同时进行STR检测,匹配度为100%。培养第21天,DO组鼻粘膜类器官扫描及透射电镜显示纤毛超微结构,而EO组多显示出短绒毛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呼吸区粘膜主要包含P63(基底细胞)、β-tubulin(纤毛柱状细胞)、MUC5AC(杯状细胞)。相比EO组,DO组类器官纤毛细胞数[(7.95±1.81)%vs(27.04±5.91)%,P<0.05]及杯状细胞数[(14.46±0.93)%vs(39.85±5.43)%,P<0.05]占比更大,基底细胞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糖原染色呈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扩增-分化”分段式培养法,培养出能够在体外长期稳定生长、高度拟似来源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纤毛功能及分泌功能),且分化程度可控的鼻粘膜类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鼻粘膜
气液界面
分化培养
3d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肿瘤3D细胞模型在体外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艳红
李静
余孝其
王娜
刘媛
张骥
机构
四川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出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72131)
四川大学实验技术项目(20170038)
文摘
为解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体内外模型差异的问题,明晰体外模型对药敏检测的影响。实验在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通过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3D肿瘤细胞中ATP的含量,间接反映3D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通过Live/Dead细胞成像实验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3D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发现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均可抑制HepG2和A549肿瘤3D细胞的生长,且紫杉醇对HepG2 3D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药物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HepG2 3D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中度敏感,对5-FU不敏感。A549 3D细胞对紫杉醇和5-FU均中度敏感。Live/Dead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TX对HepG2 3D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本实验为体外药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3d细胞模型
ATP生物荧光法
药敏检测
抑制作用
Keywords
in
d
ivi
d
ual treatment
3
d
cell mo
d
el
ATP-TCA assay
chemosensitivity test
inhibitory effect
分类号
Q-33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吸收及毒性研究中的肠道细胞模型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坤
肖羽芯
李梦莹
马娇阳
覃一书
向萍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云南省创新团队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71,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6702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20132613)
+2 种基金
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202005AE1600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0504)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YNQR-QNRC-2018-049)。
文摘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而备受关注。肠道吸收是人体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肠道吸收过程和毒性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体外胃肠模拟法和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然而体外胃肠模拟法缺少人体肠道细胞成分,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着物种差异且实验成本高。鉴于此,研究者开发了能够部分模拟人体肠道上皮功能的体外肠道细胞模型。此模型作为研究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能模拟肠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过程,并能够结合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索重金属的肠吸收和肠毒性的分子机制。本文系统介绍了人肠上皮的结构功能、肠道上皮细胞对重金属吸收转运机制、肠道细胞模型的发展及其在重金属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与优缺点,总结了肠细胞模型功能验证指标和优化方法。同时,还对肠道微流控培养系统(芯片肠道)和肠类器官等三维肠细胞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关键词
重金属
3
d
肠道
细胞
模型
生物有效性
共培养
模型
毒性
Keywords
heavy metals
3
d
intestinal cell mo
d
el
bioavailability
co-culture mo
d
el
toxicity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化可控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珂
于言
韩日
王显文
赵云腾
唐浩程
李刚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喉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8-877,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专项(2020A1111280006)。
文摘
目的建立分化程度可控、能够重现来源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方法采集手术切除的新鲜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将消化过滤的鼻粘膜上皮细胞分为连续“扩增”培养组(EO组)及“扩增-分化”分段培养组(DO组)。分别在基于气液界面进行体外3D类器官培养,通过STR鉴定、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两组鼻粘膜类器官的结构、细胞组成及纤毛功能进行鉴定。再通过PAS染色对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分泌功能进行鉴定。结果整个培养期间,均能生长出直径逐渐增大的空泡状或实心球状3D类器官。培养第16天,DO组多为空泡状类器官,EO组多为实心球状类器官,DO组空泡数比例大于EO组[(21.67±8.57)%vs(54.67±13.26)%,P<0.05]。将鼻粘膜类器官与来源组织同时进行STR检测,匹配度为100%。培养第21天,DO组鼻粘膜类器官扫描及透射电镜显示纤毛超微结构,而EO组多显示出短绒毛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呼吸区粘膜主要包含P63(基底细胞)、β-tubulin(纤毛柱状细胞)、MUC5AC(杯状细胞)。相比EO组,DO组类器官纤毛细胞数[(7.95±1.81)%vs(27.04±5.91)%,P<0.05]及杯状细胞数[(14.46±0.93)%vs(39.85±5.43)%,P<0.05]占比更大,基底细胞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糖原染色呈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扩增-分化”分段式培养法,培养出能够在体外长期稳定生长、高度拟似来源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纤毛功能及分泌功能),且分化程度可控的鼻粘膜类器官。
关键词
类器官
鼻粘膜
气液界面
分化培养
3d细胞模型
Keywords
organoi
d
s
nasal mucosa
air-liqui
d
interface
d
ifferentiation culture
3
d
cell mo
d
el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肿瘤3D细胞模型在体外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刘艳红
李静
余孝其
王娜
刘媛
张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吸收及毒性研究中的肠道细胞模型
王坤
肖羽芯
李梦莹
马娇阳
覃一书
向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分化可控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的建立
汪珂
于言
韩日
王显文
赵云腾
唐浩程
李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