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模拟电荷法的变电站工频电场计算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志叶 干喆渊 +3 位作者 阮江军 阮祥勇 文武 杜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87-2593,共7页
高压变电站内工频电场的计算与评测日益重要。为此,采用3D模拟电荷法(charge simulation method,CSM)对某变电站户外区域离地1.5m高度处工频电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模拟电荷采用置于导体轴线上的线电荷模拟,电荷密度在线单元上呈线性分... 高压变电站内工频电场的计算与评测日益重要。为此,采用3D模拟电荷法(charge simulation method,CSM)对某变电站户外区域离地1.5m高度处工频电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模拟电荷采用置于导体轴线上的线电荷模拟,电荷密度在线单元上呈线性分布。采用ANSYS前、后处理模块实现实体建模和计算云图的3D渲染;通过对一条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内工频电场的计算,验证了3DCSM方法的正确性。对一个实际的110kV变电站的工频电场进行建模仿真,电场强度的数值分布规律同理论分析基本符合;在工作走廊上计算值同实测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在电气设备不太密集的区域,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10%。该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大模型开域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模拟电荷(csm) 前处理 变电站 工作走廊 工频电场 线电荷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电荷法计算特高压架空线路3维工频电场 被引量:94
2
作者 彭迎 阮江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9-73,77,共6页
为研究杆塔及导线弧垂对架空线路周围工频电场分布的影响,并检验2维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首先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考虑杆塔及导线弧垂的3维架空线路工频电场计算模型(它以线电荷单元为模拟电荷布置在各导线和杆塔铁棒轴线上,解析计... 为研究杆塔及导线弧垂对架空线路周围工频电场分布的影响,并检验2维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首先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考虑杆塔及导线弧垂的3维架空线路工频电场计算模型(它以线电荷单元为模拟电荷布置在各导线和杆塔铁棒轴线上,解析计算线电荷单元的电位系数,并叠加得到总体电位系数矩阵,从而可解得各节点的线电荷),然后据此计算了特高压线路相导线表面及地面上1m高平面内的3维工频电场。结果表明,地面上1m处平面内场强分布受弧垂影响很大,3维模型比2维模型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这种不均匀分布状况;各相导线表面场强最大值在杆塔附近均有微弱变化,但并不显著;地面上1m处场强在杆塔附近增大,但在远离杆塔的区域基本不受杆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电荷(csm) 线电荷单元 特高压架空线 3维工频电场计算 悬链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与无人机航测的全部垮落法采煤塌陷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民 秦越强 +3 位作者 柴晨晖 孙宇飞 李朋伟 岳喜能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5,共12页
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位于黄河中游上段,其全部垮落法采煤导致大面积塌陷,地表生态和环境问题频发。为研究采空区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塌陷应力与位移场演化特征以串草圪旦煤矿6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测查清了地表裂缝分布范围... 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位于黄河中游上段,其全部垮落法采煤导致大面积塌陷,地表生态和环境问题频发。为研究采空区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塌陷应力与位移场演化特征以串草圪旦煤矿6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测查清了地表裂缝分布范围及规律,构建了FLAC3D数值模型并计算分析了采空区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将分析结果与无人机航测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1)塌陷主要以地裂缝为表现形式,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及中西部。工作面发育2类地裂缝,一类为弧形阶梯式裂缝群,呈平行分布且以间隔5~20 m出现,大部分形成阶梯式高度为15~130 cm的错台,裂缝以3°~5°的偏角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发育;另一类为直线型边缘裂缝带,拉张破坏严重,平行工作面外围呈带状发育,少数可展布于工作面内部,最外围裂缝至工作面的距离分别为38,53 m。(2)由于地下煤层开挖,采空区顶板出现明显的“马鞍状”拉应力集中区,且随着开挖的推进地表集中区拉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0.181 MPa;(3)采空区顶部完全垮塌,地表垂直位移最大值在采空区正中间,最大值约5.5 m;地表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采空区煤柱正上方,最大值1.93 m。(4)数值模拟计算的沉降量、裂缝角与无人机航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煤层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部垮落 采煤塌陷 FLAC3d 数值模拟 无人机 串草圪旦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电荷法对500 kV输电线路跨越民房时导线高度的计算 被引量:29
4
作者 谢辉春 张建功 +3 位作者 张小武 张广洲 邬雄 万保权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7,共4页
500 kV输电线路跨越民房时,民房处电场畸变成为制约输电线路对地高度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模拟电荷法计算了不同排列方式的500 kV输电线路跨越不同高度民房时的电场,给出了满足4 kV/m控制限值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结果表明,不同塔型下... 500 kV输电线路跨越民房时,民房处电场畸变成为制约输电线路对地高度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模拟电荷法计算了不同排列方式的500 kV输电线路跨越不同高度民房时的电场,给出了满足4 kV/m控制限值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结果表明,不同塔型下导线对地最低高度的变化与楼层高度的变化基本一致。上述结果为线路设计和了解输电线路跨越民房时的电场分布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输电线路 模拟电荷(csm) 畸变电场 民房 导线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岩体中不整合面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37-2843,共7页
为了对地下岩土体进行精确建模,考虑到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对模拟的影响,提出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岩体中不同岩层接触情况的方法,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接触情况。模型构造步骤包括:定义岩体坐标系,确定接触面... 为了对地下岩土体进行精确建模,考虑到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对模拟的影响,提出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岩体中不同岩层接触情况的方法,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接触情况。模型构造步骤包括:定义岩体坐标系,确定接触面走向的关键坐标点,使用MATLAB拟合这些走向曲线并得到曲线参数,使用下落法构造岩层,使用FISH根据走向曲线参数形成接触面。构建后的模型满足上述要求,证明了与实际岩体力学性能是接近的。该方法可为考虑岩层接触面的建模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模拟 接触面 下落 PFC3d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法和FLAC^(3D)的矿井底板采动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健 于师健 潘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7-61,共5页
利用声波法对华北地区某典型岩溶水害矿井的4707工作面煤层底板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声波波速进行探测,获得了随工作面推进时的波速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垂深3.9~12.1m之间的声速曲线出现较大的波动,在钻孔距工作面距离15~5m时声波波... 利用声波法对华北地区某典型岩溶水害矿井的4707工作面煤层底板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声波波速进行探测,获得了随工作面推进时的波速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垂深3.9~12.1m之间的声速曲线出现较大的波动,在钻孔距工作面距离15~5m时声波波速迅速升高,在6~5m处达到最大值,工作面推过钻孔后,波速不断降低。垂深13m以上,声波曲线趋于稳定,说明已不在破坏范围内。声速法判断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2.1m。结合FLAC3D软件,利用4707工作面的实际地质资料数值模拟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过程,得出了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底板破坏区沿采空区四周和底板向下扩散呈现出喇叭形,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破坏区也不断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害矿井 声波 FLAC3d 底板破坏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共振沉桩过程对地表振动影响的FLAC^(3D)数值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魏家斌 王卫东 吴江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4-1522,共9页
为研究免共振沉桩过程对地表振动影响,采用密度放大法以消除模型桩弹性模量过大对计算效率的影响,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建立了相应的连续振动沉桩模型,并和文献中的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激振力幅值和振动频率这两个施工... 为研究免共振沉桩过程对地表振动影响,采用密度放大法以消除模型桩弹性模量过大对计算效率的影响,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建立了相应的连续振动沉桩模型,并和文献中的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激振力幅值和振动频率这两个施工参数对地表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放大法可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模拟沉桩7.0倍桩径(4.9 m)所需计算时间约为12.0 h,数值结果较好地模拟了现场测试中免共振沉桩的地表振动影响;激振力幅值和振动频率均主要对近场(水平距离为5.0倍桩径范围内)的地表振动有明显影响;临界沉桩深度与地表振动影响峰值相对应,该深度随水平距离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激振力幅值对临界沉桩深度的改变不明显,振动频率对远场临界沉桩深度则有较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共振沉桩 密度放大 数值模拟 FLAC^(3d) 土体振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法提取多层介质中3D电容参数的研究
8
作者 丁文 王高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任意多层电介质分层结构中的3D互连电容参数提取的新方法——反射镜像法。该方法无需对格林函数进行推导,而是根据自由电荷反射原理计算反射镜像的位置和镜像电荷系数从而获得各级镜像分布,继而计算任意多层电介质环境...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任意多层电介质分层结构中的3D互连电容参数提取的新方法——反射镜像法。该方法无需对格林函数进行推导,而是根据自由电荷反射原理计算反射镜像的位置和镜像电荷系数从而获得各级镜像分布,继而计算任意多层电介质环境下的3D电容,包括底层或顶层介质接地情况下的3D电容。该方法可克服级数形式的格林函数因受限于电介质分层数目而难以适应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复杂多变电介质环境下的3D电容参数提取问题。通过对导体面元建立层次式数据结构,这一方法可以利用层次式算法(hierarchical method)实现计算加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在保证可靠精度的情况下达到迅速收敛,与层次式加速算法结合后,计算效率可达到FastCap法的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电容提取 镜像 格林函数 自由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释放法在隧洞开挖模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4
9
作者 张传庆 冯夏庭 +1 位作者 周辉 黄书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74-1180,共7页
根据快速拉格朗日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其中实现应力释放法的理论根据。通过不同侧压系数下脆性岩体中圆形隧洞开挖卸荷过程的应力释放法模拟和真三维模拟,分别讨论了应力路径问题、模拟空间效应时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工程应用问... 根据快速拉格朗日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其中实现应力释放法的理论根据。通过不同侧压系数下脆性岩体中圆形隧洞开挖卸荷过程的应力释放法模拟和真三维模拟,分别讨论了应力路径问题、模拟空间效应时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工程应用问题。在未包含断层、软弱带等特殊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应力释放法模拟中,围岩经历的应力路径与真三维模拟不同,故只能用前者来近似模拟开挖问题;(2)不同的应力路径将导致不同的最终结果,在一定的近似程度要求及计算工作条件下应力释放法模拟的最终结果可近似真三维的模拟结果,且对于圆形隧洞问题,当侧压系数从1.0开始增大或减小时,这种近似误差将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3)在工程应用中,由应力释放法可得到收敛约束法中的GRC曲线,从而使得它在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FLAC^3d 应力释放 应力路径 真三维模拟 侧压系数 收敛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值模拟方法联合的自然崩落法开采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曾庆田 刘科伟 +1 位作者 严体 王李管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1期66-73,共8页
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自然崩落法因其技术含量高,在实际生产应用前,需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开采技术研究工作。为实现自然崩落开采技术在矿床开采中的科学有效应用,充分利用多种数值分析软件各自的功能优势,以雪鸡坪铜矿自然崩落法研究为例,... 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自然崩落法因其技术含量高,在实际生产应用前,需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开采技术研究工作。为实现自然崩落开采技术在矿床开采中的科学有效应用,充分利用多种数值分析软件各自的功能优势,以雪鸡坪铜矿自然崩落法研究为例,利用MIDAS优越的建模功能,建立了复杂力学计算模型,并通过MIDAS和FLAC3D的耦合技术,实现MIDAS到FLAC3D数值计算模型的转换,采用FLAC3D软件对矿区自然崩落法开采崩落范围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计算,并采用颗粒流离散元PFC2D软件对放矿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多斗均衡放矿方式和放矿步距的合理性,通过多数值分析软件的联合应用,完成了对矿区自然崩落开采工艺的数值计算与放矿过程模拟,对于指导矿山自然崩落采矿工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MIdAS FLAC3d 自然崩落 颗粒流 PFC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模拟试验短线段下地面3维合成电场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5-660,共6页
合理设计高压直流模拟试验线段,需要研究线段长度与地面合成电场分布的关系。为此,给出了一种利用点电荷求解较短试验线段标称电场的优化模拟电荷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Deutsch假设计算其地面3维合成电场的方法。通过计算和对比分... 合理设计高压直流模拟试验线段,需要研究线段长度与地面合成电场分布的关系。为此,给出了一种利用点电荷求解较短试验线段标称电场的优化模拟电荷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Deutsch假设计算其地面3维合成电场的方法。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当试验线段的长度约为其高度的6倍时,在约1%的误差范围内,可将其当作无限长直导线来处理,进而得到线段中点处的导线表面电场以及中点下方地面标称电场和地面合成电场的横向分布。因此,试验线段的长度可在搭建之前根据试验目的、误差要求及具体导线的结构参数通过计算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试验线段 3维合成电场 deutsch假设 电荷 标称电场 模拟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甸金矿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结构参数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悦增 许国良 +2 位作者 何少博 周东良 田玉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6,共5页
夏甸金矿-692 m水平以上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进行回采,在回采时矿房宽6 m,矿柱宽度为2 m,2 m的矿柱不回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矿量损失。因此,对夏甸金矿-692 m水平以下的采场采用的采矿方法进行优化,采用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夏甸金矿-692 m水平以上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进行回采,在回采时矿房宽6 m,矿柱宽度为2 m,2 m的矿柱不回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矿量损失。因此,对夏甸金矿-692 m水平以下的采场采用的采矿方法进行优化,采用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进行回采。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场结构参数优化,通过模拟不同矿房矿柱的宽度方案,观察不同方案采场中的应力、塑性区情况来确定最佳的矿房宽度和矿柱宽度。研究发现:当矿柱宽度为4 m时,其矿柱中岩体塑性变形程度低,矿柱完整性好,安全程度高,矿房宽度为5 m时,塑性区面积最小,塑性变形最弱。因此,选择矿柱宽度为4 m,矿房宽度为5 m是最佳的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 结构参数优化 FLAC^3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力学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开文 毛勇 +1 位作者 孙闯 朱泽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61,共5页
为直观了解冻土帷幕的力学特性,掌握隧道联络通道开挖过程对冻土帷幕的影响,保证开挖过程的安全,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联络通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数值分析的角度对冻土帷幕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和安全评价,详细... 为直观了解冻土帷幕的力学特性,掌握隧道联络通道开挖过程对冻土帷幕的影响,保证开挖过程的安全,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联络通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数值分析的角度对冻土帷幕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和安全评价,详细研究了冻土帷幕中应力与位移的分布情况,确定了冻土帷幕厚度设计安全值为2.5 m(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并指出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位置为冻土帷幕与隧道接触部位。由于该部位在冻结过程中散热快,冻结效果差,所以施工中应该值得注意,同时也为今后的联络通道数值模拟与人工冻结法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冻结 数值模拟 冻土帷幕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主层开采对副层底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怀志 谭卓英 +1 位作者 夏志远 洪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0,共5页
以自然崩落法开采的铜矿峪铜矿4#矿体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主副层三维建模,并利用FLAC^(3D)软件对554 m主层开采扰动下614 m副层底部结构稳定性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对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叠加压力拱效应... 以自然崩落法开采的铜矿峪铜矿4#矿体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主副层三维建模,并利用FLAC^(3D)软件对554 m主层开采扰动下614 m副层底部结构稳定性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对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叠加压力拱效应,主副层交界处以及副层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压应力集中程度会随着主层拉底和落矿增大而增大;因主层开采,副层底部结构拉底空间下方出矿穿脉和桃形矿柱拉应力一定程度减小,使其不易超过岩体抗拉强度;必须采取措施使压力拱范围内底部结构强度高于拱角应力强度,以避免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 底部结构稳定性 主副层 数值模拟 压力拱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旺格维利采煤法矿压显现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栗建平 李瑞群 李大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62,共3页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坚硬顶板地质条件下的旺采(旺格维利采煤法)开采工艺,在压力显现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现场实际开采情况建立了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按照实际的开采顺序和煤柱形状进行模拟,对整个开采过程中煤体的应力...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坚硬顶板地质条件下的旺采(旺格维利采煤法)开采工艺,在压力显现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现场实际开采情况建立了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按照实际的开采顺序和煤柱形状进行模拟,对整个开采过程中煤体的应力变化和煤柱的支撑状态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一些有益结论,为旺采条件下矿山压力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格维利采煤 FLAC3d数值模拟 顶板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阵压气机叶轮的设计与3D打印仿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源 李范春 贾德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9-740,共12页
以压气机叶轮为研究对象,基于八角桁架点阵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轻量化点阵压气机叶轮,通过选择性激光熔融(SLM)280型金属3D打印机对设计叶轮的可加工性进行了验证.为了解其3D打印性能,基于有限单元法(FEM)对点阵轮的3D打印过程进行了模... 以压气机叶轮为研究对象,基于八角桁架点阵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轻量化点阵压气机叶轮,通过选择性激光熔融(SLM)280型金属3D打印机对设计叶轮的可加工性进行了验证.为了解其3D打印性能,基于有限单元法(FEM)对点阵轮的3D打印过程进行了模拟.在保证利用数值方法研究3D打印过程可行的基础上,对不同功率下点阵轮的打印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工况下的实心压气机叶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点阵轮与实心轮的层变形是一个逐层叠加递增的过程,在本文的7种工况下,点阵轮打印完成时的最大残余变形与残余应力均小于实心轮.点阵轮的最大残余变形最大可比实心轮小20.19%,最大残余应力可比实心轮小10.69%.这意味着点阵轮除了比实心轮具有更轻的质量,还将比实心轮具有更优异的打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点阵结构叶轮 金属3d打印 数值模拟 有限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三维地学空间构模方法——类三棱柱法 被引量:78
17
作者 齐安文 吴立新 +2 位作者 李冰 李建民 杨中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综合评述了目前 3DGIS和 3DGM领域的三维空间构模及三维拓扑关系的研究现状 ;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地学空间构模方法———类三棱柱 (ATP)法 .该法采用 6类基本元素和 8组拓扑关系来描述和表达三维地质现象 .讨论了如何利用这 8组拓... 综合评述了目前 3DGIS和 3DGM领域的三维空间构模及三维拓扑关系的研究现状 ;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地学空间构模方法———类三棱柱 (ATP)法 .该法采用 6类基本元素和 8组拓扑关系来描述和表达三维地质现象 .讨论了如何利用这 8组拓扑关系进行地质体查询与分析的基本思路 ;给出了程序实现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学空间构模方 类三棱柱 3dGIS 3d地学模拟 ATP 三维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评价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刘天翔 许强 +2 位作者 黄润秋 汤明高 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3,共7页
水库塌岸是影响三峡水库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作者在分析三峡库区塌岸类型和传统塌岸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塌岸预测应根据不同的塌岸类型,建立适合的塌岸预测模型。冲(磨)蚀型和坍(崩)塌型的塌岸预测可以用本文提出的岸坡结构法;滑移... 水库塌岸是影响三峡水库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作者在分析三峡库区塌岸类型和传统塌岸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塌岸预测应根据不同的塌岸类型,建立适合的塌岸预测模型。冲(磨)蚀型和坍(崩)塌型的塌岸预测可以用本文提出的岸坡结构法;滑移型的塌岸预测,应以本文提出的极限平衡搜索预测法和FLAC3D数值模拟预测法的预测结果为主要依据。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两个典型塌岸地段及代表性地质剖面的预测,验证了这种思路的正确性;并总结了适合三峡库区这种山区型水库的塌岸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塌岸 岸坡结构 极限平衡搜索预测 FLAC^3d数值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边坡破坏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曹平 张科 +1 位作者 汪亦显 林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2-878,共7页
通过大量的多层边坡算例来分析FLAC3D强度折减法在不同强度、坡比和层厚的情况下所得安全系数与滑动面位置的变化规律,并与极限平衡法进行对比,探究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揭示多层边坡的破坏机制。数值模拟计... 通过大量的多层边坡算例来分析FLAC3D强度折减法在不同强度、坡比和层厚的情况下所得安全系数与滑动面位置的变化规律,并与极限平衡法进行对比,探究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揭示多层边坡的破坏机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对于上层土体强度较软的边坡,当上下层强度相差到一定程度,表现为上层破坏,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的安全系数相对差值最大,达5%~7%;上层土体厚度h增加时,安全系数逐渐减小;上层土体位于地表以下时,滑动面通过坡趾,安全系数保持不变。②对于下层土体强度较软的边坡,当上下层强度相差到一定程度,强度折减法所得安全系数基本保持不变,但极限平衡法仍保持增长趋势,最大相对差值可达12%;上层土体厚度h增加时,安全系数也相应增大,h位于9~12 m,边坡表现为深层破坏;而h=12 m时,极限平衡法的滑动面却通过坡趾,但安全系数相差很小。当h的变化范围在3~5 m,两种方法的安全系数相对差值最大,达6%~10%。破坏区分布分析表明,边坡呈拉伸-剪切复合破坏,对于下层土体强度较软的边坡,复合破坏模式更显著,与单一剪切破坏模式相比,最大有10%左右的相对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边坡 FLAC3d 强度折减 极限平衡 破坏机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铜矿开采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小聪 陈忠辉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2期82-87,共6页
采用三维非线性FLAC -3D程序 ,数值模拟安庆铜矿 1#矿体 -5 60m以上的采充过程 ,分析开采过程中的地压问题 ,确定合理的采场布置及开采顺序。研究结果表明 :-4 0 0m~ -5 10m矿房开采比较稳定。方案 1采用双阶段开采 -4 60m~ -5 60m矿... 采用三维非线性FLAC -3D程序 ,数值模拟安庆铜矿 1#矿体 -5 60m以上的采充过程 ,分析开采过程中的地压问题 ,确定合理的采场布置及开采顺序。研究结果表明 :-4 0 0m~ -5 10m矿房开采比较稳定。方案 1采用双阶段开采 -4 60m~ -5 60m矿柱 ,只要先回采掉 -4 0 0m上部的矿柱 ,开采也比较稳定。方案 2的 -4 0 0m~ -5 10m矿柱开采的稳定性较差 ,在 -5 10m保留的 10m水平矿柱起不到安全隔离作用。从地压角度看 ,方案 1要优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开采过程 数值模拟 FLAC-3d 大直径深孔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