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航技术和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对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波 曹永军 杜丽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7-99,共3页
目的:评价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3D-PCPT)导航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原发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乌海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100例肺原发微小结节患者,按照随机... 目的:评价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3D-PCPT)导航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原发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乌海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100例肺原发微小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3D-PCPT导航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数)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活检术),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穿刺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时间[(25.26±2.3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6.78±4.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0,P<0.05)。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0/50)],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χ^(2)=5.316,P=0.021)。结论:3D-PCPT导航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可显著提高肺原发微小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效率更高,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 导航辅助 肺原发微小结节 穿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一波 罗张风 +5 位作者 田宇 蒋帅 谢龙辉 邵怡雯 李莉 饶利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3D组应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导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穿刺次数、术中X线曝光次数、影像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3D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01),影像学评价显示,3D组螺钉间距、螺钉与股骨颈轴线夹角平均低于传统组,3D组螺钉分布面积比与螺钉至颈皮质距离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未见股骨头坏死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定位技术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精度和复位质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3d打印 数字定位 经皮穿刺导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黎鑫乐 陆健 +3 位作者 贡桔 李超杰 王力伟 刘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3,共7页
目的:评估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在2家医院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8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0例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 目的:评估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在2家医院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8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0例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A组),64例为徒手植入^(125)I粒子(B组)。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计划、术后剂量验证。计算术前术后D_(90)、V_(90)、V_(100)、V_(150),以及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B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6个月。术后1~3个月行CT扫描,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疗效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估。比较分析2组的总体生存(OS)及不良事件发生。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于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Cox回归分析用于估计变量和结果之间关联的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A组和B组术后D_(90)均值、V_(90)、V_(100)、V_(15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为(145.18±5.00)Gy vs (135.14±4.21)Gy、(96.37±0.71)%vs (95.25±0.81)%、(94.47±0.92)%vs (92.84±1.08)%、(75.89±2.17)%vs(76.10±1.77)%,以及(136.15±1.58)Gy vs (134.96±1.49)Gy、(96.20±0.35)%vs (96.59±0.31)%、(93.80±0.40)%vs (93.93±0.40)%、(74.49±0.96)%vs (74.22±0.49)%。A组手术操作时间为(42.1±7.1)min (1次穿刺将全部穿刺针同时植入),低于B组的(57.6±6.5)min(穿刺次数一般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A组和B组半年、1年、2年OS率分别为65%、20%、10%和56.7%、12.5%、4.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病灶大小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A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少量渗血,静推2 U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后24 h内吸收。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碘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证明了有效性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手术难度,避免反复定位从而降低CT辐射受量,提高患者耐受度;在剂量学控制、术后近期疗效、总体生存率方面与徒手碘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相比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性同位素 碘-125粒子 3d打印模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治成 叶志凯 +2 位作者 孙晓燕 王海龙 高君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6,共13页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基于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及同尺寸整体现浇对照柱试验建立构件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其轴压荷载-位移响应及失效形态。针对界面粘结性能、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打印模板厚度、荷载...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基于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及同尺寸整体现浇对照柱试验建立构件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其轴压荷载-位移响应及失效形态。针对界面粘结性能、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打印模板厚度、荷载偏心距等参数开展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叠合柱轴压极限承载力随着薄弱界面剪切强度、刚度及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打印材料的抗压强度高于现浇混凝土,叠合柱抗压极限承载力提升率与打印模板厚度呈近似线性关系,叠合圆柱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着荷载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呈近似线性负相关。此外,偏心距对叠合圆柱极限承载力下降幅度的影响大于现浇圆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永久模板 叠合柱 抗压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在下颈椎椎弓根置钉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马军 张宝锋 +2 位作者 徐峰 倪双洋 段永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采用优化设计的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2年10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2例,年龄32~74岁(50.1±9.8岁),随访13~25个月(19.6... 目的:探讨采用优化设计的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2年10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2例,年龄32~74岁(50.1±9.8岁),随访13~25个月(19.6±3.2个月)。根据置钉方式分为导板组(n=22)和徒手组(n=20):导板组采用优化的椎弓根钻孔导航模板设计方案,3D打印制作下颈椎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置钉,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颈椎损伤或颈脊髓损伤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9例,颈椎管肿瘤5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徒手组根据术前颈椎CT测量椎弓根角度、直径等参数,采用徒手置钉,其中男、女各10例,颈椎损伤或颈脊髓损伤4例,OPLL 10例,颈椎管肿瘤5例,脊髓型颈椎病1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诊断、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颈椎CT扫描,按照Kaneyama方法评估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2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3级,椎弓根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外。0级或1级定义为椎弓根置钉准确,2级或3级为螺钉误置。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42例患者手术顺利,导板组手术时间102.2±16.1min,术中出血量89.3±17.7mL;均少于徒手组142.8±20.9min,133.3±34.0mL(P<0.01)。42例患者共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216枚:导板组118枚,其中0级90枚,1级22枚,2级5枚,3级1枚,置钉准确率94.9%(112/118);徒手组98枚,其中0级48枚,1级36枚,2级10枚,3级4枚,置钉准确率85.7%(84/98)。导板组置钉准确率显著性高于徒手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螺钉相关神经血管损伤,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并发症,术后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1),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的优化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 导航模板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共面模板在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蔚 陆健 +6 位作者 陈克敏 吴志远 刘钦 王子寅 刘晶晶 丁晓毅 王忠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评估3D打印共面模板在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10例。术前根据CT扫描结果和治疗计划系统,制备3D打印共面模板,术中在该... 目的评估3D打印共面模板在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10例。术前根据CT扫描结果和治疗计划系统,制备3D打印共面模板,术中在该模板引导下进行穿刺和植入粒子,术后对剂量学参数进行验证。观察治疗前后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9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90)、1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15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50)。评估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下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穿刺定位的成功率,治疗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计划的吻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例胰腺癌患者在共面模板引导下均成功穿刺和植入^(125)I粒子。术后剂量学参数D90符合术前计划,治疗前后D90差异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90、V100和V150分别为(94.3±2.4)%、(90.4±4.1)%和(62.1±13.4)%,符合治疗剂量学要求。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血肿。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工具,有助于胰腺癌^(125)I粒子精准植入,可使术后剂量参数符合术前计划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3d打印 共面模板 125I粒子 近距离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盆腔转移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尹立楠 侯英文 +2 位作者 侯训博 王平 刘瑞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盆腔转移瘤患者23例,计26个病灶。患者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0~2分。术前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 目的探讨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盆腔转移瘤患者23例,计26个病灶。患者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0~2分。术前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计划设计,术后进行剂量验证。术中在CT引导下,经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行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粒子活度0.6~0.8 mCi,D90为76.7~122.1 Gy,植入粒子12~144粒,共植入粒子1 653粒。评价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有效率,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随访时间4~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1.3%,73.9%,34.8%。2个月局部控制率91.3%,有效率73.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1例患者诉穿刺部位局部疼痛,9例盆腔出血,6例有发热,4例粒子移位脱落至盆腔,2例轻度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放射性肠炎,未出现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盆腔转移瘤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共面模板 放射性^(125)I粒子 盆腔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技术辅助^(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锁骨上淋巴结复发转移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松波 雷媛 代安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2,共3页
对1例高龄直肠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转移癌患者行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姑息性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后患者左肩部疼痛评分从7~8分降至2~3分,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住院6d。提出治疗前加强基础护理、疼痛护理... 对1例高龄直肠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转移癌患者行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姑息性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后患者左肩部疼痛评分从7~8分降至2~3分,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住院6d。提出治疗前加强基础护理、疼痛护理、模拟定位护理等,术中密切监测病情、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做好放射治疗局部皮肤的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健康指导等,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直肠癌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 125I粒子植入术 3d打印共面模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洪凤鸣 俞炎平 +7 位作者 徐敏 罗君 郭立文 宋丹军 曾晖 郝伟远 曹非 郑家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0-764,共5页
目的比较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探索3D-PNCT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3D-PNCT引导^(12... 目的比较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探索3D-PNCT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20例,处方剂量130~150 Gy。搜集并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_(90)、D_(100)、V_(90)、V_(100)、V_(150)、V_(200)、CTV体积。按照英国哥伦比亚癌症中心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对操作评价。结果20例患者设计打印20块模板,技术成功19例,实际针数术后与术前一致8例,术中优化增加针道8例,减少3例。术后验证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为优的患者10例,良5例,中3例,差2例,技术失败1例。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_(90)、D_(100)、V_(200)、CTV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_(90)、V_(100)、V_(15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主要剂量学指标在手术前、后基本吻合,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3d打印共面模板 肝恶性肿瘤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模板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飞 刘志斌 +5 位作者 张建华 李长红 贺永进 刘军 屈晓鹏 刘延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组(24例)。3D打印导航模板组术前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行3D重建并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后打印、消毒;术中将导航模板与置钉椎体贴合紧密后,通过定位孔钻孔、置钉。传统置钉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钉。统计并对比两种置钉方法的准确率,通过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角度与术后实际钉道角度差异评估进针角度的精确性。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合并症及术前是否牵引复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68枚,置钉准确率94.1%,置钉时间2.2±0.4min/枚,透视次数4.6±1.1次,手术时间197±41min,术中出血量395±64ml;传统徒手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76枚,置钉准确率76.3%,置钉时间3.4±0.7min/枚,透视次数9.4±2.7次,手术时间245±67min,术中出血量552±79ml。两组置钉准确率、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导航模板组的内倾角及头倾角与预设值无统计学差异0.05),置钉角度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术后3d、6个月及12个月患者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同时还可缩短置钉时间、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3d打印导航模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板在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曲扬 艾松涛 +5 位作者 武文 王磊 李小敏 姜闻博 郝永强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3-1058,1053,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影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体化导板应用于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月以骨肿瘤诊断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活检穿刺的患者11...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影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体化导板应用于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月以骨肿瘤诊断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活检穿刺的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7~69岁,平均36岁)。术前常规行CT和MRI增强检查,DICOM数据导入Medraw Print软件,记录肿瘤的大小、位置;骨科医师明确进针方位后,依据特定骨肿瘤区域的解剖结构,设计并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记录术中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穿刺解剖结构匹配程度及进针位置,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以X线或CT证实穿刺是否成功,并以开放手术的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穿刺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1例患者包括股骨4例、骨盆3例、胫骨2例、肩胛骨及掌骨各1例,3D打印个体化导板基本贴合穿刺部位解剖结构,进针方位深度均与术前设计方案一致,术中无重要解剖结构损伤,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8例(88.9%)患者穿刺送检组织与术后病理良恶性结果基本一致,2例患者因穿刺活检为良性肿瘤未行骨肿瘤切除术。结论·基于影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性定制导板能够实现骨肿瘤的精准穿刺,对提升骨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个体化穿刺导板 活检手术 3d打印技术 图像配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袁香坤 崔芒芒 +4 位作者 苗珺珺 郜蕾 胡建伟 田丹丹 张永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术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三维插植后装治疗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术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三维插植后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阴道定位模板,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设计主要导向针道空间分布,打印出3D微创导向模板。根据预设针道植入插植针,制定治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处方剂量为6 Gy/次,共4~6次。结果:10例患者共行插植治疗52次,每次插植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58±0.70)次,每次插植治疗从插植针植入至插植针到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0.88±2.94)min,每次治疗插植针的使用针数为(5.69±1.91)根。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为(6.41±0.29)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2 cm3体积的剂量(D2cm3)分别为(4.75±0.37)、(3.93±0.26)、(4.33±0.24)Gy。10例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8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结论: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应用于术后中心型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定位准确,可重复治疗,插植操作时间短,插植针数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而轻,肿瘤缩小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复发性宫颈癌 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 插植后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经皮穿刺导航系统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陆丽娟 韩影 +1 位作者 槐洪波 谢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14-918,共5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应用于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有效性。方法:60例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有射频热凝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D打印组,n=30)和B组(对照组,n=30),A组在导...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应用于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有效性。方法:60例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有射频热凝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D打印组,n=30)和B组(对照组,n=30),A组在导航系统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B组在常规CT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记录经皮穿刺到达靶点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CT扫描次数;患者术中反应(呻吟、肢动等);患者术后即刻、术后7 d、30 d疼痛完全缓解率、病人满意率;术后1 m、3 m、6 m优良率评估;术中(或术后)脑脊液渗漏、面部淤血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在穿刺到达靶点时间、手术时间、CT扫描次数、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而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患者满意度、术后1 m、3 m、6 m优良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辅助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导航模块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峰 郭彦伟 +4 位作者 徐红卫 郭辉 权红军 夏燕娜 齐丽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 目的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照组常规实施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组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及实际粒子植入数目、粒子植入优良率、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9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间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显著少于计划粒子植入数目(P<0.05);研究组粒子植入优良为9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8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9个月疾病复发分别为1例,2例,低于对照组的3例和5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实际粒子植入数目与计划数目较接近,粒子植入优良率较高,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个性化打印模板 CT引导 I放射性粒子植入 颈部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梁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晓燕 沈俊逸 +2 位作者 王海龙 杨鑫龙 高君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梁受力性能,开展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梁四点弯曲试验,在叠合梁与现浇梁对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打印工艺造成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和打印层条界面存在微细观缺陷,建立数值模型,针对混凝土应力分布...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梁受力性能,开展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梁四点弯曲试验,在叠合梁与现浇梁对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打印工艺造成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和打印层条界面存在微细观缺陷,建立数值模型,针对混凝土应力分布、荷载挠度曲线开展仿真分析,考虑材料强度、打印层条界面几何尺寸估计开展叠合梁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打印模板上部层间缺陷是影响叠合梁抗弯承载能力及破坏失效的关键部位,3D打印混凝土层条界面几何尺寸影响叠合梁应力分布。随着层条界面厚度估计值增大,应力集中程度逐渐降低,承载能力逐渐增大。打印基体和现浇混凝土强度对打印模板叠合梁结构极限荷载的影响不显著,钢筋强度对叠合梁承载能力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永久性模板 抗弯性能 非线性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军 梁帅 王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 目的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49~83岁,平均58.9岁;病程1~30年,平均6.3年。术前和术后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ratio,WBL)、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 angle,PTSA)和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与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测量结果:WBL(57.52±3.99)%,MPTA(90.77±0.68)°,HKA(182.84±1.58)°,JCLA(0.17±0.36)°,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PTSA(8.22±1.17)°,比术前略有改善(P>0.05)。术后各影像学指标接近设计目标值(P>0.05),下肢力线矫正满意。末次随访时,截骨处均已愈合,VAS、AK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矫正效果,精准度较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3d打印 胫骨高位截骨术 模拟手术 个性化导航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模板法的多孔陶瓷3D打印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耿 陈桦 陈世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5-41,共7页
为实现孔径小于100μm的规则孔隙结构多孔陶瓷3D打印,提出了一种分层实体制造方法:在铺设陶瓷浆料层前预铺有机网格片材作为造孔模板,利用逐层干燥工艺提高铺料密度,采用激光选区成形技术构建三维实体,通过脱脂后处理形成多孔结构。确... 为实现孔径小于100μm的规则孔隙结构多孔陶瓷3D打印,提出了一种分层实体制造方法:在铺设陶瓷浆料层前预铺有机网格片材作为造孔模板,利用逐层干燥工艺提高铺料密度,采用激光选区成形技术构建三维实体,通过脱脂后处理形成多孔结构。确定了关键加工工艺参数,制得孔隙率41.8%、孔径45±4μm、纵/横向压缩强度为169 MPa/102 MPa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新方法利用网格模板简化了孔隙结构的成形问题,为小孔径规则孔隙结构的3D打印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3d打印 孔隙结构 造孔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固定在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头颈部转移癌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岩松 王娟 +5 位作者 张宏涛 王泽阳 赵金鑫 赵静 刘泽洲 隋爱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模板复位固定对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转移癌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接受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5例,其中曾行外放疗12例,平均剂量为63 Gy。观察术中模板复... 目的探讨模板复位固定对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转移癌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接受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5例,其中曾行外放疗12例,平均剂量为63 Gy。观察术中模板复位固定情况、术后24 h内并发症,按照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异性。结果所有病例均按计划完成手术,质量评价优、良、中和差级患者分别为11、3、1和0例,未见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粒子数目、靶区体积、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和90%、100%、15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90、V100、V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板准确复位固定是实现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转移癌精准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对盆腔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媛媛 袁香坤 +4 位作者 郜蕾 苗珺珺 张永侠 胡建伟 田丹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brachytherapy,BT)联合深部热疗(hyperthermia,HT)对盆腔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73例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独行3D打印...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brachytherapy,BT)联合深部热疗(hyperthermia,HT)对盆腔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73例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独行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39例为对照组、联合深部热疗34例为研究组。后装放疗1次/周,4~6次,深部热疗2次/周,温度控制在41℃左右,时间为40~60 min。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9例对照组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4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1例;34例研究组中CR为18例,PR为10例,SD为4例。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56.4%(22/39)和82.4%(28/34),研究组的ORR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17)。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84.6%(33/39)和94.1%(32/34),研究组的DCR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360)。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和尿道不良反应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和P=0.003)。结论: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对复发性宫颈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宫颈癌 3d打印模板 插植后装放疗 深部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板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天帆 陆建 +3 位作者 王勇 朱光宇 陈荔 郭金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行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患者30例,术后即刻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采用英国哥伦比亚...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行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患者30例,术后即刻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采用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British Columbia Cancer Agency,BCCA)标准,根据术后验证靶区D90和V100评价为优、良、中、差4组,对比手术前后靶区体积和D90、D100、V100、V150等剂量学参数,观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验证评价结果:优:24例(83.3%,24/30);良:5例(16.7%,5/30);中:1例(3.3%,1/30);差:0例(0)。术前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范围是15.9~265.5 cc,平均为(64.4±58.4)cc;术后验证PTV范围是18.5~267.8 cc,平均(64.4±58.4)cc,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90、D100、V150分别为(11 945.6±1 157.0)cGy、(6 972.7±1 250.5)cGy、(58.0±4.4)%,术后分别为(11 839.0±1 117.0)cGy、(7 352.1±1 361.2)cGy、(57.6±4.1)%。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V100为(91.1±1.8)%,术后V100为(90.5±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4 h内可观察到3例气胸,1例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5例于拔针后局部少量出血,经局部压迫后止血。余未见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较好完成术前计划,植入质量较满意,治疗相关近期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不可手术的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模板 ^125I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