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8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矩形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1
作者 刘朝晖 彭乐钦 +2 位作者 李沛奇 杨宝娥 王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7,共10页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11.88、12.70、17.53μm,通过将高温电阻率法和像素法相结合获得了3D打印通道的实际内径和壁厚,修正了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的内壁温和热流密度,建立了3D打印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参数如下:压力处于15~20 MPa范围、质量流速在12450~24900 kg·m^(-2)·s^(-1)之间、热流密度为5~15 MW·m^(-2)、流体温度为-150℃。研究结果表明: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受到热流密度、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处于50~135℃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约25%~33%;热流密度处于5.0~15.0 MW·m^(-2)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8.3%;质量流速为12450~24900 kg·m^(-2)·s^(-1)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60.2%。粗糙度增加对火箭煤油流动换热起到强化作用,粗糙度从11.88μm增加到17.53μm时,换热强化幅度超过20%以上。该研究可为3D打印通道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矩形通道 流动换热 粗糙度 火箭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太空制造的复合材料3D打印与回收利用
2
作者 田小永 刘腾飞 +1 位作者 张曼玉 李涤尘 《上海航天(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面向太空制造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连续纤维3D打印的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向熔融抽丝方法,实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丝回收。提出聚苯硫醚(PPS)自增强复合材料过冷3D打印工艺,实现自增强复... 面向太空制造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连续纤维3D打印的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向熔融抽丝方法,实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丝回收。提出聚苯硫醚(PPS)自增强复合材料过冷3D打印工艺,实现自增强复合材料成形与回收再利用。研究了回收前后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回收预浸丝再次打印获得CF/PEEK试样,其弯曲强度和模量较原始复合材料分别提升4.8%和50.8%,PPS自增强复合材料回收再次打印后相比原始PPS材料直接打印,试样弯曲应变提高了13.8%,韧性显著提升,实现非降级回收。探讨了面向太空制造的3D打印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回收再利用策略,为未来太空制造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制造 3d打印 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 自增强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赵云 贾世翀 赵红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00-403,共4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设计,利用3D打印机将添加材料分层打印,最后叠加形成完整物体的累积制造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多个临床领域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手术效果。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方面应用逐渐兴起,研...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设计,利用3D打印机将添加材料分层打印,最后叠加形成完整物体的累积制造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多个临床领域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手术效果。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方面应用逐渐兴起,研究者在眼整形外科手术设计、眼整形眼眶病手术填充材料研制,以及在肿瘤性、非肿瘤性相关病变辅助器材个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虽然这些研究多数停留在研究设计阶段或仅为个案或少数病例研究,但3D打印技术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手术精确性方面展现出了难以替代的优势。为总结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前景,文章就3D打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希望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眼整形外科 仿生材料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4
作者 童强 肖帅磊 +2 位作者 姜宇 董秀萍 庞桂兵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1,共7页
随着食品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辅助技术与其结合的创新应用越来越受关注。激光技术具有精确、高能量和快速实现材料成型等特点,与食品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定制优势高度契合,两者的结合在食品加工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在... 随着食品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辅助技术与其结合的创新应用越来越受关注。激光技术具有精确、高能量和快速实现材料成型等特点,与食品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定制优势高度契合,两者的结合在食品加工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食品3D打印技术和激光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包括激光参数(如波长、功率、脉冲等)和工艺优势。同时,指出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激光照射下的食品安全、应用局限等问题。最后,对激光技术和食品3D打印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指明未来发展方向,为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3d打印 增材制造 激光技术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手性液晶智能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毕然 刘源 +4 位作者 张璇 杨言昭 曹致隆 封伟 王玲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4,共20页
手性液晶材料是一种独特的光子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一维胆甾相液晶和三维蓝相液晶。得益于内部周期性排列的纳米结构,手性液晶不仅具有一般液晶所没有的光学性质,如选择性反射、旋光性和圆二色性等,还可以快速灵敏地协同响应外界环境条件... 手性液晶材料是一种独特的光子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一维胆甾相液晶和三维蓝相液晶。得益于内部周期性排列的纳米结构,手性液晶不仅具有一般液晶所没有的光学性质,如选择性反射、旋光性和圆二色性等,还可以快速灵敏地协同响应外界环境条件,这在先进显示、动态防伪、信息加密、智能织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蓬勃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可打印的手性液晶墨水,制备了具有复杂几何结构、多功能、多刺激响应性的手性液晶材料,并深入研究了3D打印手性液晶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系统综述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手性液晶的自组装机制,例如剪切诱导取向自组装、各向异性挥发自组装、临界胶体浓度自组装等,并重点介绍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各种刺激响应性的手性液晶材料和具有荧光发光的手性液晶功能材料。最后总结了3D打印手性液晶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潜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液晶 3d打印 结构色 圆偏振发光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M技术的蕾丝3D打印面料开发
6
作者 程燕婷 孟家光 +1 位作者 薛涛 刘晓巧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丰富3D打印面料的花型,增加目前市面上蕾丝面料的外观、风格及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最佳打印参数为:分层厚度0.20 mm,打印速度90 mm/s,打印温度220℃。以柔性PLA为材料,采用FDM技术,在最佳打印参数下,对3ds ... 为了丰富3D打印面料的花型,增加目前市面上蕾丝面料的外观、风格及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最佳打印参数为:分层厚度0.20 mm,打印速度90 mm/s,打印温度220℃。以柔性PLA为材料,采用FDM技术,在最佳打印参数下,对3ds Max软件中模拟的模型进行打印,开发出一款具有科技感和时尚感的蕾丝3D打印面料。对蕾丝3D打印面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横向拉伸强力为74 N,纵向拉伸强力为158 N;顶破强力为204 N;横向抗弯长度为30 mm,纵向抗弯长度为32 mm;透气率为3143 L/(m^(2)·s);透湿量为8251 g/[m^(2)·(24 h)]。该研究为3D打印面料的成形精度提升及蕾丝面料的花型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蕾丝 3d打印 FdM技术 面料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和魔芋胶对豌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白从瑾 郭京京 +3 位作者 王一凡 李振荣 焦博 代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了开发适合吞咽困难患者食用的植物蛋白3D打印食品,本文将亚麻籽胶和魔芋胶按照质量比2:3进行复配形成复合多糖,并与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进行剪切处理,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0.5%、0.7%、0.9%、1.1%和1.3%)对... 为了开发适合吞咽困难患者食用的植物蛋白3D打印食品,本文将亚麻籽胶和魔芋胶按照质量比2:3进行复配形成复合多糖,并与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进行剪切处理,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0.5%、0.7%、0.9%、1.1%和1.3%)对乳液凝胶粒径、流变学特性和3D打印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国际吞咽障碍标准化倡议(IDDSI)对乳液凝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改善乳液凝胶的效果不同。粒径测试表明随着复合多糖浓度的增加,PPI乳液凝胶的粒径呈现减小的趋势。流变学特性表明多糖的加入使PPI乳液凝胶具有粘弹性,且所有的乳液凝胶样品均显示出G'>G''。当复合多糖浓度为1.1%时,乳液凝胶的粒径最小,G'和G''值最高,粘弹性最好,打印的产品具有最清晰的纹理、最稳定的结构和较好的印刷适应性。IDDSI测试表明添加1.1%和1.3%浓度复合多糖的乳液凝胶可归类为Ⅳ级过渡性食品。综上所述,1.1%浓度的复合多糖对豌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显著,这为开发植物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分离蛋白(PPI) 魔芋胶 亚麻籽胶 乳液凝胶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磷生物陶瓷支架的常温自强式3D打印技术与工艺研究
8
作者 贾倩倩 赵雪妮 +5 位作者 袁海泉 李玲娜 石国文 朱智鹏 刘朝阳 谷泽鑫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在常温不添加高分子聚合物粘接剂的情况下,首次研发了自强式钙磷生物陶瓷的无需高温后处理的3D打印成型技术与工艺.通过材料表征、孔隙率、力学性能测试和降解性测试对不同配比和不同打印间距的支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A含量从70 w... 在常温不添加高分子聚合物粘接剂的情况下,首次研发了自强式钙磷生物陶瓷的无需高温后处理的3D打印成型技术与工艺.通过材料表征、孔隙率、力学性能测试和降解性测试对不同配比和不同打印间距的支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A含量从70 wt.%减小至50 wt.%,浆料粘度与打印成型性变差,孔隙尺寸减小,而60 wt.%HA含量浆料具有良好的打印成型性,所打印的支架结构稳定、均匀.压缩强度随着HA含量的减少而增大,60 wt.%和50 wt.%含量的HA打印的钙磷生物陶瓷支架压缩强度分别为3.61±0.194 MPa(0.6-HTC)和5.28±0.629 MPa(0.5-HTC),能够匹配松质骨的要求.此外,随着打印间距(1 mm、2 mm和4 mm)的增加,支架的压缩强度也随之降低.随着HA含量的增加,钙磷生物陶瓷支架的孔隙率先增大后减小.60 wt.%HA含量的支架孔隙率最大(51.4%),降解性能优异,且降解后能保持完整性.此创新的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临床手术现场患者实际植入部位结构尺寸要求直接打印并调整支架结构和形状,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钙磷生物陶瓷 支架 力学性能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9
作者 陈健 李友伟 +6 位作者 刘余 李淼 李锋 周禄科 杨洁 李晓东 郑本波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常规腹腔镜或开腹实施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和残肝体积,病理切缘阴性率,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3D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常规组,虚拟与实际残肝体积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术中病理切缘阴性率高于常规组(P<0.05)。3D组术后3、7 d血清ALT、AST、TBIL、γ-G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用于肝癌切除手术,可避免肿瘤残留,保护残余肝体积,减轻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3d打印技术 肝肿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非完全凝固状态3D打印阶梯效应修补策略研究
10
作者 孙梓轩 王叶松 +2 位作者 李飞龙 陈银娟 张春燕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在熔融沉积(FDM)3D打印过程中,受到2.5D逐层制造工艺的限制,打印斜面/曲面时常常会出现阶梯效应。其中,倾斜切片无支撑打印中支撑斜面构建过程中,也会出现阶梯效应,导致层间附着强度下降,从而对打印件的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 在熔融沉积(FDM)3D打印过程中,受到2.5D逐层制造工艺的限制,打印斜面/曲面时常常会出现阶梯效应。其中,倾斜切片无支撑打印中支撑斜面构建过程中,也会出现阶梯效应,导致层间附着强度下降,从而对打印件的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策略,通过研究直线型和弧线型轮廓对阶梯结构的影响规律,充分修补阶梯效应。该策略基于打印材料在流动性和非完全凝固状态下的特性,对阶梯效应的间隙进行修补。此外,还深入探讨了打印层高、打印速度、挤出速度、打印温度等参数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以有效填补阶梯结构中的打印材料缺失。以聚乳酸(PLA)打印为例,通过相同情况的对比实验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打印温度210℃,环境温度40℃,打印层高0.1 mm,打印速度60 mm/s的工艺条件下,阶梯效应最高修补率达到98%,且表面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M 打印参数 3d打印 阶梯效应 非完全凝固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假人模型的运动文胸减振效果研究
11
作者 吴明洁 孙光武 +2 位作者 陈晓娜 曾恋 董海宇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共8页
穿戴运动文胸可减少乳房位移,缓解乳房疼痛并保护乳房。已有研究证明文胸的不同部件具有不同的减振机理。为了能有效控制由个体差异和实验动作等因素引起的实验结果不稳定性,进一步探究运动文胸各部件的减振机制,文章首先自主制备了30... 穿戴运动文胸可减少乳房位移,缓解乳房疼痛并保护乳房。已有研究证明文胸的不同部件具有不同的减振机理。为了能有效控制由个体差异和实验动作等因素引起的实验结果不稳定性,进一步探究运动文胸各部件的减振机制,文章首先自主制备了30件运动文胸,然后使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运动假人模型替代真人实验,并对受试者进行了统一,最后通过动作捕捉设备监测运动假人穿戴不同运动文胸时的减振效果。采集5个不同位置处的乳房位移,评估其竖直方向的位移数据。通过系统地研究各部件的减振机制,为运动文胸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建议。结果表明,在生产商制作和消费者选择运动文胸时,罩杯建议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和高度较高的罩杯,肩带建议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和长度较短的肩带,底围建议选择涤纶材料和围度较小的底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文胸 3d打印假人模型 罩杯 肩带 底围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型3D打印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胡飞洋 李昊丁 +5 位作者 栾书杨 毛财旺 陈稼淼 范豪 师建军 宋江选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3,共18页
光固化3D打印是增材制造领域中发展历史最为悠久,也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这项技术利用紫外光或其他形式的光源实现液态光敏聚合物的快速固化,制造出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实现的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产品。本文总结3D... 光固化3D打印是增材制造领域中发展历史最为悠久,也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这项技术利用紫外光或其他形式的光源实现液态光敏聚合物的快速固化,制造出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实现的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产品。本文总结3D打印光固化聚合物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不同类型的光固化聚合物材料,包括具有高重塑能力的热塑性聚合物、结构稳定性良好的热固性聚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网络交联结构的水凝胶。此外,详细介绍光固化3D打印聚合物在生物医疗、柔性电子器件、软机器人、能源存储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探讨光固化技术在4D打印中的应用,突出4D打印在动态材料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潜力。未来,光固化3D打印技术将朝着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发、智能化与自动化打印系统的集成,以及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结合等方向迈进,不断推动其在高精尖领域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固化 聚合物材料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砂型3D打印机关键几何误差分析
13
作者 李嵩松 刘思琦 +3 位作者 马蔷 庞瑞峰 刘晓亮 侯明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铸造砂型打印机用于加工高精度砂型零件,为了研究铸造砂型3D打印机几何精度对打印砂型零件成品精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多体系统理论,建立砂型3D打印机的拓扑结构模型和21项几何误差模型。鉴于不同的误差项目与零件打印加工要素之间的契合... 铸造砂型打印机用于加工高精度砂型零件,为了研究铸造砂型3D打印机几何精度对打印砂型零件成品精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多体系统理论,建立砂型3D打印机的拓扑结构模型和21项几何误差模型。鉴于不同的误差项目与零件打印加工要素之间的契合程度不同,其对不同零件打印加工要素的作用力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识别典型零件打印加工要素的几何误差并对3D打印机进行精度补偿的方法。砂型3D打印机可完成的打印零件要素,如圆球、圆锥台、菱形台和矩形台等即为典型打印加工要素。基于误差灵敏度对这些典型打印加工要素进行分析,实现对打印机关键几何误差的识别。识别方法模型在JCAM-JC1218砂型打印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得到的关键几何精度灵敏度影响因子累加普遍大于90%。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在真实设备实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地捕捉到关键几何精度的灵敏度影响因子,为砂型打印机性能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型3d打印 零件加工要素 几何精度 多体系统理论 精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制备一体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运动监测
14
作者 齐巧玉 罗彬 +1 位作者 李琴 游正伟 《纺织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传统工艺制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s)形状单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复杂多变的形状要求。且多数报道的TENGS主要由不可降解材料制成,限制了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针对上述问题,采用3D打印技术实... 传统工艺制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s)形状单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复杂多变的形状要求。且多数报道的TENGS主要由不可降解材料制成,限制了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针对上述问题,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对微米纤维的个性化排列,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生物医用弹性体聚癸二酸甘油酯(poly(glycerol Sebacate),PGS)为基材,制备了一体式纤维基PEDOT:PSS@PGS摩擦纳米发电机。其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疲劳性、良好稳定的电输出性。同时,PGS基的TENG在脂肪酶溶液中1小时的降解率可达(98.3±1.3)%,呈现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本文展示了该TENG在运动监测方面的应用,未来有望用于疾病监测和电疗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摩擦纳米发电机 柔性电子 运动监测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髋关节翻修中的早期临床疗效
15
作者 王洪平 王明友 +3 位作者 杨晓琴 唐茁栋 宋训洲 兰玉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患者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8~78(58.9±12.8)岁,所有患者合...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患者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8~78(58.9±12.8)岁,所有患者合并严重骨缺损(ParproskyⅢ型),其中9例为假体周围感染患者,13例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患者。所有患者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的方案,其中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为感染控制后的Ⅱ期翻修。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例失访,另外2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12.91±1.44)个月。所有患者按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5~390(165.4±39.3)min,术前等待时间7~16(10.5±3.3)d。并发症:1例由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术中出现严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术中出现股骨大转子骨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定制假体位置良好且无假体松动等表现;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局部红肿等表现。末次随访时Harris总分(85.86±7.04)分,较术前(44.86±2.36)分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VAS(2.19±0.87)分,较术前(7.41±0.96)分明显改善(P<0.001)。结论: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临床疗效满意,但由于该方案增加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在临床中应用时需掌握一定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个体化定制 假体 严重骨缺损 髋关节翻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便道路面的3D打印混凝土面板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赵同亮 张健 +2 位作者 蒲峻驰 赵瑞欣 李哲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为实现施工便道装配式混凝土面板的循环使用,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分析堆叠式3D打印面板在施工重载条件下的力学承载性能、耐久性和适用性。采用室内疲劳试验和3DEC非连续力学仿真对比分析了3D打印道路面板和轻... 为实现施工便道装配式混凝土面板的循环使用,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分析堆叠式3D打印面板在施工重载条件下的力学承载性能、耐久性和适用性。采用室内疲劳试验和3DEC非连续力学仿真对比分析了3D打印道路面板和轻质高强度混凝土面板的弯曲疲劳寿命特征,建立了疲劳方程;基于Midas FEA,建立了施工便道混凝土面板与下基层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路面板在荷载作用下板件应力进行数仿真,分析了逐层堆叠式3D打印面板的力学各向异性以及相较于轻质高强混凝土面板的优异性。结果表明:3D打印混凝土面板在经受60万次疲劳荷载试验后其疲劳寿命与超高强度混凝土相比差距在1%以内;不同厚度的3D打印面板弯拉应力均小于轻质高强混凝土,3D打印路面板具有更高的弯拉强度和优秀的疲劳寿命次数,其对吊装、运输等设备要求相应降低,用于装配式便道路面具有良好的可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疲劳试验 板底应力 可循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
17
作者 高晶晶 乐嘉灵 +3 位作者 刘源 张如全 涂虎 岳程飞 《纺织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近年来,导电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具有导电性较好、力学性能突出等优势,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一体成型等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导电复合材料能够简化制备流程,为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从而... 近年来,导电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具有导电性较好、力学性能突出等优势,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一体成型等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导电复合材料能够简化制备流程,为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从而极大的拓展了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首先介绍了用于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的各类导电填料和可用于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3D打印技术,其次,介绍了3D打印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最后点明了当前3D打印导电复合材料面料的问题,为3D打印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3d打印技术 导电性能 力学性能 打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下个性化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18
作者 王勇 刘博 +2 位作者 李强 余华威 李凡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诊治的12名选用3D打印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202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诊治的12名选用3D打印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2020年11月-2023年1月14名选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作为传统组。对2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Majee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复位满意率、术后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均略高于传统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3D打印技术辅助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个性化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有确切效果,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骨折 3d打印技术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无机非金属材料增强柔性器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冯妍 葛淑慧 +1 位作者 隗立颖 闫建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柔性器件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了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在制备复合器件方面具有成本低、无需开模、节约材料和时间等优势,成为构建高性能复合柔性器件的新途径。为了提升器件的综合性能,具有独特力学性能和功能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常... 柔性器件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了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在制备复合器件方面具有成本低、无需开模、节约材料和时间等优势,成为构建高性能复合柔性器件的新途径。为了提升器件的综合性能,具有独特力学性能和功能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常作为增强体系用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或赋予其新的功能。在此,综述了几种常用的3D打印技术,如熔融沉积建模、粉末床熔融、喷墨打印、立体光刻等。重点介绍了碳材料与陶瓷材料增强柔性复合器件的成型方法、性能及在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和智能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讨论了当前无机非金属材料增强柔性器件面临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柔性器件 碳材料 陶瓷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家居领域应用现状分析
20
作者 杨华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随着工业4.0、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在智能制造新技术体系下,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的增材制造技术,为家居创新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路径,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场景。笔者将3D打印成... 随着工业4.0、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在智能制造新技术体系下,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的增材制造技术,为家居创新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路径,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场景。笔者将3D打印成型原理分为基于喷射或挤出与基于激光或高能量密度热源2种,将打印材料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四大类并进行总结归纳,随后重点综述并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家居领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随着3D打印技术成型工艺的日益成熟和打印材料的多样化,该技术在家居领域不仅可以优化家居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流程、辅助新型设计思维,还能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整体家具打印、家具零部件制造与修复以及家具表面装饰与室内软装等方面。最后,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家居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家居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拓宽3D打印技术在家居领域智能制造应用范围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家居领域 智能制造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