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verification of similar Cam-clay model based on generalized potential theory 被引量:2
1
作者 钟志辉 杨光华 +2 位作者 傅旭东 温勇 张玉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707-4713,共7页
From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the generalized potential theory can be employed to create constitutive model of geomaterial directly. The similar Cam-clay model, which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potential ... From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the generalized potential theory can be employed to create constitutive model of geomaterial directly. The similar Cam-clay model, which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potential theory, has less assumptions,clearer mathematical basis, and better computational accuracy. Theoretically, it is more scientific than the traditional Cam-clay models. The particle flow code PFC3 D was used to make numerical tests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similar Cam-clay model. The verification process was as follows: 1) creating the soil sample for numerical test in PFC3 D, and then simulating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isotropic compression test, and isotropic unloading test by PFC3D; 2)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similar Cam-clay model from the results of above tests; 3) predicting the sample's behavior in triaxial tests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by the similar Cam-clay model, and comparing the predicting results with predictions by the Cam-clay model and the modified Cam-clay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ilar Cam-clay model has relatively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s well as good pract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potential theory similar Cam-clay model modified Cam-clay model numerical test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olvent behavior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ithin long stick propellants with large web thickness undergoing drying 被引量:2
2
作者 Enfa Fu Qianling Liu +3 位作者 Yu Luan Yao Zhu Weidong He Zhenggang Xi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42-55,共14页
Drying is a complicated physical process which involves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the removal of solvents inside propellants.Inappropriate drying techniques may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hard skin laye... Drying is a complicated physical process which involves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the removal of solvents inside propellants.Inappropriate drying techniques may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hard skin layer near the surface to block the free access of most solvent through for long stick propellants with large web thickness,which lead to lower drying efficiency and worse drying quality.This study aims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drying process and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the blocked layer near the propellant surface.A new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3D-CHMT)model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under transient conditions.The drying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3DCHMT model could be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drying process well since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content of solvent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values is only 5.5%.The solvent behavior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super-fast(SF)and subsequent minorfast(MF)stages,and the SF stage is vital to the prevention of the blocked layer against the free access for solvent molecules inside propellant grains.The effective solv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eff)of the propellant surface initially increases from 3.4×10^(-6)to 5.3×10^(-6)m^(2)/s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and then decreases to 4.1×10^(-8)m^(2)/s at 60-100 min.The value of Deffof surface between 0-1.4 mm has a unique trend of change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and it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nternal at100 min under simulation conditions.Meanwhile,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opellant surface increases rapidly at the SF stage(0-100 min)and then very slowly thereafter.Both the evolution of Deff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demonstrate that the blocked layer near the propellant surface has been formed in the time period of approximately 0-100 min and its thickness is about 1.4 mm.To mitigate the formation of blocked layer and improve its drying quality of finial propellant products effectively,it should be initially dried at lower drying temperature(30-40℃)in 0-100 min and then dried at higher drying temperature(50-60℃)to reduce drying time for later drying process in double base gun propellants.The present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drying process and optimization of drying parameters for long stick propellants with large web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 propellants dRYING Large web thickness 3d numerical modeling Heat transfer Solvent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螺旋桨性能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赖华威 刘月琴 吴家鸣 《船海工程》 2009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为实现快速预报螺旋桨敞水性能,并根据需要准确读取指定类型和指定位置的数据,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螺旋桨敞水实验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的结果绘制敞水性能曲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别研究进速系数的变化和入射角的变化... 为实现快速预报螺旋桨敞水性能,并根据需要准确读取指定类型和指定位置的数据,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螺旋桨敞水实验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的结果绘制敞水性能曲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别研究进速系数的变化和入射角的变化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 三维模型 敞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FA014+2~FA014+3号桩跨越场地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景林 郭书太 +1 位作者 杨美伶 孙炜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研究区的区域地震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和受力边界条件 ,采集样品进行测试获取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条件下 (天然、饱水、饱水 +震动力 )的边坡三维模拟定量分析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提出工程...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研究区的区域地震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和受力边界条件 ,采集样品进行测试获取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条件下 (天然、饱水、饱水 +震动力 )的边坡三维模拟定量分析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提出工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边坡稳定性 三维模拟 野外地质调查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在调压室涌浪水位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飞 杨建东 李进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3-126,129,共5页
对某水电站的尾水隧洞及下游调压室过渡过程中的非恒定流流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着重观测调压室内涌浪波动及调压室内底板压差变化过程。采用3种湍流模型对下游调压室及尾水隧洞进行了模拟,将调压室涌浪波动过程与调压室底板压差变化过... 对某水电站的尾水隧洞及下游调压室过渡过程中的非恒定流流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着重观测调压室内涌浪波动及调压室内底板压差变化过程。采用3种湍流模型对下游调压室及尾水隧洞进行了模拟,将调压室涌浪波动过程与调压室底板压差变化过程的三维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验、一维数值计算的相应结果予以对比分析,阐明了不同湍流模型对过渡过程模拟的影响。结合三维模拟能捕捉流场内部流态的优势,探讨了涌浪波动过程中调压室水面波动过程及水流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流场 湍流模型 非恒定流 调压室涌浪 调压室底板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地下水含水层混合3维溶质运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焱 史良胜 杨金忠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1,共9页
针对不规则地下水含水层中溶质运移简化数值模拟问题,根据不规则地下水含水层特点,提出了柱体单元水头梯度平均面的概念。在水头梯度平均面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单元法推导柱体单元水平向溶质通量,而柱体单元垂向溶质运移通量则采用有限差... 针对不规则地下水含水层中溶质运移简化数值模拟问题,根据不规则地下水含水层特点,提出了柱体单元水头梯度平均面的概念。在水头梯度平均面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单元法推导柱体单元水平向溶质通量,而柱体单元垂向溶质运移通量则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推导,通过联合利用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计算柱体单元节点溶质均衡项,根据不规则柱体单元溶质均衡项计算结果,编制Fortran程序,建立倾斜地下水含水层混合3维溶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运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将模拟结果与解析解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得到的溶质浓度结果正确、合理。该模型适用于倾斜地下水含水层中溶质运移模拟,具有节省计算工作量,单元剖分灵活的优点。同时,当Peclet数较大时,该模型分别在水平向和垂向采用迎风加权格式进行计算,有效地消除了边界附近出现的数值跳动现象,模型也适用于Peclet数较大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运移 混合3维数值模拟 迎风加权格式 倾斜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泡沫金属传热和流动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婧 孙晓霞 +1 位作者 马兴龙 朱文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近年来开孔泡沫金属运用于散热设备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开孔泡沫金属结构复杂无序,数值模拟时大都将其结构进行化简,目前已有种类繁多的简化模型,然而适用于其传热与流动特性模拟研究的简化模型尚不明确;另外,适用于散热领域的泡... 近年来开孔泡沫金属运用于散热设备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开孔泡沫金属结构复杂无序,数值模拟时大都将其结构进行化简,目前已有种类繁多的简化模型,然而适用于其传热与流动特性模拟研究的简化模型尚不明确;另外,适用于散热领域的泡沫金属结构参数有待详细研究。为此,建立开孔泡沫金属的5种简化三维模型,并进行传热和流动特性的对比研究,认为Gibson-Ashby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实际开孔泡沫金属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Gibson-Ashby模型对开孔泡沫金属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传热和流动综合性能分析,发现孔隙率90%、孔密度30PPI开孔泡沫金属翅片的综合性能j/f^(1/3)(j为换热因子,f为阻力因子)最优;将孔隙率90%、孔密度30PPI开孔泡沫金属翅片与平直翅片进行对比,发现开孔泡沫金属翅片换热效果是平直翅片的2倍以上,综合性能也优于平直翅片。所得研究成果可为开孔泡沫金属在换热领域的应用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泡沫金属 简化三维模型 平直翅片 数值模拟 传热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平纹织物同面对向弯曲有限元模拟
8
作者 岳旭 王蕾 +2 位作者 孙丰鑫 潘如如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2,共8页
为明晰织物结构对其弯曲性能的影响机制,对织物弯曲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以涤纶织物为例,通过VHX-5000型超景深数码显微镜观测织物,得到纱线几何参数;根据纱线实际尺寸,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构建涤纶平纹织物的三维... 为明晰织物结构对其弯曲性能的影响机制,对织物弯曲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以涤纶织物为例,通过VHX-5000型超景深数码显微镜观测织物,得到纱线几何参数;根据纱线实际尺寸,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构建涤纶平纹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研究织物同面对向弯曲性能,分析纱线弹性模量、摩擦因数、泊松比等参数对弯曲实验的影响,并将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所得抗弯力-位移曲线与实验曲线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用有限元模拟弯曲织物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弯曲性能 平纹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热田地热弃水回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贵玲 刘志明 +1 位作者 刘庆宣 烟献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本文在分析研究西安地热田西南地热开发区的地质构造、热储特征的基础上 ,首次建立了回灌区地热系统三维数值模型 ,完成了地热弃水回灌的数值模拟研究 ,提出地热弃水回灌层位及回灌水量。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型 地热回灌 西安 回灌水量 地质构造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断裂突水时间弱化效应机理的仿真模拟研究——以开滦赵各庄煤矿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武强 刘金韬 +2 位作者 董东林 武雄 周瑞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4-561,共8页
采用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FLAC^(3D))等研究,获得了断裂带物质弱化效应力学参数,阐述了其弱化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煤层底板断裂构... 采用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FLAC^(3D))等研究,获得了断裂带物质弱化效应力学参数,阐述了其弱化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煤层底板断裂构造实水时间弱化效应的新概念。对赵各庄矿13水平(—1100m)F_8断层破碎带穿越的首采区安全回采方案做出了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滞后突水 突水时间效应 流变试验 三维可视化模拟 煤层 底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三维服装展示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热点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亮 赵曙光 +2 位作者 张丽娟 张文兵 姜长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3-160,共8页
虚拟三维服装展示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技术融合,致力于产生逼真而富有动感的展示效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虚拟三维服装仿真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织物变形形态的静态模拟到三维复杂服装动态模拟的过程。对织物以及服装的模拟主要归结于... 虚拟三维服装展示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技术融合,致力于产生逼真而富有动感的展示效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虚拟三维服装仿真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织物变形形态的静态模拟到三维复杂服装动态模拟的过程。对织物以及服装的模拟主要归结于建模技术与数值方法的结合,不同的织物服装有不同的建模技术,对于同种模型,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法的计算效率也不尽相同。从建模技术、数值理论、碰撞检测和响应等方面,系统地介绍织物形态模拟技术和虚拟三维服装展示技术的发展历史,详细地分析三维服装展示技术面临的挑战、近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三维服装 织物变形 建模技术 数值计算 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数据的三维反演及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戴前伟 肖波 +2 位作者 冯德山 刘海飞 王鹏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00,共8页
针对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把地质结构体视为二度体进行二维处理,从而二维数据资料处理结果只是一种近似解释,其计算精度与反演效果达不到精确反演的要求,设计一种典型的地质体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 针对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把地质结构体视为二度体进行二维处理,从而二维数据资料处理结果只是一种近似解释,其计算精度与反演效果达不到精确反演的要求,设计一种典型的地质体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对含有高斯随机误差的各测线二维正演数据分别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三维反演,对比二维和三维的反演结果。最后在广东某场地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岩层划分,利用二维勘探的数据进行二、三维反演。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反演受高斯随机误差的影响更小,反演结果与实际地质模型更接近;三维反演在岩层划分中更能凸显岩层分界面区域,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岩层、覆盖层的整体连续性能更真实地体现,与钻探结果吻合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数值模拟 二维反演 三维反演 岩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氮和磷循环及溶解氧的数值模拟 Ⅰ.模式建立 被引量:17
13
作者 管卫兵 王丽娅 许东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了研究珠江河口营养物质循环和溶解氧,建立了一个生态型水质模式.在该水质模式中营养物质以溶解无机态、碎屑有机物质、底栖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5种形态出现,而每种形态均分氮和磷两种形式.水质模式采用三维形式,并与斜压水动... 为了研究珠江河口营养物质循环和溶解氧,建立了一个生态型水质模式.在该水质模式中营养物质以溶解无机态、碎屑有机物质、底栖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5种形态出现,而每种形态均分氮和磷两种形式.水质模式采用三维形式,并与斜压水动力和泥沙模式联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磷循环 溶解氧 氮循环 数值模拟 水质模式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型岩溶地下水源地的三维数值模拟——以天津市宁河北岩溶地下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训 陈明佑 +5 位作者 方斌 张华 沈晔 姚锦梅 于青春 林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1,共6页
根据宁河北岩溶地下水源地已有的水文地质勘查成果和大型抽水试验资料,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地下水流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对开采性抽水试验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刻画埋藏型水... 根据宁河北岩溶地下水源地已有的水文地质勘查成果和大型抽水试验资料,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地下水流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对开采性抽水试验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刻画埋藏型水源地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过程,用它对规划的水源地三种开采方案的开采动态进行预测计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拟计算中将开采条件下浅层第四系含水层对深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处理为边界条件,可以刻画埋藏型水源地在开采条件下获得的补给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三维流动 水源地 奥陶系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卸荷条件下煤岩变形破坏与能量释放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孙华飞 杨永明 +2 位作者 鞠杨 张钦刚 彭瑞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72,共15页
煤岩原始存在着大量不规则无序分布的节理/裂隙和软弱夹层等断续结构,这些断续结构的几何形态、尺寸、分布、接触以及填充物性质决定着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变形破坏行为。现有的数学或力学方法尚不足以从理论上准确刻画断续结构及其对... 煤岩原始存在着大量不规则无序分布的节理/裂隙和软弱夹层等断续结构,这些断续结构的几何形态、尺寸、分布、接触以及填充物性质决定着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变形破坏行为。现有的数学或力学方法尚不足以从理论上准确刻画断续结构及其对煤岩变形破坏的控制作用。本文采用高精度CT成像和三维重构方法,构建了体现不连续节理/裂隙的不规则几何形态、接触与切割状态以及网络结构特征的断续煤岩三维数值模型,引入单元生死算法定量分析和直观显示了不同开挖卸载模式下断续煤岩变形破坏的应力场、破坏区域及空间分布、能量耗散与能量释放特征,揭示了卸载模式、断续节理/裂隙对煤岩力学性质及破坏机制的影响,为认识和掌握开挖卸荷对断续煤岩变形破坏的控制作用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型 断续煤岩 CT成像 变形破坏 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超级单体的多普勒特征和数值模拟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胜 于华英 +2 位作者 胡东明 蔡安安 伍志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6-472,共7页
首先利用多普勒雷达分析了影响广州的超级单体的典型特征。从反射率因子产品中可以观测到指状回波、V型缺口、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截取沿着风暴低层入流方向并通过反射率因子核区的垂直剖面,分析出云内存在两支对峙的上升和下... 首先利用多普勒雷达分析了影响广州的超级单体的典型特征。从反射率因子产品中可以观测到指状回波、V型缺口、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截取沿着风暴低层入流方向并通过反射率因子核区的垂直剖面,分析出云内存在两支对峙的上升和下沉气流。随后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模式模拟了此次过程。模拟的最大反射率因子为75 dBZ,60 dBZ回波核区厚度超过了14km,比实际探测值偏大,这是模式本身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衰减的影响,也可能是模式初始扰动偏大和粒子非球形的影响。模式还给出了超级单体强盛时的流场结构:近地层以辐合气流为主,为雷暴出流;其上上升气流占据主导地位,为辐合风场;但在顶端没有给出携带降雨粒子的出流所产生的云砧。另外,模式较好地模拟了云内垂直运动的演变:开始时,地面辐合形成有组织的上升气流;随后上升运动加大,具有倾斜性,促使单体进一步发展;之后,单体内出现了下沉气流,与上升气流并存,但上升气流占主导地位;风暴强盛时近地层辐散加强;此后,下沉气流逐步控制云体,单体迅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中尺度气旋 弱回波区 三维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动力场准三维值模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志尧 薛鸿超 +1 位作者 严以新 茅丽华 《海洋工程》 CSCD 1998年第3期54-61,共8页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海岸潮汐动力环境模拟的准三维数学模型,其特点是在成功实现二维全流模型计算的同时,求解流速差值(即流速与其垂线平均值之差)方程组,从而获得潮流速的垂直分布,并使两者结果相一致。在验证计算和应用于复杂海域...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海岸潮汐动力环境模拟的准三维数学模型,其特点是在成功实现二维全流模型计算的同时,求解流速差值(即流速与其垂线平均值之差)方程组,从而获得潮流速的垂直分布,并使两者结果相一致。在验证计算和应用于复杂海域的研究计算中,数值结果不仅与分析解取得一致,而且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证明该模型是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动力场 准三维数学模型 二维全流模型 垂直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模式和数值试验 被引量:17
18
作者 朱建荣 傅德健 +1 位作者 吴辉 戚定满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3,共8页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模型,研究理想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机制。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南岸(河口东向)的泥沙浓...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模型,研究理想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机制。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南岸(河口东向)的泥沙浓度比北岸高,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这是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聚集于南岸底层。除上游河流泥沙来源外,强大的涨落潮流冲刷床面,使沉降于床面的泥沙再次悬浮,成为余流输运泥沙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河口 三维模式 河口最大浑浊带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特性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连旺 詹自敏 +1 位作者 叶际阳 李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4,共7页
建立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标准线性固体本构关系,分析流变特性对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显示:1)在高原地壳介质流变机制的控制下,青藏高原内部从西向东,东向位移分量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甘孜-玉树-鲜水河断... 建立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标准线性固体本构关系,分析流变特性对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显示:1)在高原地壳介质流变机制的控制下,青藏高原内部从西向东,东向位移分量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内,反映了青藏高原的物质东移运动;2)在菱形块体中南部,其东侧区域向东南方向运动,而其西侧区域则转向西南方向运动;3)中地壳强流变模型与下地壳强流变模型给出的计算结果总体特征相似,二者均能较好模拟高原物质东流以及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转动;4)流变特性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特征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维有限元模型 流变特性 构造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数值模型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加华 陈良程 +1 位作者 张远东 张建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探讨了利用OpenGL技术实现含水层三维可视化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地下水数值模型的有限元三角网格和含水层顶底板信息 ,构建含水层三维实体模型 ,并将地下水数值模型计算结果通过三维表面动画的形式进行动态显示。本项研究为全方位、多视... 探讨了利用OpenGL技术实现含水层三维可视化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地下水数值模型的有限元三角网格和含水层顶底板信息 ,构建含水层三维实体模型 ,并将地下水数值模型计算结果通过三维表面动画的形式进行动态显示。本项研究为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型 三维可视化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