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View Structured Light 3D Measurement System
1
作者 LU Ping ZHANG Yingjie +2 位作者 DENG Fangwei LIU Wei HUANG Shijun 《ZTE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Vision-bas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enefits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s through improved dimensional precision,enhanced geo-metric tolerance,and increased product yield.The monocular 3D structured light visual sensing... Vision-bas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enefits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s through improved dimensional precision,enhanced geo-metric tolerance,and increased product yield.The monocular 3D structured light visual sensing method is popular for detecting online parts since it can reach micron-meter depth accuracy.However,the line-of-sight requirement of a single viewpoint vision system often fails when hiding occurs due to the object’s surface structure,such as edges,slopes,and holes.To address this issue,a multi-view 3D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achieve high accuracy,i.e.,Z-direction repeatability,and reduce hiding probability during mechani-cal dimension measurement.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use of industrial cameras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high frame rates to achieve high-precision 3D reconstruction.Moreover,a multi-wavelength(heterodyne)phase expansion method is employed for high-precision phase calculation.By leveraging multiple industrial cameras,the system overcomes field of view occlusions,thereby broadening the 3D reconstruction field of view.Finally,the system achieves a Z-axis repetition accuracy of 0.48µ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easurement structured light MULTI-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d 3D ordered electrodes for PEMFC applications: From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o the controllable design of catalyst layers
2
作者 Kaili Wang Tingting Zhou +4 位作者 Zhen Cao Zhimin Yuan Hongyan He Maohong Fan Zaiyong Jiang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336-1365,共30页
The catalyst layers(CLs) electrode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 Conventional electrodes for PEMFCs are composed of carbon-supported, iono... The catalyst layers(CLs) electrode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 Conventional electrodes for PEMFCs are composed of carbon-supported, ionomer, and Pt nanoparticles, all immersed together and sprayed with a micron-level thickness of CLs. They have a performance trade-off where increasing the Pt loading leads to higher performance of abundant triple-phase boundary areas but increases the electrode cost. Major challenges must be overcome before realizing its wide commercializ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revealed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targets with only high-performance catalysts, so the controllable design of CLs architecture in MEAs for PEMFCs must now be the top priority to meet industry goals. From this perspective, a 3D ordered electrode circumvents this issue with a support-free architecture and ultrathin thickness while reducing noble metal Pt loadings. Herein, we discuss the motivation in-depth and summarize the necessary CLs structural features for designing ultralow Pt loading electrodes. Critical issues that remain in progress for 3D ordered CLs must be studied and characterized. Furthermore, approaches for 3D ordered CLs architecture electrode development, involving material desig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re summarized and are expected to be next-generation CLs for PEMFCs. Finally, the review concludes with perspectives on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L architecture to address th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3d ordered electrode Structural feature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Ultralow Pt loa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ustical properties of a 3D 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emerging applications
3
作者 Jeyanthi Subramanian Vinoth kumar Selvaraj +3 位作者 Rohan Singh Ilangovan S Naresh Kakur Ruban Whenish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48-258,共11页
The novelty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uccessful fabrication of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for acoustic properties,utilizing an impedance tube setup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standard E ... The novelty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uccessful fabrication of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for acoustic properties,utilizing an impedance tube setup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standard E 1050-12.The Creality Ender-3,a 3D printer,was used for printing the honeycomb structures,and polylactic acid(PLA)material was employed for their construction.The organic,inorganic,and polymeric compounds within the composit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The structure and homogeneity of the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a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To determine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3D 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numerous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and analys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The RSM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optimum values of each factor and 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NRC).The optimum values for an NRC of 0.377 were found to be 1.116 wt% carbon black,1.025 wt% aluminium powder,and 3.151 mm distance between parallel edges.Overall,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is an excellent material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defence and aviation,where lightweight and acoustic properti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Honeycomb structure ACOUSTICS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binocular vision using structured light 被引量:1
4
作者 MA Zhi-feng HAN Fu-hai WANG Teng-fei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6年第3期413-417,共5页
A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method using a binocular stereo vision technology and a coded structured light,which combines a gray code with phase-shift has been studied.The accuracy of the 3 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ma... A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method using a binocular stereo vision technology and a coded structured light,which combines a gray code with phase-shift has been studied.The accuracy of the 3 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decoding of gray code views and phase-shift views.In order to find the boundary accurately,gray code patterns and their inverses are projected onto a human eye plaster model.The period dislocation between the gray code views and the phase-shift views in the course of decoding has been analyzed and a new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to solve it.The splicing method is based on feature points.The result of the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show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our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d light gray code PHASE-SHI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晨 邹雨琛 +2 位作者 程明亮 冯培勋 贠跃进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制作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的可视化三维模型方法。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牦牛的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再利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出塑化后的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的彩色数字三维模型... 目的:研究基于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制作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的可视化三维模型方法。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牦牛的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再利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出塑化后的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的彩色数字三维模型,然后构建基于互联网的webvr系统,实现虚拟数字标本的可视化展示等流程,完成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展示。结果:基于生物塑化技术和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出来的可视化三维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模型,能真实再现牦牛的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层次结构和内脏的形态及位置毗邻关系,精度高、清晰度好,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和缩放,能更好地辅助教学、科研和科普等工作,为后续建立其他大型动物标本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生物塑化技术 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 三维建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线结构光光带中心提取算法 被引量:51
6
作者 吴庆阳 苏显渝 +1 位作者 李景镇 惠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155,共5页
在采用线结构光投影的三维测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图像中光带中心的位置坐标是线结构光测量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把可变方向模板和灰度重心法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两者优点的方法。首先计算出图像的域值,然后对图像进行二... 在采用线结构光投影的三维测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图像中光带中心的位置坐标是线结构光测量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把可变方向模板和灰度重心法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两者优点的方法。首先计算出图像的域值,然后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细化,剪枝,得到线结构光图像的骨架,然后再利用可变方向模板判断骨架上每一点的法线方向,最后根据灰度重心法求出线结构光条纹的中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光条纹中心,有利于提高三维重建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线结构光 方向模板 灰度重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旋转扫描和光条纹修复的三维视觉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纪运景 杜思月 +1 位作者 宋旸 李振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2-470,共9页
非接触式三维视觉测量广泛应用在工业制造质量检测中。针对工业金属零部件检测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旋转扫描和光条纹修复的三维视觉测量方案。首先,通过基于线结构光投影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了线结构光旋转扫描视觉子系... 非接触式三维视觉测量广泛应用在工业制造质量检测中。针对工业金属零部件检测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旋转扫描和光条纹修复的三维视觉测量方案。首先,通过基于线结构光投影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了线结构光旋转扫描视觉子系统,并对工业相机、线结构光平面和旋转扫描中心轴进行标定;然后,针对采集到的光条纹图像存在低灰度区域缺失数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缺失区域自适应灰度增强的光条纹中心线提取算法,有效修复了被测零部件的线结构光投影条纹;同时,利用文中提出的线结构光三维视觉测量方案,通过重建标准球棒的表面点云计算两球直径和球间距来评价测量系统的精度,测量系统精度优于0.06 mm;最后,进行金属轮毂外轮廓形貌测量,通过重复性实验计算轮毂外轮廓最大半径,验证重复性误差优于0.0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无损伤、高效率、高精度地实现工业金属零部件三维测量,弥补了接触式三维测量方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觉测量 线结构光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线结构光传感器三维测量系统的校准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启灿 苏显渝 邹小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27,232,共4页
提出了一种3个激光线结构光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测量系统结构参数的繁琐标定,只需对特殊设计的模块进行一次测量就能得到系统的校准参数,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CCD像面坐标向世界空间坐标的转换。实验证明,在100mm测... 提出了一种3个激光线结构光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测量系统结构参数的繁琐标定,只需对特殊设计的模块进行一次测量就能得到系统的校准参数,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CCD像面坐标向世界空间坐标的转换。实验证明,在100mm测量范围内能获得0.05mm的空间定位精度,并能有效地抑止光源散斑噪声对激光三角法测量精度的影响。这一方法已经在多传感三维测量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线结构光传感器 系统校准 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色条纹结构光的物体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成东 耿飞 +1 位作者 楚好 张云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8-931,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结构光的彩色条纹编码方法完成彩色投影图案的设计.将投影投射到待测量物体表面后,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颜色区分来获得代码信息.基于阈值和HSI空间分色算法,研究了彩色编码中8种颜色的有效区分方法.得到投影图像中...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结构光的彩色条纹编码方法完成彩色投影图案的设计.将投影投射到待测量物体表面后,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颜色区分来获得代码信息.基于阈值和HSI空间分色算法,研究了彩色编码中8种颜色的有效区分方法.得到投影图像中条纹的代码信息后,利用摄像机和投影仪的参数计算物体的三维信息.研究了摄像机和投影仪标定以及物体三维信息的计算方法,进而研究了基于样条插值的物体表面三维重建方法.利用提出的方法对石膏模型和人手表面进行三维测量与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维重建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建精度和良好的实时性品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条纹结构光 编码 HSI空间 颜色区分 标定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测量轮廓术中结合几何标定的非线性校正(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凯 龙云飞 +2 位作者 王帅军 吴炜 杨晓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8-34,共7页
提出了一种嵌入到常规几何标定过程中的非线性校正算法。该方法通过相位获取投影图案与拍摄图像对应点之间的亮度关系,进而确定系统的非线性亮度响应。该算法在几何标定进行的同时,无需调整系统设置或投影额外的结构光图案,直接导出用... 提出了一种嵌入到常规几何标定过程中的非线性校正算法。该方法通过相位获取投影图案与拍摄图像对应点之间的亮度关系,进而确定系统的非线性亮度响应。该算法在几何标定进行的同时,无需调整系统设置或投影额外的结构光图案,直接导出用于非线性预补偿的灰度查找表。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相位误差比校正前减少了约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测量轮廓术 结构光 三维测量 非线性畸变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形貌激光视觉检测系统标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慧洁 张广军 +1 位作者 林学文 倪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回转体刀具———钻头的激光视觉三维形貌测试系统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 ,讨论了系统中由于安装的倾斜和偏心等引起的测量光束不共面和多组测量数据不同心等问题。重点研究了将传感器坐标系中的测量数据转换到...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回转体刀具———钻头的激光视觉三维形貌测试系统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 ,讨论了系统中由于安装的倾斜和偏心等引起的测量光束不共面和多组测量数据不同心等问题。重点研究了将传感器坐标系中的测量数据转换到钻头坐标系中的标定方法 ,并对钻头中有标准圆和没有标准圆来确定旋转中心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用本标定方法对钻头和标准圆横截面的形貌数据进行计算 ,其直径测量精度可达到 10~ 2 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视觉检测系统 钻头 标定 三维形貌 钻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高边坡岩体结构调查 被引量:17
12
作者 娄国川 赵其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61,共4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运用于岩体结构调查时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法,更易宏观把握结构面的产状。在对三维激光扫描原理和基本工作步骤介绍的基础上,以西南某水电站右岸坝肩高边坡的为例,通过对设站位置的布设、坐标...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运用于岩体结构调查时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法,更易宏观把握结构面的产状。在对三维激光扫描原理和基本工作步骤介绍的基础上,以西南某水电站右岸坝肩高边坡的为例,通过对设站位置的布设、坐标转换误差的校核、结构面产状的提取、结构面的分组和裂隙网格的生成等几个方面的介绍,阐述了激光扫描技术在水电站高边坡岩体结构调查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该技术在高边坡岩体结构调查中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点云 岩体结构 裂隙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结构光图像骨架的剪枝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庆阳 苏显渝 宋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51,共4页
在采用线结构光进行三维测量的过程中,将光刀图像细化后得到的骨架会出现许多毛刺和分枝,而光刀图像骨架的位置和形状将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精度,为了能够得到一条光顺并具有单一连通性的骨架,必须对其进行剪枝处理。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 在采用线结构光进行三维测量的过程中,将光刀图像细化后得到的骨架会出现许多毛刺和分枝,而光刀图像骨架的位置和形状将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精度,为了能够得到一条光顺并具有单一连通性的骨架,必须对其进行剪枝处理。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追踪技术的剪枝算法,在分枝点处,根据光刀主干的走向找出分枝,从而快速有效的将这些分枝剔除,使最后得到的线条满足骨架的要求。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剪掉分支和消除伪特征,有利于最后三维重建的数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线结构光 分枝 细化 剪枝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晖 吴禄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7年第3期239-242,共4页
虚拟环境的建立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内容,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虚拟视景和模型生成方法大多都是基于软件设计及二维图象实现的,这是一个重大的不足之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拓展了虚拟视景和模型生成的技术实现手段,进而使虚... 虚拟环境的建立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内容,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虚拟视景和模型生成方法大多都是基于软件设计及二维图象实现的,这是一个重大的不足之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拓展了虚拟视景和模型生成的技术实现手段,进而使虚拟现实技术有了跨越式应用.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激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点云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结构光的犁体样板曲线测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作常 田素博 +2 位作者 刘思瑶 林静 张祖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68,共7页
以犁胫为试验对象,采用结构光和双目立体视觉,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热态犁体锻件样板曲线三维重构和测量系统,提出了非高斯分布激光条纹边缘的形态学检测方法和亚像素中心的提取算法;在对原始图像立体校正基础上,研究了对激光条纹进行... 以犁胫为试验对象,采用结构光和双目立体视觉,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热态犁体锻件样板曲线三维重构和测量系统,提出了非高斯分布激光条纹边缘的形态学检测方法和亚像素中心的提取算法;在对原始图像立体校正基础上,研究了对激光条纹进行二次校正和高精度匹配的方案和算法,提高了左右图像立体匹配和三维重构的精度和速度,并在Halcon平台上,实现了犁体结构光样板曲线的光刀中心提取、重构、拟合和数学描述,解决了犁体样板曲线尤其是热态锻件犁体样板曲线测量难的问题.在Intel(R)Core(TM)i7-5500U CPU@2.40 GHz处理器上运行,测量精度1.88 mm,耗时316 ms.试验证明,以结构光和双目立体视觉为手段对犁体样板曲线进行测量,避免了热态锻件辐射光的影响及其他干扰影响,具有一定精度和可行性,可以提高犁体设计、制造、检验的效率和方便性,为犁体轮廓的检验、测绘、描述、制造和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体 样板曲线 结构光 机器视觉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物体表面测量光传感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宁 崔海华 +1 位作者 程筱胜 廖文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9-793,共5页
建立了小孔成像摄相机模型,提出了将投影仪看作主动相机的隐函数线性模型。采用了四幅相移光栅条纹编解码技术进行数据匹配,提出了基于质量图的枝切截断算法,处理解码过程中由于图像噪声、孔洞、阴影等导致的相位误差。最后,搭建了实验... 建立了小孔成像摄相机模型,提出了将投影仪看作主动相机的隐函数线性模型。采用了四幅相移光栅条纹编解码技术进行数据匹配,提出了基于质量图的枝切截断算法,处理解码过程中由于图像噪声、孔洞、阴影等导致的相位误差。最后,搭建了实验原型系统,选取了实物模型进行测量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3-D传感系统工作稳定、精度高,在150 mm×200 mm的测量范围,精度误差约±0.0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传感 结构光 相移编码 解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女性束身衣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安妮 李奇菊 彭凡珂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4-159,共6页
为了探讨3-D打印技术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从服饰品生产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出发,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打印设备、后整理技术4个方面阐述了3-D打印女性束身衣的要点,认为其存在材料限制,舒适度低等方面... 为了探讨3-D打印技术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从服饰品生产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出发,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打印设备、后整理技术4个方面阐述了3-D打印女性束身衣的要点,认为其存在材料限制,舒适度低等方面的难点。但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材料的开发,该项技术将来会更为广泛地应用在服装生产领域,从而缩短服装产业链和产品生产的周期,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束身衣 结构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的织物成型性测试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雪 陈韶娟 +3 位作者 孙亚宁 张潭 马建伟 孙晓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3-68,共6页
为能够快速、简便、准确测定和评价织物的成型能力,综述织物成型性测试的背景和研究现状,介绍了结构光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测量仪的测试原理并以三维扫描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直观且方便的织物成型评价方法。首先使织物试样在顶球的作用下起... 为能够快速、简便、准确测定和评价织物的成型能力,综述织物成型性测试的背景和研究现状,介绍了结构光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测量仪的测试原理并以三维扫描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直观且方便的织物成型评价方法。首先使织物试样在顶球的作用下起皱,借助三维扫描获取数字模型,并利用三维处理软件对模型进行处理得到相关指标。对10块试样测试分析发现,织物下的体积空隙率可较好地表征织物成型性,为表征和评价织物的成型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成型性 三维扫描技术 覆模性 数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模式的女子体型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奉元 张苏豫 +1 位作者 丁笑君 朱小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采用C/S模式,建立女子体型的识别和应用系统。目的在于经过对三维人体数据的研究,生成符合人体尺寸的服装样板,应用于服装企业的生产中,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首先,通过三维人体扫描仪,采集江浙青年女子人体数据,构建人体数据库;再... 采用C/S模式,建立女子体型的识别和应用系统。目的在于经过对三维人体数据的研究,生成符合人体尺寸的服装样板,应用于服装企业的生产中,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首先,通过三维人体扫描仪,采集江浙青年女子人体数据,构建人体数据库;再次,根据企业的服装款式,建立基本的样板数据库;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个体特征参数进行识别分类,形成个性的服装样板图。这一系统通过VB.NET平台的自制软件得以实现,企业试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测量 数据库 BP神经网络 体型分析 C/S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光增强型电荷耦合装置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模型及其测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升才 徐宗昌 肖顺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3-466,共4页
为了方便地计算三维噪声,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噪声计算方法,该方法对离散型微光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测量和质量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利用微光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测量系统,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量了微光增强型电荷耦合装置(ICCD)成... 为了方便地计算三维噪声,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噪声计算方法,该方法对离散型微光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测量和质量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利用微光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测量系统,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量了微光增强型电荷耦合装置(ICCD)成像系统在四种照度条件下的三维噪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微光ICCD成像系统实际性能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夜视技术 三维噪声 空间噪声 时间噪声 信噪比 微光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