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oustical properties of a 3D 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emerging applications
1
作者 Jeyanthi Subramanian Vinoth kumar Selvaraj +3 位作者 Rohan Singh Ilangovan S Naresh Kakur Ruban Whenish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48-258,共11页
The novelty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uccessful fabrication of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for acoustic properties,utilizing an impedance tube setup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standard E ... The novelty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uccessful fabrication of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for acoustic properties,utilizing an impedance tube setup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standard E 1050-12.The Creality Ender-3,a 3D printer,was used for printing the honeycomb structures,and polylactic acid(PLA)material was employed for their construction.The organic,inorganic,and polymeric compounds within the composit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The structure and homogeneity of the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a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To determine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3D 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numerous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and analys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The RSM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optimum values of each factor and 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NRC).The optimum values for an NRC of 0.377 were found to be 1.116 wt% carbon black,1.025 wt% aluminium powder,and 3.151 mm distance between parallel edges.Overall,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3Dprinted honeycomb structure filled with nanofillers is an excellent material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defence and aviation,where lightweight and acoustic properti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Honeycomb structure ACOUSTICS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eism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sins
2
作者 Xiangquan Li,Tao Jiang Faculty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Resource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2-202,共1页
The recent advances of 3D seismic technique applied in geological study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were reviewed.Th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sedimentology,structural analysis, fluid-rock interaction and ig... The recent advances of 3D seismic technique applied in geological study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were reviewed.Th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sedimentology,structural analysis, fluid-rock interaction and igneous geology were summarized.Because 3D seismic resol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re enhanced surpris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EISMIC technology BASIN ANALYSIS fluid-rock interactions SEISMIC STRATIGRAPHY structural ANALYSIS IGNEOUS GE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测量重建基牙预备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江 高勃 +2 位作者 韩彦峰 周玥序 吴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价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测量并重建基牙预备体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采用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对1、2、3、5、65颗牙的基牙预备体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重建,分别利用Geomagic6.0软件和游标卡尺测量相关几何指标,... 目的:评价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测量并重建基牙预备体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采用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对1、2、3、5、65颗牙的基牙预备体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重建,分别利用Geomagic6.0软件和游标卡尺测量相关几何指标,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利用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获得了基牙预备体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每项实验中各组间数据相关性好且无明显差异(r≈1,P<0.001);以游标卡尺测量结果为标准,系统误差范围为-0.269~0.269mm。结论: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能够完成基牙预备体的测量和重建,系统可靠性强,但其精度尚无法满足基牙预备体数字化印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扫描 三维测量 基牙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结构光的纺织圆柱件三维视觉定位方法
4
作者 任志墨 张文昌 +3 位作者 李贞逸 叶贺 杨春柳 张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235,共9页
为实现纺织行业生产中圆柱件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高精度定位,提出基于双目视觉与十字结构光的三维视觉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双目视觉标定确定左右相机的内参、外参及位置关系;其次针对十字结构光的成像特征提出基于空间直线的立体匹配算法完... 为实现纺织行业生产中圆柱件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高精度定位,提出基于双目视觉与十字结构光的三维视觉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双目视觉标定确定左右相机的内参、外参及位置关系;其次针对十字结构光的成像特征提出基于空间直线的立体匹配算法完成三维重建工作;进而利用结构光与工件边缘交点空间坐标拟合圆柱件端平面及端面圆,实现圆柱件的空间位姿定位;最后根据该方法进行三维抓取实验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引导机器人完成退绕盘的抓取工作,对圆柱件端平面定位误差小于0.2 mm,端面圆边缘定位误差小于1.0 mm,其精度效果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为机器视觉定位技术在纺织行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双目视觉 三维定位 机器视觉 结构光 纺织圆柱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晨 邹雨琛 +2 位作者 程明亮 冯培勋 贠跃进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制作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的可视化三维模型方法。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牦牛的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再利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出塑化后的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的彩色数字三维模型... 目的:研究基于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制作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的可视化三维模型方法。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牦牛的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再利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出塑化后的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的彩色数字三维模型,然后构建基于互联网的webvr系统,实现虚拟数字标本的可视化展示等流程,完成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展示。结果:基于生物塑化技术和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出来的可视化三维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模型,能真实再现牦牛的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层次结构和内脏的形态及位置毗邻关系,精度高、清晰度好,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和缩放,能更好地辅助教学、科研和科普等工作,为后续建立其他大型动物标本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生物塑化技术 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 三维建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线结构光光带中心提取算法 被引量:52
6
作者 吴庆阳 苏显渝 +1 位作者 李景镇 惠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155,共5页
在采用线结构光投影的三维测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图像中光带中心的位置坐标是线结构光测量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把可变方向模板和灰度重心法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两者优点的方法。首先计算出图像的域值,然后对图像进行二... 在采用线结构光投影的三维测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图像中光带中心的位置坐标是线结构光测量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把可变方向模板和灰度重心法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两者优点的方法。首先计算出图像的域值,然后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细化,剪枝,得到线结构光图像的骨架,然后再利用可变方向模板判断骨架上每一点的法线方向,最后根据灰度重心法求出线结构光条纹的中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光条纹中心,有利于提高三维重建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线结构光 方向模板 灰度重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源光切法三维轮廓测量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伟民 王晓林 黄尚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光切三维轮廓测量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并对其测量精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量化环节和旋转环节为测量的主要误差源的结论。最后。
关键词 光切法 三维轮廓测量 双光源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双相机结构光的三维扫描系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向前 宋昆 +1 位作者 金刚 李德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93-195,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双相机结构光的三维扫描系统方案。采用结构光法测量深度,采用非对称布置的两台相机,在不降低系统精度的情况下减少遮挡的影响。分析了系统中两相机的成像关系,提出了系统定标和深度测量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双相机结构光的三维扫描系统方案。采用结构光法测量深度,采用非对称布置的两台相机,在不降低系统精度的情况下减少遮挡的影响。分析了系统中两相机的成像关系,提出了系统定标和深度测量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结构光 定标 三维测量 三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旋转扫描和光条纹修复的三维视觉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纪运景 杜思月 +1 位作者 宋旸 李振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2-470,共9页
非接触式三维视觉测量广泛应用在工业制造质量检测中。针对工业金属零部件检测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旋转扫描和光条纹修复的三维视觉测量方案。首先,通过基于线结构光投影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了线结构光旋转扫描视觉子系... 非接触式三维视觉测量广泛应用在工业制造质量检测中。针对工业金属零部件检测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旋转扫描和光条纹修复的三维视觉测量方案。首先,通过基于线结构光投影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了线结构光旋转扫描视觉子系统,并对工业相机、线结构光平面和旋转扫描中心轴进行标定;然后,针对采集到的光条纹图像存在低灰度区域缺失数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缺失区域自适应灰度增强的光条纹中心线提取算法,有效修复了被测零部件的线结构光投影条纹;同时,利用文中提出的线结构光三维视觉测量方案,通过重建标准球棒的表面点云计算两球直径和球间距来评价测量系统的精度,测量系统精度优于0.06 mm;最后,进行金属轮毂外轮廓形貌测量,通过重复性实验计算轮毂外轮廓最大半径,验证重复性误差优于0.0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无损伤、高效率、高精度地实现工业金属零部件三维测量,弥补了接触式三维测量方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觉测量 线结构光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线结构光传感器三维测量系统的校准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启灿 苏显渝 邹小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27,232,共4页
提出了一种3个激光线结构光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测量系统结构参数的繁琐标定,只需对特殊设计的模块进行一次测量就能得到系统的校准参数,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CCD像面坐标向世界空间坐标的转换。实验证明,在100mm测... 提出了一种3个激光线结构光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测量系统结构参数的繁琐标定,只需对特殊设计的模块进行一次测量就能得到系统的校准参数,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CCD像面坐标向世界空间坐标的转换。实验证明,在100mm测量范围内能获得0.05mm的空间定位精度,并能有效地抑止光源散斑噪声对激光三角法测量精度的影响。这一方法已经在多传感三维测量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线结构光传感器 系统校准 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色条纹结构光的物体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成东 耿飞 +1 位作者 楚好 张云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8-931,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结构光的彩色条纹编码方法完成彩色投影图案的设计.将投影投射到待测量物体表面后,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颜色区分来获得代码信息.基于阈值和HSI空间分色算法,研究了彩色编码中8种颜色的有效区分方法.得到投影图像中...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结构光的彩色条纹编码方法完成彩色投影图案的设计.将投影投射到待测量物体表面后,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颜色区分来获得代码信息.基于阈值和HSI空间分色算法,研究了彩色编码中8种颜色的有效区分方法.得到投影图像中条纹的代码信息后,利用摄像机和投影仪的参数计算物体的三维信息.研究了摄像机和投影仪标定以及物体三维信息的计算方法,进而研究了基于样条插值的物体表面三维重建方法.利用提出的方法对石膏模型和人手表面进行三维测量与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维重建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建精度和良好的实时性品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条纹结构光 编码 HSI空间 颜色区分 标定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测量轮廓术中结合几何标定的非线性校正(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凯 龙云飞 +2 位作者 王帅军 吴炜 杨晓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8-34,共7页
提出了一种嵌入到常规几何标定过程中的非线性校正算法。该方法通过相位获取投影图案与拍摄图像对应点之间的亮度关系,进而确定系统的非线性亮度响应。该算法在几何标定进行的同时,无需调整系统设置或投影额外的结构光图案,直接导出用... 提出了一种嵌入到常规几何标定过程中的非线性校正算法。该方法通过相位获取投影图案与拍摄图像对应点之间的亮度关系,进而确定系统的非线性亮度响应。该算法在几何标定进行的同时,无需调整系统设置或投影额外的结构光图案,直接导出用于非线性预补偿的灰度查找表。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相位误差比校正前减少了约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测量轮廓术 结构光 三维测量 非线性畸变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形貌激光视觉检测系统标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慧洁 张广军 +1 位作者 林学文 倪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回转体刀具———钻头的激光视觉三维形貌测试系统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 ,讨论了系统中由于安装的倾斜和偏心等引起的测量光束不共面和多组测量数据不同心等问题。重点研究了将传感器坐标系中的测量数据转换到...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回转体刀具———钻头的激光视觉三维形貌测试系统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 ,讨论了系统中由于安装的倾斜和偏心等引起的测量光束不共面和多组测量数据不同心等问题。重点研究了将传感器坐标系中的测量数据转换到钻头坐标系中的标定方法 ,并对钻头中有标准圆和没有标准圆来确定旋转中心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用本标定方法对钻头和标准圆横截面的形貌数据进行计算 ,其直径测量精度可达到 10~ 2 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视觉检测系统 钻头 标定 三维形貌 钻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结构光图像骨架的剪枝算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庆阳 苏显渝 宋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51,共4页
在采用线结构光进行三维测量的过程中,将光刀图像细化后得到的骨架会出现许多毛刺和分枝,而光刀图像骨架的位置和形状将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精度,为了能够得到一条光顺并具有单一连通性的骨架,必须对其进行剪枝处理。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 在采用线结构光进行三维测量的过程中,将光刀图像细化后得到的骨架会出现许多毛刺和分枝,而光刀图像骨架的位置和形状将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精度,为了能够得到一条光顺并具有单一连通性的骨架,必须对其进行剪枝处理。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追踪技术的剪枝算法,在分枝点处,根据光刀主干的走向找出分枝,从而快速有效的将这些分枝剔除,使最后得到的线条满足骨架的要求。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剪掉分支和消除伪特征,有利于最后三维重建的数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线结构光 分枝 细化 剪枝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厚膜技术E型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仲城 戈瑜 虞承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5,共3页
提出采用厚膜技术设计一种一体化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其采用E型结构和特殊的组桥方式实现对三维加速度信息的检测。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 ,并详细讨论了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维间耦合问题。由于E型结构的对称性 ,使得所设计的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提出采用厚膜技术设计一种一体化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其采用E型结构和特殊的组桥方式实现对三维加速度信息的检测。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 ,并详细讨论了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维间耦合问题。由于E型结构的对称性 ,使得所设计的三维加速度传感器在低量程、高灵敏度应用场合中具有良好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膜技术 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E型结构 维间耦合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结构光的犁体样板曲线测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邢作常 田素博 +2 位作者 刘思瑶 林静 张祖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68,共7页
以犁胫为试验对象,采用结构光和双目立体视觉,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热态犁体锻件样板曲线三维重构和测量系统,提出了非高斯分布激光条纹边缘的形态学检测方法和亚像素中心的提取算法;在对原始图像立体校正基础上,研究了对激光条纹进行... 以犁胫为试验对象,采用结构光和双目立体视觉,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热态犁体锻件样板曲线三维重构和测量系统,提出了非高斯分布激光条纹边缘的形态学检测方法和亚像素中心的提取算法;在对原始图像立体校正基础上,研究了对激光条纹进行二次校正和高精度匹配的方案和算法,提高了左右图像立体匹配和三维重构的精度和速度,并在Halcon平台上,实现了犁体结构光样板曲线的光刀中心提取、重构、拟合和数学描述,解决了犁体样板曲线尤其是热态锻件犁体样板曲线测量难的问题.在Intel(R)Core(TM)i7-5500U CPU@2.40 GHz处理器上运行,测量精度1.88 mm,耗时316 ms.试验证明,以结构光和双目立体视觉为手段对犁体样板曲线进行测量,避免了热态锻件辐射光的影响及其他干扰影响,具有一定精度和可行性,可以提高犁体设计、制造、检验的效率和方便性,为犁体轮廓的检验、测绘、描述、制造和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体 样板曲线 结构光 机器视觉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和运动平台的三维重构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中任 周岳斌 李波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为了恢复物体三维形貌,提出了一种摄像机不动、被测物体在运动X-Y平台上运动的扫描运动平台和方法。通过圆形点阵标靶确定测量系统的内参和外参,采用兴趣区(ROI)图像采集方式精确定位要重构的表面,减少野点误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 为了恢复物体三维形貌,提出了一种摄像机不动、被测物体在运动X-Y平台上运动的扫描运动平台和方法。通过圆形点阵标靶确定测量系统的内参和外参,采用兴趣区(ROI)图像采集方式精确定位要重构的表面,减少野点误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物体进行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三维重构 运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物体表面测量光传感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宁 崔海华 +1 位作者 程筱胜 廖文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9-793,共5页
建立了小孔成像摄相机模型,提出了将投影仪看作主动相机的隐函数线性模型。采用了四幅相移光栅条纹编解码技术进行数据匹配,提出了基于质量图的枝切截断算法,处理解码过程中由于图像噪声、孔洞、阴影等导致的相位误差。最后,搭建了实验... 建立了小孔成像摄相机模型,提出了将投影仪看作主动相机的隐函数线性模型。采用了四幅相移光栅条纹编解码技术进行数据匹配,提出了基于质量图的枝切截断算法,处理解码过程中由于图像噪声、孔洞、阴影等导致的相位误差。最后,搭建了实验原型系统,选取了实物模型进行测量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3-D传感系统工作稳定、精度高,在150 mm×200 mm的测量范围,精度误差约±0.0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传感 结构光 相移编码 解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扫描白光干涉术检测合金韧窝断口微观三维形貌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邹文栋 黄长辉 +2 位作者 郑玱 徐周珏 董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12-1619,共8页
运用扫描白光干涉法对30CrMnSiA合金韧窝断口复杂的三维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检测。系统采用Linnik干涉结构,并通过基于扫描空间余弦傅里叶频域分析的算法重建断口表面三维形貌。实验中扫描行程达120μm,纵向检测精度优于5 nm,余弦傅里叶... 运用扫描白光干涉法对30CrMnSiA合金韧窝断口复杂的三维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检测。系统采用Linnik干涉结构,并通过基于扫描空间余弦傅里叶频域分析的算法重建断口表面三维形貌。实验中扫描行程达120μm,纵向检测精度优于5 nm,余弦傅里叶分析表现出很强的位相提取和噪声抑制能力,韧窝断口微观形貌的三维重建效果理想。采用小岛法对获得的三维形貌数据进行分形维数测算,在40%~70%相对切割高度处,断口表面分形维数为1.630 4~1.643 2,平均值为1.641 7,标准差为0.012 0。结果显示,30CrMnSiA合金韧窝断口微观形貌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实验表明,扫描白光干涉术是检测断口微观三维形貌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纵向精度高,测程范围大,重构效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白光干涉 合金韧窝断口 空间频域 微观三维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切沟形态特征参数的转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红艳 郑粉莉 +2 位作者 徐锡蒙 覃超 钟科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152,161,共7页
选取黄土丘陵区岔巴沟流域不同位置和不同沟道级别的30条典型切沟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LIDAR),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DEM提取切沟形态特征的方法,对比分析了0.1m与5m2种分辨率DEM提取切沟形态特征参数的差异,实现对低分辨率DE... 选取黄土丘陵区岔巴沟流域不同位置和不同沟道级别的30条典型切沟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LIDAR),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DEM提取切沟形态特征的方法,对比分析了0.1m与5m2种分辨率DEM提取切沟形态特征参数的差异,实现对低分辨率DEM提取的切沟形态特征参数向高分辨率尺度转化。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0.1m高分辨率DEM提取的切沟形态特征值与手工测量的切沟形态特征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取的切沟长度、宽度、深度、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手工测量的94.0%,109.1%,107.7%,80.1%和109.0%,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0.1m高分辨率DEM可较准确地描述切沟形态特征。0.1,5m2种分辨率DEM提取的切沟长度间无显著差异,但2种分辨率DEM提取切沟宽度、深度、表面积和体积间差异显著。5m分辨率DEM提取的切沟宽度、表面积和体积分别较实际值分别偏大28.6%,25.6%和19.7%;而其提取的切沟深度较实际值偏小37.0%。据此,通过模型筛选,分别建立了0.1m高分辨率DEM与5m分辨率DEM提取的切沟宽度、表面积和体积转换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切沟宽度、表面积和体积转换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6,模型有效性系数均大于0.5,说明3个转换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为研究黄土丘陵区沟蚀特征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DEM 切沟形态特征参数 转换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