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ground vibrations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 moving on pile-supported subgrad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FEM 被引量:9
1
作者 GAO Guang-yun BI Jun-wei +1 位作者 CHEN Qing-sheng CHEN Run-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455-2464,共10页
The pile-supported subgrad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To investigate the ground vibrations of such composite foundation subjected to moving loads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s(HST... The pile-supported subgrad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To investigate the ground vibrations of such composite foundation subjected to moving loads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s(HSTs),three-dimensional(3D)finite element method(FEM)models involving the pile,pile cap and cushion are established.Valid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conducted through comparison of model predictions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s.On this basis,ground vibrations generated by HSTs under different train speeds as well as the ground vibration attenuation with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track centerline are investigated.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piles and pile elastic modulus on ground vibrations are well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the pile-reinforcement of the subgrade could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ground vibrations.In particular,the increase of elastic modulus of pile could lead to consistent reduction of ground vibrations.However,when the pile elastic modulus is beyond 10 GPa,this benefit of pile-reinforcement on vibration isolation can hardly be increas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ground vibrations 3d FEM pile-supported subgrade pile elastic modu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area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国元 闫长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77-583,共7页
Dynamic analysis steps and general flow of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ere discus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Dynamic analysis steps and general flow of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ere discus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area was carried out with FLAC3D. The whole analytical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wo steps, including the static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analysis which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process and blasting vibr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of right upper boundary is extremely irregular after excavation,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occurs at many places and higher tensile stress appears.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is higher tha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mass, and surrounding rock of right roof will be damaged with tension fractur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is 4.75 mm after excavation. However,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creases to 5.47 mm after the blasting dynamic load is applied. And the covering area of plastic zones expands obviously, especially at the foot of right upper slop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in basic accordance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s on the whole. Damage and disturbance on surrounding rock to some degree are caused by excavation, while blasting dynamic load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dynamic instability and destruction further. So the effective supporting and vibration reduc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during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d-out area excavation process blasting vibration 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c and dynamic stability responses of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carbon nanotubes reinforced composite nanoplates via quasi 3D nonlocal strain gradient theory
3
作者 Ahmed Amine Daikh Mohamed Sid Ahmed Houari +2 位作者 Mohamed Ouejdi Belarbi Salwa A.Mohamed Mohamed A.Eltaher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78-1809,共32页
This manuscript presents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ickness stretching effects on the free vibration,static stability and bending of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FG)carbon nanotubes reinforced composite(CNTRC)nano... This manuscript presents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ickness stretching effects on the free vibration,static stability and bending of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FG)carbon nanotubes reinforced composite(CNTRC)nanoplates.The nanoscale and microstructure influences are considered through a modified nonlocal strain gradient continuum model.Based on power-law functions,four different patterns of CNTs distribution are considered in this analysis,a uniform distribution UD,FG-V CNTRC,FG-X CNTRC,and FG-O CNTRC.A 3D kinematic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to include the stretching influence,which is neglected in classical theories.Hamilton's principle is applied to deri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associated boundary conditions.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Galerkin metho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ilibrium equations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and the nonlocal strain gradient theory and get the static bending,buckling loads,and natural frequencies of nanoplates.Verification with previous works is presented.A detailed parametr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thickness stretching,length scale parameter(nonlocal),material scale parameter(gradient),CNTs distribution pattern,geometry of the plate,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layers on the stresses,deformation,critical buckling loads and vibration frequencies.Many new results are also reported in the current study,which will serve as a benchmark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Free vibration Buckling Bending Galerkin method Functionally graded nanotube Nonlocal strain gradient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FORM-3D的钛合金超声振动钻削加工特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许金凯 任欢欢 《工具技术》 2018年第8期101-104,共4页
钛合金微小孔钻削时存在轴向力大、钻头易折断、切削热难以排出和表面质量差等加工难题,超声振动钻削将连续的切削过程变为脉冲式切削过程,能够有效减小轴向力、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提高孔壁加工质量。本文使用DEFORM-3D有限元仿真软件对... 钛合金微小孔钻削时存在轴向力大、钻头易折断、切削热难以排出和表面质量差等加工难题,超声振动钻削将连续的切削过程变为脉冲式切削过程,能够有效减小轴向力、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提高孔壁加工质量。本文使用DEFORM-3D有限元仿真软件对Ti-6Al-4V振动钻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超声振动钻削与普通钻削的区别。在钻头直径D=1mm、转速n=1200r/min、进给量f_z=0.03mm/r、振幅A=0.016mm参数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振动钻削轴向力波形、扭矩波形、切屑形态等与普通钻削完全不同,轴向力及扭矩明显减小,具有独特的加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钻削 dEFORM-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振动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井苏杰 于肇贤 +2 位作者 王宏伟 邵震 李林诺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6-721,共6页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是在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3-2型压电材料由PZT-5A和空气复合而成。首先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模态分析研究了3-2型压电复合材料做厚度伸缩振动。其次通过谐响应分析了敏感元件在正弦信号...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是在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3-2型压电材料由PZT-5A和空气复合而成。首先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模态分析研究了3-2型压电复合材料做厚度伸缩振动。其次通过谐响应分析了敏感元件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响应,讨论了压电材料陶瓷体积分数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压电陶瓷材料在厚度振动谐振频率下的振动位移。最后通过实验制备了3-2型压电材料的实物样品,使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压电振子的振动状况,并对仿真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正弦信号激励下,3-2型复合材料的振动模态为厚度伸缩振动,振动位移最大值为3.840 nm(单位电压下),陶瓷体积占比的变化不会对振动位移产生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 模态分析 谐频响应分析 振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铅BaTiO3/GO/PDMS复合的柔性叉指式压电发电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翠线 魏文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02-2010,共9页
传统的压电振动发电机具有工作频带窄,压电陶瓷易碎且含铅等缺陷,无法满足当前微型传感器件可穿戴、小型化、便携式等要求。本文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钛酸钡/石墨烯/聚二甲基硅氧烷(BaTiO 3/GO/PDMS)三元无铅压电复合薄膜。GO材料的比表... 传统的压电振动发电机具有工作频带窄,压电陶瓷易碎且含铅等缺陷,无法满足当前微型传感器件可穿戴、小型化、便携式等要求。本文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钛酸钡/石墨烯/聚二甲基硅氧烷(BaTiO 3/GO/PDMS)三元无铅压电复合薄膜。GO材料的比表面较大且流动性较强,在铁电材料中易形成微电容从而提高复合薄膜的压电性能。当BaTiO 3/GO/PDMS复合薄膜中GO质量分数为0.6 wt%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和导电率分别为185和8.5×10^-5 S/m。BaTiO 3/GO/PDMS复合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值为13.47μC/cm^2,比未添加GO材料时提高了28%。所制备的BaTiO 3/GO/PDMS三元复合薄膜发电机的最大输出电压达7.71 V,是BaTiO 3/PDMS二元复合薄膜发电机的2.78倍。将BaTiO 3/GO/PDMS复合柔性纳米薄膜应用于非对称叉指式压电拾振结构,填充GO后非对称叉指式拾振结构的输出电压明显增加,拾振结构的-3dB带宽由未填充GO时的8.7 Hz增加到填充GO后的11.2 Hz。所提出的BaTiO 3/GO/PDMS无铅复合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在柔性能量采集拾振结构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发电机 BATIO 3/GO/PdMS 无铅复合材料 柔性叉指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截面复合材料塔头输电塔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成 潘峰 +3 位作者 王灿灿 黄聪 张彤 黄静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2,121,共5页
输电塔主材改用复合材料,可有效减少输电线路占地,并减少电气间距达到压缩走廊的目的。复合材料区别于角钢,可以使用D字型截面,提高了截面惯性抵抗矩。对各规格复合材料构件的截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截面特性参数。以某110 k ... 输电塔主材改用复合材料,可有效减少输电线路占地,并减少电气间距达到压缩走廊的目的。复合材料区别于角钢,可以使用D字型截面,提高了截面惯性抵抗矩。对各规格复合材料构件的截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截面特性参数。以某110 k V塔头复合材料塔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获得了其自振特性并与传统角钢塔做了对比,分析了参数不同的原因。使用基于时域法的风振系数计算,对位移均方根值、位移平均值、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并将结果与我国规范的取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可作为复合塔抗风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字型截面 复合材料 输电杆塔 自振特性分析 风振系数 有限元分析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型压电复合材料非均匀振动换能器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殿锋 李明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4,42,共5页
通过调整1-3型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中压电相的分布,可以控制换能器辐射面上振动幅度和相位的分布,从而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声场.作为辐射源表面振动速度等相位不等幅和等幅不等相位的两种典型情况,本文对边线高斯型换能器和Wesnel聚... 通过调整1-3型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中压电相的分布,可以控制换能器辐射面上振动幅度和相位的分布,从而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声场.作为辐射源表面振动速度等相位不等幅和等幅不等相位的两种典型情况,本文对边线高斯型换能器和Wesnel聚焦换能器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其声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 换能器 压电复合材料 边缘高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场三维重建的压电片振动模态激光测量
9
作者 徐水洋 汪群慧 +1 位作者 梁宝瑞 李天昕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6,53,共12页
模态测量始终是振动控制的首要任务。在对压电器件振动模态研究中,采用了一种基于光学偏转法的模态测量技术。该技术利用激光的高准直性,通过压电振子反射激光并在光屏上成像来捕获偏转角度。精确控制位移平台和摄像头,高效地获取不同... 模态测量始终是振动控制的首要任务。在对压电器件振动模态研究中,采用了一种基于光学偏转法的模态测量技术。该技术利用激光的高准直性,通过压电振子反射激光并在光屏上成像来捕获偏转角度。精确控制位移平台和摄像头,高效地获取不同位置的反射光点轨迹。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处理提取表面各点的梯度信息,并应用梯度数值积分、G2S算法对曲面进行重构。与激光多普勒测振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研究得到模态振型和位移与理论模型以及现行测量方法高度一致,证实了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扩展了激光测角技术在振动测量领域的应用,并为测振技术从点位移到面形变的精确测量和曲面重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器件 振动模态测量 激光测角法 梯度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1-3复合型压电换能器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彦 周益明 +1 位作者 童晖 翁汝莲 《声学技术》 CSCD 2012年第3期331-334,共4页
水声高频换能器在水声领域具有广泛运用,然而常规厚度振动高频换能器在高频段存在强烈的高次径向耦合振动,制作出的换能器出现了阻抗曲线杂乱,相位一致性差,电声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单一振动模态的换能器,通过将常规厚度振动... 水声高频换能器在水声领域具有广泛运用,然而常规厚度振动高频换能器在高频段存在强烈的高次径向耦合振动,制作出的换能器出现了阻抗曲线杂乱,相位一致性差,电声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单一振动模态的换能器,通过将常规厚度振动换能器陶瓷片切割成密排矩形颗粒,再用环氧树脂将切缝填充满。制作两片直径为55mm的准1-3复合材料,由该材料制作的换能器谐振频率为293kHz,谐振点阻抗50,3dB阻抗带宽23.5 kHz,3dB开角为5.75°,50W电功率输出声源级达到217.5dB。通过该工艺可以消除高频厚度振动换能器的高次径向耦合振动,提高高频厚度振动换能器的电声转换效率和一致性,并能实现批量制作,为高频换能器在水声领域的广泛运用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复合材料 高频换能器 振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380 kV(硅钢片铁芯)变压器振动噪声特性及隔振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文庚 陈冰斌 +3 位作者 高栩 田一 赵海森 樊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0-274,共5页
变压器器身振动易通过底座向油箱传递,导致设备整体噪声水平上升。为降低变压器本体噪声,设计一种三维隔振装置。首先,搭建了10 kV/380 k V变压器等效模型,并进行磁致伸缩、模态、振动与噪声测试,掌握变压器声振传递规律;随后,针对隔振... 变压器器身振动易通过底座向油箱传递,导致设备整体噪声水平上升。为降低变压器本体噪声,设计一种三维隔振装置。首先,搭建了10 kV/380 k V变压器等效模型,并进行磁致伸缩、模态、振动与噪声测试,掌握变压器声振传递规律;随后,针对隔振器服役环境,优选丁腈橡胶、氯化丁基橡胶和聚丙烯作为主要阻尼材料组分;最后,选取常用的压剪复合式三维隔振器用于变压器器身振动控制。在变压器等效样机上安装隔振器后,开展噪声振动测试,最终发现油箱表面振动值由0.239 m/s2下降至0.131 m/s2,声压级由55.3 dB(A)下降至51.6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变压器器身 声振特性 振动控制 三维隔振 阻尼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振动模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米徐慧 秦雷 廖擎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228,共6页
对1-1-3型压电复合材料进行了振动形态的分析。1-1-3型压电复合材料选用PZT-5H、硅橡胶和环氧树脂制备而成。从制备的两组样品的实验证明该复合元件相比传统的1-3型压电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机电耦合系数和较低的声阻抗。通过PSV-400型激... 对1-1-3型压电复合材料进行了振动形态的分析。1-1-3型压电复合材料选用PZT-5H、硅橡胶和环氧树脂制备而成。从制备的两组样品的实验证明该复合元件相比传统的1-3型压电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机电耦合系数和较低的声阻抗。通过PSV-400型激光测振仪测量其振动形态,发现其中压电陶瓷柱的振动为主动振动,模态为电场平行于长度方向的纵向伸缩模态。该结构的复合元件充分发挥了压电柱本身的压电性能,进而提高了整个元件的压电性能,使得该复合元件更适合应用于水声换能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3型复合材料 振动模态 机电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压电复合材料机电理论分析和频率仿真
13
作者 李洋 王宏伟 +1 位作者 于肇贤 夏丽莉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24,共6页
该文研究了1-3-2压电复合材料的厚度振动谐振频率与尺寸的关系。应用压电学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机电等效图,对1-3-2压电复合材料的厚度振动模态进行了机电理论分析,并对其谐振频率进行了计算。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在厚度振动模... 该文研究了1-3-2压电复合材料的厚度振动谐振频率与尺寸的关系。应用压电学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机电等效图,对1-3-2压电复合材料的厚度振动模态进行了机电理论分析,并对其谐振频率进行了计算。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在厚度振动模态下,1-3-2压电复合材料谐振频率、反谐振频率与尺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纵向尺寸比变大时,频率曲线呈下降趋势;横向尺寸比变大时,频率曲线呈上升趋势;横纵尺寸比变大时,频率曲线呈缓慢下降趋势;基底厚度变大时,频率曲线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4种情况中,纵向尺寸比对于整体的谐振和反谐振频率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2压电复合材料 厚度振动 机电等效图 有限元仿真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齿距偏差人字齿轮大周期的三维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玄 方宗德 +3 位作者 雷凤杰 张成光 郭芳 胡升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3-93,116,共12页
为了揭示不对称齿距偏差对人字齿轮传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不对称齿距偏差人字齿轮大周期的承载接触分析方法,得到人字齿轮副大周期的综合啮合刚度、轴向窜动量、综合啮合误差和左右侧斜齿轮副大周期的啮入冲击力。建立了不对称齿距偏差... 为了揭示不对称齿距偏差对人字齿轮传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不对称齿距偏差人字齿轮大周期的承载接触分析方法,得到人字齿轮副大周期的综合啮合刚度、轴向窜动量、综合啮合误差和左右侧斜齿轮副大周期的啮入冲击力。建立了不对称齿距偏差人字齿轮的动力学模型,对比了不同负载、不同转速下人字齿轮副的动态响应,分析了不对称的啮入冲击对左右侧斜齿轮副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对称齿距偏差人字齿轮三维振动位移的频谱中,轴频成分最为明显,啮合频率及其倍频相对较小。端面振动加速度频谱中啮合频率及其倍频较为明显,且在啮合频率及其倍频两侧分布着一系列边频带。随着负载的增大,三维振动位移和三维振动加速度的频谱中,啮合频率及其倍频的幅值逐渐增大,而边频带成分的幅值逐渐减小。随着小轮转速超过共振转速,不对称的啮入冲击力对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三维振动加速度逐渐起主导作用,此时左右侧斜齿轮副的三维振动特性差别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齿距偏差 人字齿轮 大周期 轴向窜动量 三维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台控制室抗倾斜空气弹簧三维隔振平台研究
15
作者 石运东 薛霜冰 +3 位作者 王琦 刘铭劼 吴昊 韩庆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5-44,共10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运行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可忽略的振动问题,影响精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及工作人员的舒适度。针对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振动台控制室面临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和抗倾斜装置的大质量三...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运行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可忽略的振动问题,影响精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及工作人员的舒适度。针对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振动台控制室面临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和抗倾斜装置的大质量三维隔振平台。开展了隔振部件以及隔振平台的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抗倾斜装置的抗倾斜刚度理论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带附加气室的锥型与直筒型膜式空气弹簧可实现约1 s竖向隔振周期,阻尼比达23%。试验中抗倾斜装置可有效控制人员偏心荷载造成的平台倾斜问题,平台倾斜角度减小达66%。所设计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隔振平台可大幅降低振动台运行产生振动影响,隔振效率达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振动 三维隔振 空气弹簧 抗倾斜装置 可变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并联机构座椅三维减振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伟光 马履中 +1 位作者 杨启志 陈修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7,共5页
针对车辆座椅的三维振动,提出采用三平移并联机构作为其主体机构,运动学分析表明在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且机构的Jacob ian矩阵与垂直位移无关,适合作为车辆三维减振座椅。机构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3个固有频率避开了人体... 针对车辆座椅的三维振动,提出采用三平移并联机构作为其主体机构,运动学分析表明在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且机构的Jacob ian矩阵与垂直位移无关,适合作为车辆三维减振座椅。机构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3个固有频率避开了人体的敏感频率,可以使人体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度。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动态灵敏度分析,确定了系统设计参数对座椅固有频率的影响情况,更好地满足了车辆对座椅动态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座椅 三维减振 并联机构 模态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速双联斜齿圆柱齿轮行波共振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更 沈允文 +2 位作者 方宗德 何大为 高向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4-350,共7页
本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星型传动中双联斜齿圆柱齿轮结构的行波共振。根据星型传动系统计算出的作用在双联斜齿轮上的动态载荷,成功地模拟计算出了双联齿轮处于一、二和三节径前、后行波共振时的动态响应,其响应分布形态与理论分析... 本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星型传动中双联斜齿圆柱齿轮结构的行波共振。根据星型传动系统计算出的作用在双联斜齿轮上的动态载荷,成功地模拟计算出了双联齿轮处于一、二和三节径前、后行波共振时的动态响应,其响应分布形态与理论分析和实验响应曲线吻合较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双联齿轮传动中,由于两齿轮啮合频率的不同,将会对齿轮结构的行波共振响应产生很大影响。这一点在设计具有双联齿轮传动的系统结构时应特别值得注意。本文通过实例计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共振 双联斜齿轮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层状地基空沟主动隔振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高广运 彭争光 +1 位作者 李伟 冯世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0-215,220,共7页
基于薄层法在研究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的高效性、边界单元法处理无限域问题的精确性,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三维层状地基薄层法基本解答,建立了基于三维层状半空间薄层法位移基本解答的半解析动力边界元法。该方法可有效的分析多层场地... 基于薄层法在研究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的高效性、边界单元法处理无限域问题的精确性,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三维层状地基薄层法基本解答,建立了基于三维层状半空间薄层法位移基本解答的半解析动力边界元法。该方法可有效的分析多层场地的动力问题,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同时分别对粘弹性上软下硬地基及上硬下软地基的三维空沟主动隔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采用空沟屏障隔振均可以取得一定的隔振效果;同时,地基分层参数对空沟隔振体系的隔振效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层状地基 空沟 主动隔振 边界元 薄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激振时水线与拉索双向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剑 毕继红 +4 位作者 逯鹏 关健 乔浩玥 周燕 郭红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5,23,共9页
基于滑移理论推导出三维节段斜拉索气动升力的计算公式;考虑水线运动、气流变化和拉索振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将三维水膜运动方程与单自由度振动理论相结合建立双向耦合的三维风雨激振数学模型,研究三维刚性节段斜拉索表面水膜形态变化规... 基于滑移理论推导出三维节段斜拉索气动升力的计算公式;考虑水线运动、气流变化和拉索振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将三维水膜运动方程与单自由度振动理论相结合建立双向耦合的三维风雨激振数学模型,研究三维刚性节段斜拉索表面水膜形态变化规律、拉索升力及其振动规律。结果表明:应用三维滑移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拉索表面上下水线的位置、形态、厚度及环向振荡范围均与实验结果相近;上水线的环向周期性运动导致拉索升力周期性变化,二者步调一致且频率相同,均接近拉索自振频率,引发拉索大幅度自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激振 斜拉索 滑移理论 三维数值模拟 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三角翼流动显示和涡频测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国政 唐敏中 +2 位作者 张伟 多勐 董丽萍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FL-5低速风洞进行了80°三角翼流动显示和涡频测量试验研究。介绍了能产生扫描式6片光的旋转镜平行多片光装置;介绍了能产生连续、均匀的示踪粒子且粒子浓度可调的气压式粒子发生器;介绍了测量涡跳动... 在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FL-5低速风洞进行了80°三角翼流动显示和涡频测量试验研究。介绍了能产生扫描式6片光的旋转镜平行多片光装置;介绍了能产生连续、均匀的示踪粒子且粒子浓度可调的气压式粒子发生器;介绍了测量涡跳动频率的光学方法和用应变天平测量模型抖动频率的方法,并对大迎角和大滚转角时涡跳动频率和模型抖动频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α=42°、=42°时模型抖动频率(7.2Hz)和涡跳动频率(7.75Hz)接近,模型的抖动可能是由前缘涡的非定常跳动引起的;介绍了流动图像处理的相位平均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动态流动显示和测量,并可对动态迟滞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流动显示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显示空间涡的结构并分析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多片光 粒子发生器 涡跳动频率 模型抖动频率 相位平均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