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CrMnSi穿甲弹侵彻45钢靶板的微观组织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金泉 袁黎明 +1 位作者 段占强 黄德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0-23,共4页
研究钢弹体侵彻韧性钢板的侵彻机理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35CrMnSi穿甲弹侵彻45钢靶板后靶板和残余弹体的微观组织,并用显微硬度仪对试样的不同部位进行了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从界面到靶板内部其显微... 研究钢弹体侵彻韧性钢板的侵彻机理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35CrMnSi穿甲弹侵彻45钢靶板后靶板和残余弹体的微观组织,并用显微硬度仪对试样的不同部位进行了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从界面到靶板内部其显微组织可分为:再结晶层,细晶层,形变层及基体组织。细晶层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硬度最高。在侵彻过程中,弹靶相互作用,弹体边破碎、边穿甲,破碎主要是由绝热剪切带引起,靶板破坏形式主要为韧性扩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crmnsi穿甲弹 钢弹体 侵彻 绝热剪切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电子束焊接35CrMnSi钢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国庆 张秉刚 +2 位作者 王振兵 冯吉才 孙毅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36,114-115,共4页
对35CrMnS i钢电子束焊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无焊接缺陷产生.焊缝完全奥氏体化,在随后的快速冷却后形成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并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热影响区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不完全淬火区,过热区为粗大... 对35CrMnS i钢电子束焊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无焊接缺陷产生.焊缝完全奥氏体化,在随后的快速冷却后形成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并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热影响区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不完全淬火区,过热区为粗大马氏体组织,正火区为马氏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而不完全淬火区为马氏体和铁素体混合组织.接头的抗拉强度高于母材,断裂均发生在母材处,焊缝硬度显著高于母材.接头抗弯强度为1 300 MPa,较母材有所提高,且抗弯强度随束流的增大而略有增加.接头弯曲角为54,°较母材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crmnsi 电子束焊接 接头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CrMnSi/T3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复合界面的元素扩散 被引量:4
3
作者 罗键 赵国际 +2 位作者 罗乾 王向杰 徐晓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7,共5页
应用惯性径向摩擦焊工艺进行了35CrMnSi/T3的摩擦焊接,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界面的微观结合特征,利用能谱分析仪检测了界面元素的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惯性径向摩擦焊飞轮转速为3 000 r/min时,35CrMnSi/T3接触面结合紧密并形成了明... 应用惯性径向摩擦焊工艺进行了35CrMnSi/T3的摩擦焊接,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界面的微观结合特征,利用能谱分析仪检测了界面元素的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惯性径向摩擦焊飞轮转速为3 000 r/min时,35CrMnSi/T3接触面结合紧密并形成了明显的波浪状"咬合",界面附近发生了元素的互相扩散与溶解,实现了冶金结合;界面处Fe原子在Cu基体中的扩散距离约为33μm,Cu原子在钢中的扩散距离约为3μm;径向摩擦焊接过程中接触面快速而剧烈的塑性变形有利于抑制摩擦焊接头中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 35crmnsi/T3 界面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和35CrMnSi空心弹体侵彻金属靶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琳 王富耻 +2 位作者 王鲁 才鸿年 李树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9-423,共5页
本文对贝氏体钢和 35CrMnSi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金属靶板的结果进行了宏观和细观对比实验研究 ,以揭示弹体的变形、质量侵蚀和微观组织的联系 ,尤其是与绝热剪切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弹体头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镦粗变形或质量侵蚀 ,... 本文对贝氏体钢和 35CrMnSi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金属靶板的结果进行了宏观和细观对比实验研究 ,以揭示弹体的变形、质量侵蚀和微观组织的联系 ,尤其是与绝热剪切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弹体头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镦粗变形或质量侵蚀 ,并有绝热剪切现象 ,剪切带的形貌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体的宏观变形和破坏。贝钢的剪切转变带中较多微孔洞 ,其断口为平坦脆性断口 ;35CrMnSi的剪切带中较多微裂纹 ,断口平坦面比贝钢小 ,并有撕裂现象。剪切转变带的显微硬度均高于基体组织。两种材料的弹体经较低速度侵彻后 ,亦可观察到少量的形变带和转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35crmnsi 空心弹体 显微组织 硬度 绝热剪切带 侵彻 穿甲弹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CrMnSi钢温成形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宝红 张星 张治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为了合理制定35CrMnSi钢温成形工艺参数,利用热模拟实验对该材料在温成形条件下的变形抗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冶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CrMnSi钢在740~860℃变形... 为了合理制定35CrMnSi钢温成形工艺参数,利用热模拟实验对该材料在温成形条件下的变形抗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冶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CrMnSi钢在740~860℃变形时,具有较强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变形抗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上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减弱;在较低温度成形时(740、780℃),变形抗力较低,并有明显的软化趋势;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材料在发生相变后变形抗力上升,且表现出加工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crmnsi 温成形 变形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T3/35CrMnSi钢异种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头的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罗键 孙玉 +2 位作者 刘德佳 吴玮 徐晓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9-1315,共7页
针对小尺寸异种金属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存在的困难,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小尺寸T3/35CrMnSi异种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头的特征。结果表明:在接头过渡区出现塑性变形层、动态再结晶、... 针对小尺寸异种金属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存在的困难,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小尺寸T3/35CrMnSi异种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头的特征。结果表明:在接头过渡区出现塑性变形层、动态再结晶、元素扩散互溶,实现了界面的冶金结合;接头界面塑性变形层的厚度随着主轴转速、摩擦力、顶锻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厚度约为5μm时,界面结合质量最好;接头力学性能以及热影响区宽度的变化与塑性变形层、马氏体相变、材料物性有关;在主轴转速大于1800r/min、顶锻压力大于190MPa的情况下,接头不容易出现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寸T3铜 35crmnsi 惯性径向摩擦焊 塑性变形 显微硬度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CrMnSi钢弹体对钢板侵彻失效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硕 王志军 +1 位作者 孙璐璐 赵晓旭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研究35CrMnSi在强动载荷下的失效行为,通过弹道实验获得不同速度(0.469~1.280 km/s)下35CrMnSi破片侵彻钢板后的破坏模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失效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侵彻速度在0.469 km/s以下时,破片仅发生墩粗... 为研究35CrMnSi在强动载荷下的失效行为,通过弹道实验获得不同速度(0.469~1.280 km/s)下35CrMnSi破片侵彻钢板后的破坏模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失效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侵彻速度在0.469 km/s以下时,破片仅发生墩粗变形;在0.574~1.280 km/s时,破片发生断裂失效;大于0.574 km/s时,破片主要表现为脆性的解理型穿晶断裂,且断口存在局部融化、绝热剪切带、熔融韧窝和不规则的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crmnsi 侵彻 失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转速对35CrMnSi/T3惯性径向摩擦焊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罗键 赵国际 +2 位作者 王向杰 吴玮 徐晓菱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8,共5页
应用CT-25特种摩擦焊机,在不同惯性飞轮转速条件下进行了35CrMnSi/T3的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界面微观结合特征及组织变化,能谱分析仪(EDS)检测界面元素的扩散,并测定了铜侧塑性变形区的硬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CT-25特种摩擦焊机,在不同惯性飞轮转速条件下进行了35CrMnSi/T3的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界面微观结合特征及组织变化,能谱分析仪(EDS)检测界面元素的扩散,并测定了铜侧塑性变形区的硬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惯性飞轮转速增大,一级加压摩擦产热显著增加,有利于接触界面二级加压顶锻产生更大的塑性变形,促进工件接触面形成连接;飞轮转速3000r/min时,35CrMnSi/T3径向摩擦焊接头结合区清洁,再结晶区形成变形α-Fe和ε-Cu细晶组织,元素扩散明显,焊接效果良好;铜侧界面处由于剧烈塑性变形致使硬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 35crmnsi/T3 飞轮转速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CrMnSi表面氩弧熔覆原位自生TiC复合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天 孟君晟 +3 位作者 乔盛楠 吕东亮 宋永平 李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99,104,共6页
目的提高截齿的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35CrMnSi钢表面制备TiC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测试涂层在室温下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氩弧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致密均匀... 目的提高截齿的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35CrMnSi钢表面制备TiC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测试涂层在室温下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氩弧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致密均匀,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主要由TiC,y-Ni,M23C6等物相组成。TiC颗粒呈块状,尺寸为1~2μm,弥散分布在涂层中。涂层硬度和耐磨性与(Ti+C)含量有关。熔覆粉末中(Ti+C)质量分数为20%时,涂层最高硬度可迭1190HV,耐磨性迭到基体的7.5倍。结论熔覆涂层的显微硬度较基体有显著提高。在室温冲击载荷作用下,熔覆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磨损.可大大提高基体材料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crmnsi 氩弧熔覆 TIC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截齿齿体热处理工艺研究
10
作者 王洪才 李智超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文对35Cr,MnSi钢等温淬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推荐采用340℃等温淬火,可以进一步提高强度、韧性及耐磨性.
关键词 采煤机 截齿 热处理 35crmn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