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脑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盛东 黎红华 +3 位作者 陈信坚 崔敏 邹佳妮 易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 目的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对7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头部320排CTA及CTP检查,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2组,对2组CTA和CTP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入组72例患者,有侧支循环组58例,无侧支循环组14例。有侧支循环组38例(65.52%)MCA闭塞,无侧支循环组中5例(35.71%)MCA闭塞,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1)。有侧支循环组脑灌注代偿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68.97%vs 21.43%,χ2=10.595,P=0.001);在CTP异常的68例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54例,无侧支循环者14例,有侧支循环组患侧的脑血容量[35.00(29.92,41.13)ml/100 g vs 26.25(18.23,37.18)ml/100 g]及脑血流量[(2.39±0.73)ml/100 g·min vs(1.75±0.72)ml/100 g·min]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分别为0.007和0.040。但2组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平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20排CTA联合CTP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脑灌注代偿率高,而且其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均高于无侧支循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脑灌注 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金勇 孙宏亮 +2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 症状性 斑块成分与体积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晏彪 周赵霞 +1 位作者 蒋玲玲 陈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62-2364,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经320排CT发现支架内狭窄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35例确为支架内狭窄,另新发现4例经320排CT诊断为阴性的支架内狭窄。计算得出320排CT对于支架内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89.65%,特异度为98.13%,阳性预测值为92.06%,阴性预测值为97.43%。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不失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复查的一种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玉平 李屏 +1 位作者 梁金峰 杨吉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CTA检查,又接受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心病(c... 目的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CTA检查,又接受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以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结果 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3%、98.5%、93.1%、98.0%和0.904。CTA对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高,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与CA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外科大手术的患者以及CAD高危人群,如不愿接受创伤性的CAG检查,可考虑首选320排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CT 动态容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心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旭昌 曹绍东 +4 位作者 王立峰 王凯 张同 路英杰 王晓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应用320排CCTA评价100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程度。将冠状动脉支架内管径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5...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应用320排CCTA评价100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程度。将冠状动脉支架内管径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1%~75%)和重度狭窄或闭塞(76%~100%)4个等级,分析320排CCTA与CAG评估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其中再狭窄≥50%为阳性,包括支架内及支架两端5mm范围内的血管段。统计学方法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评价分析175枚支架,CAG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44枚,320排CCTA正确诊断42枚,漏诊2枚,误诊10枚,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92.37%、准确度为70.29%、阳性预测值为80.77%、阴性预测值为98.37%。在P<0.05的检验标准上,Kappa值为0.5688,320排CCTA和CAG对支架内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好。结论 320排CCTA能够准确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的部位及程度,而且无创、重复性好,图像直观可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320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不同心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家虎 冯越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min为A组(47例),65次/min<心率≤75次/min为B组(24例),心率>75次/min为C组(27例)。3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对3组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比较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共出现1 443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节段有1 291个(89.47%),2分的节段有149个(10.33%),3分的节段有3个(0.20%)。不同性别的心率、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LP为(51.3±12.8)mGy·cm,ED为(0.72±0.18)mSv。3组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C组DLP、ED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基于Force CT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CA检查对于不同心率患者均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心率≤65次/min,根据不同心率选择合适的采集时相,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且ED<1 m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探测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TURBO Flash扫描模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