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闫佳会 《青海农林科技》 2019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研究对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剂量525-600ml/hm2的处理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剂量400ml/hm2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制剂... 本研究对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剂量525-600ml/hm2的处理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剂量400ml/hm2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制剂量279ml/hm2的处理防效,且差异极显著。表明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小麦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 小麦条锈病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残留及其消解动态的检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傅强 聂思桥 +4 位作者 任竞 梁骥 付启明 刘金胜 刘义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1-665,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分析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土壤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植株样品采用乙腈和丙酮提取,过膜后采用LC–MS/MS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分析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土壤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植株样品采用乙腈和丙酮提取,过膜后采用LC–MS/MS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0.02 mg/kg,检出限分别为0.001、0.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1~2.00 mg/kg时,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113.3%,相对标准偏差为1.0%~8.0%。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1 050 g/hm2(有效成分315 g/hm2)于玉米苗期施药1次,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及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曲线,戊唑醇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2、14.10 d,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78、13.40 d,二者均属易消解型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吡唑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植株 土壤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吉祥 吉沐祥 +3 位作者 芮东明 杨勇 陈宏州 杨敬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1,共5页
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它们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它们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质量比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038 8、0.358 3、0.612 9、0.530 1、0.232 6、0.232 8、0.329 6μg/m 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组合的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 000、2 000、3 000倍液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防治效果排序为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简称复配剂)高浓度>复配剂中浓度>复配剂低浓度>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因此,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增效作用最明显,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吡唑 戊唑醇 复配 抑制活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杰 兰丰 +8 位作者 柳璇 周国虎 王志新 王雪景 段小娜 王春晓 刘传德 周先学 鹿泽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6-331,335,共7页
为探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及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 为探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及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0%~99%、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8%~5.3%、5.3%~9.2%;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8%~104%、89%~9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8.7%、3.0%~8.0%;样品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LOQ)均为0.005 mg/kg。监测了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山东烟台、天津武清、四川成都、重庆九龙坡、湖南长沙、安徽宿州、陕西榆林、贵州贵阳、宁夏银川和黑龙江绥化10个试验点的马铃薯中的残留行为。发现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半衰期分别为6.4~6.5 d和5.0~7.2 d,属易消解型农药。采用32%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用量182.4 g/hm^(2))施药3次,距末次施药14 d,戊唑醇在马铃薯中的最大残留量不大于0.018 mg/k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0.02 mg/kg),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大残留量<0.005 mg/kg,低于中国规定的MRL(0.0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戊唑醇 吡唑 马铃薯植株 马铃薯块茎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柑橘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军 刘骞 +2 位作者 程运斌 沈菁 陈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171-17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测定柑橘全果和果肉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柑橘全果和果肉样品经过乙腈提取、PSA和C_(18)净化,过膜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柑橘全果和果肉样品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测定柑橘全果和果肉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柑橘全果和果肉样品经过乙腈提取、PSA和C_(18)净化,过膜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柑橘全果和果肉样品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21%和95%~12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6.0%和2.1%~9.5%,符合农作物中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在0.005~0.2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完全能够满足柑橘全果和果肉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日常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戊唑醇 吡唑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的防病保健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于晓丽 王培松 +1 位作者 巴信斌 王英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92-95,共4页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17.2%吡唑醚菌...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2%吡唑·氟环唑悬乳剂 玉米 大斑病 防治效果 保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卫刚 胡伟群 张蕊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37,共2页
为验证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2015年5—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农科院五和基地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和600mg... 为验证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2015年5—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农科院五和基地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和600mg/kg浓度对葡萄霜霉病两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9.8%和84.4%,均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并且对葡萄表现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葡萄霜霉病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葛谦 苟春林 姜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422-7425,共4页
[目的]评价30%醚菌酯悬浮剂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方法]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黄瓜中醚菌酯含量,研究了30%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上的残留动态.[结果]醚菌酯在银川、长沙、哈尔滨黄... [目的]评价30%醚菌酯悬浮剂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方法]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黄瓜中醚菌酯含量,研究了30%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上的残留动态.[结果]醚菌酯在银川、长沙、哈尔滨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3.1、2.4~3.7、2.1~5.1 d,施药3、5、7d黄瓜中醚菌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500 0 mg/kg,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结论]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最高制剂用药量270 g.a.i/ha(制剂0.09 g/m2),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3~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悬浮剂 黄瓜残留 消解动态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稻瘟病初报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红 李晓刚 章彬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48-49,共2页
2012-2013年,在长沙县、邵东县、绥宁县和桃源县采用田间试验,对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5%吡唑醚菌酯(凯润)16、24 mL/667m2,对水30 kg,均匀喷雾,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 2012-2013年,在长沙县、邵东县、绥宁县和桃源县采用田间试验,对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5%吡唑醚菌酯(凯润)16、24 mL/667m2,对水30 kg,均匀喷雾,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制种田防治穗颈瘟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4 mL/667m2,对水30 kg,均匀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吡唑乳油(凯润) 稻瘟病 药效 穗颈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久才 《北方水稻》 CAS 2022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明确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方法]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55.56、64.44、73.33 ml/667m^(2)三个浓度处理,以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采用田间茎叶喷雾的方法,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目的]明确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方法]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55.56、64.44、73.33 ml/667m^(2)三个浓度处理,以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采用田间茎叶喷雾的方法,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最高防效分别为83.98%和80.2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对水稻具有增产效果,增产率为4.17%~10.48%。[结论]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最适使用剂量为64.44~73.33 ml/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吡唑微囊悬浮剂 稻瘟病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稻清)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宏伟 《北方水稻》 CAS 2018年第6期13-15,共3页
为了验证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特做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于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防效为98.53%,高于对照药剂的防... 为了验证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特做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于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防效为98.53%,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水稻产量为622.37 kg/667 m^2,较空白对照增产71.99%;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推荐用药量为60 ml/667 m^2兑水30 L均匀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吡唑悬浮剂 穗颈瘟 防效 安全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防治穗颈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骆琴 周宇杰 +1 位作者 何信富 徐越坚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83-85,共3页
为验证10%吡唑醚菌酯CS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施用1次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以水稻破口抽穗50%每667 m^2用10%吡唑醚菌酯CS 60 mL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佳,病穗率为3.43%,病情指数为1.9,平均防效为72.63%。
关键词 10%吡唑CS 穗颈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秀科 侯生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年第5期28-29,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135 g ai/hm2、225 g ai/hm2和315 g ai/hm2叶面喷雾,对小麦锈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2.74%、88.36%、90.24%。中、高剂量的防效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生...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135 g ai/hm2、225 g ai/hm2和315 g ai/hm2叶面喷雾,对小麦锈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2.74%、88.36%、90.24%。中、高剂量的防效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生产中推荐使用剂量为225 g ai/hm2~315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悬浮剂 小麦条锈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吡唑醚菌酯FS包衣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剑 索相敏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9期57-57,共1页
为明确18%吡唑醚菌酯包衣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对其进行了不同剂量种子包衣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与种子比例为66.67 g∶100 kg时,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57.97%。
关键词 18%吡唑 玉米大斑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大豆叶斑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哲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138-138,共1页
研究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大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大豆叶斑病防效较好,用药量600 g/hm2,且对大豆生长安全,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 25%吡唑乳油 大豆叶斑病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醚菌酯悬浮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月红 王学臣 《天津农林科技》 2014年第4期6-7,共2页
为了推出安全高效防治番茄旱疫病的新药剂,对醚菌酯30%悬浮剂在番茄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早疫病发生初期用此药剂进行防治,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加,防效增加,2种药剂防治效果达到75.1—85... 为了推出安全高效防治番茄旱疫病的新药剂,对醚菌酯30%悬浮剂在番茄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早疫病发生初期用此药剂进行防治,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加,防效增加,2种药剂防治效果达到75.1—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悬浮剂 番茄早疫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及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残留行为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30
17
作者 齐艳丽 李晋栋 +6 位作者 高婧 李春勇 任鹏程 宋晋雄 王霞 乔雄梧 秦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建立了玉米及其秸秆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025~0.1 mg/L范围内,戊唑醇及吡唑醚菌酯的峰面积与其... 建立了玉米及其秸秆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025~0.1 mg/L范围内,戊唑醇及吡唑醚菌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鲜食玉米及成熟玉米籽粒在0.01、0.1和1 mg/kg,青玉米秸秆在0.01、0.1和2 mg/kg,成熟玉米秸秆在0.02、0.2和6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玉米及其秸秆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5%~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6.0%之间;吡唑醚菌酯在玉米及其秸秆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6%~101%之间,RSD在2.1%~8.4%之间。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80 g/hm^2剂量施药3次,分别于末次施药后21和28 d采集的鲜食玉米及成熟玉米籽粒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0.01 mg/kg),也低于CAC、EU和EPA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一般人群戊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154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8.2%;一般人群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24.0%。因此,建议在玉米上使用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时,最高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180 g/hm^2,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为7 d,安全间隔期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吡唑 玉米 残留 风险评估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亚杰 李晓梅 +4 位作者 许春琦 杜颖 孙玉龙 王金玲 纪明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1-781,共11页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不同地区苹果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苹果树1年12地的田间试验,监测了2种农药在苹果主要产区的消解态势,并评估不同人群对其膳食暴露风险。[方法]QuEChERS-HPLC-MS/MS法的建立,用于检测苹果中的戊...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不同地区苹果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苹果树1年12地的田间试验,监测了2种农药在苹果主要产区的消解态势,并评估不同人群对其膳食暴露风险。[方法]QuEChERS-HPLC-MS/MS法的建立,用于检测苹果中的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并且分析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计算6类典型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和风险指数(Risk Index,RI)。[结果]根据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可知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4~21.7 d和10.3~23.8 d。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鲜果中膳食暴露RI值均小于100%,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针对6类典型人群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膳食暴露量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采用QuEChERS-HPLC-MS/MS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2种农药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对于苹果鲜果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对于农药安全使用和膳食摄入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戊唑醇 吡唑 消解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醚菌酯悬浮剂气相色谱法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灿亮 成秀娟 +2 位作者 徐伟松 邓子尧 陈靖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9-119,123,共2页
采用PH-1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为内标物,在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60℃、柱温为220℃的条件下,对30%醚菌酯悬浮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192%,回收率为98.92%~9... 采用PH-1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为内标物,在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60℃、柱温为220℃的条件下,对30%醚菌酯悬浮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192%,回收率为98.92%~99.32%,线性相关系数r=0.9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悬浮剂 气相色谱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及香蕉苗的安全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树壮 张蕊 杨石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的室内毒力,进行巴西蕉叶斑病田间防效试验及对3个品种香蕉幼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的室内毒力,进行巴西蕉叶斑病田间防效试验及对3个品种香蕉幼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17.38、49.25mg/L,显著低于25%戊唑醇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3 000、2 000、1 0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均高于75%。该药剂800、400、200倍液喷施南天、巴西及粤科等3个品种香蕉幼苗叶片,并未出现叶片变色、变形、生长停滞等药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吡唑乳油 25%戊唑醇乳油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