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35T磁共振心脏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1
作者 王彩云 孔阿照 +2 位作者 张国华 刘克成 王健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8期546-549,共4页
目的 :探索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心脏成像的可行性、技术和方法。方法 :将高场心脏成像序列和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 ,用于 0 .3 5T磁共振成像系统 ,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显示。结果 :在硬件、软件优化设计的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得的显示心... 目的 :探索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心脏成像的可行性、技术和方法。方法 :将高场心脏成像序列和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 ,用于 0 .3 5T磁共振成像系统 ,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显示。结果 :在硬件、软件优化设计的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得的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结论 :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心脏检查 ,包括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肌灌注成像等 ,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35t磁共振 心脏成像技术 扫描序列 扫描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和组织追踪技术在左心室肥厚相关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新娜 蒋雨琦 +8 位作者 赵玲玲 束晶苇 俞宏林 杨盼盼 刘小琴 赵韧 钱银锋 余永强 李小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37,共6页
目的使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T1 mapping及组织追踪(tissue tracking,TT)技术鉴别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及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 目的使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T1 mapping及组织追踪(tissue tracking,TT)技术鉴别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及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等左室肥厚相关疾病。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HCM、CA和HHD各20例(三组合称病例组)相关临床和CMR资料,纳入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四组间心肌初始T1值、整体和各节段心肌的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周向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相对心尖应变(relative apical sparing of strain,RAS)等定量参数。结果CA组的初始T1值[(1473.05±16.70)ms]明显高于HCM组[(1322.25±8.48)ms]、HHD组[(1289.05±9.18)ms]及HC组[(1100.20±8.42)ms],HCM组初始T1值高于H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整体及各节段应变均低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相对心尖径向应变(relative apical radial strain,RASRS)比值为0.77±0.05,相对心尖纵向应变(relative apical longitudinal strain,RASLS)比值为0.93±0.04;在CA与HCM的鉴别诊断中,初始T1值、基底部径向应变(basal radial strain,BRS)、基底部纵向应变(basal longitudinal strain,BLS)、RASRS及RASL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5、0.97、0.92、0.84、0.82(P<0.05);在CA与HHD的鉴别诊断中,初始T1、BRS、BLS、RASRS及RASLS的AUC分别为0.97、0.74、0.79、0.73、0.80(P<0.05);在HCM与HHD的鉴别诊断中,初始T1、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的AUC分别为0.74、0.69,上述两参数的联合诊断AUC为0.81。结论初始T1值的明显升高及相对心尖应变保留可以有效鉴别CA与HCM及HHD,其中BRS在CA与HCM中的诊断效能最高,初始T1在CA与HHD中的诊断效能最高;初始T1值联合GLS有助于进一步提高HCM和HHD的鉴别诊断效能。基于CMR测得的心肌组织学成像参数初始T1值及心肌应变参数GLS、BRS能有效鉴别HCM、CA及HHD,可以为心肌增厚性疾病病因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淀粉样变性 高血压性心脏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组织追踪技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贾斯齐 颜春龙 +1 位作者 金宇华 齐先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成像因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参数、任意角度成像等特点,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T2值因心肌中水浓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T2值升高可能是心肌损伤的第一征兆,并且经常先于症状的...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成像因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参数、任意角度成像等特点,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T2值因心肌中水浓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T2值升高可能是心肌损伤的第一征兆,并且经常先于症状的出现而发生变化。T2 mapping以T2WI为基础,高质量获取心肌T2图像,并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弥补了传统MRI主观性评价的缺点,使诊断趋于客观精准化。T2 mapping自最初用于研究心肌缺血性疾病和心肌再灌注以来,已在临床和试验中陆续应用于各种以水肿、坏死和出血为特征的心肌损伤性疾病,如心肌炎、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等,也有助于诊断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肿瘤治疗后/慢性肾脏病等产生的心脏受累等疾病。目前关于T2 mapping技术的研究较少,本文将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对T2 mapping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上述心脏疾病中的特异性临床应用进行归纳阐述,并对其今后的技术革新进行展望,为临床早期诊断心脏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心肌水肿 心肌梗死 心肌炎 心肌病 t2定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由长城 朱凯 +4 位作者 闫景龙 关国发 徐公平 张志鹏 赵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9-842,847,共5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分B、C两组,B组39例患者,硬膜囊98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C组30例患者,颈髓65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3组颈髓ADC值、FA值之间差异。结果:A组(C3/C4、C4/C5、C5/C6、C6/C7)共88个节段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合并88个椎体数据;A、B及C组ADC值分别为0.91±0.34、1.17±0.35及1.32±0.36,组间比较,ADC值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P值均<0.05);三组平均FA值分别为0.71±0.16、0.62±0.15及0.54±0.14,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更早诊断治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3.0t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分数各向异性值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CMR定量技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能及评估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楠 康志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CMR)定量技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效能及评估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疑似AVM患者115例,以临床诊断为参照,分为AVM组与非AVM组,评价3.0T CMR定量参数[T2比值、早期强...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CMR)定量技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效能及评估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疑似AVM患者115例,以临床诊断为参照,分为AVM组与非AVM组,评价3.0T CMR定量参数[T2比值、早期强化成像(EGE)比值、延迟强化成像(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对AVM的诊断价值,并对AVM患者随访3个月,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3.0T CMR定量参数,分析各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诊断显示,确诊为AVM患者81例,非AVM患者34例;AVM组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高于非AVM组(P<0.05);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联合诊断AVM的AUC 0.908(95%CI:0.840~0.954)明显大于各参数单一诊断(均P<0.05);以ROC曲线获取的最截断值为界,分为阳性与阴性,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阳性患者AVM发生风险是阴性患者的8.815倍、2.938倍、2.183倍、4.337倍;随访3个月,AVM组预后良好67例,预后不良14例,预后不良患者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T2比值、EGE比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与AVM短期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3.0T CMR定量参数可作为临床诊断AVM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式,还能用于短期预后评估中,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客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3.0t心脏磁共振定量技术 诊断价值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内源性对比T1ρ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可颜 郑捷 +6 位作者 张勇 黄荟玉 张文博 李舒曼 金红瑞 靳雅楠 程敬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内源性对比纵向弛豫时间(T1ρ)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心肌纤维化检测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成年HCM患者,以及20例年龄及性别匹...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内源性对比纵向弛豫时间(T1ρ)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心肌纤维化检测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成年HCM患者,以及2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入组对象均进行对比剂注入前后的CMR三层短轴T1 mapping以及位置相匹配的T1ρ成像,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心肌分段标准将左心室分成16节段,将心肌分成室壁厚度正常(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ventricular wall normal thickness,HCM-N)组和室壁肥厚(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ventricular wall hypertrophy thickness,HCM-H)组。计算各组心肌初始T1值、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及T1ρ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HCM-N组及HCM-H组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分析ECV和T1ρ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HCM-N组和HCM-H组的ECV逐渐增加,分别为(27.4±2.8)%、(31.5±4.8)%和(37.2±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4.219,P<0.001)。对照组、HCM-N组和HCM-H组的T1ρ值依次增加,分别为(38.4±1.5)ms、(41.6±5.1)ms和(47.4±7.9)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1.399,P<0.001)。3组间ECV、T1ρ值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HCM-N组和HCM-H组的初始T1值分别为(1270.1±92.0)ms、(1292.4±127.0)ms、(1338.2±103.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921,P<0.001),初始T1值在对照组与HCM-H组(P<0.001)、HCM-N组与HCM-H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对照组和HCM-N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ECV与T1ρ的相关性为0.734。结论磁共振内源性对比T1ρ成像能够敏感地识别HCM患者心肌纤维化,具有评估心肌纤维化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室壁厚度 细胞外容积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内源性对比技术 t1ρmapping t1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mapping定量成像评估兔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小肠肠壁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梦莎 祖涵瑜 +5 位作者 钟晓飞 李敏敏 曹璋 韩慧婷 曹赫 姜兴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9-74,80,共7页
目的探讨MRI T2-mapping定量成像对监测和评估兔小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肠壁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行外科手术结扎第2~5支肠系... 目的探讨MRI T2-mapping定量成像对监测和评估兔小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肠壁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行外科手术结扎第2~5支肠系膜动脉弧形血管网以及相应肠管两端供血血管,随后分别于6个时间点(1 h、2 h、3 h、4 h、5 h、6 h)进行MR T2-mapping成像,每个时间点3只。扫描完成后分别对3只兔施行安乐死,取出肠系膜动脉弧形血管网第3分支所供应的肠管病理标本,评估小肠肠壁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特征变化。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开腹不做结扎处理。各个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定量数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时间点T2值的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高斯拟合模型对T2值与缺血时间点进行拟合,显示小肠缺血肠壁的演变规律,并用病理组织学进行相关验证。T2值与缺血时间点间的拟合方程为f(x)=145×exp{-[(x-3.475)/4.297]^(2)},拟合系数R^(2)=0.79。结果实验组6个时间点的T2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T2_(3h)与T2_(1h)、T2_(2h)、T2_(5h)、T2_(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进展,T2值先升高后降低,前3 h病理表现以水肿炎细胞浸润为主,影像上缺血近3 h时的T2_(3h)值达到峰值(151.50±2.90)ms;缺血4 h时肠壁损伤到达肌层,此时出血面积大大增加,T2_(4h)值降为(142.50±4.30)ms,此后T2值持续降低。结论MRI T2-mapping定量成像有助于定量评估AMI小肠肠壁损伤,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mapping 定量技术 磁共振成像 急性肠系膜缺血 新西兰兔模型 小肠肠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心肌肥厚病变组织和功能定量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炜 王晓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108,共3页
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心脏病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客观实现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性评估。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革新与并行采集运用而开展的T1mapping和... 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心脏病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客观实现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性评估。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革新与并行采集运用而开展的T1mapping和T2 mapping技术,可更好地对心肌组织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心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在微观水平检测水分子在心肌纤维中的运动方向和幅度。心肌应变技术的出现,给临床提供了一种评估心脏功能的全新选择。计算机处理能力和云计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CMR人工智能的发展。该综述对T1 mapping、T2 mapping技术、DTI、心肌应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心肌肥厚病变组织和功能定量评价方面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心肌肥厚 t1 mapping技术 t2 mapping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 心肌应变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参数定量技术在心肌受累疾患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阿巴斯江·阿地力 李杉 +3 位作者 齐海成 刘倩 栗岩 邢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心肌受累疾患病种较多,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改变,由于其伴心功能受损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并干预心肌改变显得尤为重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广泛应用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种医学领域。近年来快速... 心肌受累疾患病种较多,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改变,由于其伴心功能受损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并干预心肌改变显得尤为重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广泛应用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种医学领域。近年来快速的技术创新促进了CMR成像新技术的发展。参数定量技术如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2 mapping)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量化心肌疾病中的组织改变。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心肌纤维化、心肌水肿伴细胞内和/或细胞外水增加、心肌内出血等病理改变。T1 mapping和T2 mapping不仅被认为是诊断心肌病的可靠生物标志物,而且被认为是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可靠的影像学参数。本文就参数定量技术评估心肌组织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目的是阐述参数定量技术如何早期和精准识别异常心肌,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为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定量评估 细胞外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心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华莹 朱乐怡 +1 位作者 赵世华 陆敏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38,144,共7页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的优势,已实现了对心脏形态、功能、组织、灌注、血流等的“一站式”检查,日益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诊治不可或缺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2022年C...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的优势,已实现了对心脏形态、功能、组织、灌注、血流等的“一站式”检查,日益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诊治不可或缺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2022年CMR-T1 mapping、特征跟踪等新技术进展,并重点阐述这些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为国内相关专业人员临床与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t1 mapping 特征跟踪技术 心肌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诊断左室肥厚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瑞 李瑞 +2 位作者 杨鹏程 陈梓娴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53,170,共4页
目前对左室肥厚型疾病进行无创准确诊断仍面临诸多挑战,而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是评估和诊断左心室肥厚病因的有力工具,不仅能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还能利用延迟强化、参数定量、特征追踪技术及弥散... 目前对左室肥厚型疾病进行无创准确诊断仍面临诸多挑战,而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是评估和诊断左心室肥厚病因的有力工具,不仅能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还能利用延迟强化、参数定量、特征追踪技术及弥散张量成像准确评估心脏功能及心肌情况,并且通过一系列后处理得到T1 mapping、细胞外容积分数及应变,可定量心肌损伤及功能。这些技术在鉴别左心室肥厚的病因和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方面是非常有潜力的。本文就各类左心室肥厚型疾病的典型心脏磁共振表现及其鉴别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心脏磁共振 延迟强化技术 t1 mapping 细胞外容积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淀粉样变性 高血压心脏 主动脉狭窄 法布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 mapping技术原理及其在心肌定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贾韬宇 秦培鑫 +4 位作者 扈锋 周小兵 鲁玲 潘存雪 李绍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直观的无创性评价心肌组织特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定量参数用于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价。T1 mapping技术由准备脉冲和读出序列两部分组成,在其近20年的...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直观的无创性评价心肌组织特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定量参数用于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价。T1 mapping技术由准备脉冲和读出序列两部分组成,在其近20年的技术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对这两部分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优化。本文分别对三种准备脉冲(反转恢复准备脉冲、饱和恢复准备脉冲以及两者组合的准备脉冲)和两种读出序列(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各自的优化发展进程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以三种不同准备脉冲T1 mapping技术中的代表性序列为例进行成像原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 改良Look-Lock反转恢复技术 饱和恢复单激发采集技术 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 细胞外容积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秀玉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RSNA2014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热点如下: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评估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与急性心梗后左室重塑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在心脏瓣膜疾病的应用主要集... RSNA2014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热点如下: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评估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与急性心梗后左室重塑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在心脏瓣膜疾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病变右心室心态及功能的监测;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研究采用了3D SPACE及4D PC(phase contrast)技术,取得较好的成果;心脏定量成像技术介绍了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在心肌病、糖尿病及重型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心脏 瓣膜病变 先天性心脏 定量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心脏毒性的MRI研究进展
14
作者 骆书颖 余洪 李邦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77,共6页
心脏毒性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在并发症。虽然ICIs相关心脏毒性发生率较低,但可威胁患者生命。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功能、多参数成... 心脏毒性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在并发症。虽然ICIs相关心脏毒性发生率较低,但可威胁患者生命。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功能、多参数成像的优点,其中电影序列、延迟强化序列(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T1 mapping、T2 mapping、特征追踪技术(feature tracking,FT)等在ICIs相关心脏毒性全方位评估以及早期诊断、风险分层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这些技术对ICIs相关心脏毒性进行的定量、定性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ICIs相关心脏毒性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有望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毒性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特征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