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酸改性γ-Al_(2)O_(3)高效去除痕量PCl_(3)的研究
1
作者 黄鹏兵 袁威 +3 位作者 王雪莹 王悦 张建树 邓人攀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去除率高达84.2%。Boehm滴定实验表明,改性后的γ-Al_(2)O_(3)表面羧基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吸附PCl_(3)的活性位点,使其对PCl_(3)的吸附性能显著提升。表征分析和DFT模拟计算表明,乙酸与γ-Al_(2)O_(3)主要是通过γ-Al_(2)O_(3)中的羟基H和乙酸中的羰基O形成氢键而相互作用的;除了物理吸附外,γ-Al_(2)O_(3)中的Al与PCl_(3)中的Cl,以及乙酸中的羰基O与PCl_(3)中的P之间还可通过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连续五次循环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本研究开发的吸附剂由于其高效、易于再生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去除痕量PCl_(3)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_(2)O_(3) 乙酸 吸附 痕量PCl_(3)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检测吲哚-3-乙酸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2
作者 闫路程 李爱学 吴瑞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0,54,共5页
吲哚-3-乙酸(IA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植物活体检测的实际需要,发展了适合植物茎秆活体检测的四阵列电极及用于植物果实活体检测的六阵列电极,通过一步法在铂(Pt)丝工作电... 吲哚-3-乙酸(IA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植物活体检测的实际需要,发展了适合植物茎秆活体检测的四阵列电极及用于植物果实活体检测的六阵列电极,通过一步法在铂(Pt)丝工作电极上沉积铂纳米颗粒(PtNPs)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膜,从而增强催化效果,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传感器在IAA浓度0.1~200μ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86,检测限为0.01μmol/L(S/N=3)。进一步利用所制备的传感器活体检测了黄瓜茎秆和黄瓜果实(CF)内的IAA含量,表明该传感器在植物生理状态的活体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 吲哚-3-乙酸 电化学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高产吲哚乙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促生应用研究
3
作者 马连杰 卢文才 +1 位作者 刘倩 张慧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230,共9页
现代农业中化肥长期不合理施用直接导致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微生物肥料替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试验从前期实验室保存的芽孢杆菌库中筛选出9株高产吲哚乙酸(IAA)的菌株,IAA分泌量均在83.27 mg/L以上,其中T26分泌... 现代农业中化肥长期不合理施用直接导致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微生物肥料替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试验从前期实验室保存的芽孢杆菌库中筛选出9株高产吲哚乙酸(IAA)的菌株,IAA分泌量均在83.27 mg/L以上,其中T26分泌能力最强,为189.14 mg/L。综合产IAA能力、产铁载体能力、抑菌特性等生物学特性,确定4株菌(T26、PA8、DY15和Ya6)开展进一步研究。菌株鉴定结果表明,T26、PA8、DY15初步归属于Bacillus subtilis,Ya6初步归属于Bacillus velezensis。4株菌均具有产铁载体能力,Ya6具有较强的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拮抗能力。促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高产IAA菌株的育苗基质显著促进了番茄、辣椒和糯玉米的苗期生长。番茄育苗试验中T26、PA8和DY15促生效果佳,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分别较对照(添加等量蒸馏水)提高了24.75%~51.34%、36.08%~43.67%、21.67%~91.67%、11.63%~27.91%。4株菌在低肥力土壤中应用促生效果优于在育苗基质中的应用,添加菌株处理的小白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与对照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对照的1.80~2.08、1.38~1.70、1.50、2.80~3.69、1.12~1.72、4.18~5.85和4.45~6.41倍。4株菌均具有良好的促生应用潜力,将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芽孢杆菌 吲哚乙酸(IAA) 育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吲哚-3-乙酸和吲哚-3-丁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成键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则民 傅楚瑾 +1 位作者 曹锦荣 卢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5-349,共5页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8种新的稀土吲哚-3-乙酸和吲哚-3-丁酸配合物,其通式为Ln(lA)_3·2H_2O和Ln(IB)_3·2H_2O(Ln=La,Nd,Sm,Er;IA=C_(10)H_8NO_2;IB=C_(12)H_(12)NO_2)。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电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8种新的稀土吲哚-3-乙酸和吲哚-3-丁酸配合物,其通式为Ln(lA)_3·2H_2O和Ln(IB)_3·2H_2O(Ln=La,Nd,Sm,Er;IA=C_(10)H_8NO_2;IB=C_(12)H_(12)NO_2)。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电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成键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吲哚乙酸 吲哚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A和GA_3对棉花短纤维突变体纤维长度的离体诱导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程超华 王学德 姚艳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以棉花等基因系超短纤维突变体 (Ligoncotton ,Li1 )及其野生型 (li1 )为材料 ,用胚珠离体培养方法 ,研究IAA(生长素 )和GA3(赤霉酸 )与纤维细胞伸长的关系。研究表明 :(1)在含单激素IAA或GA3培养基内 ,离体诱导突变体胚珠产生的纤维长... 以棉花等基因系超短纤维突变体 (Ligoncotton ,Li1 )及其野生型 (li1 )为材料 ,用胚珠离体培养方法 ,研究IAA(生长素 )和GA3(赤霉酸 )与纤维细胞伸长的关系。研究表明 :(1)在含单激素IAA或GA3培养基内 ,离体诱导突变体胚珠产生的纤维长度分别约为 1 86mm和 2 1mm ,比在对照 (不含激素 )培养基内的纤维长度分别增长 86 %和 110 % ,说明外源激素IAA或GA3对突变体纤维伸长能力的缺损有补偿作用。 (2 )在同时含有IAA和GA3两种激素的培养基中 ,突变体和野生型胚珠产生的纤维长度分别为 3 4 1mm和 7 2 3mm ,是它们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纤维长度的 76 %和 2 4 3% ,均显著高于只含一种激素培养基内的纤维长度 ,说明IAA与GA3间在诱导纤维伸长上有协同作用 ,而且 ,这种作用对突变体比对野生型大 3 1倍 ,即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除突变体纤维伸长受到的阻碍。 (3)突变体胚珠在含GA3和IAA培养基内经培养2 1d后 ,胚珠IAA和GA3平均含量 ,虽稍高于对照培养基内野生型胚珠的含量 ,但明显小于GA3和IAA培养基内野生型胚珠的平均含量 ,而且其纤维长度也显著小于野生型的纤维长度。说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突变体的纤维伸长比野生型需更高的胚珠GA3和IAA水平 ,但由于突变体在遗传上的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A(生长素) GA3(赤霉酸) 纤维伸长 胚珠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植物叶片中吲哚-3-乙酸及其3种氧化产物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志航 李平亮 +1 位作者 周斐 罗小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2-737,共6页
以玉米叶片为供试材料,建立了同时测定植物体内吲哚-3-乙酸(IAA)及其3种氧化产物吲哚-3-甲醇(ICI)、吲哚-3-甲醛(ICA)、吲哚-3-羧酸(IFA)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IAA及其3种氧化产物检测的线... 以玉米叶片为供试材料,建立了同时测定植物体内吲哚-3-乙酸(IAA)及其3种氧化产物吲哚-3-甲醇(ICI)、吲哚-3-甲醛(ICA)、吲哚-3-羧酸(IFA)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IAA及其3种氧化产物检测的线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灵敏度较高,4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2~1.63μg/kg,定量下限为0.007~5.43μg/kg;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9.5%~95.3%,相对标准偏差为2.3%~5.1%。玉米叶片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IAA,ICI,ICA和IFA的含量分别为(196.25±7.10),(26.21±2.13),(18.65±2.02),(13.62±2.06)μg/kg。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小麦、豌豆、硬毛刺苞菊叶片的测定,通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片 吲哚-3-乙酸 吲哚-3-甲醇 吲哚-3-甲醛 吲哚-3-羧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幼果中脱落酸和吲哚-3-乙酸的简易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柴梦颖 李秀根 张绍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采用溴甲基五氟苯(PFB-Br)对其衍生、酯化成各具有5个氟的两种衍生物,直接进样测定梨幼果中的脱落酸和吲哚-3-乙酸的含量,能减少前处理的复杂步骤,脱落酸和吲哚-3-乙酸回收率分别为95.8%、84.5%,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关键词 梨幼果 脱落酸 吲哚-3-乙酸 简易气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生物合成吲哚-3-乙酸的检测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泽勋 宋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2-44,共3页
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是从水稻根面分离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能有效的促进水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为探索其促生机理,通过色谱 -质谱联用、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了在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的代谢产物中存在着较高浓度... 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是从水稻根面分离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能有效的促进水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为探索其促生机理,通过色谱 -质谱联用、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了在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的代谢产物中存在着较高浓度的植物生长素吲哚 -3-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HPLC 测定 产酸克雷伯氏菌 SG-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O_3)_3催化乙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晓艳 张书廷 +2 位作者 吕学斌 支苏丽 祁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3-186,共4页
采用Fe(NO3)3催化乙酸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水解反应的效率,考察了乙酸初始质量分数和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NO3)3可有效提高乙酸预处理秸秆的水解率。当使用0.05 mol/L Fe(NO3)3催化5%乙酸预处理秸... 采用Fe(NO3)3催化乙酸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水解反应的效率,考察了乙酸初始质量分数和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NO3)3可有效提高乙酸预处理秸秆的水解率。当使用0.05 mol/L Fe(NO3)3催化5%乙酸预处理秸秆15min时,与单独乙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相比,水解液中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的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10%、250%和10%,同时秸秆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水解率分别提高了49%和14%;与单独0.05 mol/L Fe(NO3)3预处理玉米秸秆相比,水解液中相应的各单糖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31%、68%和61%。随乙酸初始质量分数增加,水解反应中各产物的质量浓度均逐渐增加。乙酸初始质量分数从1%增加到5%,水解玉米秸秆15 min时,水解液中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从8.67 g/L、11.68 g/L和3.19 g/L升高到11.86 g/L、13.78 g/L和3.23 g/L。延长预处理时间有利于秸秆的水解反应,但太长会导致玉米秸杆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水解率增加变缓。当采用0.05 mol/L Fe(NO3)3催化5%乙酸时,预处理时间从15 min延长到60 min,半纤维素的水解率从74.7%逐渐升高到92.9%,而纤维素的水解率没有变化,稳定在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玉米秸秆 乙酸 Fe(NO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施介华 潘高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34-538,共5页
以溴化2-丁基-3~甲基咪唑盐和磷钨酸为原料制备的具有Keggin结构的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Bmlm)3PW12O40·3H2O3催化合成乙酸乙酯,考察了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的催化活性以及带水剂、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 以溴化2-丁基-3~甲基咪唑盐和磷钨酸为原料制备的具有Keggin结构的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Bmlm)3PW12O40·3H2O3催化合成乙酸乙酯,考察了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的催化活性以及带水剂、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对乙酸乙酯合成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Keggin结构的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Bmlm)3PW12O40·3H2O3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优化的合成乙酸乙酯的工艺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3:1,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催化剂用量为3g(以每摩尔乙醇计),带水剂甲苯的用量为4.0mL(以每摩尔乙醇计),回流反应时间为5。5h.在此所选择的条件下,合成乙酸乙酯的收率达99.68%~9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 磷钨酸 杂多酸 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光致发光法同时测定α-萘乙酸和吲哚-3-乙酸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春芳 龙文清 +1 位作者 陈华龙 李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研究了酸度、有机溶剂、重原子效应和共存物对α-萘乙酸(NAA)及吲哚-3-乙酸(IAA)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不经分离同时测定NAA和IAA的新方法。该法测定NAA和IA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12-0.24mg·L^-1和0.0034~... 研究了酸度、有机溶剂、重原子效应和共存物对α-萘乙酸(NAA)及吲哚-3-乙酸(IAA)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不经分离同时测定NAA和IAA的新方法。该法测定NAA和IA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12-0.24mg·L^-1和0.0034~0.068mg·L^-1(荧光)、0.18-1.8mg·L^-1和0.18~1.8mg·L^-1(嶙光),检出限分别为0.0039mg·L^-1和0.0019mg·L^-1(荧光)、0.14mg·L^-1和0.13mg·L^-1(嶙光)。方法用于合成样和水样测定,回收率在93%~109%之间,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光致发光 Α-萘乙酸 吲哚-3-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3-吲哚乙酸和3-吲哚丁酸的含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振东 李平 朱建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0-593,共4页
水果或蔬菜样品(5.00g)采用含10%(体积分数)乙腈的35mmol·L^(-1)氢氧化钠溶液45mL超声提取,萃取液经固相萃取C18小柱净化后,选用AS11分离柱(4mm×250mm)进行色谱分离,用与上文中相同的乙腈-氢氧化钠混合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 水果或蔬菜样品(5.00g)采用含10%(体积分数)乙腈的35mmol·L^(-1)氢氧化钠溶液45mL超声提取,萃取液经固相萃取C18小柱净化后,选用AS11分离柱(4mm×250mm)进行色谱分离,用与上文中相同的乙腈-氢氧化钠混合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测定。3-吲哚乙酸和3-吲哚丁酸的质量浓度均在0.05~10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两者的检出限(3S/N)依次为0.009,0.012g·L^(-1)。对10g·L^(-1)的3-吲哚乙酸和3-吲哚丁酸的混合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0.14%,1.4%。在0.50,2.0,10g·L^(-1)等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7.1%~1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3-吲哚乙酸 3-吲哚丁酸 水果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吲哚乙酸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铁莉 刘征原 +1 位作者 张辉 孟庆朝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4-969,共6页
以IA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乙腈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IAA的印迹聚合物P(4-Vpy),用色谱法评价了其分子识别性能,并且与同样条件下以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IAA印迹聚合物P(A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以IA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乙腈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IAA的印迹聚合物P(4-Vpy),用色谱法评价了其分子识别性能,并且与同样条件下以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IAA印迹聚合物P(A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乙腈为流动相时,P(4-Vpy)比P(AA)对IAA具有更高的印迹效率,对IAA表现出了更好的分子识别能力。流动相对P(4-Vpy)分子识别能力的影响实验证明,静电作用在其分子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种不同用量的乙腈为致孔剂制备所得IAA印迹聚合物P(4-Vpy)和P`(4-Vpy)的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致孔剂的加入量对其印迹效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吲哚乙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高效液相色谱 分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兆瑞 周宏 鲜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55-1960,共6页
本文合成了2个镍配合物[Ni(mtyaa)2(H2O)4]·4(H2O)(1)和[Ni(4,4′-bipy)2(mtyaa)2(H2O)2]·2H2O(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 本文合成了2个镍配合物[Ni(mtyaa)2(H2O)4]·4(H2O)(1)和[Ni(4,4′-bipy)2(mtyaa)2(H2O)2]·2H2O(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和P21/n。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中镍原子均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甲基-1 3 4-噻二唑)-硫乙酸 晶体结构 Π-Π相互作用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基碳复合核壳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苯甲醛-1,3-丙二醇缩醛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康 吴之强 +4 位作者 何康丽 毕淑娴 詹海娟 马保军 刘万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03-2108,共6页
以碳化硅粉体为载体,葡萄糖、油酸、腐植酸钠等为碳源,采用水热法炭化及400℃低温炭化获得Si C/C材料,继而气相磺化合成了碳基碳化硅核壳固体酸催化剂。采用XRD、IR、XPS、TG、SEM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酸滴定法测得其酸度为1.33... 以碳化硅粉体为载体,葡萄糖、油酸、腐植酸钠等为碳源,采用水热法炭化及400℃低温炭化获得Si C/C材料,继而气相磺化合成了碳基碳化硅核壳固体酸催化剂。采用XRD、IR、XPS、TG、SEM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酸滴定法测得其酸度为1.33mmo L/g。以其催化苯甲醛和1,3-丙二醇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测试了其催化活性。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对缩合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苯甲醛投料量为0.1mol时,催化剂用量为0.075g,醛醇摩尔比1∶1.5,100℃回流2h产率可达83%,该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4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碳化硅 核壳固体酸 苯甲醛1 3-丙二醇缩醛 催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法对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生物合成吲哚-3-乙酸代谢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泽勋 宋未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8-331,共4页
产酸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oxytoca)SG 1 1是从水稻根面分离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具有生物固氮能力。利用HPLC和GC MS对该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该菌能产生较高浓度的吲哚 3 乙酸(IAA) ;对其代谢途径的研究结果证... 产酸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oxytoca)SG 1 1是从水稻根面分离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具有生物固氮能力。利用HPLC和GC MS对该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该菌能产生较高浓度的吲哚 3 乙酸(IAA) ;对其代谢途径的研究结果证明 ,该菌以吲哚 3 丙酮酸代谢途径合成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 吲哚-3-乙酸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3-吲哚乙酸印迹聚合物微粒及其固相萃取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铁莉 赫彩霞 王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2-967,共6页
以3-吲哚乙酸(IA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IAA印迹聚合物微粒,研究了致孔剂乙腈的用量及IAA的加入量对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色谱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乙腈为37.5 m L,IAA为2 mmo... 以3-吲哚乙酸(IA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IAA印迹聚合物微粒,研究了致孔剂乙腈的用量及IAA的加入量对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色谱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乙腈为37.5 m L,IAA为2 mmol(与AA物质的量比为1∶1)时,制得印迹聚合物P7对IAA的亲和力最大(k=4.24),印迹因子(IF)为14.1,其对IAA展示了最显著的特异识别能力。将P7作为固相萃取柱的填料,研究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IAA的方法,测得绿豆芽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6%~92.6%。结果表明,以AA为功能单体沉淀聚合法制备的IAA印迹聚合物颗粒适合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可实现实际样品中IAA的选择性分离净化。该文提出的采用适当增大模板分子加入量的方法是制备高亲和力与高选择性印迹聚合物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吲哚乙酸 沉淀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绿豆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的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吉林 王璐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5-639,共5页
以磷酸三丁酯和1-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离子液体。利用FTIR和TG方法对该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该... 以磷酸三丁酯和1-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离子液体。利用FTIR和TG方法对该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在正丁醇与乙酸摩尔比3.0、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8%、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2.0h的条件下,乙酸转化率为90.3%,反应后产物与催化剂自动分相。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6次后乙酸转化率变化不大,且该离子液体对于其他酯化反应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 离子液体催化剂 乙酸 正丁醇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法同时测定α-萘乙酸和吲哚-3-乙酸 被引量:7
19
作者 龙文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99-401,共3页
利用重原子效应(HAE)的选择性,建立了一种仅用TlNO3和KI为重原子微扰剂(HAP)、Na2SO3为除氧剂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NP-RTP)同时测定α-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的方法.吲哚-3-乙酸(KI为HAP)、α-萘乙酸(TlNO3为HAP)和α-萘乙酸(K... 利用重原子效应(HAE)的选择性,建立了一种仅用TlNO3和KI为重原子微扰剂(HAP)、Na2SO3为除氧剂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NP-RTP)同时测定α-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的方法.吲哚-3-乙酸(KI为HAP)、α-萘乙酸(TlNO3为HAP)和α-萘乙酸(KI为HAP)的最大激发/发射峰分别位于280/448 nm、280/490 nm和280/490 nm,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7~1.0×10-5 mol/L、1.0×10-7~6.5×10-6 mol/L和6.5×10-7~1.0×10-5 mol/L,检出限分别为6.5×10-8 mol/L、7.1×10-8 mol/L和1.98×10-7 mol/L.该方法已用于商品萘-吲可湿性粉剂中α-萘乙酸和吲哚-3-乙酸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5.3%~104.7%和1.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 Α-萘乙酸 吲哚-3-乙酸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乙酸的抗炎特性研究
20
作者 蔡毓玮 管彤 +4 位作者 张泽 曹琬晴 陆瑶 郑魏 李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3,共6页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是色氨酸的代谢产物。为了探究IAA对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该研究建立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炎症模型。首先通过细胞活性检测确定了LPS的诱导剂量,并检测了IAA对SH-S...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是色氨酸的代谢产物。为了探究IAA对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该研究建立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炎症模型。首先通过细胞活性检测确定了LPS的诱导剂量,并检测了IAA对SH-SY5Y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测定了细胞中的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25(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25,Tnfrsf25)/IκB激酶(inhibitor of kappa B kinase,IK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低剂量的IAA不会影响SH-SY5Y细胞的存活率,超过200μg/mL的IAA处理才会对细胞的存活率造成显著影响;IAA处理可显著抑制LPS引起的TNF-α和IL-1β的蛋白水平升高;此外,IAA可显著下调Tnfrsf25的蛋白水平,抑制IKK、IκB-α、NF-κB的磷酸化,表明IAA通过调控Tnfrsf25/IKK/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该项目为阐明色氨酸代谢对脑部的保护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SH-SY5Y细胞 神经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