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tation Control of a 3-DOF Parallel Mechanism Driven by Pneumatic Muscle Actuators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Kai CHEN Yining +3 位作者 WU Yang XU Jiaqi WANG Yangwei GE Zhisha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9年第2期330-338,共9页
The pneumatic muscle actuator(PMA)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good flexibility,high power/weight ratio,but its nonlinearity makes it difficult to build a static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high precision.A new method is p... The pneumatic muscle actuator(PMA)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good flexibility,high power/weight ratio,but its nonlinearity makes it difficult to build a static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high precision.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PMA.The concept of hybrid elastic modulu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 of PMA is put forward,an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law is used to achieve the expression of the hybrid elastic modulus,which can be fitted out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and the model of PMA can be derived from this expression.At the same time,a 3-DOF parallel mechanism(a new bionic shoulder joint)driven by five PMAs is designed.This bionic shoulder joint adopts the structure of two antagonistic PMAs actualizing a rotation control and three PMAs controlling another two rotations to get better rot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and a new static model of PMA is used to control it.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new stat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UMATIC MUSCLE ACTUATOR static mathematical model hybrid elastic MODULUS 3-DOF parallel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CR并联机构的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2
作者 骆艳丽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54-56,共3页
当车辆运行路况恶劣,驾驶员不仅要承受振动的影响,还要承受严重的瞬时冲击力。为避开人体水平、横向及垂直方向上的敏感频率带,以及降低振动强度。首先,因减振装置的动力学模型为多自由度、多参数耦合且非线性复杂系统,利用矩阵变换法解... 当车辆运行路况恶劣,驾驶员不仅要承受振动的影响,还要承受严重的瞬时冲击力。为避开人体水平、横向及垂直方向上的敏感频率带,以及降低振动强度。首先,因减振装置的动力学模型为多自由度、多参数耦合且非线性复杂系统,利用矩阵变换法解耦,对有阻尼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然后,对三维减振装置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在动平台X、Y、Z方向上分别施加瞬时冲击力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减振平台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由于3-PCR并联机构三条支链相互耦合的原因,低频振动会维持一段时间然后再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冲击力 3-pcr并联机构 模态分析 振动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惯质3-PCR隔震平台振动特性分析
3
作者 赵猛 王修勇 王文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5,107,共6页
3-PCR并联机构(P—移动副,C—圆柱副,R—转动副)是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在原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基础上加入惯质元件构成了一种新型隔震平台。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新型隔震平台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无阻尼自由振动分析得到隔震平台的固... 3-PCR并联机构(P—移动副,C—圆柱副,R—转动副)是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在原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基础上加入惯质元件构成了一种新型隔震平台。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新型隔震平台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无阻尼自由振动分析得到隔震平台的固有频率;然后研究在简谐激励和地震波作用下惯质对隔震平台隔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惯质能产生负刚度效应,选择适当的惯质可以避免确定外部激励下的共振响应,加惯质系统能改善3-PCR并联机构隔振效果,从而实现三平移低频隔振,这就能对地震起到良好的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惯质 3-pcr并联机构 振动控制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车辆3-RPS座椅悬架半主动滑模控制
4
作者 樊书伟 燕碧娟 +1 位作者 叶伟 张文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4,共7页
工程车辆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垂向单维度的被动减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依据可实现三维减振的3-RPS并联机构座椅悬架,提出一种新型三维控制策略。基于“座椅-人体”三维振动数学模型,设计一种新的三维天棚控制模型,作为... 工程车辆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垂向单维度的被动减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依据可实现三维减振的3-RPS并联机构座椅悬架,提出一种新型三维控制策略。基于“座椅-人体”三维振动数学模型,设计一种新的三维天棚控制模型,作为滑模控制的参考对象。设计滑模控制器,并根据Lyapunov稳定判据,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座椅-人体受振模型,对处于E、F、G级3种路面环境中,分别采用滑模控制以及被动控制模式的座椅的减振效果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控制的座椅悬架,采用三维滑模控制的座椅悬架在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下降率在38.88%至57.06%之间;俯仰方向上的角加速度的下降率在36.00%至54.89%之间;侧倾方向上的角加速度的下降率在49.58%至59.97%之间。且可有效降低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峰值,对于冲击载荷减振性能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半主动多维减振座椅悬架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工程车辆 3-RPS并联机构 三维天棚控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PCR并联机构汽车座椅减振装置的构型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
5
作者 骆艳丽 廖兴华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11期42-44,共3页
针对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低频高强度全身振动的难题,提出以3-PCR并联机构作为汽车座椅减振装置的主体机构,其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大。首先,利用机构拓扑结构学理论对3-PCR并联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然后,建立3-PC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推... 针对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低频高强度全身振动的难题,提出以3-PCR并联机构作为汽车座椅减振装置的主体机构,其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大。首先,利用机构拓扑结构学理论对3-PCR并联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然后,建立3-PC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推导上下平台位姿之间的数学关系;最后,在Matlab软件中采用极限边界搜索法求解工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3-pcr并联机构 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机构拓扑结构学 极限边界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RS机构工作空间的蒙特卡洛方法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康件丽 陈国强 赵俊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8-481,共4页
工作空间分析是并联机构设计与评价中极其重要的工作.针对3-PR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描述及求解复杂的问题,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工作空间的求解及分析.对运动特性及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工作空间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 工作空间分析是并联机构设计与评价中极其重要的工作.针对3-PR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描述及求解复杂的问题,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工作空间的求解及分析.对运动特性及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工作空间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最后用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蒙特卡洛方法研究3-PRS工作空间编程简单,并且工作空间中点的均匀性好;刀具的长度对工作空间的范围有很大影响;3个姿态角,X,Y的坐标等信息可以展现在一个二维图上,直观形象,方便查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S 并联结构 工作空间 蒙特卡洛方法 位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3-PRS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付伟 赵俊伟 陈国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2,共5页
3-PRS并联机构可以实现一平两转运动,但在非独立的自由度上,伴随运动也随之产生。为了分析3-PRS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得到伴随运动与运动参数及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了3-PR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利用仿真软件Matlab得到了在非独立自... 3-PRS并联机构可以实现一平两转运动,但在非独立的自由度上,伴随运动也随之产生。为了分析3-PRS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得到伴随运动与运动参数及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了3-PR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利用仿真软件Matlab得到了在非独立自由度上的伴随运动。结果表明,伴随运动随着运动参数的增大而变大,随结构参数的增大而变大,这为3-PRS并联机构的优化设计和误差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S并联机构 运动学 伴随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R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付伟 赵俊伟 陈国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分析3-PRS并联机构复杂的正向运动问题,判定出一组利用数值法求解出来的合适正解,建立了一种3-PRS并联机构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数学模型,并对正向运动进行了解析,将各组正解所对应的3-PRS并联机构位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和... 为分析3-PRS并联机构复杂的正向运动问题,判定出一组利用数值法求解出来的合适正解,建立了一种3-PRS并联机构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数学模型,并对正向运动进行了解析,将各组正解所对应的3-PRS并联机构位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和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该3-PRS并联机构的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S并联机构 运动学 数学模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R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俊杰 赵俊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436,452,共4页
根据3-PRS并联机构具有2个转动自由度和1个移动自由度的结构特点,利用封闭矢量方法和简化坐标转换矩阵,得到该机构运动平台中心的运动方程,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并结合其运动方程给出并联机构运动学位置正解适应度函数和目标函数,将计算结... 根据3-PRS并联机构具有2个转动自由度和1个移动自由度的结构特点,利用封闭矢量方法和简化坐标转换矩阵,得到该机构运动平台中心的运动方程,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并结合其运动方程给出并联机构运动学位置正解适应度函数和目标函数,将计算结果代入运动方程求出杆长,其误差小、精度高,为3-PRS并联机构的控制策略奠定了基础.该解法既不需要选取迭代初值,也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推导,容易实现而且通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S并联机构 运动学正解 遗传算法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RR平面并联机构模糊PID控制虚拟仪器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霞 单宁 +1 位作者 王青 武新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5-572,共8页
平面3-RRR机构的运动精度问题严重制约着它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有效提高该机构运动精度,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建立3-RRR平面并联机构运动误差实时控制系统,搭建机构运动误差控制实验平台,研制模糊PID控制系统的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以开... 平面3-RRR机构的运动精度问题严重制约着它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有效提高该机构运动精度,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建立3-RRR平面并联机构运动误差实时控制系统,搭建机构运动误差控制实验平台,研制模糊PID控制系统的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以开展机构运动误差实时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控制机构运动误差,提高机构运动精度,且算法较为简单;开发的测控虚拟仪器软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性强、功能易于扩展、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并联机构 3-RRR机构 模糊PID控制 运动精度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及其力电宏观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寿根 程伟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基于均匀场理论和细观力学方法提出了弹簧串并联模型和电容串并联模型来分别描述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并采用此模型对压电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和电学性能参数进行了预报。在沿着纤维方向,采用并联模型来描述1-3型... 基于均匀场理论和细观力学方法提出了弹簧串并联模型和电容串并联模型来分别描述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并采用此模型对压电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和电学性能参数进行了预报。在沿着纤维方向,采用并联模型来描述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学特性,因为在这个方向上压电纤维和基体连续并联分布;在垂直纤维方向,模型既含有串联部分又含有并联部分,从而对整体而言形成了混合串并联模型。算例结果相互比较表明该模型对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有准确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PFC) 串并联模型 力学性能参数 电学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PS型并联机构运动正解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文博 颜兵兵 +1 位作者 殷宝麟 帅俊峰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412-414,423,共4页
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是一个位置和姿态耦合的复杂非线性问题,一般难以求得封闭形式的解析解.应用解析法对3-RPS型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正解问题进行了求解,并给出正解方程通式以及各项系数值,得到封闭形式的解析解.并给出具体数值实例进行... 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是一个位置和姿态耦合的复杂非线性问题,一般难以求得封闭形式的解析解.应用解析法对3-RPS型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正解问题进行了求解,并给出正解方程通式以及各项系数值,得到封闭形式的解析解.并给出具体数值实例进行求解,得出全部位置解,同时给出部分机构空间图形验证了解法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RPS型并联机构 运动学正解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OF转动柔索驱动风洞机构的力雅可比矩阵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裕 吴洪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简要概述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5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三自由度转动角度机构及测力一体化风洞试验装置。应用并联机构基本理论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依据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直接推导出... 简要概述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5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三自由度转动角度机构及测力一体化风洞试验装置。应用并联机构基本理论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依据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直接推导出在各柔索安装单分量力传感器时模型的感、测力变换雅可比矩阵。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验证了该装置应用于风洞测力试验的有效性,为该测力装置应用于风洞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OF转动 柔索驱动并联机构 风洞 运动学逆解 力雅可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3-UPU平移并联机构的设计与奇异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海波 方跃法 郭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1-746,共6页
基于Tsai提出的3-UPU并联机构原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新型3-UPU并联机构,并对其进行了约束奇异分析,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善3-UPU机构奇异特性,使其尽量远离约束奇异的机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3-UPU并联机构的末端约束螺旋系,并... 基于Tsai提出的3-UPU并联机构原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新型3-UPU并联机构,并对其进行了约束奇异分析,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善3-UPU机构奇异特性,使其尽量远离约束奇异的机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3-UPU并联机构的末端约束螺旋系,并将约束螺旋矩阵的条件数作为机构发生约束奇异的衡量指标,从而量化了机构接近约束奇异位形的程度。当条件数无穷大时,约束矩阵严重病态,而此时所讨论的机构就发生约束奇异。然后,基于得到的约束图谱,选择最小值作为机构优化设计的目标,即:使机构的约束条件数保持在最小值附近。最后,分析讨论了改进型机构的奇异问题,结果表明,改进型3-UPU机构不容易发生奇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约束螺旋系 3-UPU 奇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RR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宝麟 姜国栋 +2 位作者 于峰 于影 梁艺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703-706,709,共5页
针对3-RRR型并联机构的输入及输出构件间的位置关系展开研究.基于运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构的自由度性质,并确定了主动副的位置;建立了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及正运动学方程,并对给定运动平台的位姿进行了数值计算,以验证所建立方程的正确... 针对3-RRR型并联机构的输入及输出构件间的位置关系展开研究.基于运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构的自由度性质,并确定了主动副的位置;建立了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及正运动学方程,并对给定运动平台的位姿进行了数值计算,以验证所建立方程的正确性;研究了机构的运动解耦性以及运动平台的工作空间大小与连杆长度变化的关系;最后,对给定运动平台的运动方程下主动副的输出转角进行了数值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RRR并联机构 自由度 运动学方程 工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PR平面并联机构运动学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甲红 刘杰林 +3 位作者 李均 王亚雄 陈静 毛廷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47-153,182,共8页
主要对3-PPR平面并联机构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建立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详细介绍平面并联机构的结构组成;其次,运用矢量分析法给出机构运动学位置正解和逆解方程,计算出整个机构的间隙误差方程,分析出整个机构的工作空间;再次,分析机... 主要对3-PPR平面并联机构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建立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详细介绍平面并联机构的结构组成;其次,运用矢量分析法给出机构运动学位置正解和逆解方程,计算出整个机构的间隙误差方程,分析出整个机构的工作空间;再次,分析机构在载荷作用下受力变形情况;最后,对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动平台在X、Y、θ方向上的运动学特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平面并联机构间隙误差小,受载荷作用变形小,运动平稳,为进一步设计的3-PPR平面并联机构的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PR平面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间隙误差分析 静力学分析 运动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RS并联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国强 杨志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9,共8页
针对3-PRS并联机构在工作中受力变形且传递关系复杂的问题,提出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来研究变形的分布特征。根据逆向运动学原理得到动平台处于不同位姿下的机构参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3-PRS并联机构在不同位姿状态下的实体模型,运用... 针对3-PRS并联机构在工作中受力变形且传递关系复杂的问题,提出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来研究变形的分布特征。根据逆向运动学原理得到动平台处于不同位姿下的机构参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3-PRS并联机构在不同位姿状态下的实体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静力学与模态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并联机构的等效变形与应力分布;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并联机构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分析了并联机构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对机构在工作状态中的影响。研究结果为3-PRS并联机构的相关试验与动力学分析计算及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S并联机构 有限元分析 逆向运动学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3-RRRS并联机器人机构位姿正逆解
18
作者 钱瑞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6-60,共5页
提出一种六自由度 3RRRS并联机器人机构 ,建立了位姿正逆解的解析表达式 ,其中位姿正解有 4组 ,位姿逆解有 8组 .
关键词 六自由度 并联机器人 3-RRRS机构 位姿正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SS/S并联机构位姿误差的数值分析方法
19
作者 陈国强 杨鹏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7,共8页
位姿精度是机构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并联机构结构分析的难点之一。针对在3-RSS/S并联机构误差分析中采用全微分方法忽略高次项会使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位姿误差:基于逆向运动学模型,通过不含误差的机构尺寸参... 位姿精度是机构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并联机构结构分析的难点之一。针对在3-RSS/S并联机构误差分析中采用全微分方法忽略高次项会使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位姿误差:基于逆向运动学模型,通过不含误差的机构尺寸参数进行逆解计算,得出机构的输入参数;基于正向非线性运动学模型,以原姿态角作为迭代初值,计算出包含误差时的动平台末端姿态,进而计算出位姿误差;根据设定的误差源分布规律,基于蒙特卡洛方法随机生成机构尺寸参数的误差,计算得到位姿误差的分布规律;遍历整个工作空间,得到位姿误差在整个工作空间中的数字特征值与分布规律。通过三维建模方法验证了数值计算的正确性,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3-RSS/S并联机构的精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RSS/S并联机构 位姿误差 正解 数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 Stewart平台位置正解的机构简化数值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薛剑 唐志勇 裴忠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1-926,共6页
针对提高Stewart平台运动学位置正解速度的问题,分析了传统基于速度雅可比的数值迭代方法,并对6-3 Stewart平台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构简化的位置正解数值方法.将6-3 Stewart平台等效为虚拟3-RPS并联机构,通过牛顿-拉夫逊方法对其进行... 针对提高Stewart平台运动学位置正解速度的问题,分析了传统基于速度雅可比的数值迭代方法,并对6-3 Stewart平台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构简化的位置正解数值方法.将6-3 Stewart平台等效为虚拟3-RPS并联机构,通过牛顿-拉夫逊方法对其进行位置正解,并将结果解算为实际机构上平台位姿.设计了一套液压6-3 Stewart平台实验系统,并通过实验证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减少近50%的迭代次数和约85%的解算时间.该方法概念清晰,机构等效计算简单,对3-RPS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计算量明显减少,在目前主流工控机处理器上可满足控制周期0.1ms实时控制的位置解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WART平台 位置正解 3-RPS并联机构 牛顿-拉夫逊方法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