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Ets-1与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结合活性分析(英文)
1
作者 仇灏 徐正荣 +3 位作者 邵雪君 周迎会 徐岚 吴士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8(β3GnT-2,β3GnT-8)共同参与多聚N-乙酰氨基乳糖([Galβ1→4GlcNAcβ1→3]n)的合成,从而使得细胞表面的相应糖链结构延长进而影响细胞的恶性转化.已有研究表明,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 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8(β3GnT-2,β3GnT-8)共同参与多聚N-乙酰氨基乳糖([Galβ1→4GlcNAcβ1→3]n)的合成,从而使得细胞表面的相应糖链结构延长进而影响细胞的恶性转化.已有研究表明,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的表达上调,但其分子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ATRA诱导HL-60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Ets-1对β3GnT-2,-8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10-6mol/L ATR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向粒系分化,RT-PCR检测到细胞中Ets-1的表达明显增加;进一步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结合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检测证实,有活化的Ets-1结合至β3GnT-2/-8基因调控区.以上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ts-1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基因有表达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ETS-1 β1 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HL-60细胞系 全反式维甲酸(ATRA)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5-5p靶向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2
作者 胡东来 赵梓岐 +3 位作者 李元 杨丽 雷艳丽 楚元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键。多项研究表明,微RNA(micro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已有报道显示,miRNA-485-5p(miR-485-5p)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在较大程度上仍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探究miR-485-5p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与机制。生物信息学预测和qRT-PCR检测发现,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证明,转染miR-485-5p模拟物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证实,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是miR-485-5p的一个下游直接靶标。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显示,OGT在前列腺癌中呈高表达,转染OGT的siRNA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同时有效逆转转染miR-485-5p抑制物所发挥的促癌作用。综上所述,miR-485-5p可以通过负向调控OGT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可为寻找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5-5p 前列腺癌 氧连接的N-氨基葡萄糖转移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N-乙酰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酶α/β亚基(GNPTA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组织分布和时序表达
3
作者 温思怡 韩卓然 孙敬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GNPTAB基因的组织分布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机体后的时序表达规律。结果显示,GNPTAB基因CDS区片段长度为3 747 bp,推测编码1 248个氨基酸,含有4个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GNPTAB基因在健康锦鲤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肠道、脾脏、皮肤、中肾、头肾。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锦鲤6~72 h,GNPTAB基因在肠道组织主要呈现上调表达,在肝脏、头肾、脾脏、皮肤、肌肉组织中主要呈现下调表达。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锦鲤后,GNPTAB基因在这些组织中出现表达差异,推测GNPTAB参与了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或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分布 时序表达 N-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α/β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过表达对人肝癌细胞粘着斑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影 雷群英 +3 位作者 戴振宇 陈伉俪 陈惠黎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等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测定了 2组细胞非贴壁依赖生长的能力 .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FAK、PTEN、PKB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 .利用poly hema使细胞非贴壁生长 ,2组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 2 0h ,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的失巢凋亡 (anoikis) .研究发现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的FAK表达无明显变化 ,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 70 %;而PTEN的表达下降了 4 9%;PKB的磷酸化增加 2 0 0 %;pcDNA3 772 1细胞已有明显凋亡 ,而转染GnT Ⅴ的 772 1细胞未发生凋亡 .结果提示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迁移力增强 ,可能与其FAK的磷酸化程度升高 ,激酶活力增强有关 ;而能逃逸失巢凋亡是因为PTEN的表达下降 ,PTEN蛋白的磷酸酶活性降低 ,细胞Akt PKB磷酸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葡萄糖转移 过表达 人肝癌细胞 粘着斑复合物 介导 信号转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二甲亚砜溶液中的失活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龚敏 陈清西 +1 位作者 林建城 谢晓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1-585,共5页
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太平洋白对虾(Penaeusvannamei)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二甲亚砜溶液中以pNP-β-D-GlcNAc为底物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酶在DMSO浓度低于4.20mol/L,酶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DMSO并不造成酶绝对量的减少,仅对... 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太平洋白对虾(Penaeusvannamei)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二甲亚砜溶液中以pNP-β-D-GlcNAc为底物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酶在DMSO浓度低于4.20mol/L,酶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DMSO并不造成酶绝对量的减少,仅对酶的活力发生可逆的下降.测得DMSO对酶抑制的IC50为1.2mol/L.观测了在不同底物浓度下NAGase在0、0.35、0.70、1.05、1.40、1.75mol/L的DMSO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和k′+0比较结果(k+0值远远大于k′+0)表明,在DMSO溶液中游离酶比酶-底物络合物更易失活,即底物的存在对于酶被DMSO的失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随着DMSO浓度的增加,游离酶的逆向微观复活速度常数k-0却不断降低,说明在高浓度DMSO环境中,NAGase可逆恢复的能力逐渐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D-氨基葡萄糖 太平洋白对虾 失活 动力学 二甲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诱发肝癌过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高效液相层析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顾建新 孟宪旺 +2 位作者 任建新 汤华 陈惠黎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6期653-658,共6页
提纯人血浆运铁蛋白(Tf),经链霉蛋白酶水解,再经肼解法制备Tf中的二天线N糖链,后者经还原末端的氨基吡啶(PA)化进行荧光标记,再切除外链的唾液酸和半乳糖残基,获得Gn_2Man_3Gn_2-PA荧光标记糖链,以此制备的糖链为受体底物,UDP-GlcNAc为... 提纯人血浆运铁蛋白(Tf),经链霉蛋白酶水解,再经肼解法制备Tf中的二天线N糖链,后者经还原末端的氨基吡啶(PA)化进行荧光标记,再切除外链的唾液酸和半乳糖残基,获得Gn_2Man_3Gn_2-PA荧光标记糖链,以此制备的糖链为受体底物,UDP-GlcNAc为供体底物,用反相HPLC分离底物和产物,建立了N乙耽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的测定法。用GnT-V作为肿瘤生化标志物,观察到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过程中,此酶在诱癌第4周轻度上升,第6周恢复,第10周后持续升高,至18周达正常鼠肝的20倍以上,与病理学上的癌变期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 葡萄糖转移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廼哲 张文智 +2 位作者 李绍连 赵会军 付琳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应用Wistar大鼠饲喂甲氨基偶氮苯(3′-MeDAB)造成实验性肝癌模型,与此同时饲喂刺五加多糖动态观察了癌变过程中,肝脏r-谷氨酰转肽酶(r-GT)活性,肝脏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GnTⅢ)和r-GT免疫组... 应用Wistar大鼠饲喂甲氨基偶氮苯(3′-MeDAB)造成实验性肝癌模型,与此同时饲喂刺五加多糖动态观察了癌变过程中,肝脏r-谷氨酰转肽酶(r-GT)活性,肝脏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GnTⅢ)和r-GT免疫组化定位、肝脏病理组织等和脏器系数等改变,结果显示:(1)r-GT活性于实验第4天即明显升高(2.3倍),至实验结束时可达对照组的40倍,GnTⅢ和r-GT免疫组化定位,在癌变前期增生结节的胞浆中已有明显表达,随病程进展其改变的强度均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相吻合,表明GnTⅢ和r-GT在反映肝细胞癌变方面,确实是一个早期应用价值的指标。(2)刺五加多糖对实验性肝癌的形成似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T 实验性肝癌 转移 改变 表达 N-氨基葡萄糖 刺五加 饲喂 免疫组化定位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一个新的磷调节蛋白的调磷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楠 李春霖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19-224,共6页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ppGalNacT3)是催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O-糖基化的起始酶,其编码基因GALNT3的突变可以导致以高磷酸盐血症及软组织钙化为特征的高磷酸盐血症型家族性肿瘤样钙化(HFTC)。磷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ppGalNacT3)是催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O-糖基化的起始酶,其编码基因GALNT3的突变可以导致以高磷酸盐血症及软组织钙化为特征的高磷酸盐血症型家族性肿瘤样钙化(HFTC)。磷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参与包括骨骼矿化在内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磷代谢紊乱可以导致骨骼矿化障碍,引起骨软化、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磷稳态的调节对骨骼健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一个新近发现的磷调节相关蛋白ppGalNacT3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并试阐述其调节血磷的机制以及对骨骼矿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n--α-D-半乳糖氨基转移3 O-糖基化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磷稳态 骨骼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M-21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表达、纯化与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华钟 王树英 +1 位作者 森本兼司 大宫邦雄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5,52,共6页
以ClostridiumparaputrificumM21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编码β N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基因nag3A,与质粒pQE30T所构建的表达质粒pNAG3A在EscherichiacoliM15中表达良好.从重组E.coliM15中纯化得到的Nag3A以4 MU GlcNAc为底物时... 以ClostridiumparaputrificumM21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编码β N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基因nag3A,与质粒pQE30T所构建的表达质粒pNAG3A在EscherichiacoliM15中表达良好.从重组E.coliM15中纯化得到的Nag3A以4 MU GlcNAc为底物时,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分别为50℃和7.0;在30℃以下和pH6~9之间该酶活性稳定.对4 MU GlcNAc的Km和Vmax分别为7.9μmol和21.8μmol/(min·mg).Nag3A可以水解几丁寡糖和几丁质,作用方式是从非还原端逐一水解β 1,4 D N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键,产生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几丁二糖具有较高的水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氨基葡萄糖 基因表达 纯化 几丁质 基因 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的活性和临床意义
10
作者 胡薇 施俊义 +6 位作者 郑唯强 倪灿荣 陈颖 于观贞 盛湲 李莉 方国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7-770,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Ⅴ)的活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2×10乳腺癌组织阵列块,通过凝集素印迹法检测以白细胞植物凝集素(PHA-L)标记的GnT-Ⅴ在57例乳腺癌和12例乳腺良性病变...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Ⅴ)的活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2×10乳腺癌组织阵列块,通过凝集素印迹法检测以白细胞植物凝集素(PHA-L)标记的GnT-Ⅴ在57例乳腺癌和12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活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HA-L阳性89.47%(51/57),胞质阳性,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HA-L阳性8.33%(1/1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中GnT-Ⅴ活性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病灶GnT-Ⅴ高活性提示病变恶性可能大,可以GnT-Ⅴ为靶点,治疗出现复发及转移三阴的乳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N-氨基葡萄糖转移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酐对太平洋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英文)
11
作者 谢晓兰 黄乾生 +2 位作者 韩鹏 石艳 陈清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62-868,共7页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太平洋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醋酸酐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醋酸...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太平洋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醋酸酐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醋酸酐对太平洋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催化pNP-NAG水解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在醋酸酐浓度低于20.0mmol/L,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测得醋酸酐对酶抑制的IC50为9.0mmol/L.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醋酸酐与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的结合平衡常数.结果显示,醋酸酐是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在0.0、3.0、6.0、9.0、12.0mmol/L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酶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表明醋酸酐对酶的影响是快速结合再缓慢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显示,在高浓度的醋酸酐溶液中,酶将完全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D-氨基葡萄糖 太平洋白对虾 抑制作用 动力学 醋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12
作者 叶洁梅 吴原 +3 位作者 黄金山 李偲俊 韦兴 刘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GnT-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内SD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GnT-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内SD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利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3 h制备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第1天和第4天GnT-Vb和dystroglyca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GnT-Vb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dystroglycan基因表达水平间无差异(P>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GnT-Vb、dystroglycan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T-Vb和dystroglycan基因在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表达呈增高趋势,并呈现一定时间的动态变化;GnT-Vb和dystroglycan基因可能同时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N-氨基葡萄糖转移Vb 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肝癌细胞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表达导致细胞未折叠蛋白质反应
13
作者 张毅 张力 +1 位作者 方欢 申宗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Ⅴ)对细胞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Blot验证GnTⅤ的反义cDNA稳转的细胞株AsGnTⅤ7721(AsGnTⅤSMMC7721)中GnTⅤ表达,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AsGnTⅤ7721与7721(SMMC7721)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Ⅴ)对细胞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Blot验证GnTⅤ的反义cDNA稳转的细胞株AsGnTⅤ7721(AsGnTⅤSMMC7721)中GnTⅤ表达,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AsGnTⅤ7721与7721(SMMC7721)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同时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AsGnTⅤ7721细胞中未折叠蛋白质反应信号通路关键分子Bip和XBP1的表达变化。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到的AsGnTⅤ7721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表明,细胞中产生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同时AsGnTⅤ7721细胞中未折叠蛋白质反应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分子Bip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XBP1mRNA被剪接。结论GnTⅤ表达受阻能导致细胞产生未折叠蛋白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折叠蛋白质反应 N-氨基葡萄糖转移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关键酶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的筛选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小芳 刘延峰 +3 位作者 李江华 刘龙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84,共12页
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GlcNAc)是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cN)的衍生物,在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 N-acetyltransferase,GNA)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 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GlcNAc)是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cN)的衍生物,在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 N-acetyltransferase,GNA)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在前期构建的产GlcNAc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ubtilis)工程菌的基础上,通过过量表达不同来源的GNA,筛选出来源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基转移酶(Cegna1)最适于加强GlcNAc合成途径。在B.subtilis工程菌中表达Cegna1,摇瓶水平发酵GlcNAc产量达到7.31 g/L,与过量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erevisiae)的GNA的对照菌株相比,GlcNAc的产量提高了24.51%。在3 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GlcNAc产量达到24.23 g/L,相较于对照菌株GlcNAc的产量提高了24.69%。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组Cegna1对GlcN-6P和乙酰辅酶A(Ac-CoA)有着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最后对重组Cegna1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发现底物GlcN-6P对重组Cegna1的抑制作用明显,下一步可采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Cegna1,解除底物GlcN-6P对重组Cegna1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应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GNA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氨基葡萄糖-6-磷酸转移 N-氨基葡萄糖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云 王丽梅 耿美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前研究表明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在肿瘤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在恶性肿瘤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活性增高,其催化产物β1,6分支也增加,β1,6分支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催化形成N-糖链β1,... 目前研究表明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在肿瘤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在恶性肿瘤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活性增高,其催化产物β1,6分支也增加,β1,6分支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催化形成N-糖链β1,6分支的特点以及在N-糖链生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还介绍了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基因组成和参与其基因调控的转录因子Ets-1,及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着重综述了近年来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了粘附分子钙粘蛋白(cadherin)和整合素α5β1的作用,修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调节信号转导,及通过对上皮衍生的细胞表面丝氨酸蛋白酶matriptase的β1,6分支修饰促进仲瘤的侵袭等方面.提示有效抑制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参与作用的位点,为设计抗肿瘤新药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葡萄糖转移 肿瘤转移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线粒体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宝仙 高晓冬 中西秀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7-992,共6页
O-GlcNAc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丝/苏氨酸残基上的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广泛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参与调节多种细胞途径。蛋白质的O-GlcNAc糖基化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在体内,O-GlcNA... O-GlcNAc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丝/苏氨酸残基上的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广泛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参与调节多种细胞途径。蛋白质的O-GlcNAc糖基化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在体内,O-GlcNAc动态修饰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OGA)协同完成。OGT具有3种异构体,分别是ncOGT、mOGT和sOGT。目前对于mOGT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尚未清楚。作者在酿酒酵母细胞中表达了人源的mOGT,发现mOGT抑制酵母细胞的生长。在酿酒酵母细胞中mOGT具有O-GlcNAc糖基化活性,当其活性位点突变后,O-GlcNAc糖基化活性明显降低,但其同样能抑制酵母细胞生长。作者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构建了研究mOGT的系统。可以利用该人源化的酵母筛选和mOGT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和基因,也可以用来筛选抑制mOGT活性的药物,进而研究mOGT的功能与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lcNAc糖基化 人源化 酿酒酵母 线粒体N-氨基葡萄糖转移(mOG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晓龙 朱君 +1 位作者 杨涛 吴峰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8,共9页
目的:探讨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GCNT2)基因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发生、发展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IMER、GEPIA2、Oncomine和UALCAN等数据库数据,以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GCNT2)基因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发生、发展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IMER、GEPIA2、Oncomine和UALCAN等数据库数据,以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5例GC患者的癌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分析GCNT2基因在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利用LinkedOmics、GSEA和ssGSEA分析GCNT2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及其与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将pc-GCNT2及其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进胃癌SGC-7901和BGC-823细胞,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NT2对G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WB法检测细胞中GCNT2、STAT3和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GCNT2 mRNA在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其对GC诊断有较高的价值。GCNT2在GC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显著高于癌旁组织,GCNT2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参与细胞形态发生的成分、细胞间黏附、多细胞生物信号和突触传递等。单基因GSEA分析发现,GCNT2在GC中主要抑制IL-6/JAK/STAT3、IL-2/STAT5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α/γ干扰素响应与NF-κB表达等。GCNT2的表达与GC组织的免疫浸润具有显著相关性。过表达GCNT2可显著抑制G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1),降低细胞中STAT3和PD-L1的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GCNT2基因在GC组织中低表达,与GC的诊断及预后显著相关,其主要通过抑制IL-6/JAK/STAT3和免疫相关致癌信号通路而在G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6 N-氨基葡萄糖转移 胃癌 SGC-7901细胞 BGC-823细胞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宝莉 秦臻 赵黎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129,共7页
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YX-01)中克隆得到一个新型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BaNagase),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BaNagase编码616个氨基酸,与B.subtilis来源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IY91451.1)氨基... 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YX-01)中克隆得到一个新型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BaNagase),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BaNagase编码616个氨基酸,与B.subtilis来源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IY91451.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6.97%。通过对比分析,BaNagase属于糖苷水解酶3家族。纯化获得的BaNagase比活力为16.42 U/mg,最适温度65℃,最适pH 6.0,且在低于55℃条件下能保持高于70%的酶活力。BaNagase展现出高的热稳定性和严格的底物特异性,为其高效制备N-乙酰氨基葡萄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氨基葡萄糖 解淀粉芽孢杆菌 克隆 学性质 糖苷水解3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新型底物的合成及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徐蕾 姚莉韵 +2 位作者 刘慧中 张建华 杨婉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物;以MPT-NAG为底物,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尿液样本中NAG的活性。结果底物MPT-NAG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谱鉴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纯度达99.8%。NA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尿NAG活性增高,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优化制备工艺合成获得NAG新型底物MPT-NAG,所用原料成本低、操作简便且产物得率较高,在肾小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Β-D-氨基葡萄糖 6-甲基-2-吡啶基-1-硫-n--β-D-氨基葡萄糖 肾小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及甘油糖苷的酶法合成
20
作者 高坤鹏 毛相朝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95,共9页
从杆菌状链霉菌中克隆了一个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ase)的编码基因sbnag2550,并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异源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得到纯酶后对SbNag2550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的最适温度... 从杆菌状链霉菌中克隆了一个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ase)的编码基因sbnag2550,并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异源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得到纯酶后对SbNag2550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在45~60℃均表现出90%以上的酶活力。SbNag2550还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在55℃孵育60 h仍能保留将近90%的酶活力。利用SbNag2550催化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NAG)和甘油发生逆水解反应,合成了甘油-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glyceryl N-acetyl-glucosamine,GNAG)。在最适条件下,反应24 h时转化率达到28.20%,反应72 h时转化率为34.82%。本研究中首次通过酶法合成了GNAG,为其功能研究和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葡萄糖 异源表达 学性质 逆水解反应 甘油-n-氨基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