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1,3-D-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425C→T突变导致B3亚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崔文燕 王钰菁 +2 位作者 邹纬 王学锋 蔡晓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B3亚型及其家系成员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对B3亚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血清学定型,血浆α1,3-D-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PCR扩增,基因测序和克隆分析。结果:先证者血型血... 目的:探讨B3亚型及其家系成员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对B3亚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血清学定型,血浆α1,3-D-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PCR扩增,基因测序和克隆分析。结果:先证者血型血清学鉴定ABO血型为B3亚型,血浆中α1,3-D-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1,该家系中2份标本ABO基因序列与标准序列相比,在第7外显子存在c.425C→T的杂合突变,致α1,3-D-半乳糖基转移酶的第142位氨基酸由甲硫氨酸替换为苏氨酸,先证者ABO基因型为B305/O102,且能在家系中稳定遗传。结论:基因位点突变425C→T是导致B3亚型的分子遗传基础,DNA测序能够阐述ABO血型亚型的分子机制及其稳定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B3亚型 基因突变 α1 3-d-半乳糖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一个新的磷调节蛋白的调磷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楠 李春霖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19-224,共6页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ppGalNacT3)是催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O-糖基化的起始酶,其编码基因GALNT3的突变可以导致以高磷酸盐血症及软组织钙化为特征的高磷酸盐血症型家族性肿瘤样钙化(HFTC)。磷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ppGalNacT3)是催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O-糖基化的起始酶,其编码基因GALNT3的突变可以导致以高磷酸盐血症及软组织钙化为特征的高磷酸盐血症型家族性肿瘤样钙化(HFTC)。磷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参与包括骨骼矿化在内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磷代谢紊乱可以导致骨骼矿化障碍,引起骨软化、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磷稳态的调节对骨骼健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一个新近发现的磷调节相关蛋白ppGalNacT3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并试阐述其调节血磷的机制以及对骨骼矿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N-乙酰-α-d-乳糖基转移酶3 O-糖基化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磷稳态 骨骼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7a-3p抑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Ⅲ表达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建平 佘兰 赵娟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目前关于胃癌中miRNAs靶向调控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Ⅲ(B4GALT3)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分析miR-27a-3p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B4GALT3基因的靶miRNAs,针对B4GALT... 目的目前关于胃癌中miRNAs靶向调控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Ⅲ(B4GALT3)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分析miR-27a-3p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B4GALT3基因的靶miRNAs,针对B4GALT3′UTR与靶miRNA结合位点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检测其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将miR-27a-3p mimic、mimic NC、control(空白对照)、miR-27a-3p inhibitor、inhibitor NC分别瞬转入SGC-7901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各转染细胞B4GALT3的表达情况;采用MTT、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与正常胃黏膜GES-1细胞比较,B4GALT3在胃癌各个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27b-3p能使野生型B4GALT3的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性降低(P<0.001),说明miR-27a-3p与B4GALT3存在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瞬转miR-27a-3p mimic后,B4GALT3蛋白水平下降(P<0.05);瞬转miR-27a-3p inhibitor后,B4GALT3表达升高(P<0.01),说明miR-27a-3p对B4GALT3有负性调控作用。24、48、72、96、120 h,与mimic NC、空白对照比较,miR-27a-3p mimic的细胞增殖显著升高(P<0.05);与inhibitor NC、空白对照比较,miR-27a-3p inhibitor的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miR-27a-3p mimic的迁移细胞数量[(319.3±13.9)个]较mimic NC[(218.0±10.7)个]明显增加(P<0.000);侵袭细胞数量[(402.0±15.0)个]较mimic NC[(241.0±17.3)个]明显增加(P<0.000)。miR-27a-3p inhibitor迁移细胞数量[(115.6±13.8)个]较inhibitor NC[(214.6±6.8)个]明显减少,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00)。结论miR-27a-3p通过抑制B4GALT3表达,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为寻找胃癌治疗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27a-3p β-1 4-乳糖基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转移酶B4GALT2对人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4
作者 宋梦琪 刘美杉 +5 位作者 李春震 赵立媛 俞数 何懿娴 徐胜 于益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8-1185,共8页
目的:探究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2(B4GALT2)对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TCGA数据库和CPTAC蛋白组学数据库数据分析B4GALT2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探究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2(B4GALT2)对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TCGA数据库和CPTAC蛋白组学数据库数据分析B4GALT2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国人乳腺癌组织中B4GALT2蛋白的表达加以验证。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数据分析乳腺癌组织中B4GALT2m 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常规培养MCF-7、MDA-MB-231细胞,用转染试剂将siNC、siRNA#1、siRNA#2、空载体和B4GALT2过表达载体转染至MCF-7、MDA-MB-231细胞中,分为NC、siRNA#1、siRNA#2、空载体和OE-B4GALT2组。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减B4GALT2对MCF-7、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减B4GALT2对MCF-7、MDA-MB-23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B法检测敲减或过表达B4GALT2对MCF-7、MDA-MB-231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B4GALT2 mRNA和蛋白质均呈高表达(P <0.01),B4GALT2蛋白在中国人乳腺癌组织中也呈高表达(P <0.000 1),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B4GALT2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PFS)和进展后生存期(PPS)缩短明显相关(P <0.01,P <0.05,P <0.001)。敲减B4GALT2表达后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被明显抑制(均P <0.01),PI3K/AKT信号通路被明显抑制(均P <0.01);过表达B4GALT2后PI3K/AKT信号通路被明显激活(均P <0.01)。结论:B4GALT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CF-7、MDA-MB-23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1 4-乳糖基转移酶2 MCF-7细胞 MDA-MB-231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蕾 李晓帆 +1 位作者 张雅鸥 蔡国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eru-coyl)-β-D-galactopyranoside,QEG)及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feruloyl)-β-D-ga-lactop...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eru-coyl)-β-D-galactopyranoside,QEG)及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feruloyl)-β-D-ga-lactopyranoside,QFG)对小鼠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诱导3T3-L1细胞成脂分化,油红O染色法测定脂滴含量,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丝氨酸蛋白酶脂肪因子adipsin,CCTTA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EBPα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 QFG和槲皮素都能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而QEG对此没有作用。QFG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成脂分化,并且降低adipsin、C/EBPα和PPARγmRNA及后两者蛋白表达,而对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QFG抑制细胞成脂分化的能力比槲皮素强,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C/EBPα和PPARγ的表达而实现的,而且可能与雌激素受体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乳糖 槲皮素 成脂分化 C/EBPΑ PPARγ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3GAL5通过激活PPAR和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6
作者 谭明辉 郝雨 +3 位作者 倪钊 李强 王勤章 欧阳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8-1466,共9页
目的研究ST3β-半乳糖苷α-2,3-半乳糖基转移酶5(ST3GAL5)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确定与膀胱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筛选出合适的膀胱癌细胞系。体外实验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 目的研究ST3β-半乳糖苷α-2,3-半乳糖基转移酶5(ST3GAL5)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确定与膀胱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筛选出合适的膀胱癌细胞系。体外实验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菌落形成实验、转孔迁移、流式细胞仪凋亡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ST3GAL5对膀胱癌生物行为的影响。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ST3GAL5基因进行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最后,使用Western-blot技术验证其增殖和转移的相关通路。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测量的结合表明,ST3GAL5的表达在人类的BLCA细胞系中是异常下调的。通过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数据库,成功筛选出HT-1376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实验结果发现上调ST3GAL5后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抑制。GSEA富集分析显示,ST3GAL5及其共表达的基因通过激活PPAR途径和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了膀胱癌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Western-blot实验结果验证了ST3GAL5在膀胱癌中过表达后,PPAR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P<0.05)。结论ST3GAL5基因可能作为膀胱癌的致癌抑制基因,可能通过激活PPAR信号通路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ST3β-乳糖苷α-2 3-乳糖基转移酶5 癌症基因组图谱 高通量基因表达 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 蛋白质印迹 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盘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桢 刘光明 +2 位作者 任艳丽 何红平 郝小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47-449,共3页
对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牡荆素(1)、β-D-吡喃半乳糖-(3→3)-O-β-D-吡喃半乳糖(2)、丁香脂素(3... 对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牡荆素(1)、β-D-吡喃半乳糖-(3→3)-O-β-D-吡喃半乳糖(2)、丁香脂素(3)、(Z)-3-已烯-D-吡喃葡萄糖(4)、(E)-2-已烯-D-吡喃葡萄糖(5)、4-O-乙基没食子酸(6)、没食子酸(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盘子 化学成分 牡荆素 β-d-吡喃乳糖-(33)-O-β-d-吡喃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春丽 徐国波 +2 位作者 刘俊 廖尚高 何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2-1135,1164,共5页
为了解太子参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大孔树脂、正相和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呋喃甲醇α-D-吡喃半乳糖苷(3-furanmethanolα-D-galac... 为了解太子参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大孔树脂、正相和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呋喃甲醇α-D-吡喃半乳糖苷(3-furanmethanolα-D-galactopyranoside,1)、云杉新甙(piceid,2)、二氢阿魏酸甲酯(3)、苯甲酸(4)、咖啡因(5)、胸苷(6)、水杨酸(7)、二氢阿魏酸(8)、腺苷(9)和太子参环肽B(10)。其中1为新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化学成分 3-呋喃甲醇α-d-吡喃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鹊肾树心材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纪国 李俊 +4 位作者 吴强 杨瑞云 李珊 陈自占 黎露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0-783,827,共5页
本文研究鹊肾树Streblus asper心材的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C-18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最终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银杏双黄酮(1)、异黄... 本文研究鹊肾树Streblus asper心材的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C-18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最终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银杏双黄酮(1)、异黄酮-4'-甲氧基-7-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3)、β-香树脂酮(4)、β-谷甾醇(5)、香草酸(6)、山俞酸(7)、二十六烷酸(8)。除化合物5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1-4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鹊肾树 银杏双黄酮 异黄酮-4'-甲氧基-7-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 鼠李柠檬素-3-O-β-d-乳糖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Fe(II)体系中TMAO热分解的影响
10
作者 李颖畅 杨钟燕 +3 位作者 王亚丽 惠丽娟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3,共9页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显著降低体系中三甲胺、二甲胺和甲醛含量。质量分数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优于绿原酸;随温度的升高,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对TMAO热分解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时间小于75 min,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和绿原酸p H值分别为8.0和5.0时,抑制TMAO热分解效果最好。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基,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质量分数越高,则(CH3)3N自由基信号越弱;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来抑制甲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绿原酸 槲皮素-3-d-乳糖 TMAO-Fe(Ⅱ)体系 TMAO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中三种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为云 李娜 +4 位作者 刘录 陈继坤 黄靳翔 高汪荣 周志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4-247,共4页
利用回流提取法对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方法为: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45%乙醇,液固比20∶1,提取4次... 利用回流提取法对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方法为: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45%乙醇,液固比20∶1,提取4次,提取时间90 min;液相色谱条件为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甲醇-0.4%磷酸溶液为洗脱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三种黄酮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平均回收率均在99%以上。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适用于用来分析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中上述三种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黄酮在叶中积累具有规律性,随柿果实成长不断积累,并且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高效液相色谱法 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 山奈酚-3-O-β-d-乳糖 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岩藻糖基化抑制剂对环孢素诱导的肾脏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凯锋 罗嘉亮 +2 位作者 林芬望 左大明 叶俊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633,共8页
目的 探讨末端岩藻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D-半乳糖(2-D-gal)对环孢素(CsA)诱导的肾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5只8~10周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CsA组和CsA+2-D-gal组,每组各5只。通过蛋白质印迹... 目的 探讨末端岩藻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D-半乳糖(2-D-gal)对环孢素(CsA)诱导的肾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5只8~10周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CsA组和CsA+2-D-gal组,每组各5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trl组和CsA组小鼠肾脏组织岩藻糖基转移酶1(FUT1)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trl组和CsA组小鼠肾脏组织末端岩藻糖的表达,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纤维化情况,并检测各组小鼠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体外建立CsA诱导肾小管上皮HK2细胞EMT模型,分别用0、2.5、5.0和10.0μmol/L的CsA刺激HK2细胞24 h,另将HK2细胞分为Ctrl组、2-D-gal组、CsA组和CsA+2-D-gal组,观察不同浓度CsA刺激后及各组HK2细胞形态,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CsA刺激后及各组HK2细胞FUT1、E-cadherin、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trl组和CsA组HK2细胞末端岩藻糖的表达。结果 与Ctrl组比较,CsA组小鼠肾脏组织E-cadheri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FUT1、Vimenti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为P<0.05),小鼠肾脏组织末端岩藻糖表达增多。与Ctrl组比较,CsA组和CsA+2-Dgal组小鼠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均升高,与CsA组比较,CsA+2-D-gal组小鼠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Ctrl组比较,CsA组和CsA+2-D-gal组小鼠肾脏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均增多,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CsA组比较,CsA+2-D-gal组小鼠肾脏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减少,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随着CsA的浓度增加,HK2细胞的形态由正常的鹅卵石样逐渐变长变细,HK2细胞FUT1、Vimenti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呈浓度依赖性。与Ctrl组比较,CsA组HK2细胞末端岩藻糖表达增多。CsA处理的基础上联合2-D-gal干预后,CsA+2-D-gal组的HK2细胞形态恢复到与正常HK2细胞形态相似。与CsA组比较,CsA+2-D-gal组的HK2细胞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Vimenti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 CsA在体内和体外均可诱导EMT发生,并且伴有末端岩藻糖基化水平增加。2-D-gal可以通过抑制末端岩藻糖基化来抑制CsA诱导的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乳糖 环孢素 肾毒性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肾脏纤维化 岩藻糖基转移酶1(FUT1) 末端岩藻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IL-18BP介导NK-92MI细胞杀伤GTKO猪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孟强 张文杰 +4 位作者 吴伟康 牛坤伟 杨龙 张玄 陶开山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IL-18结合蛋白(BP)介导自然杀伤(NK)-92MI细胞杀伤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猪内皮细胞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将NK-92MI细胞分为NK组、NK+IL-18组、NK+GTKO组、IL-18+NK+GTKO组和IL-18+I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IL-18结合蛋白(BP)介导自然杀伤(NK)-92MI细胞杀伤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猪内皮细胞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将NK-92MI细胞分为NK组、NK+IL-18组、NK+GTKO组、IL-18+NK+GTKO组和IL-18+IL-18BP+NK+GTKO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K-92MI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NK-92MI细胞对GTKO猪内皮细胞的杀伤效应,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GTKO猪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具有杀伤效应的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K组、NK+IL-18组以及NK+GTKO组比较,IL-18+NK+GTKO组NK-92MI细胞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IL-3、IL-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IL-18+NK+GTKO组比较,IL-18+IL-18BP+NK+GTKO组NK-92MI细胞中IFN-γ、TNF-α、IL-8、IL-3、IL-6和GM-CSF的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K+GTKO组相比,IL-18+NK+GTKO组NK-92MI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IFN-γ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NK-92MI细胞对GTKO猪内皮细胞的杀伤率增加,GTKO猪内皮细胞凋亡率增加,GTKO猪内皮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比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IL-18+NK+GTKO组比较,IL-18+IL-18BP+NK+GTKO组穿孔素、颗粒酶B、IFN-γ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NK-92MI细胞对GTKO猪内皮细胞的杀伤率降低,GTKO猪内皮细胞凋亡率下降,GTKO猪内皮细胞中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比例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IL-18BP可阻断IL-18诱导的NK-92MI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和NK-92MI细胞杀伤GTKO猪内皮细胞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 异种肝移植 自然杀伤细胞 凋亡 α-1 3-乳糖基转移酶(GGTA1) 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穿孔素 颗粒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肝移植术后组织因子激活介导受体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
14
作者 吴恩昊 李霄 陶开山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异种肝移植术后导致受体凝血功能障碍的组织因子(TF)激活机制。方法实施3例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观察受体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 目的探讨异种肝移植术后导致受体凝血功能障碍的组织因子(TF)激活机制。方法实施3例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观察受体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受体原肝和移植肝组织的猴TF及猪TF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正常对照猴、移植术前受体猴及移植术后2 h受体猴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复钙时间以评价受体凝血状态。结果 3例受体在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猴TF蛋白在术后受体原肝中呈阳性表达,在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中呈阴性表达;而猪TF蛋白在原肝和移植肝中始终为阴性表达。术后2 h,猴TF mRNA在原肝中较术前上调(2.10±0.24)倍,而猪TF在移植肝中较术前上调(1.42±0.15)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正常对照猴PBMC和移植术前受体猴PBMC比较,术后2 h受体猴PBMC复钙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在异种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时,受体原肝TF激活程度显著高于移植肝TF。受体原肝TF激活是导致异种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肝移植 辅助性肝移植 a-1 3-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小型猪 藏酋猴 凝血功能障碍 组织因子 复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