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Monitoring Method for Cow Rumination Behavior Based on Edge Computing and Improved MobileNet v3
1
作者 ZHANG Yu LI Xiangting +4 位作者 SUN Yalin XUE Aidi ZHANG Yi JIANG Hailong SHEN Weizheng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29-41,共13页
[Objective]Real-time monitoring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promptly obta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ow health and predicting cow diseases.Currently,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 [Objective]Real-time monitoring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promptly obta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ow health and predicting cow diseases.Currently,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monitoring cow ruminant behavior,including video surveillance,sound recognition,and sensor monitoring method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edge device gives rise to the issue of inadequate real-time performance.To reduce the volume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cloud computing workload while achieving real-time monitoring of dairy cow rumination behavior,a real-time monitoring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cow ruminant behavior based on edge computing.[Methods]Autono‐mously designed edge devices were utilized to collect and process six-axis acceleration signals from cows in real-time.Based on these six-axis data,two distinct strategies,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and split edge intelligence,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real-time recognition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Focused on the real-time recognition method for cow ruminant behavior leveraging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the CA-MobileNet v3 network was proposed by enhancing the MobileNet v3 network with a collaborative attention mechanism.Additionally,a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was designed uti‐lizing the CA-MobileNet v3 network and the FedAvg federated aggregation algorithm.In the study on split edge intelli‐gence,a split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named MobileNet-LSTM was designed by integrating the MobileNet v3 network with a fusion collaborative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the Bi-LSTM network.[Results and Discussions]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MobileNet v3 and MobileNet-LSTM,the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based on CA-Mo‐bileNet v3 achieved an average Precision rate,Recall rate,F1-Score,Specificity,and Accuracy of 97.1%,97.9%,97.5%,98.3%,and 98.2%,respectively,yielding the best recognition performance.[Conclusions]It is provided a real-tim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w ruminant behavior,and the proposed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can be ap‐plied in practic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 rumination behavior real-time monitoring edge computing improved MobileNet v3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3-D in vitro tumor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bacteria-mediated gene delivery
2
作者 Nelita T.Elliott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S1期1-2,共2页
Introduction Cancer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of gene therapy and currently represents the disease in most clinical trials[1]. Strategies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include: (1) stim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cel... Introduction Cancer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of gene therapy and currently represents the disease in most clinical trials[1]. Strategies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include: (1) stim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cells,(2) delivery of specific enzy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A 3-d in vitro tumor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bacteria-mediated gene deli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模板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飞 刘志斌 +5 位作者 张建华 李长红 贺永进 刘军 屈晓鹏 刘延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组(24例)。3D打印导航模板组术前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行3D重建并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后打印、消毒;术中将导航模板与置钉椎体贴合紧密后,通过定位孔钻孔、置钉。传统置钉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钉。统计并对比两种置钉方法的准确率,通过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角度与术后实际钉道角度差异评估进针角度的精确性。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合并症及术前是否牵引复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68枚,置钉准确率94.1%,置钉时间2.2±0.4min/枚,透视次数4.6±1.1次,手术时间197±41min,术中出血量395±64ml;传统徒手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76枚,置钉准确率76.3%,置钉时间3.4±0.7min/枚,透视次数9.4±2.7次,手术时间245±67min,术中出血量552±79ml。两组置钉准确率、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导航模板组的内倾角及头倾角与预设值无统计学差异0.05),置钉角度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术后3d、6个月及12个月患者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同时还可缩短置钉时间、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3D打印导航模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3航空煤油不同替代模型的空化流动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泰然 顾玲燕 +1 位作者 王国玉 黄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3-571,共9页
为研究RP-3航空煤油空化流动特性,采用GERG-2004方程构建了4种RP-3航空煤油的物理替代模型并给出其主要物性参数,对收缩扩张流道内航空煤油替代模型、正十二烷(C12H26)和水体的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时考虑了饱和蒸汽压修正... 为研究RP-3航空煤油空化流动特性,采用GERG-2004方程构建了4种RP-3航空煤油的物理替代模型并给出其主要物性参数,对收缩扩张流道内航空煤油替代模型、正十二烷(C12H26)和水体的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时考虑了饱和蒸汽压修正及航空煤油物性参数随流场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由45%正十二烷、25%正十烷、5%辛烷、5%甲基环己烷和20%甲苯(摩尔比)组成的替代模型能够较好拟合RP-3的物质属性,可用来替代RP-3进行空化流动计算。常温下航空煤油的初生空化数小于水体,相同空化数下(σ=1.5),水体的空穴长度约为航空煤油的1.4倍,航空煤油的空化强度更弱,液汽交界面较模糊。随着温度的升高,航空煤油空化热力学效应增强,但其在煤油泵工作温度区域内空化热力学效应不显著,在煤油泵空化性能预测时可以忽略煤油空化热力学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替代模型 空化流动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随机正则(3,s)-SAT模型及其相变现象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锦程 许道云 +1 位作者 卢友军 代寸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63-2571,共9页
研究变元和文字出现次数受限制的规则3-SAT问题,提出了一种严格随机正则(3,s)-SAT问题,并给出了该问题的实例产生模型——SRR模型。结合一阶矩方法和生成函数展开项系数的渐近近似技术,证明了严格随机正则(3,s)-SAT问题相变点的上界,即... 研究变元和文字出现次数受限制的规则3-SAT问题,提出了一种严格随机正则(3,s)-SAT问题,并给出了该问题的实例产生模型——SRR模型。结合一阶矩方法和生成函数展开项系数的渐近近似技术,证明了严格随机正则(3,s)-SAT问题相变点的上界,即当变元规模N较大且变元出现次数s>11时,严格随机正则(3,s)-SAT实例是高概率不可满足的。实验结果表明:由SRR模型所生成的随机实例中,当N>60且s>11时,所有的(3,s)-SAT实例均是不可满足的,而当N>150且s<11时,所有的(3,s)-SAT实例均是可满足的,即严格随机正则(3,s)-SAT实例的相变点位于s=11处,且在s=11处(子句变元比为11/3)的严格随机正则(3,s)-SAT实例,比在相变点(子句变元比)4.267处同规模的均匀随机3-SAT实例更难求解,因此,SRR模型可以很方便地在s=11处构造难解的随机3-SAT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正则(3 s)-SAT问题 相变性质 计算复杂性 难解实例产生模型 生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链和3-臂DNA模型的图聚类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白雪 刘希玉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33,135,共3页
为了利用DNA计算求解图聚类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三链DNA和3-臂DNA模型的图聚类算法。基于k-medoids算法的思想,对图的顶点及边进行划分,将初始解空间的规模限定为O(n2)。使用三链DNA模型筛选可行解的方法可推广到更多基于双链结构的算法... 为了利用DNA计算求解图聚类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三链DNA和3-臂DNA模型的图聚类算法。基于k-medoids算法的思想,对图的顶点及边进行划分,将初始解空间的规模限定为O(n2)。使用三链DNA模型筛选可行解的方法可推广到更多基于双链结构的算法设计中,3-臂DNA模型可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应用于更大规模的聚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 图聚类 k-medoids算法 三链DNA模型 3-臂 DN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NS-3仿真的电池模型及其数值解法
7
作者 金仁成 周峰 李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为了解决网络模拟器NS-3不能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池信息做出准确仿真的问题,吸收LiIon电池模型和KiBaM电池模型各自的优点,采用LiIon电池模型的方法计算KiBaM电池模型中有效电荷井的输出电压,得到能够体现电池的速率容量效应和自... 为了解决网络模拟器NS-3不能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池信息做出准确仿真的问题,吸收LiIon电池模型和KiBaM电池模型各自的优点,采用LiIon电池模型的方法计算KiBaM电池模型中有效电荷井的输出电压,得到能够体现电池的速率容量效应和自恢复效应、能够反映输出电压随剩余电量降低而降低的KiBaM-LiIon电池模型,并对模型中无法获得解析解的微分方程组求解,基于隐式Runge-Kutta方法,提出了易于编程实现的数值解法。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模型及其数值解法能够在NS-3中对电池使用过程中任何时刻的电压、剩余电量等作出准确预测,且具备计算复杂度低的优点。所提出的电池模型及其数值解法不仅适用于NS-3,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网络模拟器,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Ad-hoc网络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无线传感器网络 NETWORK simulator3(NS-3) 电池模型 隐式龙格库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中基于变参数的三维图形仿真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丁国富 翟婉明 +1 位作者 张治 王开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建立一个随参数改变而改变的三维可视模型 ,是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可视化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中将可视化、三维建模技术引入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中 ,系统地研究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基于变参数的三维图... 建立一个随参数改变而改变的三维可视模型 ,是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可视化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中将可视化、三维建模技术引入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中 ,系统地研究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基于变参数的三维图形仿真的方法 .综合建立了车辆模型的动态装配三维图形系统 ,直、曲线轨道的的三维离散结构等 ,为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可视化综合仿真平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图形学 三维建模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 三维图形仿真 机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词汇本体的主观性句子倾向性计算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晓东 王娟 张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78-1681,1684,共5页
如何有效提取句子的主观信息,计算主观性句子倾向性,并对其情感进行细粒度分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感本体的主观性句子倾向性分析方法,分析句子的上下文语义关系,建立规则集。依据情感词汇本体和规则集,提出连续... 如何有效提取句子的主观信息,计算主观性句子倾向性,并对其情感进行细粒度分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感本体的主观性句子倾向性分析方法,分析句子的上下文语义关系,建立规则集。依据情感词汇本体和规则集,提出连续三词词类组合(3-POS)模型识别主观性句子,最后计算主观性句子倾向性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主观性句子的倾向性进行识别和计算的准确率达到8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词汇本体 主观性句子 3-POS模型 倾向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战场环境生成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敏 孙继银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53-1156,共4页
虚拟战场环境是军事仿真应用的可视化平台。结合具体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对虚拟战场环境生成系统的构成进行了论述,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虚拟战场环境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包括基于复杂度的三维实体建模方法,三维地形的快速生成... 虚拟战场环境是军事仿真应用的可视化平台。结合具体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对虚拟战场环境生成系统的构成进行了论述,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虚拟战场环境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包括基于复杂度的三维实体建模方法,三维地形的快速生成与漫游控制、多窗口与多视口、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实现。文中所述及的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大型网上战役训练和作战指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战场环境 军事训练 三维实体建模 三维地形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几何造型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邓旭阳 周淑秋 +2 位作者 郭新宇 赵春江 王纪华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62-66,共5页
通过对玉米根系形态建成过程根系的结构、生长及分布特点和规律观测研究,构建了描述玉米根系形态变化的数学模型。结合粒子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玉米根系生长的三维显示。其结果和实际的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过程基本... 通过对玉米根系形态建成过程根系的结构、生长及分布特点和规律观测研究,构建了描述玉米根系形态变化的数学模型。结合粒子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玉米根系生长的三维显示。其结果和实际的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过程基本一致,为农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根系模型。本模型结构简单、可交互、真实感强,可以较好地虚拟玉米根系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玉米根系 数学模型 粒子系统 形态变化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系统的小麦根系可视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美丽 何东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9,共4页
对小麦根系生长特征及模拟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设计小麦生长实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到小麦根系生长的数学模型;对L系统进行了三维解释,通过观察分析小麦根系构型特征给出其三维L系统规则,同时考虑了根系生长过程中的随机因素。结合生长方程... 对小麦根系生长特征及模拟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设计小麦生长实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到小麦根系生长的数学模型;对L系统进行了三维解释,通过观察分析小麦根系构型特征给出其三维L系统规则,同时考虑了根系生长过程中的随机因素。结合生长方程和L系统规则,以VC++6.0为平台,采用OPENGL开发,借助图形学知识实现了小麦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小麦根系连续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L系统 理论研究 生长模型 数学模型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纬编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及系统实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兰名 蒋高明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5-161,共7页
针对三维纬编提花织物在仿真速度及真实感模拟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从曲面模型入手建立基于Unity3D平台的织物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三维织物的曲面数据采集和坐标数据统一,实现三维模型、纹理数据的建立和导入,针对复杂提花织物提出一种三... 针对三维纬编提花织物在仿真速度及真实感模拟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从曲面模型入手建立基于Unity3D平台的织物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三维织物的曲面数据采集和坐标数据统一,实现三维模型、纹理数据的建立和导入,针对复杂提花织物提出一种三因素模拟算法控制织物模型凹凸效果。确定下陷深度、迭代次数和影响范围3个参数,最大限度地与实际织物真实数据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引擎Unity3D实现三维模型数据与二维空间数据整合和三维虚拟展示。与线圈仿真相比较,该系统以织物真实数据为基础,可较好地实现具有三维效果的纬编提花织物的预测与仿真,且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提花织物 计算机仿真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全壳空间计算模型及其在单片结构桥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凯锋 胡正民 王应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0-585,共6页
以梁杆单元为主体的钢桥传统计算分析方法存在不能准确反映桁架杆件之间和杆件与桥面之间的连接性能,忽略桁架杆件横向尺寸效应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全桥全壳空间计算模型,并应用于单片结构桥梁方案的全桥空间计算中。该模型具有通用性... 以梁杆单元为主体的钢桥传统计算分析方法存在不能准确反映桁架杆件之间和杆件与桥面之间的连接性能,忽略桁架杆件横向尺寸效应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全桥全壳空间计算模型,并应用于单片结构桥梁方案的全桥空间计算中。该模型具有通用性,文中的研究有益于寻找钢桥结构行为的仿真分析途径、准确计算具有结构缺陷的现有钢桥的承载能力、真正连接钢桥图形系统与结构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结构分析 空间计算模型 单片结构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模拟驾驶三维视景生成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保山 丁勇 刘海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5,共7页
依据模拟驾驶区段的工务数据,在模拟驾驶过程中实时地生成三维视景.根据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设计三维空间直线和圆曲线对象的空间走向求解公式,以及以线路中心线为基准的纵断面顶点坐标求解公式.在将坡道、曲线重新组合的基础... 依据模拟驾驶区段的工务数据,在模拟驾驶过程中实时地生成三维视景.根据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设计三维空间直线和圆曲线对象的空间走向求解公式,以及以线路中心线为基准的纵断面顶点坐标求解公式.在将坡道、曲线重新组合的基础上,以线段为单位,计算轨道线路中心线的空间走向,根据线路、设备(设施)的纵断面结构,依据线路中心线的空间走向,求解纵断面的顶点坐标,构造三维视景所需要的三维平面要素.同时结合列车的运行状态,确定列车的空间方向,将线路的三维视景经三维平移、旋转得到驾驶场景.使用结果表明,三维虚拟场景能够还原真实场景,帧频率可达25fps,满足真实和实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三维视景 三维建模 驾驶模拟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视景仿真系统中定制人机交互功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童小念 罗铁祥 蓝庆青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及VC++6.0平台开发虚拟校园视景仿真漫游系统.提出'文字模型'双向交互访问技术,将外部数据库与视景仿真系统相连,设计了按所选模型提取对应文字信息以及根据关键词切...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及VC++6.0平台开发虚拟校园视景仿真漫游系统.提出'文字模型'双向交互访问技术,将外部数据库与视景仿真系统相连,设计了按所选模型提取对应文字信息以及根据关键词切入到对应模型的交互访问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文字模型'双向交互访问模式可为视景仿真系统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景仿真 人机交互式 三维建模 多媒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TBM施工管片衬砌三维计算模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登华 梅传书 刘春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基于三维非线性界面元和弹塑性理论 ,建立了隧洞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 (TBM)施工管片衬砌三维计算模型 .这种界面元法能够进行单元交界面的弹塑性分析而无需设置任何形式的夹层单元 ,同时可以较好地模拟 TBM施工隧洞管片之间螺栓的连接作... 基于三维非线性界面元和弹塑性理论 ,建立了隧洞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 (TBM)施工管片衬砌三维计算模型 .这种界面元法能够进行单元交界面的弹塑性分析而无需设置任何形式的夹层单元 ,同时可以较好地模拟 TBM施工隧洞管片之间螺栓的连接作用及各种软弱面的不连续变形特征 .理论分析和工程算例表明 ,提出的分析模型仿真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施工 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 管片衬砌 三维计算模型 界面元法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冠层三维结构模型的田间实验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王嘉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在水稻株型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基础上,以冠层光分布为指标,利用改造后的非自然群体,通过田间实验和虚拟实验的比较研究,对RPTDS系统中水稻冠层三维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虚拟实验结果与田间实验... 在水稻株型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基础上,以冠层光分布为指标,利用改造后的非自然群体,通过田间实验和虚拟实验的比较研究,对RPTDS系统中水稻冠层三维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虚拟实验结果与田间实验结果虽然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同时,虚拟实验结果更能够有效反映冠层结构差异,冠层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说明RPTDS系统基本能够准确反映群体冠层结构和光分布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冠层 光分布 计算机模拟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结构航天器陨落过程三维瞬态传热有限元算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卫波 孙海浩 +2 位作者 唐小伟 马强 李志辉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5,共7页
构建金属桁架结构航天器陨落再入气动热环境有限元传热模型,是准确预测在轨服役期满大型航天器陨落再入解体过程温度分布的关键。本文采用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对空间进行离散,依据泛函理论,将传热控制方程离散为代数方程组;利用有限单元法... 构建金属桁架结构航天器陨落再入气动热环境有限元传热模型,是准确预测在轨服役期满大型航天器陨落再入解体过程温度分布的关键。本文采用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对空间进行离散,依据泛函理论,将传热控制方程离散为代数方程组;利用有限单元法总体合成得到具有对称正定、高度稀疏和非0元素分布的规则性刚度矩阵,发展一维变带宽压缩存贮技术,有效解决大型稀疏矩阵的数据存贮问题;为有效抑制求解过程出现的温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振荡问题,发展集中热容矩阵系数处理方法,将热容矩阵的同行或同列元素相加代替对角线元素,使非对角线元素化为0,构造求解三维瞬态温度场的两点向后差分格式、Crank-Nicolson格式和Galerkin格式。通过对正方体瞬态传热计算验证分析,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以上三种格式均可获得一致稳定的温度解,并得到与现有ANSYS有限元软件较为吻合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立三维瞬态传热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准确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铝合金低轨航天器薄壳结构进行了传热计算,给出了类天宫飞行器两舱体陨落飞行107.5 km~90 km不同高度的瞬态温度分布,为这类寿命末期航天器陨落再入解体预报提供理论支撑与可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桁架结构航天器 陨落再入 三维瞬态传热 有限元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工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探索 被引量:15
20
作者 姜立军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20-125,共6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制图课程内容和体系 仍然滞后于社会的要求。这与高校自身承担的社会功能极不相称,制图课程体系需要全面改 革,重新建立。本文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将创造学、美学与人机工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制图课程内容和体系 仍然滞后于社会的要求。这与高校自身承担的社会功能极不相称,制图课程体系需要全面改 革,重新建立。本文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将创造学、美学与人机工程、三维造型和动画 技术以及原型制造技术引入传统制图课程,强调工程实践,创立新的产品造型和设计基础课 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图学 三维造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高校 制图课 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