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in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ZHONG Deng-hua WU Han +2 位作者 WU Bin-ping ZHANG Yi-chi YUE P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919-935,共17页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a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was proposed.Firstly,errors of four fracture volume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ODA,KULATILAKE,MAULDON,and SONG)and that of four fracture size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EINSTEIN,SONG and TONON)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and the optimal methods were determined.Additionally,error index representing the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 was established with integrated use of fractal dimension and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On this basis,th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build the dynamic modeling method,which takes the minimum of error index as objective function and dynamically adjusts the fracture density and size parameters to correct the error index.Finally,th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could be obtained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for 3-D fractures simulation in Miao Wei hydropower project in China for feasibility verification and the error index reduced from 2.618 to 0.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error analysis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in centrifugal slurry pump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波 汪西力 +1 位作者 LIU Hui 徐海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008-3016,共9页
Based on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sliding grid technique,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3-D) unsteady turbulence of full passage in slurry pump was simulated by means of Flu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Based on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sliding grid technique,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3-D) unsteady turbulence of full passage in slurry pump was simulated by means of Flu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unsteady flow characteristics on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pump performance were researched under design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ocking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low in pump, and the fluctuation of flow velocity and pressure is obvious, particularly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t the position of small sections of volute and within diffuser. Clocking effect has a more influence on liquid-phase than on solid-phase, and the wake-jet structure of relative velocity of solid-phase is less obvious than liquid-phase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nd the impeller passage outlet. The fluctuation of relative velocity of solid-phase flow is 7.6% smaller than liquid-phase flow at the impeller outlet on circular path. Head and radial forces of the impeller are 8.1% and 85.7% of fluctu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for turbulence, improving efficient, reducing the hydraulic losses and wear. Finally,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operation and wear of slurry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rry pump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unsteady flow 3-d full passag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的3D采空区瓦斯上浮贮移 被引量:42
3
作者 李宗翔 顾润红 +2 位作者 张晓明 毕强 温永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0-885,共6页
为研究工作面后方采空区3D空间瓦斯上浮特征,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Fick定律,建立综放采空区风流-瓦斯变密度混合气体非线性渗流-扩散控制方程。结合大兴矿N2-706工作面实例,运用CFD软件模拟三维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的状态;流场冒... 为研究工作面后方采空区3D空间瓦斯上浮特征,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Fick定律,建立综放采空区风流-瓦斯变密度混合气体非线性渗流-扩散控制方程。结合大兴矿N2-706工作面实例,运用CFD软件模拟三维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的状态;流场冒落非均质按照"O"型分布描述,计算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并考虑重力场条件。理论计算调整与现场实际条件和瓦斯监测记录数据相拟合,指出三维采空区形成的瓦斯分布及上浮态势,是风流移动、瓦斯组分扩散-弥散和含瓦斯风流密度差引起上浮迁移的结果,也是流场瓦斯不断解吸涌出与漏风不断流入所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高位抽采流量与抽采获得的瓦斯体积分数近似呈反比例函数关系、与回风巷瓦斯体积分数呈负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采空区 瓦斯上浮 cfd仿真 k-ε湍流模型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基吸收剂脱除SO_(3)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玉宝 谢新华 +5 位作者 何川 宋友亚 虢德军 赵雪成 马云龙 方朝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烟气中的NH3与SO_(3)在特定温度下生成液态硫酸氢铵(ABS),易在0~40%低负荷造成脱硝催化剂ABS失活和加剧空气预热器冷端换热元件ABS灰垢堵塞。碱粉喷射脱除SO_(3)是控制ABS的重要方... 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烟气中的NH3与SO_(3)在特定温度下生成液态硫酸氢铵(ABS),易在0~40%低负荷造成脱硝催化剂ABS失活和加剧空气预热器冷端换热元件ABS灰垢堵塞。碱粉喷射脱除SO_(3)是控制ABS的重要方法,但现有的格栅式多喷嘴装置存在喷射不均、SO_(3)脱除效率低等问题。研发了立式气固流态化混合分配装置,改善了烟道截面的粉体喷射均匀性。中试试验结果显示:SCR脱硝系统上游烟气中的SO_(3)脱除效率达到55.6%,催化剂ABS结露温度降低8.6℃,最低连续喷氨运行温度降低11.9℃,可拓展催化剂安全运行温度下限,并减轻对机组调峰负荷下限的制约;空气预热器上游SO_(3)脱除效率达到84.3%,ABS沉积影响系数降低86.9%,可延缓空气预热器冷端的ABS灰垢堵塞;烟囱SO_(3)排放浓度约为2.5~3.4 mg/m^(3),可消除蓝色烟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SO_(3) 碱基吸收剂 气固流态化 cfd模拟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塞流对弯管瞬态冲击的三维CFD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康竞澜 刘昉 +2 位作者 侯庆志 何军龄 林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22-329,共8页
在核电站和火电站管路系统中,来自上游的高压蒸汽可使管道中的凝结水团(段塞)加速运动,并在弯管、三通、阀门等非连续部位产生剧烈的冲击力,从而对管道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电站的安全运行。针对管道中段塞运动的高维动力学特性,文章运用CF... 在核电站和火电站管路系统中,来自上游的高压蒸汽可使管道中的凝结水团(段塞)加速运动,并在弯管、三通、阀门等非连续部位产生剧烈的冲击力,从而对管道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电站的安全运行。针对管道中段塞运动的高维动力学特性,文章运用CFD对单个段塞在含弯头空管中的运动与冲击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物理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FD模拟的冲击压力时程曲线及压力峰值都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并详细论述了冲击过程中压力随时间变化的三种趋势,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其正确性;通过分析段塞长度的时程变化,得到了段塞的质量脱落率曲线;基于数值模拟得到的段塞瞬时冲击速度,验证了简化的冲击压力理论计算方法,发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这证明了CFD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以及冲击压力简化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二者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弯管冲击 三维cfd数值模拟(cfd) 气液两相流 流体体积(V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轨道式弥雾机气流速度场三维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祁力钧 王虎 +2 位作者 张建华 冀荣华 王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4,共6页
基于CFD模拟技术建立了温室轨道式弥雾机的气流速度场分布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所设计的模拟区域内,气流速度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呈梯度减小趋势;改变喷孔气流速度对气流速度场空间分布状态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对... 基于CFD模拟技术建立了温室轨道式弥雾机的气流速度场分布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所设计的模拟区域内,气流速度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呈梯度减小趋势;改变喷孔气流速度对气流速度场空间分布状态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对雾滴的分布范围有明显拓展作用;把喷孔气流速度由25 m/s提高到50 m/s,可将吹送距离由2.4 m增大到3.6 m,气流速度场范围半径由0.20 m扩大到0.25 m。试验和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所建模拟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温室轨道式弥雾机气流速度场的速度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雾机 温室 喷雾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三维模拟 气流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受热面高温积灰的数值模拟(英文) 被引量:15
7
作者 庞力平 孙保民 Martha E Salcude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19-223,共5页
针对某电站锅炉的炉内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加拿大过程仿真公司开发的软件为基础,运用流体、化学、能量和辐射模型仿真炉膛内部的燃烧过程;运用辐射和对流换热模型仿真沿水平烟道的过热器热交换过程。通过对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计算,... 针对某电站锅炉的炉内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加拿大过程仿真公司开发的软件为基础,运用流体、化学、能量和辐射模型仿真炉膛内部的燃烧过程;运用辐射和对流换热模型仿真沿水平烟道的过热器热交换过程。通过对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计算,揭示锅炉炉内和高温受热面处的实际情况。仿真结果显示,温度场和速度场造成了受热面的高温积灰,仿真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受热面 积灰 炉内过程 电站锅炉 对流换热 水平烟道 炉膛 仿真 热模型 过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湍流场的动态大涡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剑峰 张立翔 王文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5,108,共6页
基于大涡模拟动态亚格子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应用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机中的水流处于复杂... 基于大涡模拟动态亚格子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应用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机中的水流处于复杂的湍流运动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轮机内部湍流运动变化剧烈,得到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流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cfd 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升流速对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影响的三维稳态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郝飞麟 沈明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以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厌氧反应三相分离器中USAB反应器在不同设计流速下的固、液、气三相三维流场以及分离效率进行模拟分析,模拟中采用的5种设计上升流速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 以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厌氧反应三相分离器中USAB反应器在不同设计流速下的固、液、气三相三维流场以及分离效率进行模拟分析,模拟中采用的5种设计上升流速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m/h。模拟结果表明:设计上升流速对反应器内部流动的影响明显,实际的液相平均流速约为设计上升流速的3倍左右,气相的平均流速比液相的高约10%;固相平均速度比设计上升流速低,约为其1/2弱,固相的最大垂直上向流速与设计上升流速完全一致。低的设计上升流速下的固、气分离率略高于高的上升流速情况,分离率差别小于2%。实际工程试验表明,理论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应器 三相分离器 上升流速 多相流 三维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国外喷水推进器的三维反问题改进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明宇 林瑞霖 +1 位作者 王永生 靳栓宝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99-2705,共7页
某厂家购置的国外喷水推进器装艇后与主机不匹配,不能完全消耗主机功率,导致艇航速较低。针对这一现象,在保持推进器转子叶片数、导叶数和推进器主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采用三维反问题方法对叶轮和导叶进行了增载设计。研究采用CFD数值... 某厂家购置的国外喷水推进器装艇后与主机不匹配,不能完全消耗主机功率,导致艇航速较低。针对这一现象,在保持推进器转子叶片数、导叶数和推进器主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采用三维反问题方法对叶轮和导叶进行了增载设计。研究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两推进器进行了平底船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原推进器计算结果与自航试验吻合较好,验证了CFD数值模拟的可信性;新设计推进器解决了原推进器不能充分利用主机功率的缺陷而产生更大的推力,使预报航速从9.5kn提高到12kn,喷泵效率提高2%,喷口射流轴向能量分量提高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叶轮 导叶 三维反问题设计 cf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螺旋轴流式混抽泵增压单元流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猛 李增亮 苗长山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对井下螺旋轴流式混抽泵增压单元内部流场及相应的运行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建立了增压单元的CFD分析模型,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计算时将叶轮区域设在运动坐标系,其余静止区域设在固定坐标系,紊流计算采用标准κ-ε模型和非... 为了对井下螺旋轴流式混抽泵增压单元内部流场及相应的运行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建立了增压单元的CFD分析模型,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计算时将叶轮区域设在运动坐标系,其余静止区域设在固定坐标系,紊流计算采用标准κ-ε模型和非结构网格,速度压力耦合计算采用SIMPLE算法,非定常计算采用一阶精度的时间项,使用标准壁面方程以考虑边界层。结果表明,应用Fluent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能够获得叶轮、导轮及整个泵的外特性,还可以直观地认识泵内部流动的耦合与干涉机理,指导水力模型设计;通过数值模拟不但可以比较初始模型和优化模型,还可对不同的优化模型进行比较,对混抽泵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完善设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式混抽泵 增压单元 cfd 数值模拟 三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CO超导带材二次冲击恢复过程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12
作者 金诗奇 植晓琴 +2 位作者 罗紫英 朱少龙 邱利民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YBCO超导带材失超后的快速恢复对于电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RSFCL)重合闸应对二次故障电流冲击至关重要。当前研究通常将电阻恢复视为带材恢复,在实际的盘式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孔结构,一次冲击恢复至超导态时仍存在大量气泡滞留,影响带材... YBCO超导带材失超后的快速恢复对于电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RSFCL)重合闸应对二次故障电流冲击至关重要。当前研究通常将电阻恢复视为带材恢复,在实际的盘式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孔结构,一次冲击恢复至超导态时仍存在大量气泡滞留,影响带材的二次冲击恢复过程。针对典型的微孔结构建立了三维模型,采用CFD模拟并结合大电流冲击实验,对比分析了一次冲击恢复过程和二次冲击恢复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二次冲击过程中的峰值温度为162.9 K,比一次冲击高14.6 K,带材恢复至超导态需要1.88 s,比一次冲击延长0.63 s。模拟结果表明初始状态存在气泡滞留,二次冲击过程中带材温度上升更快,气泡量更多,温度横向分布更不均匀,最大温差达20.5 K。由此可见,超导态的恢复不能作为重合闸的标准,气泡场未完全恢复会降低限流器的安全阈值,危害系统安全,所以也应将气泡完全消散的时间作为实际运行中重合闸的参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冲击恢复 液氮沸腾 气泡滞留 三维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